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25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特别涉及一种提高了乘客的乘车舒适性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平10-7056号中公开了一种在两人乘坐用车座的下方设有后罩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该后罩在乘客的脚踏板周围宽度窄。
在日本特公平7-90815号中公开了一种机动二轮车,该机动二轮车将可以载置脚整体的大小的板状的车后座脚踏板大致水平地固定在车座的前座下方的车体侧部。板状的脚踏板有比杆状更容易载置脚并且自由度高的优点。另外,后座脚踏板以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转动中心轴为中心可以自由折叠。
在车座下方的空间中收容收纳箱或燃料箱时,或想安装车宽度方向的宽度宽的尾灯单元时有尽量加大车座下的车体罩的车宽方向的宽度的情况。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势必将与乘客的大腿部和膝等重叠的部分加宽,要求乘客采取吃力的乘坐姿势,因此难以加宽车宽方向的宽度。另外,如上述现有例所述,即使将乘客脚踏板周围变窄也不能解决伴随着上述后罩的宽度宽所带来的上述问题。
车后座脚踏板在没有同乘者时可以收纳起来地自由转动,但是在收纳车后座踏板时前座的驾驶者希望在乘坐在座上的状态下可以使其转动。但是,即使是可以自由转动,但是当如上述现有例那样转动中心轴是水平时,在驾驶者坐在车座上的状态下难以收纳车后座踏板。另外,在同乘者侧,在减速等时,当车后座踏板是板状且其面是水平时,难以用力用两腿蹬住踏板。
发明目的本发明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作为目的的。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在两人乘坐式车座的下方设有车体罩,在该车体罩的车座下部附近设有向车宽度方向突出的侧方突出部,其特征在于,上述车体罩的侧方突出部中的在侧视中与后车座乘坐者的腿重叠的位置做成为侧方突出量部分地减少的面形状变化部。
这时,可以将上述面形状变化部中的面形状形成为平坦部,还可以形成为凹曲面或凸曲面。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在两人乘坐式车座的下方设有车体罩,在该车体罩的车座下部附近设有向车宽度方向突出的侧方突出部,其特征在于,上述车体罩具有向后轮的上方延伸出的部分,在该后轮上方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的比最大侧方突出部更下方侧的上下方向宽度渐渐地变窄,并且车座开闭锁朝向斜下地面临设在该倾斜面上的钥匙孔。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自由转动地设在车体侧部的板状的后车座踏板中,将该后车座踏板的转动中心轴相对水平面向前上倾斜。
另外,也可以使脚踏底板延伸出到与收纳时的上述后车座踏板相面对的位置。这时,将上述转动中心轴设在从车架延伸出的突部上,该突部向外侧突出的开口部设在上述脚踏底板上,并且该开口部向车体后方开放。另外,也可以将上述脚踏底板的延伸部中的与上述后车座踏板面对的部位的形状做成为与收纳时的后车座踏板大致同等的形状。
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即使在车体罩的车座下方设有侧方突出部而宽度变宽,由于侧方突出部中的在侧视中乘客的腿部所重叠的部分做成为车宽方向的宽度变窄的面形状变化部,因此,在乘客坐在后座上时,在侧视中通过将腿部重叠在该面形状变化部上,不会成为不自然的乘坐姿势,可以轻松舒适地乘坐在车上。因此,在维持了乘客的舒适性的情况下,车体罩的车座下方部分的宽度宽,可以安配置大容量的收纳箱及燃料箱,可以安装大型的尾灯等。
