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内饰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01391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内饰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检修盖单体能够自由开闭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该检修盖的开闭区域的车辆用内饰件。该车辆用内饰件用于构成车辆的行李室的内侧,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行李箱内饰板和行李箱垫,该行李箱内饰板用于从行李室的内侧覆盖被配置于所述行李室的外侧周围的搭载物,该行李箱垫用于铺设于所述行李室的地面,所述行李箱内饰板的一部分为能够以纵轴为摆动轴摆动开闭的检修盖,在所述行李箱内饰板的除所述检修盖以外的普通面的下端设有向所述行李室内延伸设置的凸缘状的搭载面,所述行李箱垫以从上方覆盖所述普通面的所述搭载面的方式配置,所述检修盖的下端位于所述行李箱垫的上方。
【专利说明】
车辆用内饰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内饰件。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用于构成车辆的行李室的内侧的车辆用内饰件,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部件。具体而言,针对将用于车辆驱动等的电池搭载于车辆的底板上的车辆,公开了一种这样的结构:在位于车辆后方的行李箱内的车辆前方(后座的背后)收纳该电池,为了保护并遮蔽该电池而自车辆前方配置有前壳体(日文:少一 ^ 7 口 V卜),自车辆上方和后方配置有后壳体(日文:少一只PT )(相当于本发明的“行李箱内饰板”)。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10 — 255746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在所述行李箱内饰板的情况下,为了进行已搭载的电池以及其他的电池相关设备的维护、电池本身的更换等,在查看(日文:T夕Ir X)已搭载的电池时,向车辆前方放倒后座的靠背部分,或者将后座本身卸下,然后卸下前壳体,查看内部的电池,进行维护等操作。
[0008]因此,对由于本车或另一车的电池耗尽而进行跨接起动时等的情况也加以考虑,为了即使不卸下后座等也能够从车辆后方的后壳体侧、即行李箱侧查看电池,考虑使被配置为从车辆后方覆盖该电池的后壳体(行李箱内饰板)能够开闭。在该情况下,能够仅使行李箱内饰板的与配置有要被进行查看的电池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能够开闭,但是,通常,在行李箱内饰板的下端设有凸缘状的搭载面(日文:棚面)的情况较多,用于覆盖行李室的地面的行李箱垫从上方配置于该搭载面,以遮蔽行李箱内饰板的末端。另外,行李箱垫铺设于行李室的整个地面,以用来调整行李室内的美观并且能够在行李箱垫上装载行李等,因此行李箱内饰板的下端的搭载面设在该下端的左右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内,也设在能够开闭的部位(相当于本发明的“检修盖(日文一 t''只力A—的下端。
[0009]但是,若使用这样的行李箱内饰板,则在想要打开检修盖时,需要暂时撤掉在设于该检修盖的下端的搭载面上配置的行李箱垫,而且,需要将装载在该行李箱垫上的行李等也撤掉而费时费力,因此电池的查看操作性欠佳。另外,即使在将行李箱垫撤掉的状态下,也由于在包括检修盖的行李箱内饰板的下端的左右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内都设有凸缘状的搭载面,因此,在打开检修盖时,该检修盖的搭载面与除该检修盖以外的部位(相当于本发明的“普通面”)的搭载面相干涉,而只能将检修盖打开大致90度,只能确保有限的的操作空间。并且,理所当然,在对电池进行查看操作后将检修盖关闭后,需要将行李箱垫和行李等放回行李箱内的操作,一连串的操作较繁杂。
[0010]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修盖单体能够自由开闭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该检修盖的开闭区域的车辆用内饰件。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内饰件,该车辆用内饰件用于构成车辆的行李室的内侧,该车辆用内饰件的特征在于,该车辆用内饰件至少具有行李箱内饰板和行李箱垫,该行李箱内饰板用于从行李室内侧覆盖被配置在所述行李室的外侧周围的搭载物,该行李箱垫用于铺设于所述行李室的地面,所述行李箱内饰板的一部分为能够以纵轴为摆动轴摆动开闭的检修盖,在所述行李箱内饰板的除所述检修盖以外的普通面的下端设有向所述行李室内延伸设置的凸缘状的搭载面,所述行李箱垫以从上方覆盖所述普通面的所述搭载面的方式配置,所述检修盖的下端位于所述行李箱垫的上方。
