坡道起步辅助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7947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坡道起步辅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坡道起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轮(1)、第一制动瓦总成(2)、第二制动瓦总成(3)、支架(4)、弹簧(5)和驱动部件(6),驱动部件(6)设置在支架(4)上,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设置在驱动部件(6)上,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与制动轮(1)的自锁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坡道起步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利用制动轮和制动瓦总成之间的单向摩擦自锁,使制动轮只能朝一个方向旋转。装备该系统后,车辆在坡道起步时不会发生后溜现象,从而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并可兼做驻车制动。
【专利说明】坡道起步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道起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坡道起步是汽车驾驶中比较难掌握的技术,需要油门、刹车和离合器的熟练配合。如果配合不好,车辆有可能会后溜。为了防止车辆在坡道起步时的后溜,一些车辆装备了坡道起步辅助系统。但是一般的坡道起步辅助系统都使用了如坡度传感器或力矩传感器等,对离合器的结合采用了复杂的控制方式,需要用到复杂的电子系统,价格高。
[0003]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坡道起步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坡道起步辅助结构复杂、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坡道起步辅助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坡道起步辅助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坡道起步辅助装置,包括制动轮、第一制动瓦总成、第二制动瓦总成、支架、弹簧和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制动瓦总成和第二制动瓦总成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上,所述第一制动瓦总成和第二制动瓦总成与所述制动轮的自锁方向相反。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制动瓦总成和第二制动瓦总成与所述驱动部件之间均设置
有弹黃。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制动瓦总成和第二制动瓦总成分别设置在所述制动轮的两侧上部。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制动瓦总成设置在所述制动轮的左侧上部,所述第二制动瓦总成设置在所述制动轮的右侧上部。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制动瓦总成和第二制动瓦总成均设置在所述制动轮和支架之间。利用支架4的固定作用可以将制动瓦总成更加牢固的帖在制动轮I上。
[0011]发明原理:摩擦自锁指的是当两物体相互摩擦,而驱动两物体相互运动的力处于某一角度范围内时,驱动力产生的摩擦力大于驱动力在运动方向的分力,此时无论驱动力有多大,由于摩擦力大于运动方向的分力,两物体将不能相互运动,即俗称“卡死”。摩擦自锁具有方向性,即当驱动力在某一角度时两物体处于自锁,而当这个力的方向相反时将不会出现自锁。
[0012]利用摩擦自锁的方向性可开发出基于摩擦自锁的坡道起步辅助系统,当车辆在坡道起步时,如果车辆有后溜的趋势则坡道起步辅助处于自锁状态,车辆将不会后溜。而车辆前进时,由于自锁的方向性将不会出现自锁现象,车辆能向前行驶。
[00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坡道起步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利用制动轮和制动瓦总成之间的单向摩擦自锁,使制动轮只能朝一个方向旋转。装备该系统后,车辆在坡道起步时不会发生后溜现象,从而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并可兼做驻车制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车辆静止时坡道起步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车辆在坡道上起步向前行驶时坡道起步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车辆正常度行驶坡道起步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制动瓦总成与制动轮的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坡道起步辅助装置,包括制动轮
1、第一制动瓦总成2、第二制动瓦总成3、支架4、弹簧5和驱动部件6。驱动部件6设置在支架4上,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设置在驱动部件6上,驱动部件6用于控制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与制动轮I的相对位置,其中,驱动部件6采用汽车常用的刹车机械结构即可实现。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与制动轮I的自锁方向相反。其中,优选的,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与驱动部件6之间均设置有弹簧5。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分别设置在制动轮I的两侧上部。方便控制。优选的,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均设置在制动轮I和支架4之间。利用支架4的固定作用可以将制动瓦总成更加牢固的帖在制动轮I上。
