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水的箱体线束转接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防水的箱体线束转接装置,包括转接板、主机线束总成、多芯连接器、第一组螺钉、防水垫、箱体侧壁和第二组螺钉;所述主机线束总成穿过转接板上开设的安装孔且其一端与多芯连接器相连,另一端连接到BMS主控模块,多芯连接器通过第一组螺钉固定安装在转接板上,转接板通过第二组螺钉固定安装在箱体侧壁上,箱体侧壁与转接板之间设置防水垫。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防水的箱体线束转接装置的安装方法。本发明使得主机线束无需截断做线对线转接,提高了线束的牢靠性;该装置加工简单、成本低、安装方法容易,并且可以防水,使用范围广,适合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
一种可防水的箱体线束转接装置及其安装方法[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防水的箱体线束转接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0003]【背景技术】
[0004]随着全球石油化工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电动汽车因其节能减排、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在最近几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电动汽车除了整车框架,离不开3样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动力电池、高压配电单元和电池管理系统。其中,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高压配电单元是电动汽车的枢纽,将整个动力电池的能量进行分配和控制;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BMS)是动力电池的中枢神经,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保障动力电池的功能和安全。BMS—般包含主控模块和从控模块,安装在动力电池箱体或高压配电单元内部,通过箱体信号口上的多芯连接器与整车进行通信。
[0005]往往BMS主控模块上的接口插头尺寸会超过信号口多芯连接器在箱体上的安装孔尺寸,从而导致信号线束必须从BMS接口插头和多芯连接器中间位置截断,并使用尺寸小的转接连接器才可以安装,否则将导致信号线束与多芯连接器安装孔尺寸之间的矛盾。然而使用尺寸小的连接器进行转接时会出现转接口松脱、插头推针、接触不良等问题,且信号线束加工复杂、成本代价高。在不更换原有多芯连接器和BMS接口插头的情况下,上述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0006]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后彻底解决BMS接口插头尺寸超过信号口多芯连接器的安装孔尺寸时信号线束需要截断做转接才能进行安装的问题,加工简单、成本低、 便于安装的可防水的箱体线束转接装置。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水的箱体线束转接装置, 包括转接板、主机线束总成、多芯连接器、第一组螺钉、防水垫、箱体侧壁和第二组螺钉;所述主机线束总成穿过转接板上开设的安装孔且其一端与多芯连接器相连,另一端连接到 BMS主控模块,多芯连接器通过第一组螺钉固定安装在转接板上,转接板通过第二组螺钉固定安装在箱体侧壁上,箱体侧壁与转接板之间设置防水垫。
[0009]所述转接板包括转接板本体,其板面上开设供主机线束总成穿过的安装孔,转接板本体上位于安装孔四周的位置处设有4个第一防水螺母;转接板本体的边缘处设有多个用于转接板的安装固定的第二防水螺母,所述第一防水螺母和第二防水螺母位于转接板本体的同一侧板面上;所述第一组螺钉穿过多芯连接器与转接板上的第一防水螺母配合,第二组螺钉穿过箱体侧壁和防水垫与转接板上的第二防水螺母配合。
[0010]所述主机线束总成包括BMS接口插头、波纹管、主机线束和插针,主机线束上套设波纹管,主机线束一端插针安装在BMS接口插头上且通过BMS接口插头连接到BMS主控模块, 主机线束的另一端插针安装在多芯连接器上。[〇〇11]所述第一组螺钉和第二组螺钉均为十字槽盘头螺钉,所述防水垫贴在转接板上, 所述箱体侧壁和防水垫上均开设供多芯连接器穿过的通孔。
[001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水的箱体线束转接装置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1)将主机线束的两端分别压接上插针;(2)将主机线束中间部分套上波纹管,波纹管的长度距离主机线束两端插针各10mm;(3)将主机线束一端的插针安装在BMS接口插头上;将主机线束的另一端穿过转接板上的安装孔,确保插针与第一防水螺母在转接板的两侧;将主机线束另一端的插针安装在多芯连接器上;(4)将多芯连接器通过第一组螺钉安装在转接板的第一防水螺母上;(5)将防水垫贴在转接板上;(6)将转接板通过第二组螺钉安装在箱体侧壁上。[〇〇13]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解决了BMS接口插头尺寸超过信号口多芯连接器的安装孔尺寸时信号线束需要截断做转接才能进行安装的问题;使得主机线束无需截断做线对线转接,提高了线束的牢靠性;该装置加工简单、成本低、安装方法容易,并且可以防水, 使用范围广,适合推广应用。
