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轻三轮摩托车驱动和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44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轻三轮摩托车驱动和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驱动的前三点式(正三轮)三轮车的驱动和转向机构,特别是汽油发动机前三点式三轮摩托车的驱动和转向机构。
三轮摩托车,由于其结构较简单,转弯半径小,以及各国交通法规的影响,五十-六十年代末曾在美国、日本、意大利及德意联邦国等国曾兴旺发展,其中以日本国的“大发”、“马自达”,美国通用公司的“RUNABOUT”等型牌号比较有代表性。由于后传动系统差速器存在以及发动机安装位置前置,除成本接近四轮车外,还因货仓距地较高,高速转向时易于倾复。
为解决这个问题,美国TRIVAN提出前二轮后一轮的方案,其货仓距地高虽然较低,但重载时重心后移,安全性仍然不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得到重心低、结构简单三轮摩托车的转向及驱动机构。
它是这样实现的将三轮车的前轮布置在车身纵轴线上,两后轮则等长地离开纵轴线,两后轮分别以公知的带筒式减震器滑柱摆臂式或其它公知形式的悬挂机构与车身联结。车轮通过轴承支承在与滑柱体联结的轮毂内芯体的横向轴上,在横向车轴旁边还有另一根臂,臂端有一个铰,铰通过一根拉杆与另一车轮拉杆联结,再与车前端转向机构输出摆臂联结。当转动舵轮,两轮则向左右转过相应角度实现车的转向。
为避免因后两轮互联横拉杆妨碍货仓底部下降,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将转向机构输出臂在180度方向再增加一臂,令输出轴在同一转向下,两输出臂运动方向相反。在两输出臂末端均有一铰,用两根可以調节长度的拉杆将后轮转向臂联结,使舵轮左右转动时,后两轮向所需方向相应转动即可。
前轮通过通常的轴承--轴螺栓分别固定在一根杆状梁及与其平行的长条状变速箱体上,杆状梁及变速箱体一端铰支在车架上,形成摆架结构,距铰支点适当距离外也有一对筒式双作用减震器与车架连接,前轮在路面或车身冲击下可以上下摆动。
变速箱内装置普通自动变速器或其它变速器,变速器输出直接与前轮联结,也可以通过链、皮带轮与轮联结。变速器输入端用弹性联轴器、花键等方法与发动机的延长轴联结。轴外有筒状罩将发动机与变速箱连成一整体,发动机位于前轮相对变速箱体另一侧,以平衡变速箱对前轮的力距。发动机气缸依通常方式取立式或卧式,也可以汽缸轴线与水平线夹角在15度-30度之间斜向放置,利用自然风散热时,缸头朝前进方向,使气流有效作用于散热片。
由于变速箱体与前轮联结,发动机与变速箱为一整体,因此前轮摆动时,发动机体及变速箱体亦同时摆动,由于发动机曲轴位于变速箱体及杆状梁与车身铰支处,因此只要将化油器布置在曲轴箱附近,是完全能正常工作的。
由于变速器位于前轮侧面,不能使用通常座位下发动机变速器的直接操纵方式,(自动变速器当然例外)应在变速器操纵杆端,固定一根顶端有方向铰(球形铰、橡胶支承铰)或普通定向铰的臂,铰联结一根推拉杆,令推拉杆轴线在平行或尽量平行于前轮轴心--前轮摆架与车身铰支点轴心联线的条件下,引向易于操纵的位置。
油门、离合、前制动的操纵机构则可应用二、三轮摩托车的现有结构。
另一种可供选择的前轮悬挂方案是将摆架由变速箱体单独担任,前轮轴悬挑在变速箱一端,减震器可减为一只。
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双杆梁摆架时也能用一根联系梁将杆梁与变速箱体相联。在联系梁中应力平衡位置铰支一只减震器。减震器被压缩时向后下方运动,以降低车身迎风高度。
本实用新型因为使用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方式,省略了差速器及半轴、轴壳、联轴器结构极为简单外,还可比较自由地降低整车重心高度。同时,发动机、变速箱体位于前轮二侧,不仅利用自然风冷方便,车身正面迎风高度可接近或相似于轮胎高。
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将前轮左右侧的变速箱体及杆状梁构成的摆架、筒式减震器铰支在“门”形构架上,构架的刚性应足以支撑整个前轮及发动机--变速器系统,“门”形构架通过两只平面-轴向双作用轴承支承在车身上,“门”形构架横梁上也有一根末端有铰的臂。转向机输出臂通过一根杆或直接与之联结,左右转动舵轮可以使“门”形构架及前轮、发动机、变速器左右转动以实现转向,这时操纵油门,离合器、变速器、制动器均需使用通常的柔性钢索--套管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图1、本实用新型平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3、本实用新型变速箱侧(右侧)视示意图4、本实用新型发动机侧(左侧)视示意图5、本实用新型转向系结构平面示意图6、本实用新型右后轮悬挂示意图7、本实用新型“门”架悬支前转向侧视示意图8、本实用新型“门”架悬支前转向后视示意图1中位于中间的是前轮3,在它一边是发动机1,在发动机1的曲轴箱外面是电动发电、点火三用机,发动机1通过轴壳7与车轮3另一侧的变速箱体2联结,在变速箱体一侧有变速操纵臂9,一根推拉操纵杆10,可以推拉变速器操纵臂9变换变速器的速比,前制动装置8位于变速箱与前轮3之间,变速箱体2和杆梁12由车轮3构成一双肢摆架,通过铰链6联结在车身5上。
