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移动应急车车顶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移动应急车车顶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汽车车载电池、手动开关、机柜电源;所述发动机一端接汽车车载电池一端,发动机另一端接机柜电源一端;机柜电源另一端接手动开关一端;手动开关另一端接汽车车载电池另一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向应急车供电,提高了应急通信的机动灵活性,提高应急通信反应时间,方便在第一时间提供应急现场情况,快速解决现场问题,减少因灾害造成的损失。
【专利说明】
用于移动应急车车顶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电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移动应急车车顶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电力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是主要的能源提供者,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国计民生,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电网停电事件具有明显的突发事件特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影响和损失,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和完善电网应急体系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0003]固定通信网通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保障能力,在日常生产经营和抗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其固定通信网属性限制,在公司生产经营固定场所以外所需机动应急通信,主要依靠公用电信网的移动电话,只有少数单位配备了卫星应急通信车和海事卫星电话,且在技术上存在很大局限。
[0004]针对国网应急通信需求,2008年国网公司建设了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系统中的卫星通信便携站作为卫星通信综合业务终端,具备语音、视频会议、数据接入业务,可与国网现有“电话网”、“视频会议网”及“数据内网”三张网实现连接;可通过空运货运等方式运输到现场,或者人工搬运到现场,通过卫星方式实现远程接入。但是在近两年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便携站平时常用的基本限于语音和图像传输功能,且便携站由四个航空箱组成,不方便机动灵活部署,而车载站由厢式货车改装,部署范围有限,同样无法实现恶劣地址条件下的通信保障覆盖。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结合电力应急工作特点和电力通信具体情况,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应急车车顶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种用于移动应急车车顶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汽车车载电池、手动开关、机柜电源;所述发动机一端接汽车车载电池一端,发动机另一端接机柜电源一端;机柜电源另一端接手动开关一端;手动开关另一端接汽车车载电池另一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机柜电源包括整流电路、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电压检测电源、电流检测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大电流接触器、外部输入电源、蓄电池;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端接发动机一端,整流电路的第二端接第一二极管阳极;整流电路的第三端接电压检测单元第一端;第一二极管阴极接蓄电池第一端;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端接第二二极管阳极;电压检测单元第三端接蓄电池第三端;电压检测单元第四端接外部输入电源;电压检测单元第五端接电源管理单元第一端;电源管理单元第二端接电流检测单元一端;电流检测单元另一端接大电流接触器输出;电源管理单元第三端接大电流接触器第一端;大电流接触器第二端接第三二极管阴极;第二二极管阳极接手动开关一端;大电流接触器第三端接蓄电池第二端;大电流接触器第四端接第三二极管阴极;第三二极管阳极接外部输入电源;大电流接触器输出向系统供电。
[0009]进一步的,电源管理单元第四端接ACC点火开关输出。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部输入电源为一外置发电机;所述外部发电机输出12V电压。
[0011]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包括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及低电压保护。
[0012]进一步的,汽车车载电池上安装有电源控制保护电路。
[0013]进一步的,汽车车载电池连接车载电脑;车载电脑显示汽车车载电池参数状态。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向应急车供电,提高了应急通信的机动灵活性,提高应急通信反应时间,方便在第一时间提供应急现场情况,快速解决现场问题,减少因灾害造成的损失。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载电池和蓄电池独立整流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0018]参见图1,一种用于移动应急车车顶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汽车车载电池、手动开关、机柜电源;所述发动机一端接汽车车载电池一端,发动机另一端接机柜电源一端;机柜电源另一端接手动开关一端;手动开关另一端接汽车车载电池另一端。
