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弧混合轨道式电动平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8161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弧混合轨道式电动平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弧混合轨道式电动平车,包括平车架以及安装在平车架上的蓄电池和电器柜,蓄电池与电器柜连接,平车架上设有一对转向轮和一对主动驱动轮,每个主动驱动轮分别与固定在平车架上的驱动电机连接,主动驱动轮上设有转动轴,驱动电机经减速器与转动轴连接,平车架上设有转向轴,转向轮经转向轴固定在平车架上,每个转向轮一侧均设有转向驱动机构,转向驱动机构可驱动转向轮沿转向轴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进了机械结构,具有驱动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和转向平稳的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直弧混合轨道式电动平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平车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直弧混合轨道式电动平车。
【【背景技术】】
[0002]电动平车是一种厂内有轨电动运输车辆,主要供铁路、供电、工程施工等部门装运各种物资,也是大型厂矿的运输工具。首先它是一种轨道型运输车辆,需要在地面上铺设轨道,轨道一般为工字型面接触道轨;其次它是电驱动车辆,在电机减速机驱动下自动运行,再次它是一种平板车,台面平整无厢盖,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非平面但无厢盖,车体无方向盘只有前进后退方向(即使转弯也城靠轨道转弯)。此种车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承载能力大、不怕脏不怕砸、维护容易、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因其方便、壮实、经济、实用、易清理等诸多优点,成为企业厂房内部及厂房与厂房之间短距离定点频繁运载重物的首选运输工具。
[0003]随着工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轨道平车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众多企业里边平车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工具,但由于厂家的车间规模有限及车间布局等现场环境复杂等诸多因素,轨道的铺设会受到场地、布局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作用而无法采用直线轨道,固而采用直线轨道及弧形轨道作为最佳运行路线。且若仍采用传统平车车轮进行转弯,将严重磨损轨道和车轮,使平车转弯不灵活,并且只能够进行小角度的转弯操作,从而直接缩小了平车的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直弧混合轨道式电动平车,能够适应直线与弧形混合轨道,达到平车顺利进行转弯,实现平车使用更加方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直弧混合轨道式电动平车,包括平车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平车架上的蓄电池和电器柜,所述蓄电池与电器柜连接,所述平车架上设有一对转向轮和一对主动驱动轮,每个主动驱动轮分别与固定在平车架上的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主动驱动轮上设有转动轴,所述驱动电机经减速器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平车架上设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轮经所述转向轴固定在平车架上,每个转向轮一侧均设有转向驱动机构,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转向轮沿转向轴转动。
[0006]具体的,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包括转向臂及与电器柜连接的液压气缸,所述转向臂与转向轮连接并向一侧延伸,所述转向臂上设有齿轮,所述液压气缸上连接的滑动臂,所述滑动臂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对应的齿条,所述滑动臂经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滑动所述滑动臂可驱动所述转向臂摆动。
[0007]具体的,所述平车架设有滑轨,所述滑动臂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内。
[0008]具体的,所述减速器位于主动驱动轮一侧并与主动驱动轮直接连接,所述主动驱动轮上的转动轴即为减速器的输出轴。
[0009]具体的,所述主动驱动轮固定在安装座中,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凸起的刹车部位,所述安装座中设有刹车片。
[0010]具体的,所述平车架上安装有防撞横梁,所述防撞横梁安装在平车架的侧壁上。
[0011]具体的,所述滑动臂与平车架的中心线呈倾斜状设在转向轮一侧。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双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驱动轮,改变传统驱动结构设计,省去横置在平车底部的传动轴,使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安装调试更便捷,提高了整体的安全系数,降低了维修维护成本,利用转向驱动机构驱动与平车架转动连接的转向轮,实现自由转向,转向轻巧灵活,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直线与弧形混合型轨道,通过对转向轮的控制,能够使得本装置脱离滑轨亦可完成转弯,使用更加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进了机械结构,具有驱动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和转向平稳的优点。
