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车门防撞梁质量过高,降低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或者重量较轻的铝合金防撞梁的加工工艺复杂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特征在于防撞梁采用变截面,防撞梁的中间位置厚度大于防撞梁两端位置的厚度。因为在实际的碰撞过程中,防撞梁中间位置受到的冲击最大,并且冲击力逐渐向两端减少,这种特殊的变截面设计不仅保证了防撞梁具有足够的抗冲击性能,并且能节省材料的使用,降低防撞梁的制造成本,实现防撞梁轻量化,提高汽车行驶性能。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
[0002]技术背景:
汽车车门防撞梁设置在车门内板与外板之间,用来提高车辆碰撞时的侧面耐撞性,进而保护驾驶员或乘员的人身安全。现在市场上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防撞梁:1、采用铝合金铸造成型的防撞梁,其重量轻但成本较高,而且铝合金中有较高含量的铁和硅,导致其回收再利用成为一个新的难题。2、采用中强度的钢板进行辊压成型,封闭式结构的防撞梁,该结构防撞梁有较高的耐撞性但其重量也较高。3、采用高强度钢板进行冲压成型,开口梁式的防撞梁,该结构防撞梁重量仍较高,导致车身造价提高很多。
[0003]综上所述,现有的防撞梁方案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汽车车门防撞梁质量的增加会导致车身总质量过高,从而降低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而重量较轻的铝合金防撞梁的工艺复杂,大大增加了汽车制造成本。
[0004]
【发明内容】
: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撞梁重量高、强度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轻量化的并具有高强度的防撞梁设计。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在节省材料的前提下,保证防撞梁的结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0005]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梁采用变截面,防撞梁的中间位置厚度大于防撞梁两端位置的厚度。
[0006]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为管状。
[0007]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梁断面由上壁、下壁、内壁和外壁组成。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壁分别与上壁和下壁垂直并圆角化。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断面为肋骨形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梁的外壁形成肋骨形状,肋骨形状的深度大于防撞梁总深度的三分之一。
[0008]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变截面是由防撞梁的中间位置向两端位置光滑过渡,厚度逐渐减小。
[0009]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还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防撞梁两端的前安装支架和后安装支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支架和后安装支架断面呈C形。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支架和后安装支架由上壁、下壁、横向壁和安装孔组成,所述前安装支架的上壁和下壁分别与所述防撞梁前端的上壁和下壁固定连接,横向壁与防撞梁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所述后安装支架的上壁和下壁分别与所述防撞梁后端的上壁和下壁固定连接,横向壁与防撞梁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空腔。
[0010]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起到有益技术效果如下: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该防撞梁在长度方向采用变截面设计。因为在实际的碰撞过程中,防撞梁中间位置受到的冲击最大,并且冲击力逐渐向两端减少,这种特殊的变截面设计不仅保证了防撞梁具有足够的抗冲击性能,并且能节省材料的使用,降低防撞梁的制造成本,实现防撞梁轻量化,提高汽车行驶性能。2,防撞梁采用管状结构,这样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材料的使用。3,防撞梁的断面采用肋骨形设计。有效提高了防撞梁的结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并且节省了材料,减轻了车门负重,提高了燃油经济性。4,防撞梁的变截面是由防撞梁的中间位置向防撞梁两端位置光滑过渡,厚度逐渐减小,这种设计不仅有利于防撞梁的加工成型,也有利于在满足防撞梁的防撞性能要求的同时,实现车门防撞梁的轻量化,并且可以根据不同汽车对于防撞梁抗冲击性能的要求,在加工过程中控制厚度减小的程度。5,防撞梁两端设置的前安装支架和后安装支架可以非常方便地对防撞梁进行安装、拆卸和维修,并且提升防撞梁两端的结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6,前C形安装支架与A柱底部位置固定连接,后C形安装支架与车门内板靠近B柱下端和车门踏板的位置固定连接,采用对角线布置技术方案,能有效提高防撞梁的防撞性能,保证乘员安全【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发明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的主视图。
[0012]图3是本发明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的俯视图。
[0013]图4是图2中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图2中B-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图2中C-C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7是图1中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主视图的放大图。
[0017]图8是图7中D-D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防撞梁;Ia.上壁;Ib.下壁;Ic.内壁;Id.外壁;2.前安装支架;2a.上壁;2b.下壁;2c.横向壁;3.后安装支架;3a.上壁;3b.下壁;3c.横向壁。
