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飞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708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飞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特别设及一种利用地效和电磁原理,时速以700-800 公里的速度,沿轨道高速飞行的一种独特的自能耗、零污染的新型高速飞行列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现代交通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担要快捷、舒适,同时,更要安全与环保,特别是当今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放在了首位,因此,电磁飞列也即应运而生,它不仅满足了上述的要求,同时,也真正体现了自能耗、零污染的最大优势,因此,它具有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定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于提供一种最为快捷、舒适和安全,而又特别经济环保的一种独特的交通工具——电磁飞列。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取以下方案一种独特的电磁飞列。其特征在于它由两节以上飞机状流线形机体首尾相连而成,机体两侧设有等距的引流罩,尾部设有平尾,通渠道舱底为双翼形,每节舱体前端悬挂一台风扇发动(发电)机,末端设有倒置垂尾。本发明最为独特之处是将地效和电磁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地效产生升力和利用电磁及风力的相互转换而产生推力,使之真正成为一种自能耗、零污染高速飞行的一种最新型交通工具。在上述基本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有以下更进一步方案A、每节舱体底部为双翼形,并向两侧延伸构成气动力翼,以便充分利用地效,气动力翼下方设有等距的导流片(角度可调),形成一定的下洗角,以增加升力。每节舱体底部前端装有一台风扇发动(发电)机,起飞和加速时,为风扇发动机(起螺旋桨的作用),当进入正常飞行状态时,转换为风力发电机进行能源储备。舱体底部末端装有倒置尾翼(起舵的作用)。B、每节舱体两侧装有等距的引流罩(底设有气阀),首节舱体前端两侧设有较大的引流罩,以便将前方的气流不断地纳入舱底,以增加舱底压力,起到冲压增升的作用。C、舱体两侧翼端向下折弯,在侧壁装有超导永磁体模块,并与轨道侧壁永磁体模块相对应,构成一定的磁动势。D、超导永磁体模块内侧装有磁屏蔽挡板,在模块与屏蔽挡板之间装有等距的滑轮及磁轨制动装置。E、舱体上部为通透式(灯光可内外共享,免设电网),并采用大斜面插接,底设电磁铁构件连接牵引。眩窗为园形,窗芯为磨沙状软玻璃,采用像机快门原理控制,可任意开
启οF、电磁飞列的一切飞行操作,均采用电脑控制,只需启动电脑程序,便可自动完成起飞和降落。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电磁飞列的最大优势主要体现在自能耗、零污染。目前,世界上无论什么交通工具都要靠能源来推动,不论是天上的飞机,地上的火车、汽车,还是水中的轮船等,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燃油和电力),同时,还产生一定的废气、噪音等,污染大气和环境,然而电磁飞列完全可以做到自能耗、零污染。推动它的能量是靠磁力(永磁体)和风力(能量转换), 利用地效,在一定的航道内高速飞行。同时,因航道设置在地下,它不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更不占用耕地。航道的开通是利用盾构(掘进机)一次成形,前期的投入不会比高铁投入大。同时,飞列的生产成本不到飞机的一半,一旦投入商业运营,即可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交通领域内,定会掀起一场交通革命。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2是电磁飞列及航道剖面图3是飞列轨道及磁动力装置剖面图4是永磁体模块推进原理图5是引流罩气阀结构图6是隐结罩(内藏引流罩)示意图7是导流片结构示意图8是牵引装置剖视图9是眩窗结构图10是滑轮平面图11是滑轮侧视剖面图。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磁飞列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机身及升力系统
如图1所示,电磁飞列由多节(3-5节)舱体连接而成,整体呈流线形
形,从上往下有较大幅度的向舱底延伸,上端前部为座舱(通透式)如图1(1),座舱后中部两侧设有航向灯如图K2),靠后设的换气扇如图K4),再往后便是舱门如图1(5)和眩窗如图1(6),两侧分别设有等距的引流罩如图1(7),尾部设有平尾如图1(11),每节舱体由电磁铁构件连接牵引如图8 (27),在每节舱底前端悬挂有风扇发动(发电)机如2(17),尾部设有倒置垂尾如图1(9)。机体两侧翼端向下折弯部分装有超导永磁体模块如图2(15)、图 3(15),相对应的为轨道侧壁永磁体模块如图2(14)、图3(14),构成磁动势。超导永磁体模块内侧设有磁屏蔽挡板(坡莫合金)如图2(18)、图3(18),在超导永磁体模块与磁屏蔽挡板之间设有等距的滑轮如图M24)及磁轨制动装置如图M23)。 在升力方面,将舱底设计成双翼形并向两侧延伸张开构成气动力翼如图2(13),以充分利用地效及舱体两侧通过引流罩而注入高压气流如图1 (7)、图6 (7、7a),特别是第一节舱体两侧设有较大的引流罩如图1(3),可将迎面而来的强大气流不断地注入舱底,以便更好地进一步提高飞列的升力;同时,每节舱底两侧的气动力翼均设有等距的导流片(角度可调)如图U25、25a),以使气流下洗,进一步提高对舱体的升力及整体气动力平衡。
