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轨胶轮车暖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5685发布日期:2021-06-22 15:1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无轨胶轮车暖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下除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无轨胶轮车暖风系统。



背景技术:

矿井下环境恶劣,不同巷道里面的排风设施也不同,致使巷道之间存在温差,当驾驶员驾车经过不同巷道时,因为温差致使前挡风玻璃起雾,这样会影响驾驶员的视野,大大降低驾驶安全性。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无轨胶轮车暖风系统,解决了矿井下辅助运输车因巷道环境温差造成的起雾问题,同时提升了司机驾驶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无轨胶轮车暖风系统,解决了矿车在巷道内由于温差致使强挡风玻璃起雾的问题,实现了对前的挡风玻璃除雾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无轨胶轮车暖风系统,至少包括无轨胶轮车的水循环系统和液压系统,还包括:

热交换单元,该热交换单元与水循环系统之间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使热交换单元内具有流动的热媒,该热交换单元内设有风道,且风道两端具有进风口一和出风口一;

出风管,该出风管一端与热交换单元的出风口一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无轨胶轮车的风挡下方;

风箱,该风箱开有开口,底部开有出风口二,出风口二与进风口一之间连通有进风管;

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可拆卸连接在风箱内,且液压马达驱动端可拆卸连接有扇叶,该液压马达与液压系统连通;

滤网,该滤网可拆卸连接在开口内;

风罩,该风罩底部扣在风箱的开口上,且该风罩顶部开有与风箱连通的进风口二。

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单元包括换热箱和散热器,所述进风口一和出风口一设置在换热箱两端,所述换热箱内位于进风口一和出风口一之间形成风道,所述散热器可拆卸连接在换热箱内,所述散热器垂直于风道,且风道穿过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热媒进口和冷媒出口穿过换热箱分别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与水循环系统连通。

进一步,所述换热箱外包裹有隔热层。

进一步,所述滤网为空气滤芯。

进一步,所述出风管为两对,两对所述出风管一端均与换热单元的出风口一连通,另一端均延伸至无轨胶轮车的风挡下方。

进一步,所述风箱内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位于扇叶和滤网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液压马达驱动扇叶,有效避免了矿下用电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进而解决了风源问题。

由于采用无轨胶轮车的水循环系统内对发动机降温的冷却液作为热媒,通过散热片进行散热,不需要单独用通电的加热丝作为热源,进而解决了用电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循环系统;2-液压系统;3-进水管;4-出水管;5-出风管;6-风箱;7-进风管;8-液压马达;9-扇叶;10-滤网;11-风罩;12-换热箱;13-散热器;14-防护网;15-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无轨胶轮车暖风系统,至少包括无轨胶轮车的水循环系统1和液压系统2,还包括:

热交换单元,该热交换单元与水循环系统1之间连接有进水管3和出水管4,使热交换单元内具有流动的热媒,该热交换单元内设有风道,且风道两端具有进风口一和出风口一;

出风管5,该出风管5一端与热交换单元的出风口一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无轨胶轮车的风挡下方;

风箱6,该风箱6开有开口,底部开有出风口二,出风口二与进风口一之间连通有进风管7;

液压马达8,该液压马达8可拆卸连接在风箱6内,且液压马达8驱动端可拆卸连接有扇叶9,该液压马达8与液压系统2连通;

滤网10,该滤网10可拆卸连接在开口内;

风罩11,该风罩11底部扣在风箱6的开口上,且该风罩11顶部开有与风箱连通的进风口二。

实际使用时:将出风管5和热交换单元设置在驾驶室内,将出风管5延伸至风挡下方,将风箱6和风罩11设置在驾驶室外,使用时控制液压马达8与液压系统2之间的油路连通,液压马达8启动,液压马达8驱动端管带动扇叶9旋转,带动空气流通,通过进风管7吹向热交换单元内,同时风罩11内受扇叶影响,形成负压,使外部空气进入风罩,通过滤网10对空气内粉尘进行过滤,在进入风箱6内,形成气流,气流进入热交换单元内,通过风道在由出风管5吹向风挡,气流通过水循环系统1进入热交换单元内的热媒散发的热量进行加热,使吹向风挡的气流为热风,达到除雾效果。

