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车门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门上具有车窗部,所述车窗部包括至少一个切部,至少一个所述切部形成为多边形形状,每个所述切部上设有相交的多个筋条,所述多个筋条中的至少部分筋条的至少一端朝向对应的所述切部的顶角的方向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通过在切部上设置多个相交的筋条,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切部的回弹问题,保证切部能够顺畅滑出,保证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用于车辆的车门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指出,高速冲压线广泛地应用在车辆钣金件生产过程中,其中,高速生产线大多采用封闭的生产模式,因此冲压废料的顺畅排出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废料排出的过程发生堵塞,将会导致停线、生产效率下降等问题。
[0003]相关技术中车门的车窗部在冲压的过程中,受冲压方向的限定,模具结构在车窗部的修边线处呈弧形,产生的车窗部废料可能发生回弹,具有卡在模具内无法排出的风险,致使生产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所述车门可以有效地改善切部的回弹问题,便于滑料。
[000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用于车辆的车门的车辆。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车门,所述车门上具有车窗部,所述车窗部包括至少一个切部,至少一个所述切部形成为多边形形状,每个所述切部上设有相交的多个筋条,所述多个筋条中的至少部分筋条的至少一端朝向对应的所述切部的顶角的方向延伸。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通过在切部上设置多个相交的筋条,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切部的回弹问题,保证切部能够顺畅滑出,保证了生产效率。
[0008]具体地,每个所述切部形成为四边形形状,每个所述切部上设有两个所述筋条,所述两个筋条中的其中一个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切部的相对的两个所述顶角的方向延伸,所述两个筋条中的另一个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切部的另一相对的两个所述顶角的方向延伸。
[000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筋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所述顶角且与所述切部的边缘彼此间隔开。
[0010]可选地,每个所述顶角处圆滑过渡。
[0011]具体地,每个所述筋条由所述切部的一侧表面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切部的另一侧表面凹入形成。
[0012]可选地,所述切部为两个且所述两个切部彼此间隔开。
[0013]具体地,所述两个切部在所述车窗部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车门。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车辆的车门,从而保证了车辆的生产效率。
[00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圈示的E部放大图;
[0019]图3是图1中所示的车门的俯视图;
[0020]图4是图1中所示的车门的右视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车门100 ;
[0023]车窗部I ;
[0024]第一切部11 ;前上顶角Al ;前下顶角A2 ;后上顶角A3 ;后下顶角A4 ;上修边线BI ;前修边线B2 ;下修边线B3 ;后修边线B4 ;第一筋条Cl ;第二筋条C2 ;
[0025]第二切部12 ;上修边线Dl ;后修边线D2 ;下修边线D3 ;前修边线D4。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7]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图未示出)的车门100。
[0028]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100,车门100上具有车窗部1,在车辆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车窗部I可以采用一次或者多次冲压工艺切除,进而可以在车窗部I处安装车窗玻璃等。
[0029]其中,车窗部I包括至少一个切部(例如下文所述的第一切部11和第二切部12)。具体地,车窗部I可以包括一个切部或者多个互不相连的切部,当车窗部I仅包括一个切部时(图未示出),切部可以占据整个车窗部1,即切部的面积等于车窗部I的面积,这样仅将一个切部冲压切除,便可以实现整个车窗部I的冲压切除。
[0030]如图1所示,当切部为多个时,多个互不相连的切部(例如下文所述的第一切部11和第二切部12)拼合在一起的总面积可以小于车窗部I的总面积,这样可以首先将多个互不相连的切部冲压切除,再将车窗部I上余下的部分(例如图1中所示的A部)切除,从而可以实现整个车窗部I的冲压切除。其中,切部切除后常被视为废料。
[0031]进一步地,切部可以形成为多边形形状。具体地,当车窗部I仅包括一个切部时,一个切部可以形成为多边形形状,且该多边形的形状与车窗部I的形状相同,例如可以大体形成为四边形形状;当车窗部I包括多个互不相连的切部时,多个切部中的一些切部可以形成为多边形形状,多个切部中的另一些切部可以形成为非多边形形状(图未示出),其中,邻近车窗部I边缘处的切部通常可以形成为多边形形状,例如可以形成为四边形形状,而邻近车窗部I中心处的切部可以形成为非多边形形状,当然,多个切部还可以均形成为多边形形状。其中,多边形的形状还可以包括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0032]具体地,每个形成为多边形形状的切部可以分别包括至少三个顶角,且每个形成为多边形形状的切部上可以分别设有多个筋条(例如下文所述的第一筋条Cl和第二筋条C2),多个筋条彼此相交,且多个筋条的交汇点可以大体位于切部的中心处,这样,多个筋条大体呈现为自切部中心向外延伸的辐射状。