[0014]【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图1中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主机线束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一种可防水的箱体线束转接装置,包括转接板10、主机线束总成20、多芯连接器30、第一组螺钉40、防水垫50、箱体侧壁60和第二组螺钉70;所述主机线束总成20 穿过转接板10上开设的安装孔14且其一端与多芯连接器30相连,另一端连接到BMS主控模块,多芯连接器30通过第一组螺钉40固定安装在转接板10上,转接板10通过第二组螺钉70 固定安装在箱体侧壁上,这里的箱体是指电动汽车的电池箱箱体、高压配电箱箱体或或控制器箱体等,箱体侧壁60与转接板10之间设置防水垫50。所述第一组螺钉40和第二组螺钉 70均为十字槽盘头螺钉,所述防水垫50贴在转接板10上,所述箱体侧壁60和防水垫50上均开设供多芯连接器30穿过的通孔。[〇〇18]如图2所示,所述转接板10包括转接板本体12,其板面上开设供主机线束总成20穿过的安装孔14,转接板本体12上位于安装孔14四周的位置处设有4个第一防水螺母11;转接板本体12的边缘处设有多个用于转接板10的安装固定的第二防水螺母13,所述第一防水螺母11和第二防水螺母13位于转接板本体12的同一侧板面上。第一组螺钉40穿过多芯连接器 30与转接板10上的第一防水螺母11配合,第二组螺钉70穿过箱体侧壁60和防水垫50与转接板10上的第二防水螺母13配合。[〇〇19]如图3所示,所述主机线束总成20包括BMS接口插头21、波纹管22、主机线束23和插针,主机线束23上套设波纹管22,主机线束23—端插针安装在BMS接口插头21上且通过BMS 接口插头21连接到BMS主控模块,主机线束23的另一端插针安装在多芯连接器30上。
[0020]在安装时,其安装步骤如下:(1)将主机线束23的两端分别压接上插针;(2)将主机线束23中间部分套上波纹管22,波纹管22的长度距离主机线束23两端插针各10mm;(3)将主机线束23—端的插针安装在BMS接口插头21上;将主机线束23的另一端穿过转接板10上的安装孔14,确保插针与第一防水螺母11在转接板10的两侧;将主机线束23另一端的插针安装在多芯连接器30上;(4)将多芯连接器30通过第一组螺钉40安装在转接板10的第一防水螺母11上;(5)将防水垫50贴在转接板10上;(6)将转接板10通过第二组螺钉70安装在箱体侧壁60上。
[0021]综上所述,本发明解决了BMS接口插头21尺寸超过信号口多芯连接器30的安装孔 14尺寸时信号线束需要截断做转接才能进行安装的问题;使得主机线束23无需截断做线对线转接,提高了线束的牢靠性;该装置加工简单、成本低、安装方法容易,并且可以防水,使用范围广,适合推广应用。
【主权项】
1.一种可防水的箱体线束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板、主机线束总成、多芯连 接器、第一组螺钉、防水垫、箱体侧壁和第二组螺钉;所述主机线束总成穿过转接板上开设 的安装孔且其一端与多芯连接器相连,另一端连接到BMS主控模块,多芯连接器通过第一组 螺钉固定安装在转接板上,转接板通过第二组螺钉固定安装在箱体侧壁上,箱体侧壁与转 接板之间设置防水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水的箱体线束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包括转 接板本体,其板面上开设供主机线束总成穿过的安装孔,转接板本体上位于安装孔四周的 位置处设有4个第一防水螺母;转接板本体的边缘处设有多个用于转接板的安装固定的第 二防水螺母,所述第一防水螺母和第二防水螺母位于转接板本体的同一侧板面上;所述第 一组螺钉穿过多芯连接器与转接板上的第一防水螺母配合,第二组螺钉穿过箱体侧壁和防 水垫与转接板上的第二防水螺母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水的箱体线束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线束总成 包括BMS接口插头、波纹管、主机线束和插针,主机线束上套设波纹管,主机线束一端插针安 装在BMS接口插头上且通过BMS接口插头连接到BMS主控模块,主机线束的另一端插针安装 在多芯连接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水的箱体线束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螺钉和 第二组螺钉均为十字槽盘头螺钉,所述防水垫贴在转接板上,所述箱体侧壁和防水垫上均 开设供多芯连接器穿过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防水的箱体线束转接装置的安装方法,该方法 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1)将主机线束的两端分别压接上插针;(2)将主机线束中间部分套上波纹管,波纹管的长度距离主机线束两端插针各10mm;(3)将主机线束一端的插针安装在BMS接口插头上;将主机线束的另一端穿过转接板上 的安装孔,确保插针与第一防水螺母在转接板的两侧;将主机线束另一端的插针安装在多 芯连接器上;(4)将多芯连接器通过第一组螺钉安装在转接板的第一防水螺母上;(5)将防水垫贴在转接板上;(6)将转接板通过第二组螺钉安装在箱体侧壁上。
【文档编号】B60R16/02GK105966330SQ201610331893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8日
【发明人】王安民, 韩廷, 吴定国
【申请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