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234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的排气净化装置,在与无级变速器一起构成动力单元、且可摇动地支承在车架上的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上,通过单向阀连接有用于净化供给到该排气系统的2次空气的、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
以往,这样的装置,例如由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5-131969号等,已为大家所共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装置,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安装在车架上,连接该空气滤清器和发动机的排气系统的作业在将动力单元和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组装在车架上的状态下进行,连接作业非常麻烦。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好将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安装在动力单元上,在向车架上组装之前,在将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向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上连接结束的状态下,将动力单元组装在车架上。然而,若将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安装在动力单元上,由于不能将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的专用空间设计得很大,所以不得不使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的容积为必要的最小限度,在外部开口的吸入口设置在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的滤清器罩上,这种结构,不仅吸气声大,而且上述吸入口的位置的设置范围受限制,且也容易受到后轮溅起的水和泥等的不良影响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排气净化装置,使其不仅容易进行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和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的连接作业,而且在降低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的吸气声的同时,还能防止水和泥给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其摩托车的排气净化装置,在与无级变速器一起构成动力单元、可摇动地支承在车架上的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上,通过单向阀连接有用于净化供给到该排气系统的2次空气的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其特征是一端与安装在上述动力单元上的上述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相连接的吸气管从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上延伸出去。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安装在动力单元上,在向车架上组装之前,完成将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向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上的连接,能很容易地进行连接作业。而且能用吸气管增加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的实际容积,以便降低吸气声。另外,由于将吸气管延伸到恰当的位置,能使其不易受到后轮溅起的水和泥等带来的不良影响。
另外,本发明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除了上述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结构之外,上述吸气管经由上述发动机向车架上安装的摇动支承轴的附近,延伸到覆盖上述车架的车体罩所具备的脚踏板的下方。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尽量避免由于动力单元的摇动使吸气管弯曲等的外力作用于该吸气管上,能恰当地布置吸气管。
还有,本发明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除了上述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结构之外,在上述脚踏板的下方,配置有上方敞开的箱式容器,上述吸气管的另一端与上述容器的内部相连通。根据这样的结构,能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吸气声,同时能更加有效地防止水和泥等给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带来不良影响。