[0013]根据这样的车辆用内饰件,在行李箱内饰板的普通面的下端设有向行李室内延伸设置的凸缘状的搭载面,行李箱垫以从上方覆盖该搭载面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能够以纵轴为摆动轴开闭的检修盖的下端位于比行李箱垫靠上方的位置,因此不会被行李箱垫覆盖。因此,对于行李箱内饰板的普通面,能够通过利用行李箱垫覆盖来确保下端的边界部分的美观性,另一方面,对于检修盖,该检修盖的下端不会被行李箱垫覆盖,因此不用撤掉行李箱垫、装载在行李箱垫上的行李等就能够仅开闭检修盖单体,能够谋求提高查看位于检修盖的里侧的搭载物的查看操作性。另外,检修盖的下端位于比行李箱垫面靠上方的位置,从而在开闭该检修盖时,该检修盖的下端不会与行李箱垫、设于普通面的下端的搭载面相干涉,能够确保检修盖的开闭区域为大致180,能够确保更加宽敞的操作空间。
[0014]在所述车辆用内饰件中,能够是,所述行李箱内饰板以自其下端至上端向行李室的外侧倾斜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行李箱内饰板的上方配置有上部内饰板,仅在所述上部内饰板的下表面的与关闭状态的所述检修盖的上端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收纳所述检修盖的上端的槽部。
[0015]根据这样的车辆用内饰件,行李箱内饰板以自其下端至上端向行李室的外侧倾斜的方式配置,在由该行李箱内饰板的一部分构成的检修盖的关闭状态下,由于检修盖自身的倾斜,与该倾斜相应地,该检修盖的上端成为被向上方提起的状态,因此检修盖的上端被收纳为进入被形成于上部内饰板的下表面的槽部,能够保持检修盖的稳定的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在进行检修盖的摆动开闭的情况下,由于检修盖的倾斜,检修盖的下端成为相对于行李箱垫而言被向上方提起的状态,因此容易顺利地进行开闭动作。
[0016]在所述车辆用内饰件中,能够是,所述检修盖在关闭状态下以其上端进一步向行李室的外侧倾斜的方式弯曲。
[0017]根据这样的车辆用内饰件,检修盖的上端在关闭状态下以进一步向行李室外侧倾斜的方式弯曲,因此,由于该倾斜,能够可靠地使检修盖的上端卡止于被形成于上部内饰板的下表面的槽部,能够保持检修盖的更加稳定的关闭状态。
[0018]另一方面,在检修盖的全开状态(打开大致180度,检修盖与普通面大致平行的状态)下,检修盖的上端成为向行李室内侧倾斜的状态,与上部内饰板的下表面相干涉。特别是,在上部内饰板的下表面的与行李箱内饰板的普通面相对的位置没有形成槽部,因此打开大致180度而与普通面大致平行的检修盖的上端的端部(弯曲的部分的端部)与该上部内饰板的下表面可靠地干涉,从而不用另外设置保持构件等就能够保持检修盖的打开状态。像这样,能够保持检修盖的打开状态,从而也不需要通过人的手按住在操作过程中欲向关闭状态返回的检修盖等,能够谋求操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0019]发明的效果
[0020]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检修盖单体能够自由开闭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该检修盖的开闭区域的车辆用内饰件。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车辆后方的概略立体图。
[0022]图2是沿车辆前后方向对车宽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进行了剖切的情况下的自行李箱前部内饰板至后座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3是行李箱前部内饰板与上部内饰板相结合了的状态的主视立体图。
[0024]图4是行李箱前部内饰板与上部内饰板相结合了的状态的后视立体图。
[0025]图5是表示在行李箱前部内饰板与上部内饰板相结合了的状态下检修盖的关闭状态的主视图。
[0026]图6是图5中的A—A线剖视图。
