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天窗挡风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天窗挡风条。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天窗通常包括有天窗玻璃、导轨、挡风条、前框、挡风网等部件,其中挡风条的作用是,用于支撑挡风网,当气流经过挡风网之后改变气流方向,避免气流直接吹向乘客,同时降低汽车行驶时气流引起的噪声。
[0003]现有技术中的挡风条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凸设有凸起,挡风网的边缘处设置有卡勾,通过卡勾穿插在凹槽内,并由凸起与卡勾勾接实现将挡风网固定在挡风条上。如此挡风网容易从挡风条上脱落。并且所述凹槽使得挡风条容易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结构牢固的挡风条。且该挡风条安装挡风网之后,挡风网不容易脱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汽车天窗挡风条,包括一挡风条本体、两个弯折连杆、两个卡脚及两个弹簧;所述挡风条本体、弯折连杆及卡脚均一体成型固定;各弯折连杆分别连接于挡风条本体的两端;各卡脚分别连接于两个弯折连杆的端部;各弹簧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两个弯折连杆上;
[0007]所述挡风条本体的内侧面开设有一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所述第一凹槽分割成平行的加强空间及固接空间;所述加强空间内间隔地设置有若干的螺接柱及连续设置有若干个Y形加强筋;所述螺接柱上开设有螺纹孔。
[0008]优选地,所述挡风条本体的两端呈圆弧形。
[0009]优选地,所述固接空间内间隔地设置有若干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隔板的三分之一。
[0010]优选地,各弯折连杆的内侧面开设有一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内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X形加强筋;相邻的X形加强筋之间设置有一挡板。
[0011]优选地,各弯折连杆与挡风条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用于安装弹簧的凹形孔;各弯折连杆或者挡风条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勾接口 ;各勾接口分别与所述凹形孔相通。
[0012]优选地,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有一卡勾;该弹簧的一端部穿插在所述凹形孔内,且该端部上的卡勾穿过所述勾接口。
[0013]优选地,各卡脚分别包括一圆柱形连接柱及两头呈圆弧形的条形板;所述条形板垂直的设置于连接柱的一端;各连接柱垂直地凸设在相应弯折连杆远离所述挡风条本体一端的端部上。
[0014]优选地,所述汽车天窗挡风条还包括一卡接板,该卡接板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挡风条本体上。
[0015]优选地,所述卡接板的横截面呈L形。
[0016]优选地,所述卡接板较短的一侧边勾接在所述固接空间内,其较长的侧边覆盖在所述加强空间上;通过螺钉将该卡接板安装在所述挡风条本体上。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天窗挡风条通过在挡风条本体的内侧面开设有一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所述凹槽分割成加强空间及固接空间。并在加强空间内间隔地设置有若干螺接柱及连续设置若干个Y形加强筋。从而避免由于凹槽造成挡风条容易断裂的现象,到达提高挡风条的牢固性及使用寿命。
[0019]另外,通过一卡接片实现将挡风网固定在汽车天窗挡风条上,可以有效地提高挡风网安装在汽车天窗挡风条的稳定性,防止挡风网脱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天窗挡风条内侧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0022]图3为图1中B部放大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天窗挡风条外侧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2中C部放大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挡风条与卡接片连接时的剖视图。
[0026]图中:1、挡风条本体;10、第一凹槽;101、加强空间;102、固接空间;103、凹形孔;104、勾接口 ;11、隔板;12、螺接柱;13、Y形加强筋;14、加强板;2、弯折连杆;20、第二凹槽;
21、X形加强筋;22、挡板;3、卡脚;31、连接柱;32、条形板;4、卡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8]参照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天窗挡风条,包括一挡风条本体1、两个弯折连杆2、两个卡脚3及两个弹簧(图未示)。所述挡风条本体1、弯折连杆2及卡脚3均一体成型固定。各弯折连杆2分别连接于挡风条本体I的两端。各卡脚3分别连接于两个弯折连杆2的端部。各弹簧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两个弯折连杆2上。
[0029]结合参照图1与图2,所述挡风条本体I的内侧面开设有一第一凹槽10,该第一凹槽10内设置有一隔板11,该隔板11将所述第一凹槽10分割成两个平行的空间。该两个平行的空间分别为加强空间101及固接空间102。所述加强空间101内间隔地设置有若干的螺接柱12及连续设置有若干个Y形加强筋13。所述螺接柱12上开设有螺纹孔(图未标)。该挡风条本体I的两端呈圆弧形。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挡风条本体I的强度,所述固接空间102内间隔地设置有若干加强板14,所述加强板14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隔板11的三分之一。
[0030]结合参照图1与参照图3,各弯折连杆2的内侧面开设有一第二凹槽20。该第二凹槽20内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X形加强筋21。相邻的X形加强筋21之间设置有一挡板
22。该挡板22也具有加强筋的作用。通过将X形加强筋21与挡板22配合,实现了在减轻弯折连杆2重量的前提下提高弯折连杆2的强度。