另外,若将面状变化部的面形状做成为平坦面,可以在大范围中躲避乘客的腿部,而且也容易成型。由于也可以形成为凹曲面或凸曲面,因此加大了外观设计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即使是车体罩的向后轮上方延伸出的部分中的、最大侧方突出部的下方部分的上下方向宽度朝向后方逐渐变窄的倾斜面时,但是由于使车座开闭锁朝向斜下地面临设在该倾斜面上的钥匙孔,因此,即使车体罩的车座下方部分宽度宽,也可以在后轮上方部分设置车座开闭锁。而且,可以防止雨水向车座开闭锁中侵入。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由于其后车座踏板做成为板状收纳式踏板,同乘者的载置脚的自由度变高,并且可以相对向前上倾斜的轴线自由转动,在没有同乘者而想要收纳后车座踏板时,驾驶者在乘坐在前座上的状态下通过由脚从前方将乘客踏板向上推而可以容易地进行收纳,因此,提高了操作性。
而且由于使转动中心轴向前上倾斜,在减速时同乘者对脚施加力时,由于将后车座踏板的相对脚的支承面做成几乎与腿接近直角,因此,可以容易用力蹬住踏板。
另外,由于将脚踏底板延伸到与收纳时的后车座踏板面对的位置,因此可以将收纳状态形成为与脚踏底板具有一体感的外观,可以构成良好的外观。而且,如果将脚踏底板的后车座踏板收纳时所面对的部分形成为与后车座踏板大致相同的形状,可以进一步增强收纳时的一体感,可以更加提高外观性。
另外,由于在脚踏底板的后端部设有用于安装后车座踏板的突部突出的开口部,并且该开口部向车体后方开放,因此,在将车座底板向车体上安装时,在仅突部突出到外侧、其它的车架部覆盖于内侧的状态下可以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性好,而且外观性也良好。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使用本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外观侧视图。
图2是使用本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车体前半侧的主要部件的布置的图。
图4是与图3接续的车体后半侧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车体前半侧的主要部件的布置的图。
图6是与图5接续的车体后半侧的俯视图。
图7是剖切车体罩的一部分表示发动机周边的图。
图8是车架的立体图。
图9是车架的俯视图。
图10是设在踏板下的踏板盘的立体图。
图11是后罩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12-12剖面图。
图13是图11的13-13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后座踏板部分的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15是处于使用状态的后座踏板的俯视图。
实施例以下参照


实施例。图1是使用本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外观侧视图。图2是使用本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车体前半侧的主要部件的布置的图。图4是与图3接续的车体后半侧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车体前半侧的主要部件的布置的图。图6是与图5接续的车体后半侧的俯视图。图7是剖切车体罩的一部分表示发动机周边的图。图8是车架的立体图。图9是车架的俯视图。图10是设在踏板下的踏板盘的立体图。
首先对使用本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机动二轮车是使用大直径的前轮1和后轮2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前叉3的上部从前后用前罩4和护腿罩5覆盖。在前罩4的前面中央部设有用于取入散热器的冷却风的空气取入口6,在其左右设有方向指示灯7,在护腿罩5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将散热器的热排风排出到外部的排风口8。