图1是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在省略了车体罩、贮存箱和油箱的状态下的图1的2向视图。
图3是在省略了脚踏板的状态下的图1的3向视图。
图4是动力单元的横向剖视图。
图5是空气滤清器和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图5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5的7-7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向车架上安装的发动机的摇动支承部的、切下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9是图8的9-9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2的10-10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11-11线的剖视图。
以下依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踏板式的摩托车的车架F具备用铝合金等铸造成形的前车架11;用铝合金等铸造成形、与上述前车架11的后端相连接的后车架12;加工金属管制成、与后车架12的后端相连接的副车架13。
在前车架11其前端所具备的头管14上支承有可操纵方向的、跨立在前轮WF上的前叉17。上述前叉17的下端配置在前轮WF的车轴18前方,连接杆19一端与该前叉17的下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上述车轴18相连接,在前叉17的上下方向的中间和连接杆19的中间之间设有前减振器20。另外,在前叉17的上端连接有操纵方向的车把21。
同时参照图2和图3,前车架11具有头管14;从该头管14向后下方延伸的下车架15;从该下车架15的下端向后延伸的左右一对踏板支承架16、16,且将其铸成一体。而且后车架12与两踏板支承架16、16的后端相连接。
由配置在后轮WR的前方的发动机E和配置在后轮WR的左侧的无级变速器M构成的动力单元P,通过防振连接杆22可摇动地支承在后车架12的前后方向的中间。发动机E是使气缸朝向车体前方、大致水平配置的水冷式单缸4冲程发动机,无级变速器M是皮带式的。
在图4,发动机E具备第1发动机机体32和第2发动机机体33,第1发动机机体32构成缸体321和曲轴箱半体322,第2发动机机体33构成曲轴箱29的另一半体。
在第1发动机机体32的前端连接有缸盖34,在缸盖34的前端连接有缸盖罩35。在第1和第2发动机机体32、33的右侧面连接有发电机罩36。
无级变速器M具备相互连接的右罩37和左罩38,右罩37的前部右侧面与第1和第2发动机机体32、33的左侧面相连接。另外,在右罩37的后部右侧面上连接有减速器罩39。
滑动自如地嵌合在第1发动机机体32所具备的气缸内部的活塞42通过连杆43和曲轴销28与曲轴31相连接。在缸盖34上旋转自如地支承有凸轮轴44,设置在缸盖34上的吸气门和排气门(图未示)由上述凸轮轴44驱动其开闭。在设置于第1发动机机体32上的链条通道40内,收纳有正时链条45,该正时链条45缠绕在设置于曲轴31上的驱动链轮46和设置于凸轮轴44上的从动链轮47上。因此,曲轴31每转2圈,凸轮轴44转1圈。
在突伸到右罩37和左罩38内部的曲轴31的左端,设有驱动皮带轮54。该驱动皮带轮54具备固定在曲轴31上的固定皮带轮半体55;能相对固定皮带轮半体55接近、远离的活动皮带轮半体56,活动皮带轮半体56由随着曲轴31转速的增加而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的离心重锤57,使其具有向着接近固定皮带轮半体55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设置于支承在右罩37和减速器罩39之间的输出轴58上的从动皮带轮59具备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输出轴58上的固定皮带轮半体60;能相对固定皮带轮半体60接近、远离的活动皮带轮半体61,活动皮带轮半体61由弹簧62使其具有向固定皮带轮半体60运动的趋势。另外,在固定皮带轮半体60和输出轴58之间设有起步离合器63。而且环状的V形皮带64缠绕在驱动皮带轮54和从动皮带轮59之间。
在右罩37和减速器罩39之间支承有与上述输出轴58平行的中间轴65和车轴66,在输出轴58、中间轴65和车轴66之间设有减速齿轮排67。而且后轮WR设置在贯通减速器罩39、突出到右侧的车轴66的右端。
在这样的无级变速器M上,曲轴31的旋转动力传递到驱动皮带轮54,通过V形皮带64、从动皮带轮59、起步离合器63和减速齿轮排67,从该驱动皮带轮54传递到后轮WR。
而且,在发动机E低速旋转时,由于作用在驱动皮带轮54的离心重锤57上的离心力小,由从动皮带轮59的弹簧62使固定皮带轮半体60和活动皮带轮半体61之间的槽宽减小,变速比为LOW。由于若从这种状态下曲轴31的转速增加,则作用于离心重锤57上的离心力增加,驱动皮带轮54的固定皮带轮半体55和活动皮带轮半体56之间的槽宽减小,随后,从动皮带轮59的固定皮带轮半体60和活动皮带轮半体61之间的槽宽增加,所以,变速比从LOW向TOP无级变化。
设置在曲轴31右侧的交流发电机68由发电机罩36覆盖,散热器69设置在该发电机罩36的右侧。能向该散热器69供给冷却风、固定在曲轴31的右端的冷却风扇70配置在交流发电机68和散热器69之间。冷却风扇70和配置在该冷却风扇70外侧的散热器69由与发电机罩36相连接的合成树脂制的罩子74覆盖,在该罩子74的外侧面设有用于从外部吸入冷却空气的百叶窗75。
另外,在缸盖34的右侧面连接有在内部收纳恒温器71的恒温器罩72,设置在凸轮轴44右端的冷却水泵73收纳于由缸盖34和恒温器罩72所围成的空间内。