[0019]【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7和图8所示,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所述的防撞梁I采用变截面的技术方案,防撞梁I的中间位置厚度大于防撞梁的两端位置厚度。在汽车车门碰撞过程中,防撞梁中间位置受到的冲击最大,并且冲击力逐渐向两端减少,这种特殊的变截面设计不仅保证了防撞梁I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并且能节省材料的使用,降低防撞梁I的制造成本,实现防撞梁I轻量化,提高汽车行驶性能。优选的方案是防撞梁I的断面形状恒定不变并且光滑过度,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工业制造中的加工成型。应该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防撞梁1,其变截面的变化程度,直接用人眼观察,并不明显,如图7所示的防撞梁I的放大视图,图8中D-D处剖视结构示意图,能够观察到其变截面的设计方案特征,中间厚两端薄的结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加工成型为变截面变化显著的技术方案。作为优选的方案,防撞梁I采用管状设计,这样的技术方案能够显著地节省材料的使用,实现汽车车门的轻量化,并且能够保证防撞梁的结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如图4,图5和图6所示,防撞梁I的断面由上壁la、下壁lb、内壁Ic和外壁Id组成,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内壁分别与上壁和下壁垂直并圆角化。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防撞梁的I的上壁la、下壁lb、内壁Ic和外壁Id厚度为示意图,但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这四个壁的厚度能够进行相应的调节,从而应对不同汽车车门对于防撞性能的要求。如图4所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防撞梁的外壁Id呈肋骨形状。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防撞梁I断面外壁Id肋状物的深度至少大于管状梁总深度的三分之一。采用肋骨形状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防撞梁的强度和吸能能力,并节省材料,实现汽车轻量化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防撞梁I的内壁Ic分别与上壁Ia和下壁Ib垂直并圆角化。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防撞梁I与前安装支架2或者后安装支架3的固定连接,也有利于防撞梁I的加工成型。
[0020]实施例2: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还包括固定安装在防撞梁I的前C形安装支架2和后C形安装支架3。如图2、图3及图5所示,所述的后C形安装支架3的断面呈C形,由上壁3a、下壁3b、横向壁3c和安装孔组成。所述的后C形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在防撞梁后端,所述后C形安装支架的上壁3a和下壁3b分别与所述防撞梁后端的上壁Ia和下壁Ib固定连接,横向壁3c与防撞梁的内壁Ic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如图2、图3及图6所示,所述的前C形安装支架2的断面呈C形,由上壁2a、下壁2b、横向壁2c和安装孔组成。所述的前C形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在防撞梁前端,所述前C形安装支架的上壁2a和下壁2b分别与所述防撞梁前端的上壁Ia和下壁Ib固定连接,横向壁2c与防撞梁的内壁Ic之间形成一个空腔I。所述的前C形安装支架与A柱底部位置固定连接,后C形安装支架与车门内板靠近B柱下端和车门踏板的位置固定连接,采用对角线布置技术方案,能有效提高防撞梁的防撞性能,保证乘员安全。
[0021]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主要应用于汽车前门的使用。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基础上,可以对本发明进行相应改进而适用于不同类别的车门,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2]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连接可以为焊接,螺纹连接,加紧等常见技术方案。
[0023]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取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梁采用变截面,防撞梁的中间位置厚度大于防撞梁两端位置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为管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的断面由上壁、下壁、内壁和外壁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分别与上壁和下壁垂直并圆角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断面为肋骨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的外壁形成肋骨形状,肋骨形状的深度大于防撞梁总深度的三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的变截面是由防撞梁的中间位置向两端位置光滑过渡,厚度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还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防撞梁两端的前安装支架和后安装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支架和后安装支架断面呈C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支架和后安装支架分别由上壁、下壁、横向壁和安装孔组成,所述前安装支架的上壁和下壁分别与所述防撞梁前端的上壁和下壁固定连接,横向壁与防撞梁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所述后安装支架的上壁和下壁分别与所述防撞梁后端的上壁和下壁固定连接,横向壁与防撞梁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空腔。
【文档编号】B60R19/02GK103921655SQ201410130636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日
【发明者】朱茂桃, 钱洋, 周泽磊, 何松霖, 张鹏飞 申请人: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