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1200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包括风口体,在所述风口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空调机组的送风风道连接,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叶片,在所述风口体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旁通出风口,所述旁通出风口与空调机组的回风风道连接,在所述旁通出风口处设置第二导风叶片,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所述联动机构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机构与控制装置连接。本发明通过控制面板,由乘客根据自己的需求控制各出风口的出风风量大小,从而通过风量的大小来改变房间的温度,来满足个人的感官需求,同时不会因此改变相邻出风口的风量。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送风机构,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属于 轨道车辆送风【技术领域】。 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轨道车辆的设计思想日益向人性化、舒适化、自动化的 方向发展。现有的列车的风口体多安装在车内顶板上方,风口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 口设置在风口体的顶部,出风口设置在风口体的两侧,在出风口处设置用于调节出风口风 量的导风板,进风口通过送风风道与空调机组室内机的排风口连接,经空调机组处理后的 空气从空调机组室内机的排风口进入送风风道,再从风口体的进风口进入风口体内,最后 从两侧的出风口排出进入车厢内以调节车厢内的温湿度,在车厢内循环后的空气再经回风 风道返回至空调机组,再次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形成空气循环。
[0003] 为了提高整个车厢内的美观度,现在的出风口多为隐藏式出风口,列车空调机组 通过感温探头的反馈来控制车厢内温度,但这种调节方式只能适合大多数人,不可能因为 某一个人的冷或热而改变,乘客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调节出风口的风量,而设有包间 的高档列车(如硬卧、软卧等)也是如此。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可 以单独控制各出风口出风风量,从而通过风量的大小来改变房间的温度,满足个人的感官 需求的。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包括风口体,在所述风口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 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空调机组的送风风道连接,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叶 片,在所述风口体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旁通出风口,所述旁通出风口与空调机组的回风风 道连接,在所述旁通出风口处设置第二导风叶片,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之间 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所述联动机构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机构与控制装置连接。
[0007] 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面板和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 控制面板和温控器安装在车厢内,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
[0008] 进一步,所述联动机构为一转轴,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同轴安装在 所述转轴上,所述执行机构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0009]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风叶片与第二导风叶片相互成90°夹角。
[0010]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的末端设置有热塑橡胶片。
[0011] 进一步,在所述风口体的内表面粘贴有保温材料。
[0012] 进一步,在所述风口体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出风口,在所述风口体的内腔中沿纵 向设置有用于风量分配的导流板,在每个所述出风口的旁边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旁通出风 □。
[0013] 进一步,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出风口内的联动机构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所述 连杆机构与所述执行机构连接。
[0014] 进一步,所述导流板为三角形腔体结构,两侧边为弧形,在侧边上开有消音孔,内 部填充有吸音材料。
[0015] 综上内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本着人性化、自动化的思 想,通过控制面板,由乘客根据自己的需求控制各出风口的出风风量大小,从而通过风量的 大小来改变房间的温度,来满足个人的感官需求,同时不会因此改变相邻出风口的风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风口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0018]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0019]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0020] 如图1至图4所示,风口体1,进风口 2,出风口 3,导流板4,旁通出风口 5,第一导 风叶片6,第二导风叶片7,转轴8,连杆机构9,轴承10,支杆11,连杆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 实施例一:
[002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包括风口体1,在风口 体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 2和出风口 3,进风口 2开在风口体1的顶部与空调机组的送 风风道(图中未示出)连接,送风风道沿车体的纵向通长设置,经与空调机组蒸发器热交换 后的空气通过送风风道进入风口体1内,再从出风口 3送出进入车厢内以调节车厢内的环 境温度。
[0024] 对于设置有软卧等独立包间结构的高档列车,在每个包间内都设置有出风口 3,本 实施例中,风口体1沿车体的纵向或横向设置,在风口体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出风口 3, 经空调机组处理后的空气从两侧的出风口 3流出进入车厢内,从两侧出风有利于车厢内的 空气流动,使车厢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0025] 如图4所示,在风口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两侧出风口 3风量分配的导流板4, 如果控制两侧的出风口 3风量相同,则将导流板4设置在风口体1内腔的中心线(即进风 口 2中心线)的位置,导流板4为三角形腔体结构,三角形的两个侧边为弧形,从进风口 2 进入的空气在导流板4的分流作用下,从导流板4的两侧分别进入两个出风口 3,再最后送 入车厢内。在导流板4的两个侧边上还开有消音孔(图中未示出),导流板4的腔体内部填 充有吸音材料,以最大限度地吸收空气流动的声音,达到降噪的目的,提高乘坐环境的舒适 度。
