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车载悬挂式承载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铁路运输装备设计制造领域,尤其涉及高速动车组车载设备固定及承载的车载悬挂式承载架。
背景技术:
高速动车组列车ATP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系统车载设备的合理布局是提高设备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的最佳途径,是保障行车安全的有力措施。现有列车 ATP系统车载设备通常以螺栓连接形式固定于车辆设备柜内地板上;此种连接结构属二维平面布局,具有如下缺陷降低列车内部空间利用率;致使ATP车载设备组合布局的灵活性较差,不利于抑制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不利于设备功效的充分发挥;此外,降低了 ATP车载设备安装工作的便宜性及快速施工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悬挂式承载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有效提高列车内部空间利用率、更具灵活性、增强ATP车载设备安装工作的便宜性、增强ATP车载设备各部件装配工作的可操作性。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悬挂式承载架,所述悬挂式承载架包括承载架本体、车顶连接体和侧墙连接体;所述承载架本体由顶面框、底面框和至少两个侧面框围成一个侧面敞口的置物空间;所述车顶连接体包括两端呈弯折状的连接本体,该连接本体一端的弯折状连接顶面框,另一端的弯折状用于连接车顶;所述侧墙连接体为L形板,所述L形板其中一端与侧面框连接,与该端相对的一侧用于连接车体侧墙。本发明提供的车载悬挂式承载架,通过侧墙连接体可将承载架的第一侧面连接在车体侧墙上,通过车顶连接体可将承载架的顶面连接在车顶上,不占用车内地面面积,有效提高了列车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另外可根据车内的剩余空间选择承载架固定位置,更具灵活性;由于构成承载架的各个面均为框架,因此预留了足够多的开口以供放置在承载架上的设备接线,增强车载设备安装工作的便宜性、增强各部件装配工作的可操作性。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车顶连接体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侧墙连接体的主视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图9为图7的左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三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1的仰视图。 图14为图11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
I-顶面框;
4-第二侧面框; 61-横置部 64-支撑筋 72-立置部
II-顶面矩形框; 21-底面矩形框; 32-横向梁; 42-下横梁; 45-第二斜梁;
2-底面框; 5-第三侧面框; 62-弯折部; 7-车顶连接体; 73-第二弯折部 12-顶面梁 22-底面梁 33-纵向梁 43-立梁; 70-长圆孔t
3-第一侧面框; 6-侧墙连接体; 63-连接板; 71-第一弯折部; 71,-第一车顶连接体 72’ -第二车顶连接体 31-侧面矩形框; 41-上横梁; 44-第一斜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悬挂式承载架,包括承载架本体、侧墙连接体 6和车顶连接体7,其中承载架本体包括用于通过车顶连接体7与车顶连接的顶面框1、与顶面框1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底面框2及设置在顶面框1与底面框2之间且依次连接的第二侧面框4、第一侧面框3和第三侧面框5 (第二侧面框4、第一侧面框3和第三侧面框5的上侧和下侧也可伸出所述顶面框1和底面框2),采用侧面框之间依次连接的结构有利于节约材质,使得相同大小的侧面框与顶面框1及底面框2连接获得内部空间最大,其中顶面框1、底面框2和第一侧面框3在本实施例中均呈矩形(当然也可为五边形、六边形及其他多边形, 也可为曲面形状);第一侧面框3用于通过侧墙连接体6与车体侧墙连接,第二侧面框4、第一侧面框3和第三侧面框5的侧边相邻焊接(第二侧面框4、第一侧面框3和第三侧面框5 的连接也可采用其他连接形式,比如第二侧面框4的侧边与第一侧面框3的内侧面焊接,第一侧面框3的侧边与第三侧面框5的内侧面焊接),采用侧面框相邻侧边之间焊接的结构有利于节约材质,使得相同大小的侧面框与顶面框1及底面框2连接获得内部空间最大,第二侧面框4、第一侧面框3和第三侧面框5的上侧分别与顶面框1的相邻三侧焊接,其下侧分别与底面框2的相邻三侧焊接;顶面框1、底面框2、第一侧面框3、第二侧面框4和第三侧面框5通过组焊其内侧面共同围成一个置物空间;该空间可用于放置车载设备或其他物体;侧墙连接体6,由横置部61和弯折部62构成,二者基本上呈L形,可用一块板通过折弯形成,也可通过两块板对焊构成,横置部61上设置穿孔用于与第一侧面框3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弯折部62上设置有穿孔用于通过螺栓组件与车体侧墙连接;连接在第一侧面框3上的该侧墙连接体6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连合使用,在第一侧面框3上的不同位置设置穿孔,用于根据需要在其不同位置增设侧墙连接体6,或根据需要更换侧墙连接体6的位置,灵活性较高。车顶连接体7,由立置部72和分别置于该立置部72两端的第一弯折部71和第二弯折部73构成,可用一块板通过折弯形成,也可通过两块板(包括一平面板和一弯折板) 或三块平面板对焊构成,第一弯折部71与第二弯折部73均位于立置部72的同侧(也可以为设置在立置部72的不同侧),其中第一弯折部71设置穿孔通过螺栓组件与顶面框1连接,第二弯折部73设置穿孔用于通过螺栓组件与车顶连接。连接在顶面框1上的该车顶连接体7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连合使用(本实施例为两个),在顶面框1上的不同位置设置穿孔,用于根据需要在其不同位置增设车顶连接体7,或根据需要更换车顶连接体7的位置,灵活性较高。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因车顶面为弧形面,为了使承载架与车顶面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车顶连接体7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车顶连接体71’和第二车顶连接体72’,该两个车顶连接体7构成一组,以使底面框呈水平方向固定;该实施例中两个车顶连接体7沿顶面框1与第二侧面框4或与第三侧面框5连接的侧边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靠近第一侧面框3的第一车顶连接体71’的立置部72长度相对远离所述第一侧面框3的第二车顶连接体72’ 的立置部72长度较短。