[0027]图7是表示在行李箱前部内饰板与上部内饰板相结合了的状态下检修盖的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0028]图8是图7中的B—B线剖视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车辆;3R、行李室;6、搭载物(混合动力电池);7、搭载物(辅助电池);10、行李箱内饰板(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S、检修盖;11、摆动轴(铰链部);12、普通面;12L、普通面的下端;13、搭载面(下侧搭载面);40、行李箱垫;101、检修盖的下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2]图1是表示车辆I的后方的概略立体图。如图1所示,将位于车辆I的后方且是后窗2的下方的行李车门3打开,在行李车门3的内部设有行李室3R。另外,如图2所示,在该行李室3R的车辆前方且是供乘客乘坐的后座5的背面处,在车宽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搭载有混合动力电池(日文—搭载物)6,而且在混合动力电池(搭载物)6的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右侧搭载有辅助电池(搭载物)7(参照图7)。并且,以从车辆后方覆盖这些电池的方式配置有行李箱前部内饰板(行李箱内饰板)10,构成行李室3R的车辆前方壁。另外,在行李室3R内的车辆行驶方向的左右两侧面分别配置有行李箱侧部内饰板30、30,在行李车门3的里面配置有行李车门内饰板31。
[0033]而且,在行李室3R内的整个地面均铺设有行李箱垫40。行李箱垫40用于调整行李室3R内的美观,在行李箱垫40上装载有行李等时作为底板件发挥作用,并且还发挥将构成行李室3R的车辆前方壁的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下端1L(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普通面12的下端12L)的边界部遮住的作用(参照图2)。行李箱垫40包括基材以及夹着该基材的表皮材料和里层基布等,能够承受得住载置在其上的行李等的重量。像这样,行李室3R的内侧主要包括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行李箱侧部内饰板30、30、行李车门内饰板31和行李箱垫40 ο
[0034]图2表示沿车辆前后方向对车宽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进行了剖切的情况下的自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至后座5的局部剖视图。纸面上的右侧是车辆前方F,左侧是车辆后方R。
[0035]在后窗2的正下方且是后座5的头枕5H的车辆后方配置有沿车宽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后窗台板4,该后窗台板4从上方覆盖行李室3R的车辆前方部分。在该后窗台板4的车辆前方侧的正下方且是后座5的头枕5H的车辆后方配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作为加强构件的梁构件(横梁)8。为了防止从行李室3R侧看到该横梁8,在横梁8的车辆后方侧以遮盖横梁8的暴露部位的方式配置有上部内饰板50。该上部内饰板50通常为覆盖横梁8的车辆后方和车辆下方侧那样的剖视呈大致L字形状的形状。
[0036]在上部内饰板50的下方与上部内饰板50相邻地配置有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成为将车辆前方的供乘客乘坐的车厢空间与行李室3R分隔开的构造。另外,如所述那样,利用该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从车辆后方覆盖被搭载于行李室3R的车辆前方的混合动力电池6、辅助电池7,从而构成行李室3R的车辆前方壁。并且,在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背面(配置在行李室3R内的状态下的车辆前方F侧)的除配置有混合动力电池6的部位之外的位置,即自车宽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且是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至上方的部分为向车辆前方F侧凹陷的凹部10C,与该凹部1C的凹陷相应地,行李室3R内的空间被确保为更大。
[0037]图3是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与上部内饰板50相结合了的状态的主视立体图,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和上部内饰板50在配置于行李室3R时的正面侧成为行李室3R的内侧面。图4是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与上部内饰板50相结合了的状态的后视立体图,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和上部内饰板50在配置于行李室3R时的背面侧为与车辆前方的后座5相对的面。以下也是,只要没有特别写明,正面就是指在配置于行李室3R内的状态下成为行李室3R的内侧面的面,背面就是指在配置于行李室3R内的状态下位于行李室3R的外侧(车辆前方侧)的与后座5相对的面,以配置于行李室3R内的状态为前提进行说明。
