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448472阅读:来源:国知局
,可以优选地使用例如钢板(低碳钢)或不锈钢板,此外也可以使用铝、铜、钛、镍或它们的合金等的非鉄金属板。
[0107]过滤器90作为在由燃烧室60产生的气体穿过该过滤器90中时通过将气体具有的高温的热夺去而将气体冷却的冷却机构发挥功能,并且还作为将气体中含有的残渣(熔渣)等除去的除去机构发挥功能。因而,为了将气体充分冷却且使得残渣不释放到外部,需要使得在燃烧室60内产生的气体可靠地穿过过滤器90中。
[0108]在与过滤器90面对的部分的上部侧壳20的周壁部22上,设有多个气体喷出口23。该气体喷出口 23是用来将穿过了过滤器90的气体向壳体的外部导出的。在上部侧壳20的周壁部22的位于过滤器90侧的主面上粘贴着密封带24,以将上述气体喷出口 23闭塞。作为该密封带24,使用在单面上涂敷有粘附部件的铝箔等。由此,确保了燃烧室60的气密性。
[0109]在燃烧室60中的位于底板部11侧的端部附近配置有第I贴靠部件70。第I贴靠部件70具有环状的形状,以将过滤器90和底板部11的边界部分覆盖的方式,实质贴靠配置在这些过滤器90和底板部11上。由此,第I贴靠部件70在燃烧室60的上述端部附近位于底板部11与气体发生剂61之间。
[0110]第I贴靠部件70具有以对过滤器90的位于底板部11侧的轴向端部的内周面抵接的方式立设的抵接部72、和从该抵接部72朝向径向内侧延伸设置的第2延伸设置部71。第2延伸设置部71以沿着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的内底面延伸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第2延伸设置部71具有以沿着包括设有突状筒部13的部分的底板部11的内底面的形状的方式弯折的形状,包括在其径向内侧的部分立设的前端部73。
[0111]该第I贴靠部件70是用来在动作时防止由燃烧室60产生的气体从过滤器90的下端与底板部11之间的间隙不经由过滤器90的内部而流出的流出防止机构。第I贴靠部件70例如是通过将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压力加工等而形成的,优选的是通过由普通钢或特殊钢等的钢板(例如冷轧钢板或不锈钢板等)构成的部件构成。
[0112]在燃烧室60中的位于顶板部21侧的端部配置有第2贴靠部件80。第2贴靠部件80具有大致圆盘状的形状,以将过滤器90和顶板部21的边界部分覆盖的方式,贴靠配置在这些过滤器90和顶板部21上。由此,第2贴靠部件80在燃烧室60的上述端部附近位于顶板部21与气体发生剂61之间。
[0113]第2贴靠部件80具有与顶板部21抵接的底部81和从该底部81的周缘立设的抵接部82。抵接部82抵接在过滤器90的位于顶板部21侧的轴向端部的内周面上。
[0114]该第2贴靠部件80是用来防止在动作时由燃烧室60产生的气体从过滤器90的上端与顶板部21之间的间隙不经由过滤器90的内部而流出的流出防止机构。第2贴靠部件80与第i贴靠部件70同样,例如是通过将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压力加工等而形成的,优选的是通过由普通钢或特殊钢等的钢板(例如冷轧钢板或不锈钢板等)构成的部件构成。
[0115]在该第2贴靠部件80的内部,以对收容在燃烧室60中的气体发生剂61接触的方式配置有环状形状的缓冲件85。由此,缓冲件85在燃烧室60的顶板部21侧的部分中位于顶板部21与气体发生剂61之间,将气体发生剂61朝向底板部11侧推压。该缓冲件85是以防止由成形体构成的气体发生剂61通过振动等被粉碎的目的设置的,优选的是由陶瓷纤维的成形体或石棉、发泡树脂(例如发泡硅等)构成的部件构成。
[0116]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杯状部件50主要通过第I贴靠部件70固定在底板部11上。以下,对其组装构造详细地说明。
[0117]如图1及图2所示,设在杯状部件50上的第I延伸设置部53从侧壁部52的开口端侧起以呈剖视大致S字状的方式沿着底板部11的内底面延伸设置,其前端部54到达底板部11的没有形成突状筒部13的部分。另一方面,设在第I贴靠部件70上的第2延伸设置部71从抵接部72的下端侧起以呈剖视大致L字状的方式沿着底板部11的内底面延伸设置,其前端部73达到底板部11的形成有突状筒部13的部分(更详细地讲,突状筒部13的位于壳体内部的外周面)。
[0118]第I延伸设置部53的前端部54沿着壳体的轴向配置在底板部11与第2延伸设置部71之间,由此,沿着壳体的轴向被底板部11和第2延伸设置部71夹入保持。因此,杯状部件50成为其第I延伸设置部53的前端部54被第I贴靠部件70的第2延伸设置部71朝向底板部11侧推压的状态,被相对于底板部11固定。
[0119]这里,第I贴靠部件70处于被配置在其上方的气体发生剂61、缓冲件85、第2贴靠部件80及顶板部21朝向底板部11侧推压的状态,所以该第I贴靠部件70也在壳体的内部被固定,即使在杯状部件50的固定中不利用敛缝固定或压入固定,也防止杯状部件50从底板部11脱落。因而,能够将杯状部件50对底板部11可靠地固定。
[01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杯状部件50的侧壁部52的开口端侧的部分通过外插到保持部30的位于壳体内部的部分即内侧覆盖部31上,相对于该保持部30被压入固定。该压入固定用来在杯状部件50相对于壳体的组装时将杯状部件50暂时固定以使该组装作业能够更容易地进行,与需要严格管理组装强度的上述以往进行的压入固定不同。
[0121]图6及图7是用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次序的示意剖视图。接着,参照这些图6及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IA的组装次序进行说明。