[0013]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轮的连接示意图;
[0017]图中:1-平车架、2-蓄电池、3-电器柜、4-转向轮、5-主动驱动轮、6_驱动电机、7_转动轴、8-减速器、9-转向轴、I O-转向臂、11 -液压气缸、12-齿轮、13-滑动臂、14-滑轨、15-安装座、16-刹车部位、17-刹车片、18-防撞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平车架I以及安装在所述平车架I上的蓄电池2和电器柜3,所述蓄电池2与电器柜3连接,所述平车架I上设有一对转向轮4和一对主动驱动轮5,每个主动驱动轮5分别与固定在平车架I上的驱动电机6连接,所述主动驱动轮5上设有转动轴7,所述驱动电机6经减速器8与所述转动轴7连接,所述平车架I上设有转向轴9,所述转向轮4经所述转向轴9固定在平车架I上,每个转向轮4一侧均设有转向驱动机构,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转向轮4沿转向轴9转动。采用上述方案后,由蓄电池2为驱动电机6供电,利用双驱动电机6驱动主动驱动轮5,改变传统驱动结构设计,省去横置在平车底部的传动轴,使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安装调试更便捷,提高了整体的安全系数,降低了维修维护成本,利用转向驱动机构驱动与平车架I转动连接的转向轮4,实现自由转向,转向轻巧灵活,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直线与弧形混合型轨道,通过对转向轮4的控制,能够使得本装置脱离滑轨亦可完成转弯,使用更加方便。
[0019]具体的,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包括转向臂10及与电器柜3连接的液压气缸11,所述转向臂10与转向轮4连接并向一侧延伸,所述转向臂10上设有齿轮12,所述液压气缸11上连接的滑动臂13,所述滑动臂13上设有与所述齿轮12对应的齿条,所述滑动臂13经齿条与齿轮12啮合连接,滑动所述滑动臂13可驱动所述转向臂10摆动。所述平车架I设有滑轨14,所述滑动臂13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14内。所述滑动臂13与平车架I的中心线呈倾斜状设在转向轮4 一侧。液压气缸11驱动滑动臂13在滑轨14内滑动,从而通过齿条与齿轮12的啮合使得转向臂1沿转向轴9发生摆动,从而使得转向轮4发生转向,达到对平车架I方向的调节。
[0020]具体的,所述减速器8位于主动驱动轮5—侧并与主动驱动轮5直接连接,所述主动驱动轮5上的转动轴7即为减速器8的输出轴。驱动结构更加简单合理,省去传统装置的传动带结构,方便检修调试,提高了运输能力。
[0021]具体的,所述主动驱动轮5固定在安装座15中,所述转动轴7上设有凸起的刹车部位16,所述安装座15中设有刹车片17。该刹车片17与控制气缸连接,利用控制气缸驱动刹车片贴合刹车部位16对其进行减速和助止控制。
[0022]具体的,所述平车架I上安装有防撞横梁18,所述防撞横梁18安装在平车架I的侧壁上。防撞横梁18对平车架I起到保护放置其因撞击而造成破损。
[0023]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直弧混合轨道式电动平车,包括平车架(I)以及安装在所述平车架(I)上的蓄电池(2)和电器柜(3),所述蓄电池(2)与电器柜(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车架(I)上设有一对转向轮(4)和一对主动驱动轮(5),每个主动驱动轮(5)分别与固定在平车架(I)上的驱动电机(6)连接,所述主动驱动轮(5)上设有转动轴(7),所述驱动电机(6)经减速器(8)与所述转动轴(7)连接,所述平车架(I)上设有转向轴(9),所述转向轮(4)经所述转向轴(9)固定在平车架(I)上,每个转向轮(4)一侧均设有转向驱动机构,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转向轮(4)沿转向轴(9)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弧混合轨道式电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包括转向臂(10)及与电器柜(3)连接的液压气缸(11),所述转向臂(10)与转向轮(4)连接并向一侧延伸,所述转向臂(10)上设有齿轮(12),所述液压气缸(11)上连接的滑动臂(13),所述滑动臂(13)上设有与所述齿轮(12)对应的齿条,所述滑动臂(13)经齿条与齿轮(12)啮合连接,滑动所述滑动臂(13)可驱动所述转向臂(1)摆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弧混合轨道式电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车架(I)设有滑轨(14),所述滑动臂(13)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14)内。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直弧混合轨道式电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8)位于主动驱动轮(5)—侧并与主动驱动轮(5)直接连接,所述主动驱动轮(5)上的转动轴(7) S卩为减速器(8)的输出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弧混合轨道式电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驱动轮(5)固定在安装座(15)中,所述转动轴(7)上设有凸起的刹车部位(16),所述安装座(15)中设有刹车片(17)。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弧混合轨道式电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车架(I)上安装有防撞横梁(18),所述防撞横梁(18)安装在平车架(I)的侧壁上。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弧混合轨道式电动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臂(13)与平车架(I)的中心线呈倾斜状设在转向轮(4) 一侧。
【文档编号】B61C3/02GK205615516SQ201620390234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许增信, 齐国庆
【申请人】浙江华鑫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