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桥差速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后桥差速装置,包括差速壳、两个半轴、输入轴以及输出轴。差速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差速齿轮,且第二壳体的两端同轴设置有两个半轴孔。两个半轴分别同轴固定于两个半轴孔,且半轴的轴线所在方向为第一方向。输入轴一端固定于第一壳体,另一端沿第二壳体所在的方向延伸。输入轴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壳体的端面,且输入轴通过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传动件与差速齿轮相连接。输出轴位于输入轴的一侧,且其中一端固定于第一壳体,另一端沿与输入轴相反的方向延伸,输出轴的轴线与输入轴的轴线平行,且输出轴的轴线所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
【专利说明】车辆后桥差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后桥差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差速器是驱动桥的主要部件,它的作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保证了汽车驱动桥两侧车轮在行程不等时具有不同速度旋转的特性,从而满足了汽车行驶运动学的要求。
[0003]现有的车辆多为两轮驱动,如前轮驱动或后轮驱动。因此,现有的发动机也多与两轮驱动车辆相匹配。而越野车、农夫车等用于户外的全地形车中,由于其需要很好的越野性能(如爬坡、涉水等),而普通的两轮驱动又容易发生打滑等现象。因此,通常将越野车以及农夫车等全地形车均设置为四轮驱动。
[0004]由于现有的两轮驱动多为前置前驱的驱动类型,发动机设置在车辆的前部,且与前桥相连。而采用四轮驱动的全地形车中,发动机需与后桥相连接。目前市场上的发动机无法与全地形车的后桥匹配。如重新开模特制发动机,则需要很长的研制周期以及研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后桥差速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后桥差速装置,包括差速壳、两个半轴、输入轴以及输出轴。差速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差速齿轮,且第二壳体的两端同轴设置有两个半轴孔。两个半轴分别同轴固定于两个半轴孔,且半轴的轴线所在方向为第一方向。输入轴一端固定于第一壳体,另一端沿第二壳体所在的方向延伸。输入轴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壳体的端面,且输入轴通过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传动件与差速齿轮相连接。输出轴位于输入轴的一侧,且其中一端固定于第一壳体,另一端沿与输入轴相反的方向延伸,输出轴的轴线与输入轴的轴线平行,且输出轴的轴线所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
[0007]其中,输入轴的轴线和输出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124毫米?154毫米,输入轴的轴线和输出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均正交的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96毫米?126毫米。第一壳体的端面与半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159毫米?189毫米,输出轴的轴线与半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33晕米?43晕米。
[0008]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输入轴的轴线和输出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134晕米?144晕米。
[0009]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输入轴的轴线和输出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106晕米?116晕米。
[0010]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端面与半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169晕米?179晕米。
[0011]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输入轴和输出轴均为渐开线花键轴或矩形花键轴。
[0012]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上部还设置有前安装支架,前安装支架的顶部端面与半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133毫米?143毫米。
[0013]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外侧,沿半轴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呈中空柱状的安装吊耳,安装吊耳的轴线与半轴的轴线相平行,且安装吊耳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70毫米?80毫米,而安装吊耳的轴线与半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90晕米?100晕米。
[0014]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输出轴的轴线与靠近输出轴的半轴孔的端面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29毫米?39毫米。
[00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占-
^ \\\.