还有,在图1和图2,在动力单元P的后部和后车架12之间设有后减振单元76。另外,引导来自发动机E的废气的排气管77从发动机E延伸到后轮WR的右侧,该排气管77与配置在后轮WR右侧的排气消音器78相连接。而且在发动机E上支承有可转动的支架79。
在后车架12的中部上面,可收纳头盔等的贮存箱80配置且支承在上述发动机E的上方,在副车架13上支承有油箱81。
在图5和图6,在动力单元P的后部,用于净化供给到发动机E进气系统的空气的空气滤清器82配置且安装在后轮WR的上部侧面,在空气滤清器82的前部,安装有用于净化供给到发动机E排气系统的空气的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
空气滤清器82和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具备共同的空气滤清器罩84,该空气滤清器罩84是通过连接合成树脂制的第1和第2罩子85、86而制成的。第1罩子85具备碗状的大罩部85a和比大罩部85a小、向与大罩部85a相同的方向敞口的碗状小罩部85b,且制成一体,第2罩子86具备碗状的大罩部86a和嵌合在第1罩子85的小罩部85b上的有底筒状的小罩部86b,且制成一体,第1和第2罩子85、86的大罩部85a、86a由若干螺纹紧固件87…相互连接在一起。
空气滤清器82是将保持过滤元件88的保持件89的周缘部夹持在第1罩子85的大罩部85a和第2罩子86的大罩部86a之间而制成的,在过滤元件88和保持件89与第1罩子85的大罩部85a之间形成有第1未净化室91,在过滤元件88和保持件89与第2罩子86的大罩部86a之间形成有第1净化室92。
在图7中,在空气滤清器82的后方下部设有用于将空气从外部导入到第1未净化室91的吸入管道93。该吸入管道93由小径管94和大径管95构成,小径管94向后上方倾斜、配置在第1未净化室91内,同时下端支承在第1罩子85的大罩部85a上;大径管95直径比该小径管94的大且与上述大罩部85a制成一体,小径管94的下端在大径管95的上端设有开口,大径管95的下端的开口在动力单元P的后方朝向下方。
而且,在大径管95的后方下部设有缺口96,从缺口96上端即从大径管95的后部敞开端到上述小径管94的下部开口端的距离L1(参照图5),设计得比在大径管95的下部敞开端从除去上述后部的部位到上述小径管94的下部开口端的距离L2要短。
在第2罩子86的大罩部86a上,连接着合成树脂制的第1吸气管98的一端,使其与第1净化室92,相连通在第1吸气管98的中间连接有谐振器99。另外,第1吸气管98的另一端与在空气滤清器82的前方、配置在发动机E和贮存箱80之间的汽化器100相连接,一端与汽化器100相连接的第2吸气管101的另一端,与缸盖34的吸气口相连接。即从吸入管道93导入到空气滤清器82的第1未净化室91的空气在通过过滤元件88到达第1净化室92被净化之后,被引导到汽化器100,在该汽化器100产生的混合气被吸入到上述吸气口。
而且,在第2罩子86的大罩部86a上,设有与第1净化室92相连通的负压取出管102,该负压取出管102通过负压导管103与汽化器100相连接。
再有,用于连接导引来自发动机E的漏气的导管104的连接管105,在第1吸气管98的开口端附近,与第1净化室92内部相连通,设置在第2罩子86的大罩部86a上,在大罩部86a内固定配置有介于连接管105的内端开口部和过滤元件88之间的挡板106,使其从连接管105导入到第1净化室92内的漏气不会直接碰上过滤元件88而弄脏了该过滤元件88。
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具备第1罩子85的小罩部85b;第2罩子86的小罩部86b;夹持在分别突设于小罩部85b、86b上的若干突部107…、108…之间、配置在小罩部85b、86b之间的过滤元件109,在过滤元件109和第1罩子85的小罩部85b之间形成有容量比上述第1未净化室91小的第2未净化室110,在上述过滤元件109和第2罩子86的小罩部86b之间形成有容量比上述第1净化室92小的第2净化室111。另外,小罩部85b、86b由螺纹紧固件112相互连接。
在第2罩子86的小罩部86b上一体地设有与第2净化室111连通的连接管113,一端与该连接管113相连接的第1空气导管114的另一端与空气量控制阀115相连接。如图3所示,该空气量控制阀115在与安装于缸盖34上的火花塞116相反的一侧,安装在缸盖罩35上。另外,空气量控制阀115通过第2空气导管118与设置在缸盖罩35上的簧片阀等单向阀117相连接,被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净化的空气被空气量控制阀115控制其空气量,通过上述单向阀117供给到缸盖34的排气孔(图未示)。
而且,空气量控制阀115根据发动机E的吸气负压而动作,将负压导引到空气量控制阀115的负压导管119与第2吸气管101的中部相连接。
用于将空气从外部导入到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的第2未净化室111的空气导入管120贯通过滤元件109,以使内端与第2未净化室111相连通,且一体地设置在第2罩子86的小罩部86b上,一端与该空气导入管120相连接的吸气管121经由发动机E的向车架F上安装的摇动支承轴131的附近,延伸到前方。
而发动机E通过防振连接杆22支承在车架F的后车架12上,参照图8和图9对该防振连接杆22的结构进行说明。
防振连接杆22具备设置在发动机E上的左右一对发动机托架1231、1232;一端可摇动地连接在各发动机托架1231、1232上,同时另一端可摇动地连接在后车架12上的左右一对连接杆1241、1242;连接两连接杆1241、1242之间的横梁125;设置在上述连接杆之一1241上、使其抵靠在后车架12上的一对橡胶挡块126、127。
发动机托架1231、1232设置在发动机E上,使其向上方突起,在这些发动机托架1231、1232上同轴地设有安装孔128、128,在各安装孔128、128中压入橡胶衬套129、129,在两橡胶衬套129、129之间介装有圆筒状的撑挡130。插通在两橡胶衬套129、129和撑挡130中、当作摇动支承轴131的螺栓的两端连接在发动机托架1231、1232上。