[0026] 出风口 3为正常的出风口,当乘客想要提高自己包间内的环境温度时,需要减少 包间内的出风口 3的出风量,由于空调通风总量是一定的,而且各个包间内的送风风道是 连通的,如果一处的出风口 3的风量减少或关闭,必然会对其它出风口 3的风量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其它包间内的环境温度。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每个出风口 3的旁边 对应设置一个旁通出风口 5,旁通出风口 5的出风面积远小于出风口 3的出风面积,旁通出 风口 5通过连接管与空调机组的回风风道(图中未示出)连接,旁通出风口 5为出风口 3 减少或关闭后余风的出口,即未经过出风口 3送入车厢内的剩余风量从旁通出风口 5进入 空调机组的回风风道,进而直接返回至空调机组内,不参与车厢内的空气循环,也不会影响 其它出风口 3的出风量,由于导流板4的设置,两侧的出风口 3和旁通出风口 5之间也互不 影响。另外,由于剩余风量直接返回空调机组,还可以降低空调机组的热负荷,提高空调机 组的效率。回风风道可以沿车体纵向通长设置,经过车厢内的各个包间,这样可以减少连接 管的长度,也使可以简化每节车厢送风系统的结构。
[0027]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每个出风口 3处各设置有第一导风叶片6,在每个旁通出风 口 5处各设置有第二导风叶片7,位于风口体1同侧的第一导风叶片6和第二导风叶片7之 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本实施例中,为减化整体结构及控制方式,出风口 3和旁通出风口 5 并排设置,联动机构采用一根转轴8,第一导风叶片6和第二导风叶片7同轴安装在该转轴 8上,由于出风口 3为两个,转轴8也为两根,两根转轴8相互平行设置,转轴8与风口体1 的壳体之间通过免维护轴承10转动连接,以降低旋转阻力。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个 转轴8之间通过连杆机构9连接,连杆机构9由与固定在两个转轴8上的支杆11及连接两 个支杆11的一根连杆12组成,连杆12与支杆11之间转动连接。
[0028] 执行机构采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与控制装置连接,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一侧的 转轴8的一端连接,步进电机工作时带动转轴8转动,并进而通过连杆机构9带动另一侧的 转轴8同步转动,最终带动两侧的第一导风叶片6和第二导风叶片7同步联动转动,以同时 调节两侧的出风口 3和旁通出风口 5的风量。同侧的第一导风叶片6与第二导风叶片7相 互成90°夹角,即第一导风叶片6完全打开时,第二导风叶片7则同步完全关闭,第一导风 叶片6完全关闭时,第二导风叶片7则同步完全打开,第一导风叶片6与第二导风叶片7在 执行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同步停留在任意角度,出风口 3和旁通出风口 5的出风量互补,相加 后等于该侧的全部的出风量。第一导风叶片6和第二导风叶片7的末端设置有热塑橡胶片, 以实现出风口 3和旁通出风口 5的完全关闭,避免冷量流失。
[0029] 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面板和温控器,控制面板与温控器连接,温控器与执行机构连 接,控制面板和温控器安装在车厢内,每个包间设置一个控制面板和温控器,乘客通过操作 控制面板设定自己所需要的温度。温控器采集车厢内的环境温度,并通过与控制面板上乘 客操作的设定温度进行比较,根据两者之间的差值控制执行机构动作,执行机构通过连杆 机构9带动两个转轴8同步转动,并进而控制两侧的第一导风叶片6和第二导风叶片7的 转动角度,即通过第一导风叶片6和第二导风叶片7的关闭情况控制出风口 3和旁通出风 口 5的风量,以达到控制包间内温度的目的,来满足个人的感官需求,同时,未经过出风口 3 送入车厢内的剩余风量从旁通出风口 5进入空调机组的回风风道,进而直接返回至空调机 组内,不参与车厢内的空气循环,也不会因此改变相邻出风口的风量。
[0030] 本实施例中,在风口体1的内表面还粘贴有保温材料,防止制冷时结露。
[0031] 实施例二:
[0032]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包间面积较大,两个出风口 3距离较远的情况下,或 者两个出风口 3对应安装在不同的包间内时,对称设置的两个出风口 3不通过连杆机构9 连接,而是各自独立控制,每个转轴8连接一个步进电机,每个出风口 3可以分别设置一套 控制装置,各自独立控制,其它结构与控制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
[0033] 实施例三:
[0034]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包间设置一个出风口 3,风口体1内不再设置导流 板4,在该出风口 3的旁边设置一个旁通出风口 5,其它结构与控制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
[0035] 实施例四:
[0036]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两个转轴8之间不设连杆机构9,而是通过皮带传送联 动,其它结构与控制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
[0037]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 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 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包括风口体,在所述风口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 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空调机组的送风风道连接,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叶片,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口体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旁通出风口,所述旁通出风口与空调机组 的回风风道连接,在所述旁通出风口处设置第二导风叶片,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 叶片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所述联动机构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机构与控制装置连 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 制面板和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和温控器安装在车厢内,所述 控制面板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为一转 轴,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同轴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执行机构为步进电机, 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叶片与 第二导风叶片相互成90°夹角。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 第二导风叶片的末端设置有热塑橡胶片。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口体的内表 面粘贴有保温材料。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 口体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出风口,在所述风口体的内腔中沿纵向设置有用于风量分配的导 流板,在每个所述出风口的旁边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旁通出风口。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 出风口内的联动机构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三角形 腔体结构,两侧边为弧形,在侧边上开有消音孔,内部填充有吸音材料。
【文档编号】B61D27/00GK104118444SQ201410300024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8日
【发明者】于大伟, 李春峰, 刘振环, 王建军, 王冰松, 程建峰 申请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