前罩4由本体部4a和前侧罩4b构成,该本体部4a位于前轮1的上方,该前侧罩4b与本体部4a的下部连接并在车轮1的后方向斜下后方延伸。在前罩4和护腿罩5的上方设有覆盖把手9的手把罩10,在该手把罩10的前面上设有前大灯11。另外,在手把罩10的上面后部侧设有仪表盘10a(图2)。
护腿罩5的下部与覆盖低地板式踏板的底板12连接,该底板12从护腿罩5的连接部在若干下方向大致水平方向弯曲后向后方延伸,成为驾驶者载置脚的踏板面。底板12的后部与后罩13连接,该后罩13从底板面向上方立起。
后罩13是覆盖车座14和后轮的前方及上方部分之间的向上下方向敞开的构件,上方的开口部由车座14开闭自由地覆盖。车座14是两人乘坐用车座,具有驾驶员用的前座14a和同乘者用的后座14b。在后座14b的左右两侧向后方配置把手兼托架33a,通过经后罩13从内侧向外侧贯通的支承件33b将前端部支承在后述的车架的车座导轨部上。
后罩前部13a从踏板面到前座14a是其上下方向宽度最宽的部分,在其下部安装着维修用盖15,该维修用盖15用于装卸自由地覆盖维修用孔,该维修用孔从前方向左右两侧面绕入地形成在后罩前部13a的下部。
底板12的下方的脚踏底板侧面由底罩16覆盖,其前端部与前罩14的后端部连接,上部与底板12连接。在本申请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前罩4、护腿罩15及手把罩10作为前部车罩,将底板12及底罩16作为踏板罩,将后罩13作为后部车体罩,将它们总称为车体罩。该车体罩作为外观构件分别由塑料等的适当材料形成。
维修用盖15是由塑料等的适当材料构成的侧视大致为L字形状的构件,通过其装卸可以相对上述后罩前部13a侧的维修用孔进行开闭,同时其大致水平地形成的底部可以开闭形成在底板12上的底侧的维修用孔(图中省略)。
底板12的左右各后端部在后罩前部13的侧方向后方延伸,形成向斜上延伸的延长端部12a,在收纳后车座踏板17时,在此重叠着同乘者用的后座踏板17。
在后罩13的侧面,在前座14a的下方且后座踏板17的上方部分上形成着平坦面18,在后端部回绕到侧面地安装着大型的尾灯单元19。另外,在尾灯单元19的附近,在后轮2的上方的侧面上设有车座锁用钥匙孔20。图中的符号21是摆动式动力单元,22是空气滤清器,23是后缓冲器,24是主支架。
摆动式动力单元21具有后述的四冲程发动机和V型皮带式变速机。图中的符号21a是曲轴,同轴地配置着驱动皮带轮,21b是变速输出轴,被动皮带轮及起动离合器同轴配置。21c是挂绕在驱动皮带轮和被动皮带轮间的V型皮带,21d是后轮车轴。
如图3所示,转向轴27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头管26上,该头管26设在车架25的前端部,通过该转向轴27连接前叉3和手把9。另外,如图4所示,在车架25的中央部通过连杆28自由摆动地支承着摆动式动力单元21。
如图8和图9所示,车架25具有下降部30、左右一对底部31、支柱部32、车座导轨部33,该下降部30从头管26向斜下去在车体中心向斜下方向后方延伸。该底部31前端焊接在下降部30的下部两侧并向斜面下后方延伸后弯曲为大致水平后再向后方延伸,该支柱部32从左右一对底部31的各后端部进行弯曲并在后轮2的前方向上方延伸,该车座导轨部33焊接该支柱部32的上端部,并且在车座14的下方且后轮2的上方向斜上后方延伸。
下降部30是1根管构件,底部31及支柱部32是连续的管构件并以左右一对设置。车座导轨33虽然为左右一对,但是通过用从支柱部32的上端向车体前方延伸出的向前方弯曲为凸状的鼓出部34连接而形成为俯视大致为U字状的单一的管构件,后部侧由横梁35左右连接。在车座导轨部33和支柱部34的连接部设有枢板36,由设在此处的枢支承部36a轴支承着连杆28的一端,该连杆28由其另一端支承着摆动式动力单元21。
