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摩托车的车座开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7291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轮摩托车的车座开闭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将大型车座可自由开闭地安装在车身侧的二轮摩托车的车座开闭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二轮摩托车的车座开闭结构,例如已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第2001-239970号公报“小型摩托车车座安装结构”中描述的结构。
在下面的图25中说明上述公报的图2。其中,将标号进行了修改。
图25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车座的开闭结构的透视图,它描述了下面所述的一种车座开闭结构,即在行李箱301的前部,经由车座铰链302可自由开闭地安装车座303;在该车座303的底面上安装第一コ字形金属配件304和第二コ字形金属配件305;在行李箱301的侧部配置有第一车座锁定机构306,用于承接第一コ字形金属配件304;在行李箱301的侧后部配置有第二车座锁定机构307,用于承接第二コ字形金属配件305。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上述技术所述,当设置第一车座锁定机构306及第二车座锁定机构307时,可以防止大型车座303被强制打开,但是,如果可以将这种锁定机构的个数变成一个的话,可以降低部件本身的成本以及安装成本等,并且,无需连接第一车座锁定机构306及第二车座锁定机构307的第二钢索308,可以减少与钢索相关的成本。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改进二轮摩托车的车座的开闭结构特别是在备有大型车座的二轮摩托车中,将车座的锁定机构即车座锁闩减少成一个。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记载的二轮摩托车的车座开闭结构,在车座下方设置有物品收存箱,利用车座左右侧方设置的车座铰链可自由开闭车座,其特征为,使铰链倾斜成侧视为向前下方低垂、同时俯视为其前部向车身内侧靠近的形式;在关闭车座的状态下,设置在车座底板前部的凸出部与设置在物品收存箱前部的凹部相互配合。
以往,在大型车座中,为了防止因车座挠曲引起的失窃,在关闭车座时,在两个部位处安装配合到车身侧的车座锁闩,但在本发明中,由于利用物品收存箱侧的凹部和车座侧的凸出部进行物品收存箱与车座的配合,所以,可以省掉一个车座锁闩,在保持防盗功能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特征为,铰链轴通过配合部的下方附近。
通过使铰链轴通过配合部下方附近,在关闭车座且使收存箱侧的凹部和车座侧的凸出部处于相互配合的状态下,即使强制打开车座而使指向上方的力作用到车座前部上,由于车座难以以车座铰链轴为中心转动,所以,难以将车座打开,可以进一步提高防盗效果。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特征为,凹部位于物品收存箱上部开口凸缘部。
由于将凹部形成在物品收存箱上部开口凸缘部,与专门形成凹部相比,可以减少为了形成凹部对物品收存箱的形状的变更,可以抑制成本的增加。
此外,由于凸缘部是提高物品收存箱上部边缘部刚性的部分,所以,通过将凹部设置在该刚性高的凸缘部,在外力经由车座侧的凸出部作用到凹部上时,可以抑制凹部的变形。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后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正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座铰链安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车座铰链透视图。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座铰链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车座铰链的铰链轴的倾斜说明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车座锁闩安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车座锁闩的说明图。