[0038]<行李箱前部内饰板>
[0039]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呈大致长方形状,除凹部1C之外的部位的从正面看到的右端为能够以铰链部11为摆动轴以左开的方式进行开闭的检修盖10S(参照图7)。该铰链部11是通过在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背面侧自上端1U至下端1L实施纵轴状的槽加工而构成的(参照图4),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与槽相对应的部分的厚度减薄变弱,因此成为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以该槽为摆动轴进行弯折的构造。即,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能够利用该铰链部11进行弯折而摆动开闭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正面来看比铰链部11靠右侧的面)为检修盖10S。另一方面,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从正面来看比铰链部11靠左侧的面(除检修盖1S以外的面)为固定配置的普通面12。因此,在从正面观察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时,该普通面12与检修盖1S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是像一整面为一个构件那样美观性良好的构造。在检修盖1S的从正面看到的右端的上方设有作为在人进行检修盖1S的开闭操作时利用的带状构件的舌片20,在检修盖1S关闭的状态下,以舌片20从检修盖1S和与该检修盖1S相邻的行李箱侧部内饰板30之间的间隙向行李室3R内突出的方式关闭检修盖10S。
[0040]另外,检修盖1S的上端102的端部102T以在检修盖1S关闭的状态下向行李室3R的外侧(车辆前方)且是上方倾斜的方式弯曲(参照图6)。并且,包括粘扣带的卡定部102B、102B以向车宽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分开的方式分别设在该端部102T的倾斜面的正下方且是检修盖I OS的背面(里面)侧(参照图6、图7)。该卡定部102B、1 2B用于保持检修盖I OS的关闭状态,详细说明见后述。
[0041]另一方面,检修盖1S的下端101成形为比普通面12的下端12L稍短,该下端101成为位于行李箱垫40的上方的结构。因此,检修盖1S的下端101不会被行李箱垫40覆盖。另夕卜,在检修盖1S的下端101配置有与该下端101的从正面看到的左右宽度为大致同一尺寸且呈大致长方形的无纺布1F(盖构件)。无纺布1F独立于检修盖1S,无纺布1F的上半部分粘贴于检修盖1S的下端101,下半部分为自由状态(日文:布余D(T)状態)。
[0042]检修盖1S的下端101位于比行李箱垫40靠上方的位置,从而利用该无纺布1F封堵形成在该检修盖1S的下端101与该行李箱垫40之间的间隙(参照图1、图6)。特别是,无纺布1F使用比检修盖I OS柔软的材料,从而容易进入该间隙。而且,在检修盖I OS关闭的状态下,检修盖1S的下端101的配置无纺布1F的部位的末端111以向行李室3R的外侧且是下方倾斜的方式弯曲。由此,沿着该倾斜面粘贴的无纺布1F为被引导为容易进入检修盖1S的下端101与行李箱垫40之间的间隙的结构(参照图6)。
[0043]另外,在将检修盖1S的下端101形成得比普通面12的下端12L稍短这样的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成形时,有时在相当于普通面12与检修盖1S之间的交界的铰链部11的下端形成有大致U字切口状的缺口 15,但利用该无纺布1F也能够防止出现经由该缺口 15看到背面的车辆面板等的情况,能够谋求提高行李箱内饰板3R内的美观性。因此,优选的是,该无纺布1F采用接近检修盖10S、行李箱垫40的颜色。
[0044]在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除检修盖IOS以外的普通面12的下端12L设有向行李室3R内延伸设置的凸缘状的下侧搭载面13。与行李室3R的整个地面为大致相同面积的行李箱垫40以从上方覆盖该下侧搭载面13的方式配置于该下侧搭载面13,将普通面12的下端12L的边界部分遮住,使行李室3R内的美观性良好(参照图1、图2)。另一方面,在普通面12的上端12U设有向行李室3R的外侧延伸设置的凸缘状的上侧搭载面14(参照图2、图8)。该上侧搭载面14是与后述的上部内饰板50的下表面51相结合的面,与配置行李箱垫40的下侧搭载面13相比,凸缘形状较大。
[0045]<上部内饰板>