在后车架12的两侧,设有同轴的支承孔132、132,在各支承孔132、132中压入橡胶衬套133、133。而且,设置在两连接杆1241、1242的另一端、与上述摇动支承轴131平行的螺栓134、134通过上述橡胶衬套133、133可摇动地支承在后车架12的两侧。
在连接杆之一的1241上,在连接摇动支承轴131和螺栓134中心的直线的前方设有盒状的橡胶支承部135,使安装在该橡胶支承部135中的橡胶挡块126抵接的抵接面136形成在后车架12的下面。另外,在上述连接杆1241上,在连接摇动支承轴131和螺栓134中心的直线的后方设有盒状的橡胶支承部137,使安装在该橡胶支承部137中的橡胶挡块127抵接的抵接面138形成在后车架12的下面。
连接两连接杆1241、1242的横梁125制成下方打开的大致逞U字形的形状,使其骑着连接配置在两连接杆1241、1242后方的上述汽化器100和发动机E之间的第2吸气管101。
这样的防振连接杆22,由动力单元P的发动机E作用于摇动支承轴131的负载通过衬套129、129的弹性变形而被吸收,而且橡胶挡块126、127压靠在抵接面136、138上,通过弹性变形而被吸收,再有也能通过橡胶衬套133、133的弹性变形而被吸收。
而且,上述吸气管121经由上述防振连接杆22上的摇动支承轴131的附近,延伸到前方。
车架F由合成树脂制的车体罩141覆盖,该车体罩141具备覆盖驾驶员脚的前方的遮护板141a;连着遮护板141a的下部、使其承载驾驶员脚的脚踏板141b;覆盖脚踏板141b的下方、连接遮护板141a和脚踏板141b的底罩141c;连接脚踏板141b和底罩141c、从两侧覆盖车体后部的侧罩141d。
支承在后车架12上的贮存箱80的大部分、以及支承在副车架13上的油箱81由上述侧罩141d覆盖,可开闭地安装在侧罩141d的上部,使其能从上方覆盖贮存箱80的座席32位于发动机E的上方。另外,油箱81具备的燃料注入用油箱盖81a从侧罩141d的上部突向上方。
尤其注意图3,在前车架11的两踏板支承架16、16之间,在脚踏板141b的下方,固定配置有上部打开的箱式容器143。在该容器143内的前部收纳有电瓶145,且使其用橡胶带144将其固定。另外,在容器143内收纳有配置在电瓶145左侧的继电器146、147、148;配置在电瓶145后方的保险丝149、150;配置在这些保险丝149、150后方的调节器151;在电瓶145的后方、配置在调节器151右侧的散热器水箱152。
而且,吸气管121一端与上述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连接,从前方延伸出去,其另一端延伸到脚踏板141b的下方,与上述容器143内部相连通。
但是,如图2所示,该摩托车散热器69配置在发动机E的右侧,在为了维修该摩托车等使其倒向右侧时,应保护散热器69,该散热器69和覆盖散热器69的罩子74配置在上述底罩141c右侧外表面的内侧。
然而,在底罩141c的右侧后部内面,若干、例如3个加强筋154、154、154设计成一体,使其能抵接在车架F上的后车架12的右侧面上。然而,虽然各加强筋154…在摩托车的通常状态下最好是抵接在后车架12的右侧面上,但各加强筋154…的向后车架12一侧突出的突出量设计成在使摩托车倒向右侧时,由于底罩141c的右侧外表面接触地面而引起的底罩141c的弯曲,而抵靠在后车架12的右侧面上时,上述罩子74处于不与地面接触的状态。
以下对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由于用于净化供给到发动机E排气系统(在该实施例为缸盖34的排气口)的2次空气的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安装在动力单元P上,所以在向车架F上组装之前,能进行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向发动机E的排气系统的连接作业,能使连接作业很容易。
然而,由于安装在动力单元P上,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的容量不得不设计成最小限度,但由于将空气从外部导入到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的吸气管121从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延伸出去,所以能由该吸气管121增大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的实际容积,以便降低吸气声。
另外,吸气管121经由发动机E的向车架F上安装的摇动支承轴131的附近,延伸到脚踏板141b的下方,能尽可能避免由于动力单元P的摇动,弯曲吸气管121等的外力作用于该吸气管121上,能在不易受到后轮WR溅起的水和泥等的不良影响的位置,适当地布置吸气管121。
而且,在脚踏板141b的下方配置有上方敞开的容器143,该容器143收纳有电瓶145、继电器146、147、148、保险丝149、150及调节器151等电气元件和散热器水箱152等,吸气管121与该容器143的内部相连通。因此,能进一步有效地降低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的吸气声,同时能更加有效地防止水和泥等给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带来不良影响。
该摩托车在发动机E的右侧配置有散热器69和覆盖该散热器69的罩子74,而在配置散热器69一侧的底罩141c的一侧内面,即在底罩141c的右侧内面突设有能抵靠在车架F的后车架12上的加强筋154…,散热器69和罩子74配置在底罩141c的右侧外表面的内侧。
因此,在为了维修等而使摩托车倒向右侧时,底罩141c的右侧外表面比散热器69和罩子74首先接触地面,由于加强筋154…抵靠在后车架12上,能确保底罩141c的右侧的刚性,所以能避免散热器69和罩子74接触地面。