图1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车座铰链的铰链罩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罩的切口部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罩的可动作的作用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的透视图。
图1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前后双人座的底面的底面图。
图1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与前后双人座的配合的剖面图。
图1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内的间隔的透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的剖面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的前部及中间部的平面图。
图2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间隔板插入部的剖面图。
图2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插入间隔板插入部中插有间隔板的剖面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毡垫的透视图。
图2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的使用实例的作用图。
图2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的另一使用实例的作用图。
图25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车座开闭机构的透视图。
符号说明10…二轮摩托车,22…物品收存箱(行李箱),23…车座(前后双人座),51…车座铰链,54…底板,77…铰链轴,83…凸缘部,184…凹部,186…凸出部,201…配合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形式。此外,附图按照标号的方向进行观察。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二轮摩托车10由以下构件构成前端安装有前管11的车身架12、可转动地安装在前管11上的手柄轴13、安装在该手柄轴13的下部上的前叉14、安装到该前叉14下端的前轮16、用于对该前轮16进行转向且安装在手柄轴13上部的手柄17、覆盖手柄轴13和前管11及前叉14前部的前罩18、安装在该前罩18后部上的前部内罩21、安装到前述车身架12后上部作为物品收存箱的行李箱22、配置在该行李箱22上方并可自由开闭的前后双人座23、安装在车身架12后下部的动力单元24以及安装在该动力单元24后部的后轮26。
这里,31是覆盖前轮16上方的前挡泥板,32是覆盖手柄17前方的手柄罩,33是安装在手柄罩32上的挡风玻璃,34是安装在手柄罩32后部的手柄内罩,36是后视镜,37、37(图中只表示出眼前所示侧面的标号37)是脚踏板,38、38(图中只表示出眼前侧面的标号38)是支承脚踏板37、37的脚踏板支承架,41、42是构成动力单元的发动机和动力传递机构,43是支架,44是跨越动力单元24后端和车身架12后端的后缓冲单元,46是车身罩,47是覆盖后轮26上方的后挡泥板。
二轮摩托车10结构特征在于(1)具有将前后双人座23可自由开闭地安装到行李箱22上方的车座铰链51以及覆盖该车座铰链51侧方的铰链罩(图中未示出,后面详细描述)结构;(2)具有将行李箱22与前后双人座23配合的结构;(3)具有行李箱22内的间隔结构。下面详细描述这些结构。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后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以剖面形式表示将车身罩卸下时的前后双人座车座23。
将前后双人座23可自由开闭地配置在行李箱22的上方用的车座铰链51,安装在构成车身架12后部的后车架12A上,同时配置在行李箱22处的车身右方(在图中行李箱22的里侧);在关闭前后双人座23时对前后双人座23进行锁定的同时,与前后双人座23侧配合的车座锁闩52安装在后车架12A上,同时,配置在行李箱22处的车身左方(在图中行李箱22的靠近眼前侧)。
与车座锁闩52配合的车座挂钩53是安装在设于前后双人座23底部的底板54上的构件。
