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用于电动地面输送系统的轨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880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尤其用于电动地面输送系统的轨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用于电动地面输送系统的轨道系统(1),包括主线(2)、至少两个夹有角度的岔线(3,4)和布置在主线(2)与岔线(3,4)之间的道岔(11),主线包括至少两个固定的平行的轨条(5,6),岔线也分别具有固定的轨条(7,8,9,10)。主线(2)的每个轨条(5,6)配属有可动的轨段(12,14),轨段与主线(2)的相应轨条(5,6)通过铰接装置(13,15)相连。每个铰接装置(13,15)包括主线(2)轨条(5,6)的设计为围绕摆动销轴(34)的轴线的旋转面的一部分的至少一个端面(38,39,40,41)、所配属的可动轨段(12,14)的至少一个与之互补设计的端面(44,45,46,47)以及至少一个搭接固定轨条(5,6)和可动轨段(12,14)的过渡体(48,49),过渡体在一个端部区域内与固定轨条(5,6)并且在另一个端部区域内与可动轨段(17,14)铰接连接。
【专利说明】尤其用于电动地面输送系统的轨道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用于电动地面输送系统的轨道系统,具有
[0002]a)包括至少两个固定(不动)的平行的轨条/轨道的主线/干线;
[0003]b)至少两个夹有角度的岔线,所述岔线分别具有与主线相同多数量的固定(不动) 的轨条;
[0004]c)布置在主线与岔线之间的道岔,所述道岔
[0005]ca)对于主线的每个轨条包括可动的轨段,所述轨段能够在某一位置中构成位于 主线的轨条与岔线的轨条之间的连接的至少一部分;
[0006]cb)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使所述可动轨段运动的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0007]在较早的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在换向期间需要使行驶经过道岔的车辆停止在道 岔上的道岔,而最近越来越多地使用连续工作的道岔,在所述道岔中车辆可以在不停止的 情况下驶过道岔。这种连续工作的道岔的优点显而易见:车辆通过轨道系统的流量更大,因 为在道岔区域内不需要用于车辆制动、停止和再加速的时间。
[0008]在DE202008010439U1中描述了开头所述类型的连续工作的道岔。在此,主线的每 个轨条配属有与岔线相同多的可动轨段。这些可动轨段直线地移动,以便根据主线与岔线 之间期望的连接闭合相应轨条之间的空隙。然而这带来了相对较大的结构投入和空间需 求。由于系统的惯性,道岔只能通过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切换。这降低了轨道系统的流量。
[0009]从DE202008016678U1获知了另一种连续工作的道岔。在该道岔中,对于主线的每 个轨条也需要与岔线相同多的可动轨段。这些可动轨段在此布置在转盘上并且全部一起围 绕旋转点扭转。然而这种结构具有很大的结构高度,这种结构高度在很多情况下使得需要 本身不期望的检修坑。此外,结构投入完全与对于DE202008010439U1的轨道系统所必然产 生的结构投入相似。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这样设计开头所述类型的轨道系统,使得减少结构投入,其 中,特别应该着眼于使轨道的侧向的导引面在道岔的区域内也没有突然的方向变化。
[0011]该目的按照本发明这样来实现:
[0012]d)主线的每个轨条配属有唯一的可动轨段,所述可动轨段与主线的相应轨条通过 铰接装置持久地实体相连并且能够通过围绕所述铰接装置摆动而选择性地与每个岔线的 固定轨条相连;
[0013]其中,
[0014]e)每个铰接装置包括:
