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2434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及汽车,该安装支架包括:底板、用于安装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板及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件;其中,所述安装板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底板,凸出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所述底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互相平行,且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该结构大幅增加变速器控制单元支架的强度,最大程度的降低断裂的可能,保证车辆整体可靠性。
【专利说明】
一种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及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当车辆在行驶时,汽车的振动必然会对车上的各种零部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该支架,若其模态偏低,无法满足整车的目标频率,则会引起支架的共振,从而导致疲劳断裂、异响等不良后果。
[0003]现有的控制单元支架,其结构仅能满足功能要求,但强度和刚度均不足以满足整车的可靠耐久试验,现有支架在安装上变速器控制单元器件之后,与相对沉重的控制单元形成了悬臂梁结构,很容易造成支架根部的断裂,影响车辆整体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支架容易造成支架根部的断裂,影响车辆整体可靠性。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0007]底板、用于安装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板及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件;
[0008]其中,所述安装板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底板,凸出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所述底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互相平行,且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连接面的第一边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第二边相重合,且所述安装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边的方向,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竖直设置。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具有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方向;
[0011]所述安装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预设宽度;
[0012]其中所述预设距离为所述预设宽度的三分之二。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上,分别与所述安装板相固定连接的连接面的中心点均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二分之一高度处。
[0014]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用于与所述车身焊接的凸焊螺栓,所述凸焊螺栓配合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凸焊螺母贯穿所述底板,凸出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
[0015]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减重的减重孔。
[0016]可选地,所述底板板材厚度为1.5mm。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板材厚度均为1.2_。
[0018]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面为一弧面。
[0019]—种汽车,所述汽车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
[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 ]上述方案,在底板上设置竖直的安装板,安装板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该两个加强板构成了安装板与底板之间的加强筋结构,在保证安装支架原有功能的同时,提高了安装支架整体的模态,可以有效降低支架在竖直方向的振幅,大幅增加变速器控制单元支架的强度,最大程度的降低断裂的可能,保证车辆整体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中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中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中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5]附图标记:
[0026]1-底板,2-安装板,3-连接件,4-第一加强板,5-第二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8]结合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包括:底板1、用于安装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板2及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件3。
[0029]其中,该安装板2竖直设置于底板I的上表面,该连接件3贯穿所述底板I,凸出设置于所述底板I的下表面,所述底板I与所述安装板2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板4及第二加强板5,所述第一加强板4与所述第二加强板5互相平行,且分别与所述底板I和所述安装板2固定连接。
[0030]上述安装支架结构,在具体使用时,变速器控制单元安装于安装板2上与第一、第二加强板的安装面相对的另一面上,通过设置于底板I下表面的连接件3与汽车车身进行安装。该结构在底板I上设置竖直的安装板2,安装板2与底板I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4和第二加强板5,该两个加强板构成了安装板2与底板I之间的加强筋结构,在保证安装支架原有功能的同时,保证安装支架整体结构的强度,保证车辆可靠使用。
[0031]其中,两加强板的间距占安装板2板体宽度的2/3左右,高度方向占安装板2板体长度的一半左右。具体地,该安装板2与所述底板I之间连接面的第一边与所述底板I的上表面的第二边相重合,且所述安装板2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边的方向,在所述底板I的上表面竖直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加强板4与所述第二加强板5之间沿第一方向具有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板4与所述第二加强板5的方向;所述安装板2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预设宽度;其中所述预设距离为所述预设宽度的三分之二。其中,该第一加强板
4、第二加强板5上,分别与安装板2相固定连接的连接面的中心点均位于该安装板2的二分之一高度处。
[0032]具体地,该加强板与支撑板之间为垂直设置关系,安装支架中的底板1、安装板2、连接件3、第一加强板4与第二加强板5均优选为金属材质,第一加强板4与第二加强板5分别与底板I和安装板2固定焊接。
[0033]优选地,该连接件3为用于与所述车身焊接的凸焊螺栓,该凸焊螺栓配合设置于底板I的上表面的凸焊螺母贯穿该底板I,凸出于底板I的下表面,通过凸接螺栓将支架连接到车身,其中,该连接件3数量优选为两个。
[0034]优选地,安装板2上远离底板I的端面为一弧面,安装板2上设置有用于减重的减重孔,进一步降低重量,利于实现整车的降重降本;该底板I板材厚度为1.5m,材料优选为钢板;第一加强板4与第二加强板5的板材厚度均为1.2mm;安装板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孔,将孔位作为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固定位置。
[0035]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该汽车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
[0036]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提高了安装支架整体的模态,使其达到目标频率以上,避免共振带来的影响,满足目标模态频率,降低了零件异响、疲劳的风险,可以有效降低支架在竖直方向的振幅,大幅增加变速器控制单元支架的强度,最大程度的降低断裂的可能,且支架结构简单,加工周期短,费用低。
[0037]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底板、用于安装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板及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件; 其中,所述安装板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底板,凸出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所述底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互相平行,且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连接面的第一边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第二边相重合,且所述安装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边的方向,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竖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具有预设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方向; 所述安装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预设宽度; 其中所述预设距离为所述预设宽度的三分之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上,分别与所述安装板相固定连接的连接面的中心点均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二分之一高度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用于与所述车身焊接的凸焊螺栓,所述凸焊螺栓配合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凸焊螺母贯穿所述底板,凸出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减重的减重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板材厚度为1.5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板材厚度均为I.2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面为一弧面。10.—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
【文档编号】B60K20/02GK205651971SQ201620350376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2日 公开号201620350376.X, CN 201620350376, CN 205651971 U, CN 205651971U, CN-U-205651971, CN201620350376, CN201620350376.X, CN205651971 U, CN205651971U
【发明人】任翔, 李俊茂, 李建军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