前后双人座23由驾驶员坐的驾驶员用座23A和比该驾驶员坐23A高出一段形成的陪同乘坐人员坐的陪同人员用座23B构成。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正视图,图示出的结构包括在车身的前部中央安装有正视为大致三角形的前照灯56,该前照灯56的两个侧方和下方用V字形的前副罩57覆盖;在该前副罩57的左右,配置作为信号灯的方向指示灯58、61。此外,63是仪表保护盖,64、64是方向指示灯58、61用的灯泡,65是前罩18的开口部。
方向指示灯58、61呈纵长方向,基本为三角形状,下部配置有灯泡64、64,不仅使下部而且能使上部发光,在提高识别性的同时可以发挥照明效果。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平面图,图中表示,由左右一对车架即左车架67和右车架68构成后车架12A,在左车架67上安装车座锁闩52,在右车架68上安装车座铰链51。此外,71是跨越左车架67和右车架68的各后端的十字管,72、72是可折叠地安装在陪同乘坐人员放脚用的脚踏板支架38上的陪同乘坐人员用脚踏板(在图中处于折叠状态)。
方向指示灯58、61,平视(平面视图)为它们内侧部58A、61A与前挡泥板31的左右侧部31A、31B连续地配置,设计上具有整体感。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座铰链的安装状态的透视图(图中的箭头(前面)表示车身前方,以下相同。),表示在后车架12A的右车架68上经由铰链托架74安装车座铰链51。
车座铰链51由安装在铰链托架74上的车身侧铰链76以及经由铰链轴77可摆动地安装在该车身侧铰链76上的车座侧铰链78构成,在前后双人座23(参照图2)关闭的状态下,由管构成的车座侧铰链78竖起,在该车座侧铰链78的上端,安装前后双人座23。此外,81、82是为了通过车座侧铰链78形成在行李箱22的凸缘部83上的切口部,84是为了安装后面描述的铰链罩(图中未示出)而安装到车座侧铰链78上的撑条。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车座铰链的透视图,表示用假想线所示的车座侧铰链78关闭前后双人座23(参照图2)时的状态,和用实线所示的车座侧铰链78打开前后双人座时的状态。
车座铰链51,将构成打开前后双人座时固定车座位置用的止动器的止动销85可移动地安装在车身侧铰链76上,将配合到止动销85上的配合片86成一整体地安装在车座侧铰链78上。此外,87是形成在配合片86尖端部的凹部,止动销85嵌入到该凹部87内。
车座侧铰链78由以下部分构成从铰链轴77延伸成J字形的一对J形架91、91,安装在这些J形架91、91的各尖端上的车座安装管92,安装在该车座安装管92近中央的车座安装片93。此外,94是跨过J形架91、91之间的管,96、96是加强构件。
车座安装管92包括在两端部与前后双人座的底板54(参照图2)接触的安装端部98、98,以及为了用螺栓安装到底板54上在安装端部98、98上开设的安装孔101、101。
车座安装片93是接触底板54的部分,具有用螺栓安装到底板54上用的安装孔102。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座铰链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中表示,在车座铰链51上的车身侧铰链76的侧壁104、105上分别开设长孔106,止动销85穿过这些长孔106、106,将拉伸螺旋弹簧107架设在该止动销85和铰链轴77上。
借助该拉伸螺旋弹簧107,止动销85经由套环108嵌入到配合片86的凹部87内时,利用拉伸螺旋弹簧107的弹性力将止动销85推压到凹部87上,使止动销85难以从凹部87上脱落,即,难以将打开的前后双人座23(参照图2)关闭。
111是沿打开方向产生弹性力的螺旋弹簧,用于减轻打开前后双人座时的操作力,在卷绕到铰链轴77上的同时,使中央部112触及车座侧铰链78的管94的下部,并且令两个端部113、113与车身侧铰链76的底板114接触。
下面,回到图2。在本发明中,把车座铰链51的车座侧铰链78,特别是车座侧铰链78的车座侧安装管92,以跨越驾驶员用车座23A和陪同人员用车座23B的方式安装到底板54上。因底板54弯曲着,前后双人座23中的驾驶员用车座23A和陪同人员用车座23B的连接部,成为前后双人座23中刚性最小的部分,可以利用上述车座安装管92加强前后双人座23。
图8(a)、(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座铰链的铰链轴倾斜的说明图,(a)是侧视图,(b)是平面图。
在(a)中,例如铰链轴77,其延长线116比通过车座侧铰链78的安装端部98、98的直线117更向前下方低垂,延长线116与直线117形成的夹角为角度θ1。