[0019]进一步的,所述机柜电源包括整流电路、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电压检测电源、电流检测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大电流接触器、外部输入电源、蓄电池;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端接发动机一端,整流电路的第二端接第一二极管阳极;整流电路的第三端接电压检测单元第一端;第一二极管阴极接蓄电池第一端;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端接第二二极管阳极;电压检测单元第三端接蓄电池第三端;电压检测单元第四端接外部输入电源;电压检测单元第五端接电源管理单元第一端;电源管理单元第二端接电流检测单元一端;电流检测单元另一端接大电流接触器输出;电源管理单元第三端接大电流接触器第一端;大电流接触器第二端接第三二极管阴极;第二二极管阳极接手动开关一端;大电流接触器第三端接蓄电池第二端;大电流接触器第四端接第三二极管阴极;第三二极管阳极接外部输入电源;大电流接触器输出向系统供电。
[0020]进一步的,电源管理单元第四端接ACC点火开关输出。
[0021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输入电源为一外置发电机;所述外部发电机输出12V电压。
[0022]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包括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及低电压保护。
[0023]进一步的,汽车车载电池上安装有电源控制保护电路。
[0024]进一步的,汽车车载电池连接车载电脑;车载电脑显示汽车车载电池参数状态。
[0025]电压检测单元可以检测:发动机供电、汽车车载电池供电、蓄电电池供电、外部12V供电(比如外置发电机);电流检测单元可以测试:系统总电路的大小以及各个用电板卡的电流大小;通过电源管理单元的控制达到短路、过载、过压、过流保护以及各种状态提示;电源控制保护电路,消除浪涌、雷电、低压和尖峰电压等干扰;车载电脑显示汽车车载电池的蓄电池参数状态显示,包含:容量、剩余电量、可用时间等;蓄电池设计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低电压保护等。
[0026]I)厢体设备供电如机柜电源主要采用机柜内部的蓄电池,并设计有可手动临时切换为车载电池的开关,电源检测单元检测到汽车车载电池接入,并且电压能满足要求后电源管理电源会自动打开大电流接触器给系统供电。
[0027]2)蓄电池和车载电池各自有独立的整流充电系统,不会相互充电,当手动切换车载电池时,系统管理电源会关闭系统蓄电池的供电,也不会出现相互充电。具体电路原理图参见图2。
[0028]3)系统设备的开启关闭由电源管理单元来完成,该单元工作在低功耗状态,有内部大容量锂电池供电,系统供电正常后自动切换到主电源。
[0029]4)该单元采用双重信号检测:电源管理单元在检测ACC(点火钥匙信号)信号有效,并且检测到发动机已经有电压输出时,开启起总电源,并且启动各个功能板卡。电源管理单元在检测ACC(点火钥匙信号)信号无效,并且检测到发动机没有电压输出时,发送系统关闭指令,等待所有设备保存完状态后,30秒后切断主电源。
[0030]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移动应急车车顶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汽车车载电池、手动开关、机柜电源;所述发动机一端接汽车车载电池一端,发动机另一端接机柜电源一端;机柜电源另一端接手动开关一端;手动开关另一端接汽车车载电池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应急车车顶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电源包括整流电路、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电压检测电源、电流检测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大电流接触器、外部输入电源、蓄电池; 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端接发动机一端,整流电路的第二端接第一二极管阳极;整流电路的第三端接电压检测单元第一端;第一二极管阴极接蓄电池第一端;电压检测单元第二端接第二二极管阳极;电压检测单元第三端接蓄电池第三端;电压检测单元第四端接外部输入电源;电压检测单元第五端接电源管理单元第一端;电源管理单元第二端接电流检测单元一端;电流检测单元另一端接大电流接触器输出;电源管理单元第三端接大电流接触器第一端;大电流接触器第二端接第三二极管阴极;第二二极管阳极接手动开关一端;大电流接触器第三端接蓄电池第二端;大电流接触器第四端接第三二极管阴极;第三二极管阳极接外部输入电源;大电流接触器输出向系统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移动应急车车顶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源管理单元第四端接ACC点火开关输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移动应急车车顶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输入电源为一外置发电机;所述外部发电机输出12V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移动应急车车顶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包括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及低电压保护。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应急车车顶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汽车车载电池上安装有电源控制保护电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应急车车顶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汽车车载电池连接车载电脑;车载电脑显示汽车车载电池参数状态。
【文档编号】B60P3/00GK205417304SQ201620237020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5日
【发明人】伊春凤, 俞敏杰, 黄希顺, 林洁
【申请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