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解锁限位结构的车用手动滑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1103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解锁限位结构的车用手动滑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解锁限位结构的车用手动滑轨,其特征是在上滑轨上设有一限位突台,该限位突台设在上滑轨的齿槽处且与滑轨锁的锁齿相配合;设置一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锁套,该锁套为一体式结构,其包括中段和对称的伸出段,中段的两外侧边为圆弧边,中段上还开有一贯穿的锁槽;锁套分别与上滑轨和滑轨锁相匹配,锁套中段的圆弧边与上滑轨的内侧相配合,锁套的伸出段分别与上滑轨和滑轨锁的锁齿相配合,锁套的锁槽内固定有滑轨锁的锁头,锁套与滑轨锁一起在上滑轨中运动。本发明结构设计更合理,使用方便可靠,寿命长,它可防止滑轨锁在解锁时过头和在运动时产生异响,还能有效地防止滑轨锁的晃动。
【专利说明】
一种带解锁限位结构的车用手动滑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解锁限位结构的车用手动滑轨,它主要适用于汽车座椅前后滑动中的手动调节,属于汽车座椅中的一个部件。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座椅滑轨是汽车座椅中重要的功能部件,它安装在汽车座椅的底部,以便根据需要调节座椅的前后位置,增加汽车座椅的使用舒适性。
[0003]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手动滑轨包括支架、转轴、滑轨锁和相互滑动配合的上、下滑轨,支架与上滑轨连接,滑轨锁位于上、下滑轨之间并安装在上滑轨上,转轴与滑轨锁活动连接。但这种结构的手动滑轨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点:1、滑轨锁在解锁时会过头,由此使滑轨锁与下滑轨之间产生干涉;2、滑轨锁与上滑轨均用金属制成,使用时会产生异响,同时,还会造成滑轨锁的晃动。
[0004]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7457060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汽车座椅的滑轨锁定解锁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该锁定解锁装置在上滑轨上开有三个孔,通过开孔导板和三个锁销使滑轨锁与上、下滑轨作上、下插销动作来锁定和解锁,以达到抗失控解锁、使锁定更可靠的目的。但该装置的结构设计较复杂,零件多,且滑轨锁和上、下滑轨等相互接触的零件均用金属制成,使用时会产生异响;同时,上、下插销动作时,销与孔较难对准。
[0005]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8481762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汽车座椅滑轨”的发明专利申请,但该滑轨也存在结构设计复杂,零件多的缺点,且其同样有使用时会产生异响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的带解锁限位结构的车用手动滑轨,其上的滑轨锁不会解锁过头且使用时不会晃动,锁定和解锁也不会产生异响。
[0007]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带解锁限位结构的车用手动滑轨包括支架、转轴、滑轨锁和相互滑动配合的上、下滑轨,支架与上滑轨连接,滑轨锁安装在上滑轨上,转轴与滑轨锁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上滑轨上还设有与上滑轨连成一体的限位突台,该限位突台设在上滑轨的齿槽处且与滑轨锁的锁齿相配合;以防止滑轨锁解锁过头。
[0008]设置一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锁套,该锁套为一体式结构,其包括中段和对称的伸出段,所述中段的两外侧边为圆弧边,中段上还开有一贯穿的锁槽;以防止滑轨锁在运动时产生的异响。
[0009]所述的锁套分别与上滑轨和滑轨锁相匹配,锁套中段的圆弧边与上滑轨的内侧相配合,锁套的伸出段分别与上滑轨和滑轨锁的锁齿相配合,锁套的锁槽内固定有滑轨锁的锁头,所述的锁套与滑轨锁一起在上滑轨中运动;以便滑轨锁在避免运动异响的同时,还能避免晃动。
[0010]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滑轨锁的锁头前端连有锁钩,通过该锁钩使锁头卡接在锁套的锁槽内,以便用最简单的结构将锁头固定在锁套的锁槽内。
[0011]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限位突台设在上滑轨齿槽的最前端且与滑轨锁的第一锁齿相配合,使上滑轨的每一个齿槽都能与滑轨锁的锁齿相匹配,强度更好。
[0012]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锁套的伸出段位于上滑轨中,且该伸出段与滑轨锁的锁齿等宽,既方便锁套与滑轨锁一起运动,又能保证其运动的平衡性。
[0013]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上滑轨两侧的齿槽处均设有限位突台,保证滑轨锁解锁或锁止时的准确性。
[00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在上滑轨上设置有限位突台,可防止滑轨锁在解锁时过头,避免滑轨锁与下滑轨之间产生干涉;2、在锁头上固定有与滑轨锁一起运动的锁套,以防止滑轨锁在运动时产生异响;3、锁套两外侧边设计成圆弧,当它与上滑轨的内侧配合时,能有效地防止滑轨锁的晃动,解锁或锁止更可靠。总之,本发明结构设计更合理,使用更方便可靠,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未装锁套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除去下滑轨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中除去上滑轨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2中上滑轨开槽处的结构放大立体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发明滑轨锁与锁套分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发明滑轨锁与锁套套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局部)。