在(b)中,铰链轴77,以其前部比后部更靠近车身内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身前后方向的延长线118只倾斜一个角度θ2。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座锁闩的安装状态的透视图,图中表示,经由锁闩托架121、122将车座锁闩52安装到后车架的左车架67上,使行李箱22的侧面123凹下,将车座锁闩52的上部配置在行李箱22的凸缘部83的下方。此外,124是车座挂钩53配合到车座锁闩52上时穿过车座挂钩53所用的、开设在凸缘部83上的通孔。
车座挂钩53由薄的板状构件构成,通孔124沿凸缘部83的长度方向开成长孔状的开口。因此,车座挂钩53不突出到行李箱22的内部,可以增大行李箱22的容积。
图10(a)、(b)是根据本发明的车座锁闩的说明图。(a)是表示车座锁闩53配合状态的侧视图,(b)是表示将车座锁闩53的配合解除的状态侧视图。
在(a)中,车座锁闩52由以下部分构成扁平的基本上为箱状的外壳127、用销128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外壳127上的锁定爪131、用于限制该锁定爪131的转动且用销132可转动地安装到外壳127上的止动构件133、架设在所述锁定爪131和止动构件133的每一个上的拉伸螺旋弹簧134。
外壳127是设置为限制锁定爪131顺时针转动的止动片136的构件。
锁定爪131包括配合到车座挂钩53上的上爪138、离开该上爪138配置的下爪141、能与外壳127的止动片136的尖端接触的L形臂142、安装到拉伸弹簧134一端的弹簧安装臂143。
止动构件133,由侧方突出部146和下部臂148构成,该侧方突出部146以其先端与锁定爪131的阶梯部145接触方式阻止锁定爪131的转动,该下部臂148在安装拉伸螺旋弹簧134另一端的同时安装钢索147的先端。
钢索147连接到解除前后双人座的锁定用的圆柱形锁机(图中未示出)上。
其次,说明上面所述的车座锁闩52的锁定作用。
在(a)中,前后双人座关闭,在车座挂钩53配合到锁定爪131上的爪138上的状态下,首先,用钥匙转动连接钢索147的圆柱形锁机,如(b)所示,将钢索147拉向箭头①所示的方向。
其结果是,止动构件133以销132为中心沿箭头②所示的方向转动,止动构件133的侧方突出部146脱离锁定爪131的阶梯部145。从而,锁定爪131,其转动不受限制,借助拉伸螺旋弹簧134的弹性力沿箭头③的方向转动,上爪138脱离车座挂钩53,解除上爪138与车座挂钩53的配合。
由于前后双人座由车座铰链给予打开方向的力,所以,当上爪138与车座挂钩53的配合被解除时,伴随着前后双人座稍稍打开(上托),车座挂钩53沿箭头④的方向上升。
此外,在关闭前后双人座时,首先,在(b)中,当将前后双人座向下压,使车座挂钩53向与箭头④相反的方向下降时,车座挂钩53与锁定爪131的下爪141接触,将下爪141向下压。其结果是,锁定爪131向与箭头③相反的方向转动,借助拉伸弹簧134的弹性力给予和箭头②的方向相反的转动力的止动构件133的侧方突出部146的尖端,如(a)所示,钩挂在锁定爪131的阶梯145上。从而,由于锁定爪131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所以,将锁定爪131和车座挂钩53保持在配合状态。
图11(a)、(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车座铰链的铰链罩的剖面图,(a)是行李箱、车座铰链、前后双人车座、车身罩以及铰链罩的剖面图,(b)是沿(a)中b-b线的剖面图。
在(a)中表示,将铰链罩153安装在车座铰链51上,用该铰链罩153覆盖车座铰链51的侧方,更详细地说,覆盖设置在车身罩46上的切口部154。此外,156、157是将行李箱22的底安装到铰链托架74上的螺钉和螺母,158、161是将行李箱22的底安装到设置在后车架12A上的托架162上的螺钉和螺母,163、164是将车座铰链51安装到铰链托架74上的螺钉和螺母,166是堵塞行李箱22与前后双人座23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橡胶。
切口部154是当前后双人座23打开时为了允许车座铰链51的车座侧铰链78向车身侧方进行大的摆动而设置的,通过将车座铰链51的铰链轴77设置在行李箱22的开口部168的外侧下方,以及将切口部154设置在车座铰链51的侧方的车身罩46上,可以将前后双人座23开得很大,能够很容易地使物品进出行李箱22。此外,作为行李箱22,可以利用开口部168的整个面,可以同时收存宽的物体以及更多的物体。
在(b)中表示,将切口部81、82设置在行李箱22的凸缘部83上,分别将海绵橡胶169安装到这些切口部81、82上,当关闭前后双人座23时,经由海绵橡胶169使车座铰链51的J形架91、91与切口部81、82接触。