[0020]摩擦自锁指的是当两物体相互摩擦,而驱动两物体相互运动的力处于某一角度范围内时,驱动力产生的摩擦力大于驱动力在运动方向的分力,此时无论驱动力有多大,由于摩擦力大于运动方向的分力,两物体将不能相互运动,即俗称“卡死”。摩擦自锁具有方向性,即当驱动力在某一角度时两物体处于自锁,而当这个力的方向相反时将不会出现自锁。
[0021]利用摩擦自锁的方向性可开发出基于摩擦自锁的坡道起步辅助系统,当车辆在坡道起步时,如果车辆有后溜的趋势则坡道起步辅助处于自锁状态,车辆将不会后溜。而车辆前进时,由于自锁的方向性将不会出现自锁现象,车辆能向前行驶。
[0022]本实用新型的坡道起步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利用制动轮和制动瓦总成之间的单向摩擦自锁,使制动轮只能朝一个方向旋转。装备该系统后,车辆在坡道起步时不会发生后溜现象,从而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并可兼做驻车制动。
[0023]请参阅图1所示,当车辆停止时,驱动部件将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放下;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被弹簧的弹力下压与制动轮I和安装支架4接触,制动轮I顺时针旋转时与第一制动瓦总成2处于自锁状态,逆时针旋转时与第二制动瓦总成3处于自锁状态。由于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与制动轮I的摩擦自锁,制动轮无论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都不能旋转,坡道起步辅助系统起驻车制动的作用。
[0024]请参阅图2所示,当车辆在坡道上起步向前行驶时,假设车辆向前行驶时制动轮I在变速箱输出轴的驱动下逆时针旋转。这时驱动部件6将第二制动瓦总成3提起,第二制动瓦总成3与制动轮I分离,第一制动瓦总成2与制动轮接触。这时由于车辆自身重量使车辆有后溜使制动轮I顺时针转的趋势。但是由于制动轮I与第一制动瓦总成2接触,制动轮I与第一制动瓦总成2之间的摩擦力它们之间出现摩擦自锁,制动轮I不能顺时针旋转,车辆不会后溜。
[0025]当司机加大油门并逐渐松离合器时,车辆的驱动力增大,在驱动力小于车辆后溜的力时,制动轮I还是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但是由于摩擦自锁,制动轮I不能顺时针转动,车辆还是不会后溜。
[0026]当驱动力大于车辆后溜的力时,制动轮将逆时针旋转。由于自锁的单向性,第一制动瓦总成2产生的摩擦力不能阻止制动轮转动,而第二制动瓦总成3由于被驱动部件5提起,不与制动轮I接触,不产生摩擦力,所以制动轮逆时针旋转,车辆向前行驶。
[0027]请参阅图3所示,当车辆正常度行驶,不再需要坡道起步辅助系统工作时,驱动部件5将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都提起,制动轮I与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都不接触,不会产生摩擦力和磨损,车辆能正常行驶。
[0028]当车辆在坡道上倒车时,驱动部件将第一制动瓦总成2提起,第二制动瓦总成放下制动轮I因为摩擦自锁的原因只能顺时针转动,从而防止车辆前滑。
[0029]请参阅图4所示,当制动轮顺时针转动时,它将给制动瓦总成一个切向力F,F可分解为将制动瓦总成压向安装支架的力F2和制动瓦总成对制动轮的轴向压力Fl。Fl的大小为F + tan ( Θ )。这时制动轮与制动瓦总成之问将产生摩擦力F3,其大小为FlXf=F + tan(Θ )Xf (f为制动轮与制动瓦总成之间的摩擦系数)。选取合适的制动瓦形状使tan ( Θ )小于f,则摩擦力F3将大于制动轮转动的切向力F,制动轮将不能转动。
[0030]与目前常用的坡道起步辅助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不用传感器,也不需要对离合器和制动器进行复杂的控制,还能兼作驻车制动,具有成本低,工作可靠的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坡道起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轮(I)、第一制动瓦总成(2)、第二制动瓦总成(3)、支架(4)、弹簧(5)和驱动部件(6),所述驱动部件(6)设置在所述支架(4)上,所述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件(6)上,所述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与所述制动轮(I)的自锁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道起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与所述驱动部件(6)之间均设置有弹簧(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道起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分别设置在所述制动轮的两侧上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道起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瓦总成(2)设置在所述制动轮(I)的左侧上部,所述第二制动瓦总成(3 )设置在所述制动轮(I)的右侧上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道起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瓦总成(2)和第二制动瓦总成(3)均设置在所述制动轮(I)和支架(4)之间。
【文档编号】B60T1/06GK203739859SQ201320868828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潘光显 申请人:潘光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