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碰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2958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碰碰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类,特别涉及一种儿童玩耍用的电动碰碰车。
目前,一般传统的电动碰碰车在操作上需要在比较大的空地上行驶,而在走廊、公园、巷道等都很危险。而且,比较小的幼童无法自行操控电动车,需要大人们紧随其旁,遇到障碍物时要牵移方向方可行进,因此,累得大人们腰酸背痛,实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比较安全的可自动回转左右进退的电动碰碰车。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是由车壳、环形、滑环圈、自动回转主轮座、偏轴旋转轮、后轮、电动马达减速齿轮机构、手动离合器、多点定位凹孔齿轮盘机构、回转伞形齿轮机构等组合而成,该组合机构可分为四大主件机构,分别是自动回转主轮、偏轴旋转轮、后轮的组合机构;齿轮回转多点定位凹孔齿轮盘;固定齿轮组及回转伞形齿轮组的组合机构;车壳及环形滑环圈的组合机构。其中,车壳为整个电动碰碰车的主壳,其高度比一般电动车高,以防止在前进或倒退中碰到家俱,如桌椅下端横条边缘处,如果车头、车尾太低,则会卡住不易回转;环形滑环圈装设于车壳外,其可自由滑动,电动碰碰车在自动回转行进中,会遇到墙壁、沙发、柜子、椅子、桌脚等各种地面上的障碍物,环形滑环圈的设置可在磨擦接触后自由左右回转;从而保护车壳与障碍物;回转主轮、偏轴旋转轮、后轮组合机构中的回转主轮装置在车头前端部分的底部,以在做回转时比较灵活,后轮装置在车尾后端部分的底部,而可旋转方向的偏轴旋转轮装置在回转主轮与后轮的中间位置,依靠偏轴旋转轮来调整整部车身的平衡度,在车辆行进急转弯时呈现等边三角形,以消除倾斜的危险性;齿轮回转多点定位凹孔组合机构主要是由齿轮盘、弹簧、铜珠、回转齿轮座顶盖的定位凹孔齿轮组成,当车辆驶入很窄小的地区时,自动回转机构会在原地打转无法很快的退出该地区位置,在此藉齿轮盘的旋转可由减速机的底端弹簧压下钢珠,往下伸至回转轮座顶盖的牵动齿轮盘的内定位凹孔,迫使牵动齿轮盘暂时被定位在定位凹孔内顶住,待遇到阻力旋转移开后使钢珠上升时才进一步前进或后退,在定位点的位置内可分为直行前进点、左弯前进点、倒退左转弯点、正直倒退点、倒退右转弯点及右弯前进点等多种方向暂时定位点;减速齿轮组、回转齿轮组组合机构的减速齿轮组机构是车体结构的主要部件,在减速齿轮组的输出轴延伸至下方,由回转齿轮机构内的主伞齿轮固定回转轴心,以带动轴伞齿轮而旋转带动主轮,若尚未被暂时定位,则被牵动回转齿轮座而产生回转动作,当车辆触碰到障碍物时,旋转轮(前进主轮)无法动,则被牵动回转齿轮座而产生回转动作;手动离合器由切换离心器推杆、方向盘、止推轴承、离合齿轮、弹簧、传动斜齿轮、牵动齿轮盘及上、下固定片所组成,当方向盘手动操控时,将离合器切换至手动状态,借方向盘的转动使车体依手控方向行走,当使用自动回转操控时,离合器切换至空转状态,此时,方向盘可自由空转使幼儿的手放置在方向盘上也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各元件基本组合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面元件内部结构配置及车辆前进时轮子移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面元件内部结构配置及车辆前进触碰障碍物时各轮子移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动马达、减速齿轮组机构配置剖视示意图。
图6为齿轮回转多点凹孔定位机构动作配置及自动回转时钢珠定位剖视示意图。
