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盘式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将行车纪录器等电子设备固定在车内的吸盘式固定装置,其包含一装设座、至少一吸盘及至少一吸震条;装设座具有一结合面;吸盘设在装设座的结合面上;吸震条设在装设座的结合面上;通过使用吸盘来作为结合方式,因此可适用于各种具有平面的物体上,例如后视镜或挡风玻璃上等等,进而大幅提升适用范围;此外,通过设置吸震条在装设座与被固定物之间,可吸收车辆行进时的震动,进而避免装设座及装设其上的电子装置因震动而轻易掉落。
【专利说明】
吸盘式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将其他装置固定在他处的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将行车纪录器、导航装置、数字广播系统等电子设备固定在车内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演进,许多电子装置逐渐发展出来供消费者自行选购以装设在各种交通工具内,例如以汽车为例,行车纪录器、导航装置或数字广播系统等等均可由消费者自行添购,前述装置往往会通过一固定装置而设置在车内的后视镜或挡风玻璃上,然而,现有技术的固定装置的固定方式如下;
[0003]固定装置一侧面突出有两挂勾,并以设有挂勾的侧面贴靠在后视镜的后侧面,再以一弹性圈套设在其中一挂勾上,并将弹性圈拉长及绕过后视镜的前侧面后,套设另一挂勾,以使固定装置及弹性圈夹设固定后视镜;然而此种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缺点:
[0004]其一,此种固定方式稳固性差,尤其当车辆行进时容易有震动,而该固定装置更是容易因该震动而掉落。
[0005]其二,此种固定方式以环绕方式来夹设,因此能结合之处有限,例如此种结合方式无法结合在挡风玻璃上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盘式固定装置,其结合后稳固性高,且可结合在各种位置上。
[0007]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吸盘式固定装置,其中包含:
[0008]一装设座,其具有一结合面;
[0009]至少一吸盘,其设在该装设座的该结合面上;
[0010]至少一吸震条,其设在该装设座的该结合面上。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使用吸盘来作为结合方式,因此可适用于各种具有平面的物体上,例如后视镜或挡风玻璃上等等,进而大幅提升适用范围;此外,通过设置吸震条于装设座与被固定物之间,可吸收车辆行进时的震动,进而避免装设座及装设其上的电子装置因震动而轻易掉落。
[0012]优选地,所述的吸盘式固定装置,其中具有复数该吸震条,且前述多个吸震条环绕间隔设置。
[0013]优选地,所述的吸盘式固定装置,其中该装设座的该结合面上凹设有至少一吸震槽,该至少一吸震条固设在该至少一吸震槽中。
[0014]优选地,所述的吸盘式固定装置,其中该装设座的该结合面上凹设有复数吸震槽,该复数吸震条分别固设在该复数吸震槽中。
[0015]优选地,所述的吸盘式固定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吸盘可拆卸地设在该装设座的该结合面上。
[0016]优选地,所述的吸盘式固定装置,其中:该装设座为中空壳体,该装设座的该结合面贯穿有至少一吸盘孔,各该吸盘孔包含有相连通的一上槽部及一下槽部,该上槽部的宽度小于该下槽部的宽度;各该吸盘突出有一结合件,该结合件包含有相连接的一柱状部及一盘状部;该柱状部穿设在该上槽部中;该盘状部穿设在该装设座内,且该盘状部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该下槽部的宽度。
[0017]优选地,所述的吸盘式固定装置,其中各该吸震条具有分别位于相对两侧的两贴靠面,各该贴靠面为平面,其中一该贴靠面贴靠在该装设座的该结合面上。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外观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于后视镜时的侧视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22]附图标号说明
[0023]10装设座11结合面
[0024]12吸盘孔121上槽部
[0025]122下槽部13吸震槽
[0026]20吸盘21结合件
[0027]211柱状部212盘状部
[0028]30吸震条31贴靠面
[0029]41镜子42屏幕
[0030]50后视镜60挡风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32]请参看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吸盘式固定装置包含有一装设座10、复数吸盘20及复数吸震条30。
[0033]前述的装设座10为中空壳体,且外型约为长板状,装设座10具有一结合面11,结合面11上贯穿有复数吸盘孔12且凹设有复数吸震槽13;各吸盘孔12包含有相连通的一上槽部121及一下槽部122,上槽部121的宽度小于下槽部122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上槽部121及下槽部122均为圆形;各吸震槽13为长条状,且环绕间隔设置,并环绕在前述多个吸盘孔12外。