实施例三如图6-14所示,为了使侧墙连接体6更加稳定的固定连接在第一侧面框3上,横置部61与第一侧面框3连接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63,该连接板63通过螺栓组件与第一侧面框3连接,横置部61与连接板63之间焊接支撑筋64。支撑筋64的设置增加了侧墙连接体6的强度。侧墙连接体6为两个,连接板63分别固定在第一侧面框3的相对两侧边。该两侧分别靠近所述第一侧面框与第二侧面框和第三侧面框相邻的两侧边。顶面框1上设置有两组车顶连接体7,且该两组车顶连接体7沿顶面框1与第一侧面框3连接的侧边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顶面框1包括顶面矩形框11和设置在该顶面矩形框11内的至少一顶面梁12,底面框2包括底面矩形框21和设置在该底面矩形框21内的至少一底面梁22,其中底面梁22 与顶面梁12交叉设置。第一侧面框3包括侧面矩形框31和设置在侧面矩形框31内的至少一条横向梁32和至少一条纵向梁33。第二侧面框4与第三侧面框5的结构相同,均由上横梁41、下横梁42、立梁43、第一斜梁44和第二斜梁45构成;其中上横梁41和下横梁42 分别设置在立梁43两端且位于其同侧;第一斜梁44 一端设置在立梁43上,另一端设置在下横梁42上;第二斜梁45 —端设置在上横梁41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斜梁44上;并且第一斜梁44与第二斜梁45的倾斜方向相反。上述结构顶面框1、底面框2及各侧面框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较高。
上述顶面框1、底面框2、第一侧面框3、第二侧面框4及第三侧面框5可采用方管、 角钢、槽钢、H型钢或其他型材组焊及板材折弯组焊而成;车顶连接体7通过MlO螺栓同承载结构本体及车顶相连接,侧墙连接体6亦通过MlO螺栓同承载架本体及车体侧墙相连接。 车顶连接体7采用钢板折弯件,该折弯件车顶侧折弯角度取决于高速动车组列车边顶曲率半径;该折弯件与承载架本体连接侧折弯角度为直角且设置一定折弯半径的圆弧倒角;即承载架本体通过车顶连接体7与高速动车组列车车顶相连接。同时,车顶连接体7两端设置长圆孔70以增强其装配适应性。侧墙连接体6由连接板、支撑板和经钢板弯折形成的L 形板组焊而成,呈焊接结构,该结构采用螺栓分别与承载架本体和车体侧墙连接,将弯折部 62与车体侧墙相连接,将其连接板63同承载结构本体相连接;从而使承载结构本体通过侧墙连接体6与高速动车组列车侧墙相连接。侧墙连接体6同样设置长圆孔70以增强其装配适应性。承载结构本体呈开放式结构,由中空矩形方钢、角钢、钢板及钢板折弯件组焊而成。承载结构本体的开放式空间内部设置多种ATP系统车载设备安装接口,使各类设备的安装布局达到最佳效果,提高设备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可靠性,提高空间利用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载悬挂式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式承载架包括承载架本体、车顶连接体和侧墙连接体;所述承载架本体由顶面框、底面框和至少两个侧面框围成一个侧面敞口的置物空间;所述车顶连接体包括两端呈弯折状的连接本体,该连接本体一端的弯折状连接顶面框,另一端的弯折状用于连接车顶;所述侧墙连接体为L形板,所述L形板其中一端与侧面框连接,与该端相对的一侧用于连接车体侧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悬挂式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连接体其中一端设置有连接板,该连接板通过紧固件与其中一个所述侧面框连接,所述L形板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支撑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悬挂式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连接体为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侧面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车载悬挂式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连接体为两个,该两个所述车顶连接体构成一组以使所述底面框呈水平方向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悬挂式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框上设置有两组所述车顶连接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悬挂式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框包括顶面矩形框和设置在该顶面矩形框内的至少一顶面梁,所述底面框包括底面矩形框和设置在该底面矩形框内的至少一底面梁,其中所述底面梁与所述顶面梁交叉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悬挂式承载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与所述侧墙连接体连接的所述侧面框为第一侧面框,包括侧面矩形框和设置在所述侧面矩形框内的至少一条横梁和至少一条纵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悬挂式承载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侧面框相邻的所述侧面框的结构相同,均由上横梁、下横梁、立梁、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构成;其中上横梁和下横梁分别设置在立梁两端且位于其同侧;所述第一斜梁一端设置在立梁上,另一端设置在下横梁上;所述第二斜梁一端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斜梁上; 并且所述第一斜梁与所述第二斜梁的倾斜方向相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悬挂式承载架,该承载架包括承载架本体、车顶连接体和侧墙连接体,承载架本体由顶面框、底面框和至少两个侧面框围成一个侧面敞口的置物空间;车顶连接体包括两端呈弯折状的连接本体,该连接本体一端的弯折状连接顶面框,另一端的弯折状用于连接车顶;侧墙连接体为L形板,L形板其中一端与侧面框连接,与该端相对的一侧用于连接车体侧墙。本发明有效提高了列车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可根据车内的剩余空间选择承载架固定位置,更具灵活性;由于构成承载架的各个面均为框架,因此预留了足够多的开口以供放置在承载架上的设备接线,增强车载设备安装工作的便宜性、增强各部件装配工作的可操作性。
文档编号B61D37/00GK102303621SQ20111022392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韦永全 申请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