图12(a)、(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罩的切口部的说明图,(a)是透视图,(b)是沿(a)中B-B线的剖面图。
在(a)中,车身罩46的切口部154是在整个边缘上设置阶梯部154a的部分,特别是,在阶梯部154a中,令铰链罩153(参照图11(a))的内表面与前侧阶梯部154c及后侧阶梯部154d接触。
在(b)中,前部阶梯部154c和后部阶梯部154d,是分别制成V形截面将中央凹下的部分,更详细地说,通过使从车身罩46的内表面突出的上部突出部172、172(在图14中详细描述)及下部突出部173、173(图中未示出,在图14中详细描述)与这些前部阶梯部154c和后部阶梯部154d接触,使铰链罩153对准中心。此外,作为前部阶梯部154c及后部阶梯部154d的截面形状,并不局限于V字形,也可是U字形。
这样,通过在切口部154的边缘上设置前部阶梯部154c和后部阶梯部154d,可以将铰链罩153对准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心,能提高将铰链罩153安装到车身罩46上时的定位精度。
下面,说明上面所述的车座铰链51和铰链罩153的作用。
图13(a)~(c)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罩的的打开动作的作用图,(a)是表示铰链罩153关闭状态的剖面图,(b)是表示铰链罩153稍稍打开的状态的剖面图,(c)是表示铰链罩153大开的状态的剖面图。
在(a)中,铰链罩153是经由基本上呈U字形的、作为弹性材料的U字弹簧171安装到车座侧铰链78的撑条84上的构件,它包括设置在内表面上部的一对上部突出部172、172(图中只表示出一个上部突出部172),和设置在内表面的下部的一对下部突出部173、173(图中只表示出一个下部突出部173),以及为了安装U字弹簧171从上部突出部172、172和下部突出部173、173之间向侧方延伸的侧方伸出部174。此外,176、177是将U字弹簧171安装到撑条84上的小螺钉和螺母,d是铰链罩153与车身罩46的间隙。
在(a)中,铰链罩153的上部突出部172、172及下部突出部173、173处于和车身罩46的切口部154的边缘接触的状态。这时,U字弹簧171处于将U字的两个端部打开使之挠曲的状态,利用这种挠曲产生的弹性力,将铰链罩153推压到切口部154的边缘上。
在(b)中,由于将铰链罩153与车身罩46之间的间隙d(参照(a))设定得下部比上部大,所以,当开始打开前后双人座23,车座铰链51的车座侧铰链78从假想线的位置向实线的位置如箭头所示稍稍摆动时,U字弹簧171的挠曲变小,弹性力变小,在铰链罩153的上部突出部172、172在被推压到切口部154的边缘上不变的状态下,铰链罩153的下部以切口部154的边缘和上部突出部172、172的接触部为中心沿箭头方向稍稍打开,下部突出部173、173离开切口部154的边缘。
在(c)中,当车座侧铰链78进一步摆动时,U字弹簧171的挠曲基本上消失,铰链罩153与车座侧铰链78一起摆动,所以,上部突出部172、172及下部突出部173、173一起脱离切口部154的边缘。
这样,通过将铰链罩153和车身罩46之间的间隙设定得下部比上部大,使铰链罩153从切口部154的边缘离开时,下部突出部173、173侧先离开;由于使车身罩46与铰链罩153各自的表面是连续的,所以,可以在铰链罩153的下部不会干扰的情况下,使铰链罩153在设于车身罩46上的阶梯部(盖部)181上移动。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的透视图,表示在行李箱22的凸缘部83的前部,成一整体地形成有凹部184。
凹部184是与后面描述的前后双人座侧的凸出部配合防止前后双人座被强制打开的部分。
图1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前后双人座的底面的底面图,表示在前后双人座23的底板54的前部,成一整体地成形向车的宽度方向突出的凸出部186。此外,187、188是为了安装车座铰链51而设置的、与车座铰链51的安装端部98、98(参照图6)接触的车座侧安装部,191是为了安装车座铰链51而设置的、与车座铰链51的安装片93(参照图6)接触的车座侧安装部,193…(…表示多个,以后相同)是安装孔,194是安装车座挂钩53的挂钩安装部,196、196是安装孔。
图16(a)、(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和前后双人座的配合的剖面图,(a)是表示配合状态的剖面图,(b)是表示关闭前后双人座时的作用的剖面图。
在(a)中,行李箱22的凹部184具有承受前后双人座23的凸出部186的倾斜面184A。