[0015]ea)主线的轨条的至少一个端面,所述端面设计为围绕摆动销轴的轴线的旋转面 的一部分;[0016]eb)可动轨段的至少一个端面,所述端面贴靠在固定轨条的端面上并且与固定轨 条的该端面互补地成型;
[0017]ec)至少一个搭接固定轨条和可动轨段的过渡体,所述过渡体在一个端部区域内 与固定轨条铰接连接并且在另一个端部区域内与可动轨段铰接连接,其中,过渡体的至少 一个侧面在可动轨段的至少一个位置中实现固定轨条与可动轨段之间的轮廓匹配的过渡。
[0018]按照本发明,不再像现有技术中的情况那样为在主线的轨条与不同岔线的配属的 轨条之间建立连接的每条路径提供自己的在调节道岔时被置入相应位置的可动轨段。而是 按照本发明,为主线的每个轨条仅使用唯一的可动轨段,所述唯一的可动轨段可通过围绕 铰接装置摆动而选择性地与每个岔线的轨条相连。以此方式显著减少了所需的可动轨段的 数量,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也明显减小了这种轨道系统的尺寸。不同轨条的导引面不应 具有突然的方向变化的上述补充条件通过将主线的轨条分别与配属的可动轨段相连的铰 接装置的特殊构型来确保。设置在这些铰接装置内的过渡体负责在可动轨段的至少一个位 置中使主线的轨条的侧向的导引面与可动轨段的侧向的导引面之间过渡平滑。
[0019]符合目的地,在固定轨条和可动轨段的端部区域上的旋转面是圆柱体或者直圆锥 体的壳面。
[0020]在道岔中的规定是,主线的轨条与岔线的轨条之间的连接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彼此 相交。在相交部位处,必须在这些连接路径内设置空隙,为了建立期望的连接,所述空隙可 通过另外的可动轨段封闭。在现有技术中,这通常通过直线地移动多个可动轨段或者通过 使唯一的可动轨段围绕位于其中心的轴线转动来实现。
[0021]按照本发明优选的是,所述封闭空隙的另外的可动轨段与所述可动轨段之一刚性 连接,后者通过铰接装置与主线的轨条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无任何控制投入的情况 下确保不同的可动轨段的运动同步性。在必要时,可以取消分开的用于使所述另外的可动 轨段运动的调节机构。
[0022]从根本上有利的是,所有可动轨段能够通过唯一的调节机构来运动。这又减小了 结构和控制投入。
[0023]本发明特别适用于这种轨道系统,在所述轨道系统中,沿着主线轨条至少之一、沿 着配属于所述主线轨条至少之一的可动轨段和沿着每个岔线的至少一个轨条设有用于为 在轨道系统上行驶的车辆进行供能和/或用于从车辆和/或向车辆传递信号的线路。在此 特别有利的是,在主线的轨条与配属于所述轨条的可动轨段之间存在持续的实体连接并且 不出现如在现有技术中的情况那样的较大的空隙或者弯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以下借助于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表示:
[0025]图1示出在第一道岔位置中具有道岔的轨道系统的俯视图;
[0026]图2示出在另一道岔位置中图1所示轨道系统的俯视图;
[0027]图3示出按照图1的线II1-1II剖切图1和图2的轨道系统的剖面;
[0028]图4示出按照图1的线IV-1V剖切图1和图2的轨道系统的剖面;
[0029]图5示出在第一位置中在轨道系统的道岔中使用的铰接装置的比例放大的俯视 图;[0030]图6示出在第二位置中铰接装置的俯视图;
[0031]图7示出图5和图6的铰接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首先涉及示出了轨道系统的图1和图2,所述轨道系统整体上用附图标记I表示并 且在所示区段中包括主线2以及两个岔线3、4。每个轨线2、3、4包括两条平行的轨条5、6 或7、8或9、10。轨线2、3和4以及由此轨条5、6、7、8、9、10是固定的。岔线3处于主线2 的直线延长线上,而岔线4以确定角度与另一岔线3叉开。
[0033]主线2可借助于整体上用附图标记11表示的道岔选择性地与岔线3或者岔线4相 连。道岔11包括配属于轨条5的可摆动的轨段12以及配属于轨条6的可摆动的轨段14。 在此,轨段12通过第一铰接装置13与轨条5相连,并且轨段14通过第二铰接装置15与轨 条6相连。所述铰接装置13、15的具体结构将在以下描述。