[0033]其中,每个筋条的中心线可以大体沿直线延伸,多个筋条中的至少部分筋条的至少一端朝向对应的切部的顶角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多个筋条中的一些筋条的一端或两端可以朝向顶角的方向延伸,多个筋条中的另一些筋条的两端还可以均不朝向顶角的方向延伸,其中朝向顶角方向延伸的这些筋条的两端可以分别朝向不同的顶角的方向延伸,当然,朝向顶角方向延伸的这些筋条还可以仅有一端朝向顶角的方向延伸,而另外一端不朝向顶角的方向延伸(将在下文中详述)。
[0034]参照图2,在冲压切部的过程中,形成为多边形的切部的顶角处易发生回弹变形,由于切部上设置有朝向顶角方向延伸的筋条,且多个筋条的交汇点大体位于切部的中心位置处,从而切部上可以形成朝向切部中心方向的力,由此,可以控制切部在切边后应力的释放过程,减小切部的回弹,尤其是可以改善切部顶角处的回弹问题,从而保证切部可以顺利地从冲压模具中排出,即保证废料可以顺畅地从模具中滑出,进而保证生产效率。
[003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100,通过在切部上设置多个相交的筋条,以形成朝向切部中心的力,从而控制切部在冲压切边后的应力释放过程,进而有效地改善了切部的回弹问题,保证切部能够顺畅滑出,达到生产效率要求。
[00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切部可以为两个,且两个切部彼此间隔开,优选地,两个切部在车窗部I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例如当车窗部I沿上下方向延伸时,两个切部可以上下间隔开,当车窗部I沿前后方向延伸时,两个切部可以前后间隔开。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切部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且切部的间隔方式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其中,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7]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车窗部I位于车门100的上部,且车窗部I大体形成为四边形形状,车窗部I上具有前后间隔开的两个切部,分别为第一切部11和第二切部12,第一切部11和第二切部12均大体形成为四边形形状,第一切部11位于车窗部I的前部,且第一切部11的上修边线B1、前修边线B2、下修边线B3分别与车窗部I的上边缘、前边缘以及下边缘重合,第二切部12位于车窗部I的后部,且第二切部12的上修边线D1、后修边线D2、下修边线D3分别与车窗部I的上边缘、后边缘以及下边缘重合,且第二切部12的前修边线D4与第一切部11的后修边线B4可以彼此平行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由此,方便加工,且可以保证加工工艺精度。
[0038]参照图1,当切部形成为四边形形状时,切部具有两组彼此相对的修边线和两组彼此相对的顶角,优选地,每个顶角处圆滑过渡,也就是说,任意相邻的两个修边线的连接处圆滑过渡,以形成圆滑过渡的顶角。由此,切部顶角处可以具有较好的应力,避免顶角应力集中,发生断裂、变形等问题。
[0039]进一步地,每个形成为四边形形状的切部上分别设有两个筋条(例如下文所述的第一筋条Cl和第二筋条C2),两个筋条中的其中一个的两端分别朝向切部的相对的两个顶角的方向延伸,两个筋条中的另一个的两端分别朝向切部的另一相对的两个顶角的方向延伸。由此,这两个相交的筋条可以改善四个顶角的回弹问题。
[0040]如图2所示,第一切部11具有四个圆滑过渡的顶角,分别为:前上顶角Al、前下顶角A2、后上顶角A3和后下顶角A4,其中,前上顶角Al和后下顶角A4为对角,前下顶角A2与后上顶角A3为对角,两个筋条(例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筋条Cl和第二筋条C2)分别大体为矩形条状,且第一筋条Cl和第二筋条C2呈X形交叉布置,第一筋条Cl和第二筋条C2的交汇点大体位于第一切部11的中心位置处,第一筋条Cl的两端分别自交汇点朝向其中一对彼此相对的顶角延伸,例如分别朝向位于第一切部11前上方处的前上顶角Al和后下方处的后下顶角A4延伸,从而第一筋条Cl可以改善第一切部11前上顶角Al处和后下顶角A4处的回弹问题,第二筋条C2的两端分别自交汇点朝向另一对彼此相对的顶角延伸,例如分别朝向位于第一切部11前下方处的前下顶角A2和后上方处的后上顶角A3延伸,从而第二筋条C2可以改善第一切部11前下顶角A2处和后上顶角A3处的回弹问题。
[0041]相类似地,如图2所示,第二切部12也具有四个圆滑过渡的顶角,且第二切部12上设有两个大体呈X形交叉布置的矩形筋条,两个筋条的交汇点大体位于第二切部12的中心位置处,每个筋条的两端分别朝向彼此相对的一对顶角的方向延伸,从而这两个筋条可以改善第二切部12四个顶角处的回弹问题,这里不再详述。
[00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筋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顶角,且与切部的边缘彼此间隔开。其中,“延伸至”当作广义理解,延伸至可以理解为比较接近,也就是说,每个筋条的两端可以比较接近对应的顶角,换言之,每个筋条的两端与相应的顶角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由此,可以避免筋条对车门100形状的影响。
[0043]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第一筋条Cl的上端朝向第一切部11前上方处的前上顶角Al延伸,且第一筋条Cl的上端邻近前上顶角Al,但第一筋条Cl的上端位于第一切部11的上修边线B1、前上顶角Al处的修边线以及前修边线B2的内侧,第一筋条Cl的下端朝向第一切部11后下方处的后下顶角A4延伸,且第一筋条Cl的下端邻近后下顶角A4,但第一筋条Cl的下端位于第一切部11的下修边线B3、后下顶角A4处的修边线以及后修边线B4的内侧。其中,“内”可以理解为朝向第一切部11中心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即远离第一切部11中心的方向。
[0044]相类似地,参照图2,第二筋条C2的上端朝向第一切部11后上方处的后上顶角A3延伸,且第二筋条C2的上端邻近后上顶角A3,但第二筋条C2的上端位于第一切部11的上修边线B1、后上顶角A3处的修边线以及后修边线B4的内侧,第二筋条C2的下端朝向第一切部11前下方处的前下顶角A2延伸,且第二筋条C2的下端邻近前下顶角A2,但第二筋条C2的下端位于第二切部12的下修边线B3、前下顶角A2处的修边线以及前修边线B2的内侦U。其中,“内”可以理解为朝向第一切部11中心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即远离第一切部11中心的方向。
[0045]同理,如图2所示,第二切部12上的两个筋条的两端也可以分别延伸至邻近对应的顶角,且这两个筋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切部12的边缘彼此间隔开。这里不再详述。