前后双人座23的凸出部186备有潜入行李箱22的倾斜面184A的下方的圆弧状的配合面186A。
图中的200是上述配合面186A的圆弧中心,也是配合面186A的转动中心的转动中心点。当将行李箱22的凹部184和前后双人座23的凸出部186的配合部分作为配合部201时,该转动中心点200,是在通过该配合部201的与纸面平行的平面上,与图8(a)、(b)所示的铰链轴77的延长线116的交点。
如图8(a)、(b)所示,在本发明中,使车座铰链51的铰链轴77倾斜成侧视为铰链轴77向前下方低垂,同时平视为铰链轴77的前部比后部位置更靠近车身内侧方向的形式,就能把转动中心点200配置在图16(a)所示的配合部201的下方。
下面,说明以上描述的行李箱22的凹部184与前后双人座23的凸出部186的配合作用。
在(b)中,当前后双人座23从打开状态逐渐关闭时,前后双人座23以转动中心点200为中心转动,与此相应地,凸出部186的配合面186A潜入行李箱22的凹部184的倾斜面184A,如(a)所示,凸出部186配合到凹部184上。在这种状态下,例如,即使要强制地打开前后双人座23前部,也会被配合部201所阻止。
回到(a),例如,令凸出部186的转动中心点为200A,如果配置在配合部201的正下方的话,当要强制打开前后双人座23的前部、使力作用到上方时,不会产生使前后双人座23绕转动中心点200A转动的转矩。由于转动中心点200是比上述转动中心200A更靠近的点,所以可以使前后双人座23转动的转矩更小,可以牢固地用配合部201将凸出部186配合到凹部184内。
图中的200B表示的转动中心点,是指把铰链轴配置在行李箱22开口部168侧方的情况,正视可以看出,铰链轴没有向前下方低垂,且不能使铰链轴倾斜成前部比后部位置更向车身内侧的方式。
以该转动中心点200B为中心关闭前后双人座23时,设置在前后双人座23侧的凸出部基本上只沿上下方向移动,不能配合到设于行李箱侧的凹部内。
在图14中,凹部184设置在行李箱22的凸缘部83的前部,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把凹部设置在行李箱22的侧部凸缘83上,使之与配置在前后双人座23侧部的凸出部配合。此外,也可以把凹部设置在前后双人座23侧,而将凸出部设置在行李箱22侧。
如上述图8、图14、图15及图16所说明的,本发明第一个特征在于在前后双人座23的下方设置行李箱22,经由设于前后双人座23的左右侧方的车座铰链51可自由开闭前后双人座23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座开闭结构中,使铰链轴77倾斜成侧视铰链轴77向前下方低垂,俯视铰链轴的前部向车身内侧靠近的方式;在关闭前后双人座23的状态下,能把设于前后双人座23底板54的前部的凸出部186与设置在行李箱22前部的凹部184配合。
由于利用凹部184和凸出部186进行行李箱22与前后双人座23的配合,所以,可以节省一个车座锁闩,在保持防盗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成本。
此外,凹部184是与行李箱22整体成形的,凸出部186是在前后双人座23的底板54上整体成形的,所以,形成凹部184和凸出部186所需的成本与形成一个车座锁闩所需的成本相比,可以大幅度降低。
本发明第二个特征(方面)是使铰链轴77通过配合部201的下方附近。
通过使铰链轴77通过配合部201的下方附近,在关闭前后双人座23、使凹部184和凸出部186配合的状态下,即使强制地打开前后双人座23,将指向上方的力作用到前后双人座23的前部上,前后双人座23也很难以位于铰链轴77的延长线116上的转动轴中心点200为中心转动,所以,很难打开前后双人座23,可以进一步提高防盗效果。
本发明第三个特征(方面)是把凹部184设置在设于行李箱22上部开口上的凸缘部83上。
由于将凹部184设置在行李箱22的凸缘部83上,所以,与专门形成凹部相比,可以减少为了形成凹部184而使行李箱22的形状发生的变化,可以降低成本。
此外,由于凸缘部83是提高行李箱22上部边缘部刚性的部分,所以,通过将凹部184设置在该刚性高的凸缘部83上,在经由凸出部186将外力作用到凹部184上时,可以抑制凹部184的变形。从而,更加难以打开前后双人座23。
图1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内的间隔的透视图,表示出在行李箱22内设置可改变位置的一个间隔板211。此外,图中省略了铺设在行李箱22内的毡垫(后面详细描述)。
间隔板211可以在设于行李箱22内的前部的前部间隔板插入部212和设于行李箱22内的中间部的中间间隔板插入部213上更换。此外,在不将行李箱22的内部间隔起来时,可以将间隔板211沿行李箱22的背面214放置。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的剖面图,表示出,在行李箱22内,铺设沿着行李箱22的内部形状的碟状毡垫221,并且在中间部间隔板插入部213处将行李箱22的内部间隔开。