[0046]上部内饰板50以与配置在其下方的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相邻的方式配置,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截面来看呈大致L字状(参照图2)。上部内饰板50具有与行李室3R的地面大致平行的下表面51以及自该下表面51经由角部53向行李室3R内的上方立起的立起面52。该下表面51是与被设于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上侧搭载面14相结合的面。
[0047]另外,在下表面51的与配置在其下方的检修盖1S的上端102相对的位置,在比角部53向行李室3R的外侧(车辆前方)后退的位置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槽部55(参照图6)。该槽部55用于收纳检修盖1S的上端102,该槽部55的长度形成为与处于关闭状态的检修盖1S的上端102的在车宽方向上的长度为大致相同的尺寸。另外,在下表面51的与配置在其下方的检修盖1S的上端102相对的位置,比槽部55向行李室3R的外侧进一步后退的部分为卡定面56,该卡定面56不与地面大致平行地延伸,而是向车辆下方弯曲,即与检修盖1S大致平行地弯曲(参照图6、图7)。在卡定面56的行李室3R内侧且是车宽方向上的左右两侧的与被设于所述检修盖1S的里面侧的卡定部102B、102B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包括粘扣带的被卡定部56B、56B。在此,被卡定部56B在左右方向上设有两处,也可以设有两处以上,也可以包括一个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长条状的构件,只要是与被设于检修盖1S的背面(里面)的卡定部102B相对应的位置和形状,则能够适当地变更。
[0048]<行李箱前部内饰板与上部内饰板的结合状态>
[0049]在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与上部内饰板50相结合的结合状态下,设于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普通面12的上端12U的上侧搭载面14与上部内饰板50的下表面51面接触。此时,以配置在上方的上部内饰板50的立起面52比配置在该上部内饰板50的下方的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普通面12的上端12U向行李室3R内突出的方式使立起面52和上侧搭载面14错开一部分地重叠(参照图2)。即,下表面51的行李室3R内侧为局部开放的状态,构成行李室3R内的内侧。并且,具有普通面12和检修盖1S的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被配置为整体自下端1L至上端1U向车辆前方倾斜。
[0050]<检修盖的关闭状态>
[0051]接着,说明在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与上部内饰板50相结合的状态下的检修盖1S的关闭状态。图5是表示在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与上部内饰板50相结合的状态下检修盖1S的关闭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图5中的A—A线剖视图。
[0052]将检修盖1S的上端102的端部102T(弯曲了的部分的端部)收纳于被形成于上部内饰板50的下表面51的槽部55,并且将形成于检修盖1S的背面(里面)的卡定部102B、102B卡定于被设于上部内饰板50的卡定面56的被卡定部56B、56B,从而保持检修盖1S的关闭状态。在此,如所述那样,具有检修盖1S的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被配置为整体自下端1L至上端1U向车辆前方倾斜,因此,由于检修盖1S自身的倾斜,而与该倾斜相应地上端102成为被向上方提起的状态,因此该上端102的端部102T被收纳为进入被形成于上部内饰板50的下表面51的槽部55,保持检修盖I OS的稳定的关闭状态。
[0053]<检修盖展开时>
[0054]接着,说明检修盖1S展开时的情况。
[0055]在向跟前(行李室3R内)拉拽被设于检修盖1S的舌片20而使检修盖1S单体以铰链部11为摆动轴左开时,使上端102的端部102T离开槽部55,并且使卡定部102B、102B离开被卡定部56B、56B。之后,使检修盖1S进一步向行李室3R内摆动、展开,形成检修盖1S与普通面12大致平行的全开状态。此时,在检修盖1S摆动展开时,在关闭状态下进入下端101与行李箱垫40之间的间隙且比行李箱垫40的面稍微向下方延伸的无纺布12F利用其自由部分和材料的柔软性进行挠曲并且以沿着行李箱垫40的上表面的方式展开,能够顺利地进行检修盖1S的打开动作。并且,由于检修盖1S自身的倾斜,下端101成为相对于行李箱垫40而言被向上方提起的状态,因此容易顺利地进行展开动作。另外,上端102的端部102T的倾斜在关闭状态下以比检修盖1S自身的倾斜还要向行李室3R的外侧倾斜的方式弯曲,因此在检修盖1S向行李室3R的内侧展开时,即使上端102与上部内饰板50的下表面51发生摩擦,也不会出现该上端102的端部102T被卡住等故障。像这样使检修盖1S摆动展开而成为打开状态,从而配置在检修盖1S的背面的辅助电池7暴露,能够进行查看(参照图7)。
