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498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前悬架控制臂,包括两钣金本体,钣金本体呈条形槽板状,两钣金本体的槽底相互贴靠且固连为一体,两钣金本体的一端固连有第一衬套,另一端与安装有球头销的球头销座固连,第一衬套的轴向方向与钣金本体的板长方向垂直且位于水平方向,球头销座的轴向方向与钣金本体的板面垂直,钣金本体靠近球头销座所在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衬套,两衬套的轴向方向平行且与车长方向一致,控制臂中的两钣金本体整体呈“一”字形的构造,不仅结构简单、抗扭强度高,而且质量轻,其中,第一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球头销座上球头销与汽车转向节连接,第二衬套与汽车悬架中的稳定杆连接,该控制臂简化了悬架结构、安装空间小,适用于微型汽车中的前悬架中。
【专利说明】汽车前悬架控制臂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前悬架控制臂。

【背景技术】
[0002]汽车控制臂(也成摆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汽车控制臂广泛应用在麦弗逊式的独立前悬挂中,目前的控制臂结构多为三角臂式结构,三角臂式控制臂包括主臂及副臂,主臂的前后端压装有减震衬套,通过减震衬套与副车架连接,靠近主臂中间位置处向外延伸的副臂的端头部设置有球头销座,球头销座上设置球头销,球头销与汽车轮毂上的转向节连接。
[0003]现有技术中的三角臂式结构的控制臂,一般由两个钣金件焊接而成,该钣金件通过冲压模具冲制而成,钣金件截面呈槽板状,两钣金件的槽口相对且槽壁边缘处焊接固定,该种控制臂在承受较大的扭力时,其钣金件槽口的焊接位置处很容易出现撕裂的现象;还有的控制臂通过压铸模压铸成型,制造工艺较为复杂、重量大、成本较高。现有技术中三角臂式结构的控制臂,无论是采用焊接式,还是采用压铸一体成型,与三角臂式相配合的悬架结构往往都比较复杂,安装所需的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安装所需空间小、结构强度高的汽车前悬架控制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前悬架控制臂,包括两钣金本体,所述钣金本体呈条形的槽板状,两钣金本体的槽底背面相互贴靠且固连为一体,两钣金本体的槽口分别指向上方及下方,两钣金本体的一端固连有第一衬套,另一端与安装有球头销的球头销座固连,所述第一衬套的轴向方向与钣金本体的板长方向垂直且位于水平方向,所述球头销座的轴向方向与钣金本体的板面垂直,钣金本体靠近球头销座所在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的轴向方向与第一衬套的轴向方向平行且与车长方向一致。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的技术效果为:将钣金本体设置呈槽板状,且槽板状的钣金板体的槽口相背、槽底部背面贴合且固连为一体,两钣金本体连为一体后整体呈“一”字形杆状或者直杆状,该种控制臂不仅结构简单、抗扭强度高,而且质量较轻,将第一衬套以及球头销座分别设置在钣金本体的两端部,第一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球头销座上球头销与汽车转向节连接,第二衬套与汽车悬架中的稳定杆连接,该控制臂在最大程度上简化了实际的悬架结构,且所占用的安装空间小,非常适用于微型汽车中的麦弗逊式前悬架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汽车悬架其他部件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本实用新型各零部件的装配爆炸图;
[001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1]图5是图4的俯视图;
[001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两钣金本体凹弧部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结合附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一种汽车前悬架控制臂,包括两钣金本体10,所述钣金本体10呈条形的槽板状,两钣金本体10的槽底背面相互贴靠且固连为一体,两钣金本体10的槽口分别指向上方及下方,两钣金本体10的一端固连有第一衬套20,另一端与安装有球头销31的球头销座30固连,所述第一衬套20的轴向方向与钣金本体10的板长方向垂直且位于水平方向,所述球头销座30的轴向方向与钣金本体10的板面垂直,钣金本体10靠近球头销座30所在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衬套40,所述第二衬套40的轴向方向与第一衬套20的轴向方向平行且与车长方向一致。
[0015]结合图1所示,将钣金本体10设置呈槽板状,且槽板状的钣金板体10的槽口相背、槽底部贴合且固连为一体,两钣金本体10连为一整体后呈“一”字形杆状或者直杆状,该种控制臂不仅结构简单、抗扭强度高,而且质量较轻;其中,两钣金本体10均采用单整体冲压成型,两钣金本体10的槽底贴合焊接在一起,将第一衬套20以及球头销座30分别设置在钣金本体10的两端部,第一衬套20与副车架60连接,球头销座30上球头销31与汽车转向节连接,第二衬套40与汽车悬架中的稳定杆70连接,利用稳定杆70来承受控制臂所承受一定量的的纵向力矩,该控制臂在最大程度上简化了实际的悬架结构,且所占用的安装空间小,非常适用于微型汽车中的麦弗逊式前悬架中。