[0122]在气体发生器IA的组装时,将通过压力成形制造出的下部侧壳10和预先制造的点火器40安放到注射成形用的模中,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注射成形,在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形成作为树脂成形部的保持部30,由此将点火器40固定到下部侧壳10的突状筒部13上。
[0123]接着,如图6所示,设为在预先通过压力成形制造出的杯状部件50的内部填充规定量的传火药56的状态,将处于固定着点火器40的状态的下部侧壳10的突状筒部13附近的部分从杯状部件50的开口端侧朝向该杯状部件50的内部插入。这里,该插入作业是为了防止传火药56洒落、在杯状部件50及下部侧壳10的哪个都倒置的状态下进行。
[0124]此时,杯状部件50的侧壁部52的开口端侧的部分被向保持部30的内侧覆盖部31压入。由此,杯状部件50通过被保持部30较轻地保持,成为被相对于下部侧壳10暂时固定的状态。
[0125]接着,如图7所示,使处于较轻地保持着杯状部件50的状态的下部侧壳10倒置,在该状态下在下部侧壳10上载置过滤器90,再然后,向由该下部侧壳10和过滤器90规定的空间插入第I贴靠部件70。
[0126]由此,在杯状部件50的第I延伸设置部53的前端部54上配置第I贴靠部件70的第2延伸设置部71,该第I延伸设置部53的前端部54成为沿着壳体的轴向被第2延伸设置部71和底板部11夹着的状态。
[0127]这里,如上述那样,通过将杯状部件50向保持部30压入而较轻地保持,能够将在将下部侧壳10倒置时杯状部件50脱落的情况防止于未然,该作业能够更容易地进行。
[0128]接着,向作为由下部侧壳10和过滤器90规定的空间且位于第I贴靠部件70上的空间填充规定量的气体发生剂61,然后,将嵌入了缓冲件85的第2贴靠部件80配置到该气体发生剂61上,再然后,以将下部侧壳10覆盖的方式组装上部侧壳20,并将其接合到下部侧壳10上,由此气体发生器IA的制造完成。
[0129]这样,通过做成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A,杯状部件50被相对于下部侧壳10可靠地固定,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组装作业容易地将杯状部件50相对于下部侧壳10固定。
[0130]接着,参照图1,对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IA的动作进行说明。
[0131]在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IA的车辆碰撞的情况下,由另外设在车辆中的碰撞检测机构检测到碰撞,基于此,通过从另外设在车辆中的控制单元的通电,点火器40动作。收容在传火室55中的传火药56被由点火器40动作产生的火焰点火而燃烧,产生大量的热粒子。通过该传火药56的燃烧,杯状部件50破裂或熔融,上述热粒子向燃烧室60流入。
[0132]通过流入的热粒子,收容在燃烧室60中的气体发生剂61被点火而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在燃烧室60中产生的气体穿过过滤器90的内部,此时,被过滤器90夺去热而被冷却,并且气体中含有的熔渣被过滤器90除去,向壳体的外周缘部流入。
[0133]随着壳体的内压的上升,由将上部侧壳20的气体喷出口 23闭塞的密封带24带来的封闭被打破,气体经由气体喷出口 23被向壳体的外部喷出。喷出的气体被向相邻于气体发生器IA设置的气囊的内部导入,将气囊膨胀及展开。
[0134]如以上说明,通过做成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A,即使不利用敛缝固定,也能够将收容着传火药56的杯状部件50相对于壳体可靠且容易地组装。因此,不另外需要在壳体上设置敛缝用的边沿部或用来进行该敛缝固定的作业,能够便宜地制造气体发生器1A。
[0135]此外,通过做成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A,即使不利用严格地需要其组装强度的管理的压入固定,也能够将收容着传火药56的杯状部件50相对于壳体可靠且容易地组装。因此,不会有产生进行严格的组装强度的管理的需要、或发生作为杯状部件50使用机械强度较低的增强剂杯的情况下的压曲等的问题,能够便宜地制造气体发生器1A。
[0136]这里,在做成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IA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由于在第I贴靠部件70的第2延伸设置部71与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之间夹设着杯状部件50的第I延伸设置部53的前端部54,所以通过将该第I延伸设置部53的沿着径向的长度适当调节,在第2延伸设置部71与底板部11之间形成第I延伸设置部53不位于那里的空间62。即,在做成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IA的情况下,能够在燃烧室60的底板部11侧的端部形成由空气层构成的空间62。
[0137]该空间62在自点火动作时作为绝热层发挥功能,所以在安全性的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以下,对这一点详细地说明。
[0138]所谓自点火动作,是指点火器不动作而气体发生剂燃烧的、本来没有计划的动作。即,在装备有装入了气体发生器的气囊装置的车辆等中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等,有通过气体发生器被从外部加热而气体发生器的内部的温度被升温到几百度左右的情形。在此情况下,如果气体发生剂或传火药的温度达到其自燃温度,则点火器不动作而气体发生剂开始燃烧,这样的动作是自点火动作。
[0139]在引起了该自点火动作的情况下,由于气体发生器自身已经通过来自外部的加热处于高温的状态,所以通过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壳体的内部的压力上升到远比在上述点火器的动作时需要的压力高的压力,由此担心在壳体上发生破损。在壳体上发生了这样的破损的情况下,壳体的碎片或内部构成零件向周围飞散,在安全性的方面发生较大的问题。