图2中,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通过弹性联轴器a至变速箱内的自动离合器B,通过一组可以改变速比的齿轮组C到前轮3上,在车轮3上有涨式制动器8。电动发电点火三用机与发动机1曲轴同轴。
图3中,前轮3通过变速箱体2以及在变速箱体2后下方的铰链6铰支在车身5上,其上下震动的力通过筒式双作用减震器13减缓。
图4中,在前轮3另一侧有杆梁12与它联结,在杆梁侧上方是发动机1,它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夹角大约在20度左右,在发动机1以下方是排气管14。在发动机曲轴箱体上有电动发电点火三用机组4。
图5中,在车身5的前端是前轮3,后端是左后轮17和右后轮16,它们都支承在滑柱摆臂带双作用减震器悬挂机构26、27上。各自的转向臂及铰18、19通过杆20、21与转向机输出臂22、23相联。当舵轮25向右转动一定角度时,舵轮杆24转动,输出臂22、23顺时针运动,杆21向后推,杆20向前拉,左后轮17和右后轮16亦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于是车辆右转向。
图6中,右后轮16依靠摆臂27和带筒式减震器的滑柱26悬挂在车身5上。货仓底低于车轮16的轴心。
图7、8中,前轮3、发动机1通过变速箱2铰支在“门”形构架29上,“门”形构架29又由双向轴承28支承在车身5上,通过推拉转向臂30、前轮、发动机、变速箱相应左右转动而转向。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是,采用前轮驱动,发动机卧式(18度夹角)安装于车轮一侧,后轮摆臂滑柱带筒式减震器悬挂,半园舵轮等角度转向,敞蓬车厢,双人前后乘,有靠背椅,后座折合后载物,车长1650毫米,车全高580毫米,车轮直径400毫米高时轴距1350毫米,轮距840毫米,最大车宽930毫米,车厢距地高平均170毫米,最小150毫米,重心高约350毫米(2人)。发动机二冲程分离润滑式、气缸容积100CC时最大时速80公里、125CC时最大时速105公里。
权利要求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三点式三轮摩托车,特别是内燃发动机驱动的三轮摩托车的驱动和转向系统。该系统由发动机、变速器组、前车轮、舵轮、后车轮、车身组成。其特征在于发动机1通过变速器组C驱动位于车身纵轴线或纵轴线附近的前车轮3,左右后车轮在舵轮25作用下可以左右转动一定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车轮3通过螺栓固定在条状变速器箱体2及杆状梁12构成的双肢摆架上,摆架通过铰链6与减震器13支承在车身5前部。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3悬挑在条状变速器箱体2上,变速器箱体2通过铰链6、减震器13支承在车身5前部。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位于前轮3一侧,与变速器箱体2相对放置,发动机1由延长轴和弹性联轴器a传递动力,通过轴壳7与变速器箱体2固定一体。发动机1卧式,缸头朝前进方向,汽缸轴线与水平线夹角为15度-30度。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操纵杆9铰联一根推拉杆10。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后轮分别由摆臂滑柱式带筒式减震器机构26、27悬挂在车身5上,左右后轮17、16的转向臂18、19与推拉杆20、21联结,推拉杆20、21则与互为180度的转向器输出臂22、23相联结,转动舵轮25,舵轮杆24转动,转向器输出臂相应转动,推拉杆20、21动作,车轮作反舵轮方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为汽油内燃式,发动机1通过直流电动机起动。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驱动正三轮车、特别是汽油前三点摩托车。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超轻型三轮摩托车的前驱动方式及其转向机械,由于将驱动轮、变速器、发动机、前轮结合为一整体,同时后轮转向取代前轮转向,因此结构极简单,贷仓距地高度小,车身重心低。宜用于人、人货混合运输车。
文档编号B62K11/00GK87206527SQ87206527
公开日1988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1987年4月16日
发明者李新建 申请人:李新建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