[0031]各弯折连杆2与挡风条本体I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用于安装弹簧的凹形孔103。各弯折连杆2或者挡风条本体I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勾接口 104。各勾接口 104分别与相应的凹形孔103相通。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有一卡勾(图未示)。该弹簧的一端部穿插在所述凹形孔103内,且该端部上的卡勾穿过所述勾接口 104。
[0032]结合参照图4与参照图5,各卡脚3分别包括一圆柱形的连接柱31及两头呈圆弧形的条形板32。所述条形板32垂直的设置于连接柱31的一端。各连接柱31垂直地凸设在相应弯折连杆2远离所述挡风条本体I一端的端部上。可通过该卡脚3将本实用新型的挡风条安装在车顶天窗的位置处。
[0033]结合参照图1、图2及图6,作为另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天窗挡风条还包括一卡接板4,该卡接板4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挡风条本体I上。该卡接板4的横截面呈L形。且该卡接板4较短的一侧边勾接在所述固接空间101内,其较长的侧边覆盖在所述加强空间102上,通过螺钉穿过卡接板4的较长侧边并穿插在所述螺接柱12的螺纹孔内,实现将所述卡接板4固定在所述挡风条本体I上。可通过该卡接板4与挡风条本体I之间的加持力,实现将挡风网(图未示)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挡风条上。同样可以理解,所述螺钉也能穿过挡风网,更进一步的将挡风网固定本书实用新型的挡风条上。
[0034]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汽车天窗挡风条,包括一挡风条本体、两个弯折连杆、两个卡脚及两个弹簧;所述挡风条本体、弯折连杆及卡脚均一体成型固定;各弯折连杆分别连接于挡风条本体的两端;各卡脚分别连接于两个弯折连杆的端部;各弹簧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两个弯折连杆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风条本体的内侧面开设有一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所述第一凹槽分割成平行的加强空间及固接空间;所述加强空间内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螺接柱及连续设置有若干个Y形加强筋;所述螺接柱上开设有螺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天窗挡风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条本体的两端呈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天窗挡风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接空间内间隔地设置有若干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隔板的三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天窗挡风条,其特征在于:各弯折连杆的内侧面开设有一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内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X形加强筋;相邻的X形加强筋之间设置有一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天窗挡风条,其特征在于:各弯折连杆与挡风条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用于安装弹簧的凹形孔;各弯折连杆或者挡风条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勾接口 ;各勾接口分别与相应的凹形孔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天窗挡风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有一卡勾;该弹簧的一端部穿插在所述凹形孔内,且该端部上的卡勾穿过所述勾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天窗挡风条,其特征在于:各卡脚分别包括一圆柱形连接柱及两头呈圆弧形的条形板;所述条形板垂直的设置于连接柱的一端;各连接柱垂直地凸设在相应弯折连杆远离所述挡风条本体一端的端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天窗挡风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天窗挡风条还包括一卡接板,该卡接板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挡风条本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天窗挡风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板的横截面呈L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天窗挡风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板较短的一侧边勾接在所述固接空间内,其较长的侧边覆盖在所述加强空间上;通过螺钉将该卡接板安装在所述挡风条本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天窗挡风条,包括一挡风条本体、两个弯折连杆、两个卡脚及两个弹簧;各弯折连杆分别连接于挡风条本体的两端;各卡脚分别连接于两个弯折连杆的端部;各弹簧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两个弯折连杆上;所述挡风条本体的内侧面开设有一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所述第一凹槽分割成平行的加强空间及固接空间;所述加强空间内间隔地设置有若干的螺接柱及连续设置有若干个Y形加强筋;所述螺接柱上开设有螺纹孔。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天窗挡风条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
【IPC分类】B60J10-02
【公开号】CN204398829
【申请号】CN201420819255
【发明人】蔡方烨
【申请人】广州新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