[0034]请参看图1、图2及图4所示,前述的复数吸盘20设在装设座10的结合面11上,且可拆卸地分别设在前述多个吸盘孔12中;各吸盘20朝向结合面11地突出有一结合件21,结合件21包含有相连接的一柱状部211及一盘状部212;柱状部211穿设在吸盘孔12的上槽部121中;盘状部212穿设在装设座10的内部空间中,且盘状部21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下槽部122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柱状部211及盘状部212均为圆形;
[0035]具体来说,装设吸盘20于吸盘孔12时,先使吸盘20的盘状部212通过吸盘孔12的下槽部122直到柱状部211位于下槽部122中,接着再使吸盘20相对装设座10往上提,直到柱状部211移动到上槽部121为止,到此即完成装设。
[0036]前述的复数吸震条30设在装设座10的结合面11上,且分别固设在前述多个吸震槽13中,吸震条30的形状与吸震槽13相对应而同样为长条状,且环绕间隔设置,并环绕在前述多个吸盘20外;各吸震条30具有分别位于相对两侧的两贴靠面31,各贴靠面31为平面,其中一贴靠面31贴靠在装设座10的结合面11的吸震槽13的槽底,另一贴靠面31用于贴靠被吸盘20吸附之物。
[0037]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将各式电子装置,例如行车纪录器、导航装置或数字广播系统设在装设座10上或装设座10中,并且在装设座10上相对于吸盘20的另一侧面可设置镜子41及屏幕42等等,当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后视镜50而可能遮蔽后视镜50时,装设座10上的镜子也可作为后视镜使用;图3中所示的后视镜50是装设固定在挡风玻璃60上,但不以此为限。
[0038]装设座10可透过吸盘20吸附固定在后视镜50或挡风玻璃等处,仅要具有一平面即可让本实用新型吸附于其上,进而具有高适用性的优点;当外吸附时,吸震条30会因挤压及自身材质的缘故而稍微变形,并也因此使装设座10相对被吸附物而具有吸震的功效,进而避免装设座及装设其上的电子装置因震动而轻易掉落。
[0039]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使用于车内的后视镜50,也可使用于车内他处,并且也不限制使用于车辆,也可使用于其他交通工具内,其均可发挥前述的功效。
[0040]吸盘孔12及吸盘20的数量是相同的,且吸震槽13与吸震条30的数量是相同的,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组件均为复数个,但不以此为限,前述组件的数量也可为一个,其同样可发挥前述的众多功效;其中,当吸震条30仅有一条时,该吸震条30可为圈状。
[0041]在其他实施例中,装设座10上也可没有吸盘孔12及吸震槽13,而是改由其他方式来与吸盘20及吸震条30结合,例如直接使吸盘20及吸震条30直接黏着于装设座1等等。
[0042]在其他实施例中,吸震条30也可不具有贴靠面31,而是单纯的圆形长条状,其同样可达到前述的众多功效。
[00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吸盘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装设座,其具有一结合面; 至少一吸盘,其设在该装设座的该结合面上; 至少一吸震条,其设在该装设座的该结合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复数该吸震条,且所述复数吸震条环绕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设座的该结合面上凹设有至少一吸震槽,该至少一吸震条固设在所述至少一吸震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盘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设座的该结合面上凹设有复数吸震槽,所述复数吸震条分别固设在所述复数吸震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盘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吸盘可拆卸地设在该装设座的该结合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盘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设座为中空壳体,该装设座的该结合面贯穿有至少一吸盘孔,各吸盘孔包含有相连通的一上槽部及一下槽部,该上槽部的宽度小于该下槽部的宽度; 各吸盘突出有一结合件,该结合件包含有相连接的一柱状部及一盘状部;该柱状部穿设在该上槽部中;该盘状部穿设在该装设座内,且该盘状部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该下槽部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盘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吸震条具有分别位于相对两侧的两贴靠面,各该贴靠面为平面,其中一该贴靠面贴靠在该装设座的该结合面上。
【文档编号】B60R11/02GK205440198SQ201620245269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8日
【发明人】许诏智
【申请人】许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