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0634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轨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在线路转弯处铺设钢轨的轨枕,属于建筑工程构件。
为了消除列车转弯时,离心力的影响,现有技术中,除了限制列车行驶速度外,在转弯处,还采取外轨高于内轨的铺设方法。但是,轮对轴单位转向角所对应的曲线线路的外轨和内轨,长度不等既便满足有关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曲线加宽条件,仍不足以使轮对的踏面与钢轨面合理地接触。尤其是出现同一轮对两轮接触面在两股钢轨上运动的轮周差,和两车轮的滚动差(外轨、内轨的曲线差)不等。这会导致内轨线上车轮空转、碾转、造成钢轨头部内侧出现钢轨肥边。而外轨线上车轮则会出现滑动摩擦,该钢轨的内侧顶面多产生擦伤裂纹形式的磨损,轨面内侧边缘则出现45°角的顺列车运行方向的剪切擦伤裂纹,造成钢轨严重的磨耗。现有技术的上述难点,既限制了列车的行驶速度,降低了铁路运输能力,也由于需要维护更换被过早磨损的钢轨,多增加了运输成本。
针对现有铁路曲线地段工程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钢轨与车轮踏面接触面积加大,改变现有钢轨顶面和车轮踏面接触时应力分布不够合理状态、减少车轮轮缘对外股钢轨轨头内侧挤压力,从而减少钢轨磨损量的曲线地段用轨枕。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枕,两承轨台的轨底坡度不同,两承轨台距轨枕底面高度也不相同。具体表现为外轨承轨台的轨底坡度1∶20~1∶30,内轨承轨台的轨底坡度1∶35~1∶45;外轨承轨台距轨枕底高于内轨承轨台距轨枕底20mm~30mm。
当列车行驶在铺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枕上时,由于曲线外轨钢轨下的轨底坡较大,可使车轮踏面基准线以内的大部分作用于钢轨面上。内轨钢轨下的轨底坡较小,但由于内轨上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内侧有翘起的空间,因此车轮的踏面基准线偏外部分作用于内轨上钢轨的中线偏外些。这些轮对的踏面与两股钢轨顶面受力部分的不同,使外轨上车轮不出现滑动,内轨上车轮不出现空转,减少了轮缘对外轨线上钢轨的侧磨损,同时也减少机车车辆轮对的磨损。由于磨损量减少,更换维修次数减少,降低了铁路运输成本。又因为外轨上钢轨车轮的作用力大部分垂直作用在钢轨中心线上和钢轨面上,即便通过速度较高的列车,也不会产生脱轨和倾覆事故。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曲线路用轨枕的主视图,附图2是附
图1所示轨枕的俯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最佳实施例,进一步叙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
曲线地段轨枕,是一种砼轨枕(2)外轨的承轨台(1)轨底坡度为1∶24,内轨的承轨台(3)轨底坡度为1∶40,外、内两承轨台距轨枕底面高差25mm。
权利要求1.一种适于在铁路线路转弯处铺设的轨枕,其特征在于外轨承轨台的轨底坡度1∶20~1∶30,内轨承轨台的底坡度1∶35~1∶45,外轨承轨台距轨枕底距离高于内轨承轨台距轨枕底距离20mm~3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枕,其特征在于外轨的承轨台轨底坡度为1∶24,内轨的承轨台轨底坡度为1∶40,外、内两承轨台距轨枕底面高差25mm。
专利摘要一种外轨承轨台的轨底坡度1∶24,内轨承轨台的轨底坡度1∶40,两承轨台距轨枕底高差25mm的轨枕。该轨枕由于外轨钢轨下的轨底坡较大,可使车轮踏面基准线以内的大部分作用于钢轨面上,内轨钢轨上车轮的踏面基准线偏外部分作用于钢轨的中线偏外些,使外轨上车轮不出现滑动,内轨上车轮不出现空转,减少了轮缘对钢轨的侧磨损,同时也减少机车车辆轮对的磨损。
文档编号E01B3/00GK2256904SQ9523177
公开日1997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24日
发明者韩月东 申请人:韩月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