[0016]进一步地,结合图2至图6所示,所述的钣金本体10槽口位置处设置有外延的翻边11,实际上钣金本体10在加工的过程中,由一个钣金板经过了两次翻边处理,相对于一般的三角臂式控制臂而言,大大提高了其钣金本体10的强度及刚度。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两钣金本体10靠近球头销座30所在的槽底部板面设置有凹弧部12,所述凹弧部12所在的钣金本体10的槽底部轮廓呈半圆柱形,所述两钣金本体10的凹弧部12相对设置,两凹弧部12所围合的空腔区域A呈圆柱形,所述第二衬套40设置在该空腔区域内,通过在钣金本体10的槽底部板面上冲压弯曲一凹弧部12,用来安装第二衬套40,该种加工方式简单、可靠。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两钣金板体10的凹弧部12所在的槽口内各设置有加强板50,所述加强板50中段的板面轮廓与凹弧部12所在的槽底部的内部板面轮廓相符,加强板50的长度方向与钣金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加强板50的两侧板面与钣金板体10的凹弧部12所在的两侧槽壁固连,加强板50与凹弧部12所在的槽底部的内部板面间隔设置;由于钣金本体10的凹弧部12位置处承受较大的纵向力和垂向力,因此采用在该凹弧部12所在的钣金本体10的槽口内设置加强板50的方式来提高其结构强度,加强板50与凹弧部12所在的槽底部的内部板面间隔设置,加强板50的两侧板面与钣金板体10的凹弧部12所在的两侧槽壁固连,使得加强板50的及凹弧部12所在的钣金本体10的槽底内侧板面形成空腔状的结构,该空腔状结构可吸收凹弧部12位置处承受的纵向力和垂向力,可最大程度上保证控制臂的结构强度。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球头销座30所在的两钣金板体10 —端设置有缺口 13,该缺口13为U形或半圆形,缺口 13的直径尺寸与球头销座30的外进尺寸相符,所述球头销座30设置在缺口 13内,所述缺口 13所在钣金本体10与球头销座30的外壁紧固,球头销座30与钣金本体10采用焊接的方式来实现二者的固定,可省去采用其他零部件来实现球头销座30与钣金本体10的连接,也进一步地,简化了控制臂的结构,节省了装配的空间。
[0020]上述的加强板50靠近球头销座30的一端也设置有缺口 51,结合图2、3、5所示,该缺口 51可有效实现对球头销31于球头销座30转动时的避让。
[0021]最后,所述的第一衬套20所在的两钣金本体10的一端设置有端板14,端板14的外部板面固连有套管15,所述套管15的轴向方向与与钣金本体10的板长方向垂直且位于水平方向,第一衬套20设置在该套管15内,所述的端板14的外壁面呈凹弧形,其轮廓与套管15的外壁轮廓相符设置,套管15与端板14采用焊接的方式,将第一衬套20压入套管15内,从而实现控制臂与副车架60的连接,在第一衬套20的内管上设置滚花或者刻痕,以增加其自身的摩擦系数,防止异响的发生。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前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钣金本体(10),所述钣金本体(10)呈条形的槽板状,两钣金本体(10)的槽底背面相互贴靠且固连为一体,两钣金本体(10)的槽口分别指向上方及下方,两钣金本体(10)的一端固连有第一衬套(20),另一端与安装有球头销(31)的球头销座(30)固连,所述第一衬套(20)的轴向方向与钣金本体(10)的板长方向垂直且位于水平方向,所述球头销座(30)的轴向方向与钣金本体(10)的板面垂直,钣金本体(10)靠近球头销座(30)所在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衬套(40),所述第二衬套(40)的轴向方向与第一衬套(20)的轴向方向平行且与车长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钣金本体(10)槽口位置处设置有外延的翻边(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钣金本体(10)靠近球头销座(30)所在的槽底部板面设置有凹弧部(12),所述凹弧部(12)所在的钣金本体(10)的槽底部轮廓呈半圆柱形,所述两钣金本体(10)的凹弧部(12)相对设置,两凹弧部(12)所围合的空腔区域呈圆柱形,所述第二衬套(40)设置在该空腔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钣金板体(10)的凹弧部(12)所在的槽口内各设置有加强板(50),所述加强板(50)中段的板面轮廓与凹弧部(12)所在的槽底部的内部板面轮廓相符,加强板(50)的长度方向与钣金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加强板(50)的两侧板面与钣金板体(10)的凹弧部(12)所在的两侧槽壁固连,加强板(50)与凹弧部(12)所在的槽底部的内部板面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销座(30)所在的两钣金板体(10) —端设置有缺口(13),该缺口(13)为U形或半圆形,所述球头销座(30)设置在缺口(13)内,所述缺口(13)所在钣金本体(10)与球头销座(30)的外壁紧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衬套(20)所在的两钣金本体(10)的一端设置有端板(14),端板(14)的外部板面固连有套管(15),所述套管(15)的轴向方向与与钣金本体(10)的板长方向垂直且位于水平方向,第一衬套(20)设置在该套管(15)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板(14)的外壁面呈凹弧形,其轮廓与套管(15)的外壁轮廓相符设置。
【文档编号】B60G7/00GK203920309SQ201420276235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黄震, 冯贺平, 王江涛, 华江海, 黄义民, 程林, 韩旭, 杨展, 李志强, 周海波, 杜文建, 朱劲锋, 周正祥, 周浩泽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