二、推力系统电磁飞列的推力系统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靠磁力推动,这主要是利用磁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而产生推力, 对飞列进行推动。其结构原理是将永磁体模块分成两个大组如图401、22),呈纵向排列, 其中一大组又分成三小组安装在轨道侧壁上如图M22);每小组又按正负极作等距排列如图4(22a、22b);而另一大组超导永磁体模块则分成两小组亦作等距排列如图4(21),安装在翼端的侧壁上如图4(21),但每小组模块只保留正极如图4(21a),负极屏蔽如图4(21b), 与轨道组相对而立如图4(22),并保持与轨道组等距(中留适当间隙),让两大组永磁体模块(其中一组为超导)时刻都处于待发的动势之中(注超导块状永磁体最高磁能级远远高于Nd系永磁体的最大磁能级,目前,超导技术可达电流密度为103A/mm2-104A/mm2量级,故轨道永磁体模块呈纵向三小组排列)。另一个推力是借助风力来完成的,在每节舱底前部都悬挂有一台风扇发动(发电)机如图2(17),依靠风扇发动机来完成起飞和加速的推动,在强大的惯力作用下,电磁飞列不断地将两大磁体模块的势能转为动能,产生巨大的推力。借助磁力和风力(能量转换)的推动来完成飞列的高速飞行。三、制导和制动系统制导是利用机体两侧的永磁体模块(其中一组为超导)同时产生同等的斥、吸磁力来保持平衡导向如图3 (14、15)。制动时,先将风扇发电机转换成风扇发动机,停止电能储备如图2(17),再关闭机体两侧引流罩气阀如图5(7a),以加大对飞列机体的阻力,同时调节导流片角度如图7 (25a),随着升力的下降,滑轮便进入轨道滑跑如图10 (24,19),在黏着系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开始进行电磁轨道制动如图4 (23),首先是气襄充气,电磁铁励磁,提升筒下降,使电磁铁吸附在轨道上,而进行制动。四、工作过程电磁飞列处于静态时,风扇发动(发电)机停止工作,两侧引流罩的气阀关闭,导流片也处于闭合状态,滑轮承载着整个飞列机体的重量,但制动装置是处于工作状态,将飞列紧紧地吸附在轨道上,两大组永磁体模块(其中一组为超导)处于斥、吸的磁动势之中, 但此时仍不能将势能转为动能。起飞时,启动电脑程序,首先是缓解制动装置,电磁铁失电, 提升筒放气,使电磁铁再回到悬空位置,打开引流罩气阀,此时,全额启动风扇发动机,飞列便开始滑跑,在不断加速的同时,调整导流片角度,使气流下洗,当飞列达到一定起始速度后,滑轮便脱离轨道,飞列便进入正式飞行状态。此时,可将部分发动机转换成发电机进行能源储备。在满足能源储备后,可将发电机隐入舱体内,以减少空气阻力。到站前,发动机复位,关闭引流罩气阀,以加大空气的阻力,同时,闭合导流片,随着升力的下降,此时,滑轮便进入轨道滑跑,随着黏着系数不断增加的同时,飞列的速度将进一步降低,最后启动电磁轨道制动装置,将飞列吸附在轨道上,使飞列停止飞行。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飞列,其特征在于由多节飞机状机身连结而成,整体呈流线形,机体两侧分别设有等距的引流罩,尾部设有尾翼(平尾)。
2.根据权利(1)的要求,所述的电磁飞列其特征在于舱底呈双翼形,并向两侧延伸构成气动力翼,翼下设有等距的导流片(角度可调)。
3.根据权利(1)要求,其特征在于每节舱底前端装有一台风扇发动(发电)机,后端设有倒置垂尾。
4.根据权利O)的要求,其特征在于两侧气动力翼端部向下折弯的侧壁设有超导块状永磁体模块,并与相对立的轨道侧壁永磁体模块相对应(中留适当间隙)。
5.根据权利(4)的要求,其特征在于超导永磁体模块内侧设有磁屏蔽挡板,在模块与挡板之间设有等距的滑轮和磁轨制动装置。
6.根据权利(1)要求,舱体采用大斜面插接,底部由电磁铁构件连接牵引。眩窗为园形,窗芯为磨沙状软玻璃,并采用像机快门原理控制,可任意开启。
全文摘要
一种电磁飞列,其特征在于它由两节以上飞机状机身首尾相连组成,整体呈流线形。首节机身的头部两侧分别设有较大引流罩,中部和尾部机身两侧分别设有等距的引流罩和隐结罩(后缘开口),机身尾部设有平尾。机身的底部为双翼形,并向两侧延伸构成气动力翼,每节舱底的前端设有风扇发动(发电)机,末端设有倒置的垂尾,两侧翼端向下折弯部分设有等距的超导块状永磁体模块,并与相对的轨道永磁体模块构成完整的动力系统。翼端模块内侧设有磁屏蔽挡板,在屏蔽挡板和永磁体(起导)模块之间设有等距的滑轮和磁轨制动装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自能耗、零污染、快捷舒适和安全,同时,飞列自身的造价低,前期投入小,建设速度快,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B61D17/02GK102267464SQ20101021271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8日
发明者江龙飞 申请人:江龙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