图7为齿轮回转多点凹孔定位机构动作配置及自动回转中齿轮凹孔定位角度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回转中手动与自动回转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回转时机构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回转时机构配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环形滑环圈配置及动作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环形滑环圈机构立体示意图。
(1)为主壳、(2)为环形滑环圈、(3)为安全带、(4)为方向盘、(4A)为方向盘轴、(5)为指示灯、(6)为电源开关、(7)为电瓶盖、(8)为电瓶、(9)为主轮、(9A)为主轮轴、(10)为偏轴旋转轮、(11)为后轮、(12)为齿轮减速机、(12A)为齿轮、(12B)为输出轴、(13)为马达、(14)为回转轮座、(14A)为主伞齿轮、(14B)为轴伞齿轮、(15)为后轮轴、(16)为脚踏开关、(17)离合器切换推杆、(18)为斜齿轮轴、(19)为传动斜齿轮、(20)为牵动齿轮盘、(20A)为定位凹孔、(21)为钢珠、(22)为弹簧、(23)为止推轴承、(24)为离合齿轮、(25)为弹簧、(26)为下固定片、(26A)为上固定片、(27)为墙壁、(B)为挡销。
请参阅
图1至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主壳1、电瓶8、脚踏开关16、自动回转主轮机构、偏轴旋转轮10、后轮11、马达13、减速齿轮组、环形滑环圈2、切换齿轮组、多点定位凹孔齿轮盘机构、回转伞形齿轮机构等组合而成,其中,车壳为整个电动碰碰车的主壳1、其为圆形,其高度比一般电动车高,它的外部设有一可自由滑动的环形滑环圈2,车体的上前部设有方向盘4,在方向盘4的下部设有离合器切换推杆17、在方向盘4的侧部设有电源开关6,电源开关6的下延处设有电瓶盖7、车座上设有安全带3、在车座的两侧边上部设有指示灯5;如图2、图3、图4所示,车体的底部前端设有主轮9,后端设有后轮11,两者的中间设有偏轴旋转轮10,电瓶8设于电瓶盖7的底下车体的内部,马达13设于齿轮减速机12上,电瓶8为马达13提供电力;自动回转主轮机构主要是由马达13、齿轮减速机12、回转伞形齿轮机构、主轮9所组成,马达13转动,带动齿轮减速机12中的齿轮12A转动,从而减速带动齿轮减速机的输出轴12B转动,伞形齿轮机构设于输出轴12B的下方,伞形齿轮机构由主伞齿轮14A、轴伞齿轮14B组成,主伞齿轮14A设于输出轴12B的下延伸段上,而轴伞齿轮14B设于主轮轴9A上,伞形齿轮机构以回转轮座14包覆,主轮9设于伞形齿轮机构的主轮轴9A两侧,如图5所示;多点定位凹孔齿轮盘机构主要是由牵动齿轮盘20、钢珠21、弹簧22所组成,弹簧22设于齿轮减速机12下壳体的圆孔中,弹簧22的下方设有钢珠21,牵动齿轮盘20与回转轮座14连接在一起,其上相对于钢珠21的位置设有定位凹孔20A、回转轮座14与齿轮减速机12之间的输出轴12B上套设有止推轴承23,如图5、图6、图7所示;切换齿轮组主要是由上、下固定片26A、26、方向盘轴4A、离合齿轮24、弹簧25、传动斜齿轮19、挡销B所组成,切换齿轮组设于车体前部及齿轮减速机12的斜上方,上固定片26A的一端固定于齿轮减速机12的外壳上方前侧,上固定片26A、下固定片26、弹簧25、离合齿轮24穿套于方向盘轴4A上,上、下端为上、下固定片26A、26,挡销B穿设于上固定片26A上方的方向盘轴4A上,弹簧25上顶上固定片26A,下抵离合齿轮24,离合器切换推杆17插在离合齿轮24与下固定片26之间,下固定片26以斜齿轮轴18穿设在传动斜齿轮19上,传动斜齿轮19的齿与牵动齿轮盘20的齿相脱离,同时,当离合器切换推杆17脱离离合齿轮24与下固定片26之间时,离合齿轮24的齿与传动斜齿轮19的齿相啮合,此时,方向盘4的转动可转动主轮9的方向,反之,离合器切换开关17插入时,离合齿轮24与传动斜齿轮19的齿脱离,方向盘4不控制主轮9的转动,如图5、图9、