左右的底部31后端部之间用向后方弯曲为凸状的后横管38连接,后横管38的两侧焊接在左右的底部31的后端部下面上。另外,设有在左右底部31的各外侧方大致平行地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支承杆39,各侧支承杆39分别用支承杆40a、40b与对应的底部31连接。另外,在后侧的支承杆40b上也连接着踏板构架41的前端部。
踏板构件41是管构件,该管构件沿左右的支柱部32的下部在其斜后方向上方弯曲为凸状的设置着。其另一端侧从后方安装在托架32a(图7、图10)上,该托架32a安装在支柱部32的背面侧。另外,在向最上方突出的顶部设有后座踏板用的安装凸起42。
左右的底面32的前端部之间也由横管37连接,在其中间部焊接下降部30的下端。由此,形成被左右的底部31、前横管37及后横管38围起的底下空间。
再由图3~图6说明车架25和各部件的配置关系。在前罩4和护腿罩围成的空间内收容着头管26,在其前方配置着散热器43,在散热器43的前方配置着冷却风扇44,在冷却风扇44的下方配置着散热器储存罐45,在散热器43的上方配置喇叭46。
下降部30配置在前轮1的后方的前罩4和护腿罩5之间,底部31和侧支杆39由底板12和底罩16覆盖。另外,在由左右的底部31、前横管37和后横管38围成的上述底下空间中收容着图9所示的底盘47的凹部48,在其内部收容着电池49a和起动继电器49b那样的相关的电器部件。
底盘47由塑料等的适当材料形成,用凹部48的周围部分支承在左右的底部31、前横管37及后横管38上,而且,凹部48的向上方开放的开口部面临底板12的维修用孔,由维修用盖15的底部开闭。
踏板构架42由底板12的延出端12a覆盖,凸部42及后座踏板17从形成在其一部分上的开口部向外部伸出(图2)。
支承在枢板36摆动式动力单元21,在其前部设有水冷四冲程发动机,如图7所示,该发动机具有气缸50、气缸盖51、气缸盖罩52,并大致水平地配置,气缸盖罩52、气缸盖51及安装在其侧面上的点火火花塞53以及与气缸盖51的吸气口连接的气化器54的一部分与用维修用盖15覆盖着维修用孔的开口部面临。
另外,空气滤清器22在其前部从向前方突出设置的管道22a吸入外部空气,由锥形筒管22b向气化器54供给新气。另外,与气缸盖51的排气口连接的排气管55通过发动机的下方与后轮侧方的消音器56(图3)连接。另外,如图2所示,发动机侧和散热器43间由向车体右侧偏置的送水管57a和57b连接,使冷却水循环。
如图4所示,鼓出部34向前方延伸到与气缸盖罩52相同的程度,在此,物体收容部58支承在车座导轨部33的前部,在其后方,燃料箱59支承在车座导轨部33的后段部上。在燃料箱59的前后方向中间部附近的车座导轨部33上支承着后缓冲器23的上端部。
以下对后罩13进行说明。图11是后罩13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面图,图13是图11的13-13线的剖面图,后盖13覆盖着车座下方和后轮2的前方及上方的车体周围,在其前部13a的下方从前面到左右两侧形成着维修孔用开口60,在此安装着维修用盖15。
另外,左右两侧面,靠近上端部的比较上部形成着棱线61,向最外方鼓出,棱线61的上侧构成为从上端向棱线61渐渐向外侧方鼓出的上部斜面62,棱线61的下侧构成为朝向下端大致向车宽方向的中央侧渐渐进入的下部斜面63。棱线61是本发明的最大侧方突出部,包含棱线61的其附近的上部斜面62和下部斜面63的各一部分构成本发明的侧方突出部。
棱线61的附近构成后罩13的车宽方向中的车宽度方向宽的部分。但是,在该车宽度方向宽的部分中的、车座14的前座14a的后半部侧下方和后座14b的前方的位置即在侧视中与同乘者P的大腿部和膝部等的腿部F重叠的位置形成着局部的平面部18(参照图11),成为相对周围的车宽度方向宽的部分地向车体内侧后退的车宽方向中的车宽度方向窄的部分。平面部18是本发明中的面形状变化部的一个具体例子。
如图12所示,该平面部18构成为将包含最向外方突出的棱线61的其上下附近部分地切取那样的形状,向车体内方凹入,如此地变窄并且相对周围的车宽度方向宽的部分成为凹部。
该平面部18成为坐在后座14b上的同乘者P的腿部F在该平面部18侧方在侧视中与其重叠的位置关系。另外,平面部18构成为平面状,并成为其若干下侧向外方倾斜的倾斜面。但是,重要的是该部分是用于构成局部的车宽度方向窄的部分的凹部,其表面状态不限定于平面状,也可以是向车体内侧凹入的凹曲面或相反的凸曲面。