[0034]可摆动的轨段12具有这样的长度,使得该可摆动的轨段能够在图1所示的第一道 岔位置中将轨条5与第二岔线4的轨条9相连。可摆动的轨段14以相应方式具有这样的 长度,使得该可摆动的轨段能够将主线2的轨条6与固定的轨条-中间区段16相连,如图1所示。
[0035]在道岔11的图2所示的第二位置中,主线2的轨条5通过可摆动的轨段12与第 一岔线3的轨道7相连;主线2的轨条6通过可摆动的轨段14与固定的轨条-中间区段17 相连。
[0036]两个轨段12和14在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位置之间的摆动运动借助于调节机构 进行,所述调节机构在图1和图2中只示意性地示出并且整体设有附图标记18。
[0037]可摆动的轨段12通过两根横梁19、20与另一可摆动的轨段21刚性连接。这意味 着,可摆动的轨段21总是与可摆动的轨段12 —起通过调节装置18摆动。
[0038]可摆动的轨段21这样确定尺寸,使得该可摆动的轨段在道岔11的图1所示的第 一位置中可以封闭固定(不动)的轨条-中间区段16与第二岔线4的轨条10之间的空隙。 在道岔11的图2所示的另一位置中,该可摆动的轨段21填充固定的轨条-中间区段17与 第一岔线3的轨条8之间的空隙。
[0039]由可摆动的轨段12和可摆动的轨段21构成的本身为刚性的结构在远离铰接装置
13、15的端部区域内通过支承轮22支承和导引,所述支承轮本身可以在圆弧形弯曲的滑槽 导引件23中运行。支承轮22本身支承在将两个横梁19、20相互连接的撑杆24内。
[0040]因此,在此处描述的实施例中,所有可运动部件均由唯一的调节驱动器、即调节机 构18共同操纵。这在控制技术上是特别简单的,因为以此方式确保了所有可运动部件的运 动同步性。但原则上也可以设置多个用于不同可运动部件的调节机构,这看上去恰恰是符 合目的的。
[0041]在此描述的轨道系统I的轨条5至10是I形型材,如可从图3和图4中看出的那 样。这些型材在主轨条2以及两个副轨条3、4的区域内以固定间距通过横梁25相互连接, 所述横梁本身通过支柱26、27支承在场地的地面上。在相互对置且彼此平行延伸的轨条不 能毫无问题地这样连接的地方,使用如图4所示的单侧的保持装置28。不必对图4进行特 别描述。[0042]为了描述将主线2的轨条5与可摆动的轨段12相连的铰接装置13,现在要参照图 5至图7。将主线2的轨条6与可摆动的轨段14连接的第二铰接装置15以相同方式构造 并且因此不需要单独描述。
[0043]在图5至图7中可再看到主线2的轨条5的端部区域和道岔11的可摆动的轨段 12的端部区域。两个端部区域由于其如图3和图4所示的I形型材而具有上部的轨道凸 缘29或者52和下部的轨道凸缘30或者53。轨道凸缘29、30或者52、53的上表面和下表 面彼此平行地、大致水平地延伸。上部的轨道凸缘29、52的上表面作为工作面用于轮距可 变的电动地面输送系统的未示出但本身已知的车辆的驱动轮或者承载轮。轨道凸缘29、30、 52,53的窄的垂直面构成用于车辆导引轮的上部的导引面31a、31b、52a、52b或者下部的导 引面 32a、32b、53a、53b。
[0044]上部的轨道凸缘29、52和下部的轨道凸缘30、53分别通过接板33、54 —体地彼此 相连。轨条5的接板33和轨段12的接板54如图7所示地与形成铰接装置13的轴线的摆 动销轴34相隔一定距离地终止。摆动销轴34支承在轨条5和轨段12上的方式将在以下 阐述。
[0045]轨段5的轨道凸缘29、30在朝向可摆动的轨段12的端部区域内具有缝隙35或 36。所述缝隙35、36平行于轨道凸缘29、30的上部和下部的工作面、即垂直于侧向的导引 面31a、31b延伸。所述缝隙在轨道凸缘29、3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并且朝侧向的导引面31a、 31b和轨条5的端侧37敞开。由此,在从图7所示的一侧观察,轨道凸缘29和30在端侧 37的区域内具有叉形。
[0046]位于缝隙35、36上方的凸缘区域29a、30a的朝向摆动销轴34的端面设有附图标 记38、39,位于缝隙35、36下方的凸缘区域29b、30b的端面设有附图标记40、41。