图10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车壳高度比一般电动碰碰车高,可防止在前进或后退中碰倒家俱,如桌椅下端横条边缘处,切换齿轮组的设置可实现手动与自动的转换,前轮9、偏轴旋转轮10及后轮11的设置组合形成左右偏后三角形结构,当前轮9碰到障碍物如墙壁27时停止前进时,而被迫自行回转,产生偏左或偏右的偏向压力而导致后轮11形成不对称三角形,其中必须藉偏轴旋转轮10来弥补不对称偏角三角形使其形成五角形的形态,确保稳定重心;齿轮回转多点定位凹孔组合机构的设置,可使主轮回转机构暂时定位,设定行走方向,定点弹簧22、钢珠21令对准到定位凹孔20A时立即停止回转,待牵动齿轮盘20遇阻力移开时才能使钢珠21上升,达到压密或离开的暂时定位令暂停回转。环形滑环圈2的设置,在碰撞后可自由滑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碰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壳(1)、电瓶(8)、脚踏开关(16)、自动回转主轮机构、偏轴旋转轮(10)、后轮(11)、马达(13)、减速齿轮组、环形滑环圈(2)、切换齿轮组、多点定位凹孔齿轮盘机构、回转伞形齿轮机构等组合而成,其中,车壳为整个电动碰碰车的主壳(1)、其为圆形,其高度比一般电动车高,它的外部设有一可自由滑动的环形滑环圈(2),车体的上前部设有方向盘(4),在方向盘(4)的下部设有离合器切换推杆(17),在方向盘(4)的侧部设有电源开关(6),电源开关(6)的下延处设有电瓶盖(7),车座上设有安全带(3),在车座的两侧边上部设有指示灯(5);车体的底部前端设有主轮(9),后端设有后轮(11),两者的中间设有偏轴旋转轮(10),电瓶(8)设于电瓶盖(7)的底下、车体的内部,马达(13)设于齿轮减速机(12)上,电瓶(8)为马达(13)提供电力;自动回转主轮机构主要是由马达(13)、齿轮减速机(12)、回转伞形齿轮机构、主轮(9)所组成,马达(13)转动,带动齿轮减速机(12)中的齿轮(12A)转动,从而减速带动齿轮减速机的输出轴(12B)转动,伞形齿轮机构设于输出轴(12B)的下方,伞形齿轮机构由主伞齿轮(14A)、轴伞齿轮(14B)组成,主伞齿轮(14A)设于输出轴(12B)的下延伸段上,而轴伞齿轮(14B)设于主轮轴(9A)上,伞形齿轮机构以回转轮座(14)包覆,主轮(9)设于伞形齿轮机构的主轮轴(9A)两侧;多点定位凹孔齿轮盘机构主要是由牵动齿轮盘(20)、钢珠(21)、弹簧(22)所组成,弹簧(22)设于齿轮减速机(12)下壳体的圆孔中,弹簧(22)的下方设有钢珠(21),牵动齿轮盘(20)与回转轮座(14)连接在一起,其上相对于钢珠(21)的位置设有定位凹孔(20A),回转轮座(14)与齿轮减速机(12)之间的输出轴(12B)上套设有止推轴承(23);切换齿轮组主要是由上、下固定片(26A)、(26)、方向盘轴(4A)、离合齿轮(24)、弹簧(25)、传动斜齿轮(19)、挡销(B)所组成,切换齿轮组设于车体前部及齿轮减速机(12)的斜上方,上固定片(26A)的一端固定于齿轮减速机(12)的外壳上方前侧,上固定片(26A)、下固定片(26)、弹簧(25)、离合齿轮(24)穿套于方向盘轴(4A)上,上、下端为上、下固定片(26A)、(26),挡销(B)穿设于上固定片(26A)上方的方向盘轴(4A)上,弹簧(25)上顶上固定片(26A),下抵离合齿轮(24),离合器切换推杆(17)插在离合齿轮(24)与下固定片之间,下固定片(26)以斜齿轮轴(18)穿设在传动斜齿轮(19)上,传动斜齿轮(19)的齿与牵动齿轮盘(20)的齿相脱离,同时,当离合器切换推杆(17)脱离离合齿轮(24)与下固定片(26)之间时,离合齿轮(24)的齿与传动斜齿轮(19)的齿相啮合,此时,方向盘(4)的转动可转动主轮(9)的方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碰碰车,其是由主壳1、环形滑环圈2、主轮9、偏轴旋转轮10、后轮11及内部的齿轮减速机12、马达13、切换齿轮组、回转伞形齿轮机构及多点定位凹孔齿轮盘机构所组成,环形滑环圈设于主壳1的外圈,其可自由滑动,主轮、偏轴旋转轮、后轮形成三角形形态,藉偏轴旋转轮调整整部车的平衡度,齿轮减速机设于回转伞形齿轮机构的上部,马达带动减速机减速转动,减速机带动回转伞形齿轮机构转动,切换齿轮组可控制方向盘的作用与否,多点定位凹孔齿轮盘结构设于减速机与回转伞形齿轮机构之间以实现多点暂时定位。
文档编号B60L9/00GK2352227SQ9824859
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30日
发明者万仁伟 申请人:万仁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