另外,在该断面中,虽然下部斜面63的下部63a部分地变宽,但是处于比由其上方的下部斜面63的上部和上部斜面62推定的棱线61更车体内方。另外,这样的变宽的下部63a在下部斜面63整体中是局部的部分。
后罩13中的平面部18的后方部分中的向后轮2的上方延伸的部分,其上下方向宽度随着朝向后方去渐渐地变窄,而且棱线61向车座接近,因此,在侧视中,棱线61下方的构成为外伸状斜面的下部斜面63占其大部分。而且,下部斜面部分63自身的上下方向宽度也随着朝后方去而渐渐变窄。该后罩13的后端部形成着向后方开放的缺口部64,其两侧成为向左右侧面绕入的切入部65。宽度比较大的大型的尾灯单元19(参照图1)安装在该缺口部64和切入部65中。
钥匙孔20设在后轮2的中心部正上方位置的后罩13的与切入部65接近的后部一侧面上,该钥匙孔20如图13所示在下部斜面63的下端部指向斜下方地开口。在该钥匙孔20的内侧设有车座锁用的钥匙圆柱件66,当插入钥匙67开锁时,解除设在车座14的后端部侧的图中省略的车座锁定,可以以前端部侧的铰链(图中省略)为转动中心将车座14打开。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如图1、图11及图12所示,在后罩13的侧面上,在前座14a的下方且后座14b的前方位置设置平面部18,将该部分形成为车宽方向窄的部分,因此,同乘者P通过将其腿部F在侧视中向该平面部18上交叉而可以不必将腿部F不自然地张开地坐在后座14b上,因此,可以在不采用吃力的着座姿势的情况下舒适地坐在车座上。
因此,可以在不损害同乘者P的舒适性的情况下以车宽方向宽的方式形成后罩13,可以安装车宽度宽且大型的尾灯单元19等。另外,也可以向后罩13的内侧收容配置大容量的收纳箱58和燃料箱59。
另外,由于平面部18其表面为平面状、而且其下侧若干向外方伸出地倾斜着,因此,不会对腿部F给予锐角的接触感,可以在大范围内躲避腿部F,而且成型也容易。另外,也可以将平面部18的面形状形成为平坦面以外的凹曲面或凸曲面,因此外观设计上的自由度变大。
而且,由于将钥匙孔20朝向斜下地开孔,钥匙圆柱件26朝向斜下地与该钥匙孔20面临,因此,作为使后罩13变宽的结果,后轮2的上方部侧面朝向后方其上下方向宽度渐渐变窄而几乎成为作为外伸状的斜面的下部斜面部分63,在该部分上设置钥匙圆柱件66,可以配置在与车座锁接近的最适当的位置。而且,由于是朝向斜下方,可以防止与雨水侵入钥匙圆柱件66。
以下对后座踏板进行说明。图14是以收纳状态表示后座踏板17的安装部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后座踏板17的使用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如图14所示,后座踏板17由转动中心轴70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凸部42上,该凸部42设在踏板构架41的顶部,后座踏板17可以在向外方水平地倒下时的使用位置和使其立起的收纳位置之间自由转动。转动中心轴70向前上倾斜,在驾驶者坐在前座14a上的状态下通过用脚将后座踏板17向后推上而可以容易地进行收纳。
收纳时的后座踏板17与踏板12的后端延出部12a面对,后端延出部12a为了收纳时的后座踏板17与其重叠而带有向车体内侧的台阶,处于低一段的凹入的位置,而且形成为与后座踏板17大致相同的形状(大致三角形)。
后端延出部12a为了收纳后座踏板17,而将踏板12的后部特别延长到向摆动单元20的侧方重叠的位置(图3),在台阶部71上形成着用于使凸部42突出的开口部72,该开口部72向车体后方开口(参照图2),在开口部72的下方设有延长下部73,该延长下部73比后端延出部12a更向外方侧突出一段,覆盖着踏板构架41的顶部侧。
图15表示使用状态中的后座踏板17的俯视形状,后座踏板17的前后宽度W比同乘者脚F的长度窄,成为可以只使同乘者的脚的中央部分乘载的程度。