[00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筋条由相应切部的一侧表面的一部分朝向切部的另一侧表面凹入形成,多个筋条的凹入方向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其中,当第一筋条Cl与第二筋条C2的凹入方向相同时,第一筋条Cl和第二筋条C2可以分别从第一切部11的外侧表面朝向第一切部11的内侧表面凹入而成(如图3和图4所不),第一筋条Cl和第二筋条C2还可以分别从第一切部11的内侧表面朝向第一切部11的外侧表面凹入而成。其中,“内”可以理解为朝向车门100所在车辆的中心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即远离车门100所在车辆的中心方向。
[0047]当第一筋条Cl与第二筋条C2的凹入方向不同时,第一筋条Cl和第二筋条C2中的一个可以从第一切部11的外侧表面朝向第一切部11的内侧表面凹入而成,第一筋条Cl和第二筋条C2中的另一个可以从第一切部11的内侧表面朝向第一切部11的外侧表面凹入而成。其中,“内”可以理解为朝向车门100所在车辆的中心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即远离车门100所在车辆的中心方向。
[0048]同理,如图3所示,第二切部12上的两个筋条的凹入成型方式与第一切部11上两个筋条的凹入成型方式相似,这里不再详述。
[00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文所述,一些筋条的两端还可以均不朝向顶角的方向延伸(图未示出)。例如,第一切部11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三筋条(图未示出),第三筋条大体为矩形条,且第三筋条过第一筋条Cl和第二筋条C2的交汇点,第三筋条的两端分别自交汇点朝向第一切部11的上修边线BI和下修边线B3的方向竖直延伸,由此,第三筋条可以避免第一切部11上修边线BI和下修边线B3处的回弹问题。
[0050]进一步地,第一切部11上还可以形成有第四筋条(图未示出),第四筋条大体为矩形条,且第四筋条过第一筋条Cl和第二筋条C2的交汇点,第四筋条的两端分别自交汇点朝向第一切部11的前修边线B2和后修边线B4的方向水平延伸,由此,第四筋条可以避免第一切部11前修边线B2和后修边线B4处的回弹问题。
[00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文所述,一些筋条还可以仅有一端朝向顶角的方向延伸,而另外一端不朝向顶角的方向延伸(图未示出)。例如,第一切部11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五筋条(图未示出),第五筋条大体为矩形条,且第五筋条过的一端与第一筋条Cl和第二筋条C2的交汇点重合,第五筋条的另一端自交汇点朝向第一切部11的上修边线BI或下修边线B3的方向竖直延伸,由此,第五筋条可以避免第一切部11上修边线BI或下修边线B3处的回弹问题。
[0052]进一步地,第一切部11上还可以形成有第六筋条(图未示出),第六筋条大体为矩形条,且第六筋条过的一端与第一筋条Cl和第二筋条C2的交汇点重合,第六筋条的另一端自交汇点朝向第一切部11的前修边线B2或后修边线B4的方向水平延伸,由此,第六筋条可以避免第一切部11前修边线B2或后修边线B4处的回弹问题。
[005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筋条的数量、形状、位置、形成方式均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005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图未示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100。应当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它构成例如发动机(图未示出)、变速器(图未示出)、差速器(图未示出)、制动系统(图未示出)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不再一一详细描述。
[005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100,从而保证了车辆的生产效率O
[005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6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上具有车窗部,所述车窗部包括至少一个切部,至少一个所述切部形成为多边形形状,每个所述切部上设有相交的多个筋条,所述多个筋条中的至少部分筋条的至少一端朝向对应的所述切部的顶角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切部形成为四边形形状,每个所述切部上设有两个所述筋条,所述两个筋条中的其中一个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切部的相对的两个所述顶角的方向延伸,所述两个筋条中的另一个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切部的另一相对的两个所述顶角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筋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所述顶角且与所述切部的边缘彼此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顶角处圆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筋条由所述切部的一侧表面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切部的另一侧表面凹入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部为两个且所述两个切部彼此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切部在所述车窗部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8.—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
【文档编号】B60J5/00GK204210281SQ201420588707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1日
【发明者】郝建东, 么学刚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