其结果是,不需要将车架F的一部分用于保护散热器69和罩子74,能避免车架F重量增加以便降低成本,另外,由于车架F的宽度不宽,能防止驾驶员的落脚性的降低,再有,由于仅仅改造底罩141c的一部分就能应用于其它机种,所以能提高其广泛应用性。
另外,空气滤清器82其滤清器罩84安装在动力单元P上,用于将空气从外部导入到空气滤清器82内的吸气管道93,由使上端与滤清器罩84内的第1未净化室91相连通的小径管94和直径比该小径管94大、使上端与小径管94的下端相连通的大径管95所构成,从上述大径管95的后部敞开端到上述小径管94的下部开口端的距离为L1;在上述大径管95的下部敞开端,从除去上述后部的部位到上述小径管94的下部开口端的距离为L2;设计成距离L1比距离L2要短。
根据这样的吸气气管道93的结构,由于摩托车的行驶使其在吸气管道93上的大径管95的前壁后方产生负压,利用该负压能有效地将外部的空气从吸气管道93导入到第1未净化室91。即,能使外部空气的朝向吸气管道93的吸入方向特指向吸气管道93的后方。因此,即使是在摩托车行驶时,由于在车体罩141的后方所产生的负压而引起的风的卷入,在动力单元P的后部堆积了尘埃,也能尽可能地避免将该尘埃吸入到空气滤清器82。然而,吸气管道93是在大径管95的一处设置缺口等的仅仅是找了个窍门的简单的形状就行,不会招致成本增加。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能进行种种变更设计。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能在向车架上组装之前完成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向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上的连接,能使连接作业很容易,能由吸气管增大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的实际容积,以降低吸气声,由于使吸气管延伸到适当的位置,所以能使其不易受到后轮溅起的水和泥等的不良影响。
另外,根据本发明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能尽可能避免由于动力单元的摇动使吸气管弯曲等的外力作用于该吸气管上,能适当地布置吸气管。
再有,根据本发明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能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吸气声,同时能更加有效地防止水和泥等给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带来不良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的排气净化装置,在与无级变速器(M)一起构成动力单元(P)、且可摇动地支承在车架(F)上的发动机(E)的排气系统上,通过单向阀(117)连接有用于净化供给到该排气系统的2次空气的、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其特征在于一端与安装在上述动力单元(P)上的上述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相连接的吸气管(121)从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延伸出去。
2.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摩托车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气管(121)经由发动机(E)的向车架(F)上安装的摇动支承轴(131)的附近,延伸到覆盖上述车架(F)的车体罩(141)所具备的脚踏板(141b)的下方。
3.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摩托车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脚踏板(141b)的下方,配置有上方敞开的箱式容器(143),上述吸气管(121)的另一端与该容器(143)的内部相连通。
全文摘要
一种摩托车的排气净化装置,在与无级变速器一起构成动力单元、可摇动地支承在车架上的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上,通过单向阀连接有用于净化供给到该排气系统的2次空气的、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除了使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和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的连接作业很容易之外,能降低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的吸气声,同时防止水和泥给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带来不良影响。一端与安装在动力单元上的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相连接的吸气管121从2次空气用空气滤清器83上延伸出去。
文档编号B62M7/00GK1276471SQ0011799
公开日2000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7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7日
发明者大高敏浩, 川目和则, 佐佐木典彦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