[0047]在下部的凸缘区域29b、30b的端面40、41旁,摆动销轴34的端部穿过对应的上部 的凸缘区域29a、30a并且支承在其中。
[0048]上部的凸缘区域29a、30a的端面38、39设计为与摆动销轴34共轴的圆柱体的壳 面的一部分,并且在此朝端面38、39的方向观察是凸形的。下部的凸缘区域29b、30b的端 面40、41同样设计为与摆动销轴34共轴的第二圆柱体的壳面的一部分,然而朝端面40、41 的方向观察是凹形的。
[0049]可摆动的轨段12与固定的轨条5类似地构造。轨道凸缘52、53尤其在其朝向固 定轨条5的端部区域内与固定轨条5的端部区域互补地设计。摆动销轴34分别支承在可 摆动的轨段12的下部的凸缘区域55b或者56b中。
[0050]可摆动的轨段12的分别将上部的凸缘区域55a、56a与下部的凸缘区域55b、56b 分隔开的缝隙42、43相应于固定轨条5的缝隙35、36。
[0051]可摆动的轨段12的上部的凸缘区域55a、56a的端面44、45在任何摆动位置中均 面状地贴靠在固定轨条5的端面38、39上。相应地,可摆动的轨段12的下部的凸缘区域 55b,56b的端面46、47在全部摆动位置中均面状地贴靠在固定轨条5的端面40、41上。
[0052]在可摆动的轨段12相对于固定的轨条5摆动时,相互面向的端面沿彼此滑动,因 此,轨条5和轨段12的上部和下部的工作和导引面在全部摆动位置中实际上无缝地相互过 渡。
[0053]在固定轨条5的缝隙35、36和可摆动的轨段12的缝隙42、43内分别具有长形延伸的过渡体,其呈大致平行六面体状的过渡板48或者49的形式。过渡板48、49垂直于行 驶方向的宽度与轨道凸缘29、30、52、53的相应延展相应。在如图2和图6所示直线布置轨 段5、12时,过渡板48、49的窄的纵向侧与上部的轨道凸缘29、52或者下部的轨道凸缘30、 53 的侧向的工作面 31a、31b、32a、32b、52a、52b、53a、53b 齐平。
[0054]过渡板48、49沿行驶方向的长度小于缝隙35、36、42、43沿该方向的延展。以此方 式,过渡板48、49在轨段12摆动时不碰撞到缝隙35、36、42、43的端壁上。
[0055]过渡板48、49在其窄的端面附近分别具有在附图中不可见的分别用于一个旋转 栓50的长形孔。旋转栓50可在长形孔中旋转和移动。长形孔与过渡板48、49的纵向侧平 行地延伸。
[0056]旋转栓50的轴线平行于摆动销轴34的轴线延伸。旋转栓50固定在相应的下部 的凸缘区域29b、56b或者上部的凸缘区域30a、56a中。
[0057]过渡板48、49大致在中间分别具有在附图中也不可见的贯穿的摆动销轴开口,摆 动销轴34穿过该摆动销轴开口。摆动轴开口这样确定尺寸,使得摆动销轴34在可摆动的 轨段12的任何摆动位置中均不碰撞到摆动轴开口的边缘。
[0058]在可摆动的轨段12摆动时,通过旋转栓50与长形孔的共同作用,过渡板48、49朝 弯道内侧的侧向的导引面的方向自动地移动。所述过渡板以此方式形成轮廓的补偿以及固 定轨条5的弯道内侧的侧向的导引面31a、31b、32a、32b与可摆动的轨段12的侧向的导引 面52a、52b、53a、53b之间的过渡的平滑。
[0059]在图5和图6中还可以看到轨条5和轨段12的端部区域造型的特殊性。即在图 5上部的侧向的导引面31、52a在俯视图中并不是直线地延伸,而是所述侧向的导引面这样 弯曲,使得所述侧向的导引面在道岔11的图5所示的摆动位置中形成用于车辆导引轮的平 滑的、无接缝的且均匀弯曲的导引面。
[0060]在道岔11的图6所示的展开的位置中,轨条5的侧向的导引面31a、32a和轨段12 的侧向的导引面52a、53a自身可能在这些端部区域内导致不连续性。但在该位置上,过渡 板48、49侧向伸出,因此所述过渡板在轨道凸缘29、30、52、53的外侧负责固定轨条5的侧 向的导引面31a、32a与可摆动的轨段12的侧向的导引面52a、53a之间的平滑过渡。
[0061]沿着主线2的轨条5通过可摆动的轨段12以及沿着第一岔线3的轨条7或者第 二岔线4的轨条9有滑接导线51延伸,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滑接导线用于在未示出的 电动地面输送系统的车辆与相应的控制和/或能量供给单元之间进行能量供给和/或传送 信号。