[0021]图7是本发明滑轨锁与锁套套上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局部)。
[0022]图8是图7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图9是本发明的滑轨锁和锁套一起与上滑轨配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局部)。
[0024]图10是本发明的滑轨锁和锁套一起与上滑轨配合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局部)。
[0025]图11是图10中A-A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6]图12是图11中除去滑轨锁后即上滑轨与锁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是本发明锁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4是本发明锁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5是本发明锁套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6是本发明锁套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32]参见图1-图16,本发明主要包括上滑轨1、下滑轨2、滑轨锁3、支架4和转轴5;上滑轨I和下滑轨2滑动配合,支架4与上滑轨I通过螺栓连接,滑轨锁3安装在上滑轨I上,转轴5与滑轨锁3活动连接。
[0033]本发明在上滑轨I上还设有与上滑轨I连成一体的限位突台11,该限位突台11设在上滑轨I的齿槽12处且与滑轨锁3的锁齿32相配合。
[0034]本发明还设置有一锁套6,该锁套6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且为一体式结构,其包括中段60和对称的伸出段62,中段60的两外侧边为圆弧边61,中段60上还开有一贯穿的锁槽63,即锁槽63为一贯穿的通槽;所述的锁套6分别与上滑轨I和滑轨锁3相匹配,锁套6的中段60的圆弧边61与上滑轨I的内侧13相配合,锁套6的伸出段62分别与上滑轨I和滑轨锁3的锁齿32相配合,锁套I的锁槽63内固定有滑轨锁3的锁头31,锁套6与滑轨锁3—起在上滑轨I中运动。在本实施例中,锁套6用塑料制成。
[0035]在本实施例中,滑轨锁3的锁头31前端连有锁钩311,通过该锁钩311使锁头31卡接在锁套6的锁槽63内,也就是说,使用时只要将锁钩311推进锁槽63内即可锁定;限位突台11设在上滑轨I齿槽12的最前端且与滑轨锁3的第一锁齿321相配合,这里所说的“齿槽12的最前端”是指:以锁头31的方向为前端,上滑轨I右边的第一个齿槽即为最前端齿槽。
[0036]在本实施例中,锁套6的伸出段62位于上滑轨I中,且该伸出段62与滑轨锁3的锁齿32等宽,这里所说的“伸出段62与滑轨锁3的锁齿32等宽”是指:伸出段62的宽度H与滑轨锁3的锁齿32的宽度h相等。
[0037]在本实施例中,上滑轨I两侧的齿槽12处均设有限位突台11;因为只在上滑轨I的一侧设置齿槽12,可能会使上滑轨I不平衡。
[0038]图1所示为锁止状态。工作时,使滑轨锁3顺时针绕转轴5转动,锁齿32从下滑轨2中脱出,解锁。此时,锁齿32与限位突台11相碰限位,不会解锁过头;为防止金属之间的异响,滑轨锁3上卡接有锁套6;同时,为防止滑轨锁3在上滑轨I内的晃动,锁套6的两外侧边设计成圆弧边61,使其与上滑轨I的内侧13相配合。
[0039]通过上述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能实施。
[0040]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带解锁限位结构的车用手动滑轨,包括支架、转轴、滑轨锁和相互滑动配合的上、下滑轨,支架与上滑轨连接,滑轨锁安装在上滑轨上,转轴与滑轨锁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上滑轨上还设有与上滑轨连成一体的限位突台,该限位突台设在上滑轨的齿槽处且与滑轨锁的锁齿相配合; 设置一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锁套,该锁套为一体式结构,其包括中段和对称的伸出段,所述中段的两外侧边为圆弧边,中段上还开有一贯穿的锁槽; 所述的锁套分别与上滑轨和滑轨锁相匹配,锁套中段的圆弧边与上滑轨的内侧相配合,锁套的伸出段分别与上滑轨和滑轨锁的锁齿相配合,锁套的锁槽内固定有滑轨锁的锁头,所述的锁套与滑轨锁一起在上滑轨中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解锁限位结构的车用手动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锁的锁头前端连有锁钩,通过该锁钩使锁头卡接在锁套的锁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解锁限位结构的车用手动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突台设在上滑轨齿槽的最前端且与滑轨锁的第一锁齿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解锁限位结构的车用手动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套的伸出段位于上滑轨中,且该伸出段与滑轨锁的锁齿等宽。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解锁限位结构的车用手动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轨两侧的齿槽处均设有限位突台。
【文档编号】B60N2/08GK105835728SQ201610310322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2日
【发明人】俞龙生, 李党生, 朱伟荣
【申请人】浙江龙生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