毡垫221用于保护收存物品不受伤害。
在不将行李箱22的内部间隔开时,将间隔板211插入到行李箱22的背面214和毡垫221的后壁222中间。此外,224是行李箱22的前部底面,226是作为行李箱22的中间部及后部的底面的中后部底面。后面详细描述毡垫221的形状。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的前部及中间部的平面图(图中的箭头(左)表示车身左方,箭头(右)表示车身右方,下面相同),图中表示,为了插入间隔板211(参照图18),在行李箱22的前部底面224和左右侧壁228、231的前部形成插入部233、234,在中后部底面226上形成插入槽236及插入部237,在侧壁228、231的中间部分别形成插入槽238、241。即,插入部233、234是构成前部间隔板插入部212的部分,插入槽236、插入部237及插入槽238、241是构成中间部间隔板插入部213的部分。
图20(a)、(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间隔板插入部的剖面图,(a)是图18的A-A线剖面图,(b)是图18的B-B线的剖面图。
(a)表示前部间隔板插入部212,其中,在前部底面224和侧壁228上前后并列地形成L字状的L字壁245、245(图中只表示出一个L字壁245),在前部底面224和侧壁231上前后并列地形成L字壁246、246(图中只表示出一个L字壁246);该前部间隔板插入部212作为在L字壁245、245之间及L字壁246、246之间分别插入间隔板211(参照图18)的插入槽247、248。
(b)表示中间部间隔板插入部213,其中,在中后部底面226的左端形成插入槽236,在中后部底面226的右端前后并列地形成横向长的大致为矩形的矩形壁251、251(图中只表示出一个矩形壁251);该中间部间隔板插入部213作为将间隔板211(参照图18)插入矩形壁251、251之间的插入槽252,在侧壁228的倾斜部分形成插入槽238,在侧壁231的倾斜部分形成插入槽241。
图21(a)、(b)是表示插入到根据本发明的间隔板插入部的间隔板的剖面图,(a)是前部间隔板插入部的剖面图(对应于图20(a)),(b)是中间部间隔板插入部的剖面图(对应于图20的(b))。
在(a)中,间隔板211是基本上方形的部件,具有基本上直线状的宽度为W1的第一边255与该第一边255对向的边、比第一边255的宽度W1更窄的宽度为W2的第二边256、连接所述第一边255和第二边256的各自端部的第三边257及第四边258,在第三边257上具有倾斜部261,在第四边258上具有倾斜部262。
在前部间隔板插入部212中,间隔板211的第一边255、第三边257的端部及第四边258的端部插入到插入槽247、248内。
在(b)中,在中间部间隔板插入部213中,间隔板211的第二边256插入到插入槽236和插入槽252中的同时,第三边257的倾斜部261插入到插入槽238中,第四边258的倾斜部262插入到插入槽241中。
如上面的(a)、(b)所示,在本发明中,使间隔板211的第一边255的形状沿袭前部间隔板插入部212所处的前部底面224的形状,同时,使第一边255的宽度W1与处于前部间隔板插入部212所处的侧壁228与侧壁231中间的间隔相吻合,使间隔板211的第二边256的形状沿袭中间间隔板插入213所处的中后部底面226的形状,同时,使第二边256的宽度W2与中间间隔板插入部213所处的侧壁228与侧壁231之间的间隔吻合。
图22(a)、(b)是根据本发明的毡垫的透视图,(a)是表示折叠前的状态的透视图,(b)是表示折叠状态的透视图。
在(a)中,毡垫221由底部265、从该底部265竖起的侧壁266、267及前面所述的后壁222构成,在侧壁266、267及底部265上设置用于容易折叠的狭缝271、272。
狭缝271、272是使图21(a)所示的L字壁245、245及L字壁246、246露出到外部的部分。此外,274、276是为了使插入槽236、238分别露出到外部用的设置在侧壁266上的开口部。图中没有示出,在侧板267上,设置为了使插入槽252、241露出到外部用的开口部。
在(b)中,表示从毡垫221的狭缝271、272将前侧的毡垫前部277折叠的状态。这样,通过可折叠地形成毡垫221,可以提高将脏物与其它物品分开存放时的方便性。
图23(a)、(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的使用实例的作用图,(a)是表示不使用间隔板的状态的作用图,(b)是表示将间隔板插入到前部间隔插入部的状态的作用图。
在(a)中表示,在行李箱22内,例如存放大型公文包281及中型头盔282等大型物品时,不使用间隔板211的情况。