[001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中,设置输入轴的轴线和输出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124毫米?154毫米,输入轴的轴线和输出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均正交的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96毫米?126毫米;第一壳体的端面与半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159毫米?189毫米,输出轴的轴线与半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33毫米?43毫米。输入轴和输出轴位置的变化从而避免了传动轴和发动机间发生干涉,大大增加全地形车的传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且无需对现有的发动机作任何改动即可实现良好匹配,大大降低了装配成本。
[0017]此外,由于车辆在运动过程中受地形的影响,车身会发生振动,该振动将带动传动轴振动。设置输入轴和输出轴均为渐开线花键轴或矩形花键轴,使得输入轴和输出轴在发生相对转动的同时还可沿传动轴长度方向上收缩,在传递扭矩同时匹配车辆振动。同时,为了更好的与车辆底盘相稳固连接,第一壳体的上部还设置有前安装支架,且同时第二壳体的外侧,沿半轴的轴线方向上还设置有呈中空柱状的安装吊耳。
[0018]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0020]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的左视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
[0023]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包括差速壳1、两个半轴2、输入轴3以及输出轴4。差速壳I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内设置有差速齿轮,且第二壳体12两端同轴设置有两个半轴孔121。两个半轴3分别同轴固定于两个半轴孔121,且半轴3的轴线所在方向为第一方向(图2以及图3中的X轴所在的方向)。输入轴3 —端固定于第一壳体11,另一端沿第二壳体12所在的方向延伸。输入轴3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壳体11的端面,且输入轴3通过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传动件与差速齿轮相连接。输出轴4位于输入轴3的一侧,且其中一端固定于第一壳体11,另一端沿与输入轴3相反的方向延伸,输出轴4的轴线与输入轴3的轴线平行,且输出轴4的轴线所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图1以及图2中的Y轴所在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
[0024]其中,输入轴3的轴线和输出轴4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l为124毫米?154毫米,输入轴3的轴线和输出轴4的轴线间的距离在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均正交的第三方向(图1以及图3中的Z轴所在的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2为96毫米?126毫米;第一壳体11的端面与半轴2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3为159毫米?189毫米,输出轴4的轴线与半轴2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4为33毫米?43毫米。
[0025]全地形车是适合在所有地形上通行的交通工具,由于行驶的环境多为复杂险峻地形,所以对车辆本身的越野性能和安全性能的要求都非常高。而传统的两轮驱动(前驱或后驱),由于其驱动力较小,爬坡性能等均较弱,很难满足这类车型的需求。因此,目前几乎所有的全地形车均采用四轮驱动。
[0026]在四轮驱动中,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经传动轴连接到输入轴3,输入轴3经位移第一壳体11内的传动件将动力传送到位于第二壳体12内的差速齿轮。差速齿轮将动力进行分配后经输出轴4输出到与前桥相连接的传动轴,带动与前桥相连接的前车轮。同时,差速齿轮还将动力传送到设置在左右两个半轴孔121上的且与后轮相连接的两个半轴2,将动力传送到后轮上,实现四轮驱动。
[0027]由于现有的车辆(如轿车、货车以及大客车等)多为两轮驱动,且多采用前置前驱,即发动机与前桥相连接,驱动前轮。因此,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发动机均设计为与前桥相匹配。而全地形车由于采用四轮驱动,发动机需与后桥间进行动力传递。因此,如何实现两者间的动力传递是提高整车动力性能的关键。
[0028]于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车辆后桥差速装置的输入轴3和输出轴4之间的尺寸以及输出轴4与半轴2间的距离来使得车辆后桥差速装置与现有的发动机相匹配实现平稳的动力传递。且用户无需对现有发动机进行改进即可实现发动机与后桥间的完好匹配,大大降低了四轮驱动的全地形车的制造成本。
[0029]优选的,输入轴3的轴线和输出轴4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l为134毫米?144毫米,而在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均正交的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2为106毫米?116毫米。并设置第一壳体11的端面与半轴2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3为169毫米?179毫米。于本实施例中,输入轴3的轴线和输出轴4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l为139毫米,而在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均正交的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2为111毫米。并设置第一壳体11的端面与半轴2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3为174毫米。输出轴4的轴线与半轴2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D4为38晕米。
[0030]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进行装配,全地形车经3万公里的测试后仍具有很好的整车动力性能。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0031]为更好的实现本车辆后桥差速装置与车辆底盘间的稳固连接,防止车辆在严峻的山地行驶时,因剧烈运动而使得车辆后桥差速装置脱离底盘。于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11的上部还设置有前安装支架5,前安装支架5的顶部端面与半轴2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5为133毫米?143毫米。进一步的,第二壳体12的外侧,沿半轴2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呈中空柱状的安装吊耳6。安装吊耳6的轴线与半轴2的轴线相平行,且安装吊耳6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长度D6为70毫米?80毫米,安装吊耳6的轴线与半轴2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7为90毫米?100毫米。于本实施例中,设置D5为138毫米,D6为74毫米,D7为95毫米。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0032]于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发动机与后桥的匹配度,设置输出轴4的轴线与靠近输出轴4的半轴孔121的端面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8为29毫米?39毫米。优选的,设置D8为34晕米。