[0140]因此,将气体发生器构成为在引起了自点火动作的情况下也安全执行该自点火动作变得重要。作为其一种方法,可以考虑将气体发生器构成为,使得在车辆等的火灾时火药在比较低温下比气体发生剂先自燃而开始燃烧。如果这样构成,则在车辆等的火灾时,在达到成为问题的高温的状态以前开始自点火动作,能够将壳体的破损防止于未然。
[0141]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IA中,如上述那样,由于在燃烧室60的底板部11侧的端部形成由空气层构成的空间62,所以该部分起到作为绝热层的功能,抑制外部的热被向气体发生剂61传递。另一方面,关于杯状部件50,特别在将其用金属制的部件构成的情况下,它处于与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接触的状态,所以外部的热经由该杯状部件50被更迅速地向传火药56传递。
[0142]因而,通过采用该结构,在车辆等的火灾时,与气体发生剂61相比,外部的热更容易被向传火药56传递,所以传火药56在比较低温下比气体发生剂61先自燃而开始燃烧。因此,在引起了自点火动作的情况下也更安全地执行该动作,能够做成在安全性的方面良好的气体发生器1A。
[014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以杯状部件50的前端部54不达到过滤器90的内周面的方式构成而构成为形成上述空间62的情况,但也可以构成为,杯状部件50的前端部54达到过滤器90的内周面而不形成该空间62。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虽然不能得到由上述空间62带来的绝热功能,但如果例如将杯状部件50用树脂制的部件构成,则该杯状部件50自身发挥作为绝热件的功能,能够做成在安全性方面实现了改善的气体发生器。
[0144]〈第I变形例〉
图8是有关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第I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的主要部放大示意剖视图。接着,参照该图8对有关本第I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IB进行说明。
[0145]如图8所示,有关本第I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IB在与上述实施方式I的气体发生器IA比较的情况下,仅在第I贴靠部件70的形状上不同。
[0146]具体而言,在气体发生器IB中,第I贴靠部件70的第2延伸设置部71相比上述实施方式I的情况更朝向径向内侧延伸设置。由此,第2延伸设置部71具有对置于底板部11的突状筒部13的外周面取位的前端部73、和以达到比该前端部73更靠径向内侧的部分的方式弯曲的前端弯曲部74。该前端弯曲部74达到底板部11的突状筒部13的轴向端部附近的位置,在该部分中,也为杯状部件50的第I延伸设置部53沿着壳体的轴向被底板部11和第2延伸设置部71夹着的状态。
[0147]因而,在做成有关本第I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IB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说明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0148]〈第2变形例〉
图9是有关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第2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的主要部放大示意剖视图。接着,参照该图9对有关本第2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IC进行说明。
[0149]如图9所示,有关本第2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IC在与上述有关第I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IB比较的情况下,仅在杯状部件50的形状上不同。
[0150]具体而言,在气体发生器IC中,杯状部件50的第I延伸设置部53与上述第I变形例的情况相比在径向上构成得较短,仅达到底板部11的突状筒部13的外周面的上端附近的位置。但是,在此情况下,也由于第I延伸设置部53沿着壳体的轴向被配置在底板部11的突状筒部13与第I贴靠部件70的前端弯曲部74之间,所以成为沿着壳体的轴向被底板部11和第2延伸设置部71夹入保持的状态。
[0151]因而,在做成有关本第2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IC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做成上述有关第I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IB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0152]这里,在做成有关本第2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IC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形成突状筒部13的部分的底板部11和第I贴靠部件70的第2延伸设置部71为抵接的状态,所以在它们之间不形成上述空间62 (参照图2及图8等)。但是,由于在形成了突状筒部13的部分的底板部11与第I贴靠部件70的前端部73之间形成空间63,所以该空间63作为绝热层发挥功能,也实现自点火动作时的安全性的提高。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