[0056]<检修盖的打开状态>
[0057]接着,说明检修盖1S的打开状态。图7是表示在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与上部内饰板50相结合了的状态下检修盖1S的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8是图7中的B—B线剖视图。
[0058]在将检修盖1S自关闭状态打开大致180度而成为了全开状态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上端102收纳于上部内饰板50的下表面51。此时,下表面51的与普通面12相对的位置没有形成槽部,为大致平坦面,因此不存在用于收纳上端102的端部102T的部位,该端部102T与下表面51相干涉。而且,在打开状态下的检修盖1S的上端102的端部102T成为向与关闭状态下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行李室3R内且是上方弯曲的状态,因此与下表面51可靠地干涉。由此,即使由于铰链部11的施力而检修盖I OS欲向关闭状态返回,也由于端部102T的端面卡止于下表面51产生阻力而能够保持检修盖1S的打开状态。像这样,能够通过利用该端部102T卡止于下表面51来维持检修盖1S的打开状态,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保持构件等。
[0059]<作用.效果>
[0060]如以上那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内饰件,在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普通面12的下端12L设有向行李室3R内延伸设置的凸缘状的下侧搭载面13,行李箱垫40以从上方覆盖该下侧搭载面13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能够以纵轴为摆动轴(铰链部11)开闭的检修盖1S的下端101位于比行李箱垫40靠上方的位置,因此不会被行李箱垫40覆盖。因此,对于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普通面12,能够通过利用行李箱垫40覆盖来确保下端12L的边界部分的美观性,另一方面,对于检修盖10S,该检修盖1S的下端101不会被行李箱垫40覆盖,因此不用撤掉行李箱垫40、装载在行李箱垫40上的行李等就能够仅开闭检修盖1S单体,能够谋求提高查看位于检修盖1S的里侧的辅助电池7的查看操作性。另外,检修盖1S的下端101位于比行李箱垫40靠上方的位置,从而在开闭该检修盖1S时,下端101不会与行李箱垫40、设于普通面12的下端12L的下侧搭载面13相干涉,能够确保检修盖1S的开闭区域为大致180度,能够确保更宽敞的操作空间。
[0061]另外,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被配置为自其下端1L至上端1U向行李室外侧倾斜,因此在由该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0的一部分构成的检修盖1S的关闭状态下,由于检修盖1S自身的倾斜,与该倾斜相应地,上端102成为被向上方提起的状态,因此检修盖1S的上端102被收纳为进入被形成于上部内饰板50的下表面51的槽部55,能够保持检修盖1S的稳定的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在进行检修盖1S的摆动开闭的情况下,由于检修盖1S的倾斜,下端101成为相对于行李箱垫40而言被向上方提起的状态,因此容易顺利地进行开闭动作。
[0062]另外,检修盖1S的上端102以在关闭状态下进一步向行李室外侧倾斜的方式弯曲,因此,由于该倾斜,能够可靠地使上端102卡止于被形成于上部内饰板50的下表面51的槽部55,能够保持检修盖I OS的更加稳定的关闭状态。
[0063]另一方面,在检修盖1S的全开状态(打开大致180度,检修盖1S与普通面12大致平行的状态)下,检修盖1S的上端102为向行李室内侧倾斜的状态,与上部内饰板50的下表面51相干涉。特别是,在上部内饰板50的下表面51的与行李箱前部内饰板1的普通面12相对的位置没有形成槽部,因此打开大致180度而与普通面12大致平行的检修盖1S的上端102的端部102T(弯曲的部分的端部)与该上部内饰板50的下表面51可靠地干涉,从而不用另外设置保持构件等就能够保持检修盖1S的打开状态。像这样,能够保持检修盖1S的打开状态,从而也不需要通过人的手按住在操作过程中欲向关闭状态返回的检修盖10S,能够谋求操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0064]<其他的实施方式>
