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刹车温控自动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降温冷却装置,特别是一种对汽车刹车设备降温用的温控自动水冷装置。
目前,各型汽车和拖拉机等机动车辆是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山区,担负着繁重的交通运输任务。当其在山区的坡陡道长路段行驶时,由于长时间连续地使用刹车装置,制动鼓与刹车片之间因超负荷摩擦而过热起火,制动失灵,不仅影响正常行驶,甚至造成车毁人亡的恶性事故,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严重损失。为此,一些车辆上安装了简易的淋水降温装置,由高位水箱、水管和喷头构成,其冷却水的开关时间全靠司机的感觉进行控制,往往难以掌握。过早打开或过晚关闭时,不但浪费冷却水,而且因刹车片过湿打滑、制动失灵,事故又会发生;常会出现打开后忘记关掉的情况,至使有限的储水放尽,一旦需要时,又无水可供使用;高位水箱影响车辆整体造型,从结构上讲也不安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发表的CN2064331U和CN2060752U的汽车刹车水冷装置,与上述简易淋水冷却装置相比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其结构与效果上也还存在有问题。C2064331U的问题有二1.冷却水的开关仍靠司机感觉进行控制,同样存在着过早打开、过晚关闭或打开后忘记关掉的情况;2.利用刹车总泵对水箱通气加压,这种作法的本身就会直接影响制动效果,一般是不允许的。CN2060752U的主要问题是高位水箱,影响整车造型和其它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限而提供的一种冷却水能适时自动打开与关闭,节约用水,保持最佳冷却效果和安全可靠的汽车刹车温控自动水冷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装在车辆底架上的水冷机构和与其配合的温控机构及水位显示机构。水冷机构由固紧在汽车底架上的储水箱、与制动鼓配合固紧装设的喷淋头、固紧装在底架上通过管路分别与水箱和喷头连通的水泵构成。在水箱上还设有通气孔。
温控机构由以车辆本体上的蓄电池为电源、装在制动鼓内具有触点开关功能的温控感应器和连接导线构成。温控感应器分别与电源和水泵连接,当温度≥80℃时自动接通电路,水泵工作,温度≤70℃时断开电源,水泵停止工作。
水位显示机构由装在水箱上部的水位感应器、装在驾驶室内的水位指示表和中间的导线构成。水位感应器通过导线将信号传给水位指示表,显示出水箱内的液面位置和水量。
为保证水冷机构的正常工作,在水箱的加水口内设置有过滤网,防止渣滓进入水箱。
图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水冷机构、温控机构和水位显示机构组成,其主要部件装在车的底架上。水冷机构由储水箱5、与制动鼓对应配合的喷淋头3及通过管路10分别与储水箱5、供水泵9和喷淋头3连通。储水箱5上部设有加水口7和通气孔6,加水口7内装有过滤网8。温控机构由车辆本身的蓄电池为电源、装在制动鼓1内的具有触点开关功能的温控传感器2和分别与蓄电池和供水泵9连接的导线12构成。水位显示机构由装在水箱5上部的水位感应器4、装在驾驶室内的水位指示表11和中间的连接导线12构成。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汽车的制动鼓1与刹车片因摩擦发热至≥80℃时,温控传感器2的触点自动接触闭合而接通电路,供水泵9启动工作,将储水箱5内的水经管路10抽压至喷淋头3喷淋在制动鼓1上,对其进行降温。当温度降至≤70℃以下时,温控传感器2的触点自动脱开,电路断开,供水泵9停止工作,喷淋停止。对本装置的供水泵加上软水管等简单的辅助装置,即可用以向汽车和本装置的水箱加水和喷洗车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适时合理的对刹车装置进行降温冷却,节约用水,保持最佳冷却效果,安全可靠和一机多用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刹车温控自动水冷装置,包括装在汽车底架上的水冷机构和与其配合的温控机构及水位显示机构,其特征是水冷机构由储水箱、与汽车制动鼓配合的喷淋头和通过管路分别与其连通的供水泵构成,在储水箱上部设置有通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刹车温控自动水冷装置,其特征是温控机构由电源、具有触点开关功能的温控感应器及其分别与电源和供水泵连接的导线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刹车温控自动水冷装置,其特征是水位显示机构由装在水箱上部的水位感应器、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水位表和连接导线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刹车温控自动水冷装置,其特征是在储水箱的加水口上设有过滤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机动车辆制动装置降温用的汽车刹车温控自动水冷装置。主要结构包括水冷机构、温控机构和水位显示机构。其特点是水冷机构由储水箱、喷淋头和分别通过管路与其连通的供水泵构成,在水箱上部还设有通气孔。该装置具有适时合理地对刹车装置自动冷却,节约用水,安全可靠,保持最佳冷却效果和一机多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B60T5/00GK2225404SQ95243009
公开日1996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7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7日
发明者张国胜 申请人:张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