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5914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电机安装不便的问题。本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前围、减震器座和纵梁,安装结构包括呈框状的用来固定电机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的一端具有固定支杆一,安装支架的一侧具有固定支杆二和固定支杆三,固定支杆一与前围相固连,固定支杆二与减震器座相固连,固定支杆三与纵梁的中前端相固连。本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具有强度高和提高汽车安全性能的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上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内燃机车的发电机组,当前混合动力汽车一般是指内燃机车发电机,再加上蓄电池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拥有至少两种动力源。
[0003]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与传统车和纯电动车相比的特点之一是机舱内的空间减少,传统动力和新能源部件的布置关系及布置位置将的一个难点。
[0004]电机为新能源部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其固定方式对机舱内的其他部件有较大的影响,对于布置在机舱内的电机的安装支架的要求也十分的严格,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机舱空间不足的情况下,考虑到电机支架的安装结构、本身强度及固定点的位置的要求,要求电机在碰撞时对前围的撞击影响降到最低。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合理的利用汽车机舱内的空间,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前围、减震器座和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呈框状的用来固定电机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具有固定支杆一,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具有固定支杆二和固定支杆三,所述固定支杆一与前围相固连,所述固定支杆二与减震器座相固连,所述固定支杆三与纵梁的中前端相固连。
[0007]电机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位于纵梁的一侧,固定支杆一与前围相连,固定支杆二与减震器座相固连,减震器座的材料较软,利于变形,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过程中变形吸能,减少电机对前围的撞击,保证乘员舱的结构稳固性,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固定支杆三固定在纵梁中前端上,位为纵梁中前端设计的压溃区域附近,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此处纵梁发生压溃变形,从而改变安装支架的运动状态,减缓电机向后移动对前围的撞击,保证乘员舱的结构稳固性,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安装支架通过固定支杆一、固定支杆二和固定支杆三安装在汽车机舱内,合理利用空间。
[0008]在上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还具有固定支杆四,所述固定支杆四与纵梁的中前端相固连。通过固定支杆一、固定支杆二、固定支杆三和固定支杆四使安装支架通过四点固定在汽车的机舱中,安装支架的稳定性好,从而使电机安装的稳定性好。
[0009]在上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固定支杆一位于安装支架的斜上方,所述固定支杆二位于安装支架的侧部,所述固定支杆三和固定支杆四位于安装支架的下方。固定支杆一采用斜向连接在前围上部区域,降低汽车发生碰撞时电机向后运动对前围的撞击,保证乘员舱的结构稳固性,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固定支杆二朝向根据减震器座的位置设置,固定支杆三和固定支杆四的朝向根据纵梁中前端的位置设置,合理利用空间。
[0010]在上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管件一和管件二,所述管件一经弯折后与管件二通过焊接固连,所述固定支杆一通过焊接与管件一相固连,所述固定支杆四通过焊接与管件二相固连,所述管件一的两端分别经弯折后形成所述固定支杆二和固定支杆三。本安装支架是通过管件一和管件二制成的,成型简单,具有占用机舱空间小的优点,合理利用机舱。
[0011]在上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固定支杆一呈片状,所述固定支杆二、固定支杆三和固定支杆四均呈管状。固定支杆一呈片状,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当汽车发生碰撞,固定支杆一被压弯变形吸能,减少对前围的撞击,保证乘员舱的结构稳固性,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固定支杆二、固定支杆三和固定支杆四均呈管状,强度高,保证电机安装的牢固程度。
[0012]在上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3-8个定位支架,所述电机通过定位支架固连在安装支架上。通过设置定位支架,使电机能牢固的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提高电机的稳定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占.V.
[0014]1、本混合动力汽车电机安装结构的安装支架通过固定支杆一与前围相固连,通过固定支杆二与减震器座相固连,通过固定支杆三和固定支杆四与纵梁的中前端相固连,从而使安装支架固定在汽车的机舱中,通过四点固连且固连在不同的区域,牢固程度高,合理利用空间。
[0015]2、本混合动力汽车的减震器座材料较软,利于变形,而且纵梁的中前端为压溃区域,固定支杆一呈片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减震器座和纵梁对安装支架起到缓冲的作用,而且固定支杆一会弯曲吸能,从而减少电机对前围的撞击,保证乘员舱的结构稳固性,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混合动力汽车的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0018]图3是本混合动力汽车的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0019]图中,1、前围;2、减震器座;3、纵梁;4、电机;5、安装支架;51、管件一;52、管件二;
6、固定支杆一;7、固定支杆二; 8、固定支杆三;9、固定支杆四;1、定位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1]如图1所示,本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前围1、减震器座2、纵梁3和电机4和电机4的安装结构。
[0022]如图2、图3所示,安装结构包括呈框状的安装支架5,电机4固定在安装支架5上,本实施例中,电机4是BSG电机,安装支架5包括管件一51和管件二52,管件一51经弯折后与管件二 52通过焊接固连,固定支杆一 6通过焊接与管件一 51相固连,固定支杆一 6呈片状,固定支杆一 6位于安装支架5的斜上方,固定支杆一 6与前围I相固连。固定支杆四9通过焊接与管件二52相固连,管件一51的两端分别经弯折后形成固定支杆二7和固定支杆三8,固定支杆二 7位于安装支架5的侧部,固定支杆三8和固定支杆四9位于安装支架5的下方,固定支杆二7与减震器座2相固连,固定支杆三8和固定支杆四9与纵梁3的中前端相固连,固定支杆二 7、固定支杆三8和固定支杆四9均呈管状。
[0023]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5上设置有四个定位支架10,电机4通过定位支架10固连在安装支架5上,在实际生产中,定位支架10的数量可以是三个或者八个。
[002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5]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前围1、减震器座2、纵梁3、电机4、安装支架5、管件一51、管件二52、固定支杆一6、固定支杆二7、固定支杆三8、固定支杆四9、定位支架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前围(I)、减震器座(2)和纵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呈框状的用来固定电机(4)的安装支架(5),所述安装支架(5)的一端具有固定支杆一(6),所述安装支架(5)的一侧具有固定支杆二(7)和固定支杆三(8),所述固定支杆一 (6)与前围(I)相固连,所述固定支杆二 (7)与减震器座(2)相固连,所述固定支杆三(8)与纵梁(3)的中前端相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5)的一侧还具有固定支杆四(9),所述固定支杆四(9)与纵梁(3)的中前端相固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杆一(6)位于安装支架(5)的斜上方,所述固定支杆二(7)位于安装支架(5)的侧部,所述固定支杆三(8)和固定支杆四(9)位于安装支架(5)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5)包括管件一 (51)和管件二 (52),所述管件一 (51)经弯折后与管件二 (52)通过焊接固连,所述固定支杆一(6)通过焊接与管件一(51)相固连,所述固定支杆四(9)通过焊接与管件二 (52)相固连,所述管件一 (51)的两端分别经弯折后形成所述固定支杆二 (7)和固定支杆三(8)。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杆一 (6)呈片状,所述固定支杆二 (7)、固定支杆三(8)和固定支杆四(9)均呈管状。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5)上设置有3-8个定位支架(10),所述电机(4)通过定位支架(10)固连在安装支架(5)上。
【文档编号】B60K1/00GK205468490SQ201620256691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0日
【发明人】宋叶红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