该后座踏板17由于是板状而且做成为收纳式,相对向前上倾斜的轴线70自由转动,因此在没有同乘者而想要收纳后座踏板时,驾驶者在坐在前座14a上的状态下通过从前方将后座踏板17向后斜上方推上就可以容易地将后座踏板17收纳,因此提高了操作性。
另外,通过将转动中心轴70向斜上倾斜,在减速等时对脚F施加力时,由于将后座踏板17的相对脚的支承面形成为大致与腿成直角,因此容易用力蹬住踏板。而且,由于将后座踏板17的前后宽度W做成为比同乘者的脚F的长度窄而只乘载脚F的中央部分的程度,因此,可以自由地调节脚相对后座踏板17的接触角度。
另外,由于将踏板12的一部分延长到与收纳时的脚后座踏板17面对的位置而构成底板的后端延出部12a,因此,在收纳状态下可以形成具有与底板的后端延出部12a一体的感觉的外观,使外观变好。而且,如果将底板的后端延出部12a的后座踏板17收纳时所面对的部分形成为与后座踏板17大致相同的形状,则可进一步加强收纳时的一体感,进一步使外观性提高。
另外,在底板12的后端部设有供安装后座踏板17的凸部42突出的开口部72,将该开口部72朝向车体后方敞开,因此,在将底板12安装在车体上时,只有凸部42向外侧伸出,之外的踏板构架42等可以在覆盖在内侧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性好,而且外观性也好。
权利要求
1.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在两人乘坐式车座的下方设有车体罩,在该车体罩的车座下方附近设有向车宽度方向突出的侧方突出部,其特征在于,上述车体罩的侧方突出部中的在侧视中与后车座乘坐者的腿重叠的位置做成为侧方突出量部分地减少的面形状变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面状变化部形成为平坦部。
3.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在两人乘坐式车座的下方设有车体罩,在该车体罩的车座下方附近设有向车宽度方向突出的侧方突出部,其特征在于,上述车体罩具有向后轮的上方延伸出的部分,在该后轮上方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的比最大侧方突出部更下方侧的上下方向宽度渐渐地变窄,并且车座开闭锁朝向斜下地面临设在该倾斜面上的钥匙孔。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自由转动地设在车体侧部的板状的后车座踏板中,将该后车座踏板的转动中心轴相对水平面向前上倾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踏板底板延伸出到与收纳时的上述后车座踏板相面对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动中心轴设在从车架延伸出的突部上,该突部向外侧突出的开口部设在上述脚踏底板上,并且该开口部向车体后方开放。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脚踏底板的延伸部中的与上述后车座踏板面对的部位的形状做成为与收纳时的后车座踏板大致同等形状。
全文摘要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在二人乘用车座的下方设置车宽方向宽的后罩,并确保同乘者的舒适性。在车座的下方向外方鼓出地车宽方向宽地形成着后罩13,在成为前座14a的下方且后座14b的前方的位置局部地设有平面部18而形成为车宽方向窄的部分,该平面部18削除包含棱线61附近部分。在平面部18的侧方可以配置同乘者P的腿部F。在平面部18的后方且后轮上方的上下方向变窄的部分中的下部斜面63上向斜下方地形成着钥匙孔20,可以使车座锁用的钥匙圆柱件开锁。
文档编号B62K11/00GK1357473SQ0113942
公开日2002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5日
发明者白川浩, 川和聪, 边田直树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