在(b)中,在行李箱22内,例如收存手套283等小型物品以及较大的公文包284、大型的头盔286时,将间隔板211插入前部间隔板插入部212内,将手套283收存到间隔板211前方空间S1内,将公文包284及头盔286收存到间隔板211后方的比较大的空间S2内。
图24(a)、(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的其它使用实例的作用图,(a)是表示将间隔板插入中间部间隔板插入部的状态的作用图,(b)是表示将毡垫的前部折叠的同时,将间隔板插入到前部间隔板插入部的状态的作用图。
(a)中表示在行李箱22内分开收存比较大物品时的情况,例如,将中型的头盔282和大型头盔286分开收存时,将间隔板211插入中间部间隔板插入部213内,将头盔282存放到间隔板211前方的空间S3内,将头盔286存放到间隔板211后方的空间S4(比间隔板211前方的空间S3更大)内。
(b)中表示在行李箱22内收存脏物时的情况,例如,将收存链锁及钢索构成的车轮锁定装置287等时,将毡垫221的毡垫前部277折叠,将间隔板211插入到前部间隔板插入部212内,将车轮锁定装置287收存到间隔板211前方空间S1内。
这样,将毡垫221折叠将脏物收存到间隔板211前方空间内的话,即使将该收存部分的行李箱22的壁面弄脏,也可以很容易地将脏污清除,并且不会弄脏毡垫221,所以是很方便的。
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如图16(a)所示,在凸出部186上设置圆弧状配合面186A,但凸出部186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配合到凹部184内的形状即可。
本发明利用上述结构可以发挥以下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二轮摩托车的车座开闭结构,由于是将铰链轴倾斜成侧视为向前下方低垂,同时俯视为其前部向车身内侧靠近的方式,在关闭车座的状态,设于车座底板上的凸出部与设于物品收存箱前部的凹部配合,所以,利用凹部和凸出部进行物品收存箱与车座的配合,可以节省一个车座锁闩,在保持防盗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二轮摩托车的车座开闭机构,由于将铰链轴通过配合部的下方附近,所以,在关闭车座使凹部和凸出部配合的状态下,即使强制地打开车座而向车座的前部作用指向上方的力,因很难使车座以铰链轴为中心转动,所以很难将车座打开,可以进一步提高防盗效果。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二轮摩托车的车座开闭机构,由于在物品收存箱上部开口凸缘部上形成凹部,所以,与专门形成凹部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为形成凹部造成的物品收存箱的形状变更,可以抑制成本的上升。
此外,由于凸缘部是提高物品收存箱上部边缘部刚性的部分,所以,将凹部设置在该刚性高的凸缘部,并由凸出部将外力作用到凹部上时,可以抑制凹部的变形,更难以将车座打开。
权利要求
1.一种二轮摩托车的车座开闭机构,其中,在车座下方设置物品收存箱,利用车座左右侧方设置的车座铰链可自由开闭车座,其特征在于使铰链轴倾斜成侧视为向前下方低垂、同时俯视为其前部向车身内侧靠近的形式;在关闭车座的状态下,设置在车座底板前部的凸出部与设置在物品收存箱前部的凹部相互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车座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通过配合部的下方附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车座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凹部形成于物品收存箱的上部开口凸缘部。
全文摘要
一种二轮摩托车的车座开闭机构,其技术方案是使铰链轴(77)倾斜成侧视为向前下方低垂、同时俯视为其前部向车身内侧靠近的形式;在关闭前后双人座(23)的状态下,能使设置在前后双人座(23)的底板(54)的前部的凸出部(186)与设置在物品收存箱(22)的前部的凹部(184)配合。由于利用凹部和凸出部进行行李箱与前后双人座的配合,所以,可以节省一个车座锁闩,在保持防盗功能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B62J1/12GK1495082SQ0315868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5日
发明者末田健一, 草野拓平, 石川明子, 子, 平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