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62201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油耗要求越来越高,整车的油耗标准也越来越苛刻,传统MPV商务车油耗基本在11L/100km左右,混动车型渐渐成为MPV的主流车型。作为混动车型,油电混合车型更有前景。整车供电会有2套系统,I套12V供电系统,I套为48V供电系统。由于48V电源线线径都在32mm2以上,高压电源从48V电池出来之后,需要向BSG(Belt Driven StarterGenerator)、DC/DC(Direct Current)直流转换器、电子增压器等模块供电。高压电源需要再分配,高压线在二次分配时,不能简单的用传统的并铆,或者焊接方式进行分配。这样容易造成铆接不牢,从而影响整车用电性能。在这种情况下,高压电源分配盒的设计就尤为重要。
[0003]高压电源分配盒是一将高压电源线统一接到盒子内部的一个粧头上,然后根据需要相应的分配出几路高压电源的装置,内部分配全部是用粧头及螺钉固定的方式进行分配,使得高压电源的分配更加安全、可靠。
[0004]在将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到车身上时,需要考虑如何降低车身振动对于高压电源分配盒所连接的线路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降低车身振动对高压电源分配盒的接线的影响。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包括: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上盖、安装支架,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内部设置有接线粧头,所述上盖通过螺钉紧固在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上,所述安装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上具有用于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的第一安装孔、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安装孔、高压电源线出线口,所述安装支架上具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的相对的两侧且非对称地布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的无高压电源线出线口一侧。
[0008]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上具有用于连接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的凸焊螺母。
[0009]优选地,所述高压电源线出线口为多个且处于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的不同面上。
[0010]优选地,所述上盖通过八个螺钉紧固在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上。
[0011 ]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为三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为一个。
[0012]优选地,所述接线粧头通过九个螺钉紧固到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的底部。
[00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既通过第一安装孔连接安装支架进而间接安装到车身上,又通过第二安装孔直接安装到车身上,稳固性更高。并且,安装支架上的第三安装孔至少有一个开在无高压电源线出线口一侧,这样就减小了安装支架对于高压电源线的振动影响。
[0014]进一步地,采用凸焊螺母连接安装支架与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利用凸焊螺母支撑及夹紧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有利于降低安装支架向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的振动传递。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0016]图2是将图1中的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去掉上盖后的主视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的仰视图;
[0018]图4是将图1中的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去掉上盖和接线粧头后的主视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与车身的装配图。
[0020]图中标记说明:1、第一安装孔,2、螺钉,3、高压电源线出线口,4、螺钉,5、第一安装孔,6、螺钉,7、第三安装孔,8、高压电源线出线口,9、高压电源线出线口,10、螺钉,11、第二安装孔,12、螺钉,13、高压电源线出线口,14、螺钉,15、高压电源线出线口,16、螺钉,17、第一安装孔,18、第三安装孔,19、螺钉,20、高压电源线出线口,21、第四安装孔,22、第四安装孔,23、第四安装孔,24、第四安装孔,25、第四安装孔,26、第四安装孔,27、第四安装孔,28、第四安装孔,30、安装支架,31、上盖,32、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3、接线粧头,37、凸焊螺母,38、凸焊螺母,41、高压电源线,51、高压电源分配盒,61、螺栓,62、螺栓,63、螺栓,64、螺栓,65、螺栓,66、螺栓,71、车身,81、第五安装孔,82、第五安装孔,83、第五安装孔,84、第五安装孔,85、第五安装孔,86、第五安装孔,87、第五安装孔,88、第五安装孔,89、第五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包括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上盖31、安装支架30三部分。
[0022]由图1可见,安装支架30为一体式结构,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上具有用于与安装支架30连接的第一安装孔I和第一安装孔5和第一安装孔17、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安装孔11、高压电源线出线口 3、8、9、13、15。其中,高压电源线出线口 3位于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的一个侧面上,高压电源线出线口 8、9、20位于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的另一个侧面上,高压电源出线口 13、15位于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的第三个侧面上。安装支架30上具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三安装孔7和第三安装孔18,第三安装孔7与第三安装孔18分别位于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的相对的两侧且非对称地布置,一个第三安装孔18位于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的无高压电源线出线口一侧。
[0023]由图2可见,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内部设置有接线粧头33,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的表面具有第四安装孔21、22、23、24、25、26、27、28,图1中的上盖31通过八个螺钉2、4、6、10、12、14、16、19分别与八个第四安装孔21、22、23、24、25、26、27、28配合紧固在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上。
[0024]由图3可见,安装支架30上具有用于连接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的凸焊螺母37和凸焊螺母38。
[0025]参考图4,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的底部开有第五安装孔81、82、83、84、85、86、87、88、89,共九个第五安装孔,接线粧头33通过九个螺钉与九个第五安装孔配合紧固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的底部。
[0026]参考图5,安装时,将高压电源线41通过高压电源线出线口 3、8、9、13、15、20接入接线粧头33,然后将上盖31紧固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上形成封闭的高压电源分配盒51。高压电源分配盒51安装到车身71上的结构包括:将螺栓63、64和66穿过第一安装孔从而将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紧固到安装支架30上,将螺栓61穿过第二安装孔11直接将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紧固到车身71上,螺栓62和螺栓65分别穿过第三安装孔7和第三安装孔18紧固到车身上。可见,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既通过第一安装孔1、5、17连接安装支架30进而间接安装到车身71上,又通过第二安装孔11直接安装到车身71上,稳固性更高。并且,安装支架30上的第三安装孔18开在无高压电源线出线口一侧,这样就减小了安装支架30对于高压电源线41的振动影响。而采用凸焊螺母37、38连接安装支架30与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利用凸焊螺母37、38支撑及夹紧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有利于降低安装支架30向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32的振动传递。
[0027]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上盖、安装支架,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内部设置有接线粧头,所述上盖通过螺钉紧固在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上,所述安装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上具有用于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的第一安装孔、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安装孔、高压电源线出线口,所述安装支架上具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的相对的两侧且非对称地布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的无高压电源线出线口 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具有用于连接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的凸焊螺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源线出线口为多个且处于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的不同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通过八个螺钉紧固在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为三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为一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粧头通过九个螺钉紧固到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电源分配盒安装结构,包括: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上盖、安装支架,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内部设置有接线桩头,所述上盖通过螺钉紧固在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上,所述安装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上具有用于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的第一安装孔、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安装孔、高压电源线出线口,所述安装支架上具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的相对的两侧且非对称地布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高压电源分配盒本体的无高压电源线出线口一侧。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车身振动对高压电源分配盒的接线的影响。
【IPC分类】B60R16/02
【公开号】CN204870840
【申请号】CN201520610701
【发明人】李俊岭, 杜家胜, 张新宇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