[0062]在固定轨条5与可摆动的轨段12之间的过渡区域内,所述滑接导线50具有柔性 的连接导线,例如呈铜绞合线的形式。所述连接导线与全部可能的摆动运动适配并且由此 在过渡区域内也可以实现通过车辆的滑动触点连续接触。
[0063]作为对车辆滑动触点与轨条上的滑动触点之间的机械滑动连接的替换方案,也考 虑在沿轨条铺设的电缆与相应的车辆接收器之间无接触地传递能量和/或信号。
【权利要求】
1.一种轨道系统,尤其用于电动地面输送系统,所述轨道系统具有:a)包括至少两个平行的固定的轨条的主线;b)至少两个夹有角度的岔线,所述岔线分别具有与所述主线相同多数量的固定的轨条;c)布置在所述主线与所述岔线之间的道岔,其中:ca)所述道岔对于所述主线的每个轨条包括一可动的轨段,所述轨段能够在某一位置 中构成所述主线的轨条与所述岔线的轨条之间的连接的至少一部分;cb)所述道岔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使所述可动的轨段运动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d)所述主线(2)的每个轨条(5,6)各配属有唯一一个可动的轨段(12,14),所述可动的 轨段与所述主线(2 )的相应轨条(5,6 )通过铰接装置(13,15 )持久地实体相连并且能够通 过围绕所述铰接装置(13,15)摆动而选择性地与每个岔线(3,4)的一个固定的轨条(7,8, 9,10)相连;其中,e)每个铰接装置(13,15)包括:ea)所述主线(2)的固定的轨条(5,6)的至少一个端面(38,39,40,41),所述端面设计 为围绕摆动销轴(34)的轴线的旋转面的一部分;eb)所述可动的轨段(12,14)的至少一个端面(44,45,46,47),所述可动的轨段的所述 端面贴靠在所述固定的轨条(5,6)的所述端面上并且与该端面互补地成型;ec)至少一个搭接所述固定的轨条(5,6)和所述可动的轨段(12,14)的过渡体(48, 49),所述过渡体在一个端部区域内与所述固定的轨条(5,6)铰接连接并且在另一个端部 区域内与所述可动的轨段(17,14)铰接连接,其中,所述过渡体(48,49)的至少一个侧面在 所述可动的轨段(12,14)的至少一个位置中实现所述固定的轨条(5,6)与所述可动的轨段 (12,14)之间的轮廓匹配的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面是圆柱体或者直圆锥体 的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可动的轨段(14)能够 在所述主线(2)的所配属的轨条(5,6)与配属于所述岔线(3,4)的固定的轨条-中间区段 (16,17)之间建立连接,其中,各所述固定的轨条-中间区段(16,17)与所述岔线(3,4)的 所配属的轨条(8,10)之间的空隙能够通过至少一个另外的可动的轨段(21)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可动的轨段(21)与所述 可动的轨段(12,14)之一刚性连接,后者通过铰接装置(13)与所述主线(2)的固定的轨条 (5,6)相连。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可动的轨段(12,14,21) 能通过唯一的调节机构(18)来运动。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主线(2)的轨条(5, 6)中的至少一个主线轨条、沿着配属于该至少一个主线轨条的可动的轨段(12,14)以及沿 着每个岔线(3,4)的至少一个轨条(7,8,9,10)设有用于为在所述轨道系统(I)上行驶的车 辆供能和/或用于从车辆和/或向车辆传递信号的线路。
【文档编号】E01B23/06GK103443358SQ201280012252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7日
【发明者】H·舒尔茨, P·奥博斯特费尔德 申请人:艾森曼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