[0033]此外,为进一步提高传动轴的传动平衡度,设置输入轴3和输出轴4均为渐开线花键轴或矩形花键轴。花键轴在旋转的过程中还可沿传动轴的长度方向运动,在传递扭矩同时匹配车辆振动,实现稳定的、平衡的动力传递。于本实施例中,设置输入轴3和输出轴4均为渐开线花键轴。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0034]于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设置差速齿轮包括从动锥形齿轮和与从动锥形齿轮相连接的形星齿轮,且传动件的尾端设置有与从动锥形齿轮相匹配的主动锥形齿轮。锥形能承受大的载荷,而且工作平稳,即使在高速运转时其噪声和振动也是很小的。
[0035]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中,设置输入轴3的轴线和输出轴4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l为124毫米?154毫米,输入轴3的轴线和输出轴4的轴线间的距离在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均正交的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2为96毫米?126毫米;第一壳体11的端面与半轴2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3为159毫米?189毫米,输出轴4的轴线与半轴2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D4为33毫米?43毫米。输入轴3和输出轴4位置的变化从而避免了传动轴和发动机间发生干涉,大大增加全地形车的传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且无需对现有的发动机作任何改动即可实现良好匹配,大大降低了装配成本。
[0036]此外,由于车辆在运动过程中受地形的影响,车身会发生振动,该振动将带动传动轴振动。设置输入轴3和输出轴4均为渐开线花键轴或矩形花键轴,使得输入轴3和输出轴4在发生相对转动的同时还可沿传动轴长度方向上收缩,在传递扭矩同时匹配车辆振动。同时,为了更好的与车辆底盘相稳固连接,第一壳体11的上部还设置有前安装支架5,且同时第二壳体12的外侧,沿半轴2的轴线方向上还设置有呈中空柱状的安装吊耳6。
[0037]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由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知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后桥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差速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差速齿轮,且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同轴设置有两个半轴孔; 两个半轴,分别同轴固定于所述两个半轴孔,且所述半轴的轴线所在方向为第一方向; 输入轴,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另一端沿第二壳体所在的方向延伸,所述输入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且所述输入轴通过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传动件与所述差速齿轮相连接; 输出轴,位于所述输入轴的一侧,且其中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另一端沿与所述输入轴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与所述输入轴的轴线平行,且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所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 其中,所述输入轴的轴线和所述输出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124毫米?154毫米,所述输入轴的轴线和所述输出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均正交的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96毫米?126毫米;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与半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159毫米?189毫米,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与所述半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33毫米?43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的轴线和所述输出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134毫米?144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的轴线和所述输出轴的轴线间的距尚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106晕米?116晕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与半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169毫米?179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均为渐开线花键轴或矩形花键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还设置有前安装支架,所述前安装支架的顶部端面与半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133晕米?143晕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沿所述半轴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呈中空柱状的安装吊耳,所述安装吊耳的轴线与所述半轴的轴线相平行,且所述安装吊耳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70毫米?80毫米,而所述安装吊耳的轴线与半轴的轴线间的距离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90毫米?10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桥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与靠近所述输出轴的半轴孔的端面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分量为29毫米?39毫米。
【文档编号】B60K17/16GK204020557SQ201420427136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王和源 申请人:浙江信阳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