[0065]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所述记述和附图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而且,除下述以外,还能够在不脱离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0066](I)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从车辆后方覆盖被搭载于行李室的车辆前方的电池(搭载物)的行李箱前部内饰板(行李箱内饰板)的例子,但其他的、例如从行李室内侧覆盖被搭载于行李室的车辆侧方的外周壁的工具等(搭载物)的行李箱侧部内饰板(行李箱内饰板)等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0067](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检修盖的下端配置无纺布,来封堵形成在该检修盖的下端与行李箱垫之间的间隙,但也可以采用使检修盖的下端位于比行李箱垫靠上方的位置且向行李室外侧弯曲的结构。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提高检修盖的下端的刚性,并且也不会在相当于普通面与检修盖之间的交界的铰链部的下端形成大致U字切口状的缺口,不使用无纺布能够提高铰链部的下端的边界部分的美观性。
[0068](3)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李箱前部内饰板的从正面看到的右端为检修盖,但也可以采用在从正面看到的左端能够以右开的方式摆动开闭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在从正面看到的大致中央部能够向左右任意一侧摆动开闭的结构,能够根据配置于行李箱前部内饰板的背面(车辆前方侧)的电池等设备的大小、位置适当地变更。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用内饰件,该车辆用内饰件用于构成车辆的行李室的内侧, 该车辆用内饰件的特征在于, 该车辆用内饰件至少具有行李箱内饰板和行李箱垫,该行李箱内饰板用于从所述行李室的内侧覆盖被配置于所述行李室的外侧周围的搭载物,该行李箱垫用于铺设于所述行李室的地面, 所述行李箱内饰板的一部分为能够以纵轴为摆动轴摆动开闭的检修盖, 在所述行李箱内饰板的除所述检修盖以外的普通面的下端设有向所述行李室内延伸设置的凸缘状的搭载面, 所述行李箱垫以从上方覆盖所述普通面的所述搭载面的方式配置, 所述检修盖的下端位于所述行李箱垫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李箱内饰板以自其下端至上端向所述行李室的外侧倾斜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行李箱内饰板的上方配置有上部内饰板, 仅在所述上部内饰板的下表面的与关闭状态的所述检修盖的上端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收纳所述检修盖的上端的槽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修盖其上端以在关闭状态下进一步向所述行李室的外侧倾斜的方式弯曲。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部内饰板的所述下表面的用于收纳所述检修盖的所述上端的部位且是比所述槽部靠所述行李室的外侧的位置设有卡定面,该卡定面与关闭状态的所述检修盖大致平行并且用于卡定所述检修盖的所述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内饰板的所述下表面的与所述行李箱内饰板的所述普通面的上端相对的部位呈大致平坦状。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修盖的下端配置有盖构件,该盖构件用于遮蔽所述检修盖的下端与所述行李箱垫之间的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修盖的所述下端为向所述行李室的外侧弯曲且弯曲为与所述行李箱垫大致平行的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李箱内饰板是用于构成所述行李室的车辆前方壁的行李箱前部内饰板。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李箱内饰板是用于构成所述行李室的车辆侧壁的行李箱侧部内饰板。
【文档编号】B60R13/01GK105857207SQ201610044651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2日
【发明人】武重光彦
【申请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