实施例2: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热交换单元包括换热箱12和散热器13,所述进风口一和出风口一设置在换热箱12两端,所述换热箱12内位于进风口一和出风口一之间形成风道,所述散热器13可拆卸连接在换热箱12内,所述散热器13垂直于风道,且风道穿过散热器13,所述散热器13的热媒进口和冷媒出口穿过换热箱12分别通过进水管3和出水管4与水循环系统1连通。

实际使用时:换热箱12内空间构成风道,在气流通过散热器13内热媒散发的热量进行加热,使流动的空气经过散热器13后温度提高,在通过出风管5吹向风挡,对风挡进行加热,致使雾珠不会在风挡上凝结。

水循环系统1通过与发动机热量置换,冷却液温度升高,冷却液进通过进水管3进入热媒进口,在散热器13内流动,通过散热器进行散发热量,在通过冷媒出口进入出水管4,在返回至水循环系统1。

本实施例中散热器13可以在换热箱12内设置两片,提高对流动的空气温度加热的效率。

实施例3: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换热箱12外包裹有隔热层15。

实际使用时:通过隔热层15可以减少换热箱12的热损,提高空气加热效率,同时防止驾驶员触碰换热箱12造成烫伤。

实施例4: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滤网10为空气滤芯。

实际使用时:通过滤网10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防止灰尘吹向驾驶室内,长时间使用可以通过更换滤网10保证滤器效果。

实施例5: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出风管5为两对,两对所述出风管5一端均与换热单元的出风口一连通,另一端均延伸至无轨胶轮车的风挡下方。

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两对出风管5,可以增架除雾面积,扩大驾驶人员的视野,同时可以提高对风挡的加热效率。

实施例6: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风箱6内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网14,所述防护网14位于扇叶9和滤网之间。

实际使用时:通过防护网14可以防止在滤网10受空气流动影响下滑,防止与扇叶9接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其都在该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无轨胶轮车暖风系统,至少包括无轨胶轮车的水循环系统(1)和液压系统(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热交换单元,该热交换单元与水循环系统(1)之间连接有进水管(3)和出水管(4),使热交换单元内具有流动的热媒,该热交换单元内设有风道,且风道两端具有进风口一和出风口一;

出风管(5),该出风管(5)一端与热交换单元的出风口一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无轨胶轮车的风挡下方;

风箱(6),该风箱(6)开有开口,底部开有出风口二,出风口二与进风口一之间连通有进风管(7);

液压马达(8),该液压马达(8)可拆卸连接在风箱(6)内,且液压马达(8)驱动端可拆卸连接有扇叶(9),该液压马达(8)与液压系统(2)连通;

滤网(10),该滤网(10)可拆卸连接在开口内;

风罩(11),该风罩(11)底部扣在风箱(6)的开口上,且该风罩(11)顶部开有与风箱连通的进风口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轨胶轮车暖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单元包括换热箱(12)和散热器(13),所述进风口一和出风口一设置在换热箱(12)两端,所述换热箱(12)内位于进风口一和出风口一之间形成风道,所述散热器(13)可拆卸连接在换热箱(12)内,所述散热器(13)垂直于风道,且风道穿过散热器(13),所述散热器(13)的热媒进口和冷媒出口穿过换热箱(12)分别通过进水管(3)和出水管(4)与水循环系统(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无轨胶轮车暖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12)外包裹有隔热层(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轨胶轮车暖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10)为空气滤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轨胶轮车暖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5)为两对,两对所述出风管(5)一端均与换热单元的出风口一连通,另一端均延伸至无轨胶轮车的风挡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轨胶轮车暖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6)内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网(14),所述防护网(14)位于扇叶(9)和滤网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下除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无轨胶轮车暖风系统,至少包括无轨胶轮车的水循环系统和液压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单元,该热交换单元与水循环系统之间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使热交换单元内具有流动的热媒,该热交换单元内设有风道,且风道两端具有进风口一和出风口一;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可拆卸连接在风箱内,且液压马达驱动端可拆卸连接有扇叶。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液压马达驱动扇叶,有效避免了矿下用电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进而解决了风源问题。由于采用无轨胶轮车的水循环系统内对发动机降温的冷却液作为热媒,通过散热片进行散热,不需要单独用通电的加热丝作为热源,进而解决了用电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安光明;徐兆勇;梁龙;王国;刘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安程合创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