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955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底部(下部)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上,对于机动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存在一种公知结构,其中燃油箱(燃料箱)设置在后传动轴的一侧且前传动轴位于此侧,并且排气消声器(也称为“消声器”)设置在后传动轴的另一侧上。
然而,在燃油箱和排气消声器连接到车身的车架构件上的情况下,当燃油箱和排气消声器固定在不同的车架构件上时,向车身输入振动的点会增多。结果,车身的噪音振动特性变得更糟,除非对车架构件采取抵消噪音振动的措施。为此,通过对车架构件采取抵消噪音振动的措施,当车身的噪音振动特性得到提高时,车身重量却增加。

发明内容
考虑到这些事实,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抑制车身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车身的噪音振动特性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它包括设置在车身底侧(下侧)的燃油箱;在所述车身底侧在所述燃油箱的车辆宽度方向侧与所述燃油箱并排设置的排气消声器;以及支承所述燃油箱和所述排气消声器两者的横梁。
因此,同一横梁支承设置在车辆的车身底部上的燃油箱和在车辆的车身底部在所述燃油箱的车辆宽度方向侧与所述燃油箱并排设置的排气消声器。结果,由于所述排气消声器固定到刚度较高且能够支承所述燃油箱的横梁上,因此所述排气消声器的支承刚度可在不使用单独加强件的情况下得到提高,并且车身的由排气系统引起的噪音振动特性可得到提高。为此,能够在抑制车身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车身的噪音振动特性。
所述方面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可被构造成还包括与所述排气消声器的发动机侧连接的两个不同长度的前管(前排气管),其中所述两个不同长度的前管的刚度也不同。
当以这种方式构造所述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时,所述两个不同长度的前管的刚度是不同的,由此,当所述前管的温度升高一预定值时,由于所述前管的刚度不同,因此所述前管的热变形量可相等。为此,当温度升高一预定值时,能够消除所述两个前管与所述排气消声器相连接的部位上的位移差。
此外,所述方面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可被构造成在所述燃油箱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在风道部内延伸的凸出部,并且所述燃油箱的满油箱倾斜液位(液面高度、液面)设定在所述凸出部内。
当以这种方式构造所述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时,所述燃油箱的满油箱倾斜液位变得更高。结果,所述燃油箱的容积可增加而不影响车辆内部的空间。
因为第一方面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辆的车身底部的燃油箱,在所述车辆的车身底部上在所述燃油箱的车辆宽度方向侧与所述燃油箱并排设置的排气消声器,以及支承所述燃油箱和所述排气消声器两者的同一横梁,因此所述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具有在抑制车身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车身的噪音振动特性的优良效果。
而且,通过将所述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构造成包括与所述排气消声器的发动机侧连接的两个不同长度的前管,同时所述两个不同长度的前管的刚度是不同的,除了上述效果以外,所述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还具有当温度升高一预定值时能够消除所述两个前管与所述排气消声器相连接的部位处的位移差的优良效果。
而且,通过将所述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构造成在所述燃油箱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在风道部内延伸的凸出部,并且所述燃油箱的满油箱倾斜液位设定在所述凸出部内,所述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具有在不影响车辆内部空间的情况下增大所述燃油箱的容积的优良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它包括设置在车身底侧的燃油箱;在所述车身底侧在所述燃油箱的车辆宽度方向侧与所述燃油箱并排设置的排气消声器;以及支承所述燃油箱和所述排气消声器两者的多个横梁。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从车身上方看时的俯视图;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所述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1中线3-3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沿图3中线4-4的截面图;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从车身上方看时的俯视图;以及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从车身上方看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身向前方向,箭头UP表示车身向上方向,而箭头IN表示车辆宽度内侧方向,即沿车辆宽度方向朝向车辆内侧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汽车的车身10是设置有车架的车身,例如SUV(运动型多用途车)或轻型客货两用车。传动轴(驱动轴)12沿车身纵向设置在车辆的车身底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部处。差速器14与传动轴12的后端部连接。
构成排气管的一部分的排气消声器16沿与传动轴12平行的车身纵向在车身10的纵向中间部处设置在传动轴12的左侧处。燃油箱18平行于传动轴12设置在传动轴12的右侧。
因此,排气消声器16沿车身宽度方向设置在燃油箱18的相对侧,同时传动轴12在车身10的底侧上被夹在排气消声器16和燃油箱18之间。
燃油箱18利用未示出的油箱卡带连接到前和后两个横梁20和22的底侧上。横梁20和22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20A、20B、22A和22B与左和右纵梁24和26接合。
如图1所示,排气消声器16的前端部16A经由一对左和右橡胶支承件28连接到前侧横梁20。排气消声器16的后端部16B的左侧经由橡胶支承件28连接到后侧横梁22。
也就是说,燃油箱18与前和后两个横梁20和22连接,并且排气消声器16与相同的横梁20和22连接。
排气消声器16的后终端位置16C与燃油箱18的后终端位置18A相匹配(相似)或基本相匹配。左和右后悬架30设置在排气消声器16和燃油箱18的后面。因而,排气消声器16的后终端位置16C和后悬架30之间的距离L1与燃油箱18的后终端位置18A和后悬架30之间的距离L2相等或基本相等。
因此,如图2所示,经过排气消声器16下面的风(箭头W)和经过燃油箱18下面的风(箭头W)变得均匀(一致)且在后悬架30下面流向车身后方。
两个不同长度的前管32和34的后端部32A和34A连接到排气消声器16的前端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部。前管32和34的未示出的前端部以前管32和34与发动机例如V型发动机的左和右侧相连接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发动机。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车身右侧的前管34比设置在车身左侧的前管32长。
而且,设置在车身右侧的前管34的刚度比设置在车身左侧的前管32的刚度大。较长的右侧前管34的热容量比较短的左侧前管32的热容量大,所以,例如当温度由于发动机的起动而升高一预定值时,长前管34的总热变形量与短前管32的总热变形量变得相等。
如图2所示,消声器16被倾斜成使得后侧相对于水平面X升高预定角度θ(例如2°)。而且,燃油箱18的下表面18B被倾斜成使得后侧相对于水平面X升高预定角度θ(例如2°)。
因此,所述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被构造成使得风W能够平稳地流向车身后方,并且排气消声器16的排水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如图3所示,燃油箱18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18C在地板板下面的风道部42内延伸,并且向上凸出的凸出部18D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18C中。
如图4所示,燃油箱18的满油箱倾斜液位N设定在燃油箱18的凸出部18D中。即使车身10倾斜预定角度,燃油箱18也可被加油至燃油箱18内的液位不超过满油箱倾斜液位N的位置。
附图标记44表示第二座椅(后座椅),且附图标记46表示乘客。
下面将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车辆的车身底部的燃油箱18和在所述车辆的车身底部上在燃油箱的车辆宽度方向侧与燃油箱18并排设置的排气消声器16由构成车身10的车架构件的相同横梁20和22支承。
因此,通过将排气消声器16固定在刚度高且能够支承燃油箱18的横梁20和22上,能够在不使用单独加强件的情况下提高排气消声器16的支承刚度,并且能够提高车身10的由于排气系统引起的噪音振动特性。为此,能够在抑制车身10的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车身10的噪音振动特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排气消声器16的后终端位置16C和后悬架30之间的距离L1与燃油箱18的后终端位置18A和后悬架30之间的距离L2相等或基本相等。因此,如图2所示,经过排气消声器16的下面的风(箭头W)和经过燃油箱18下面的风(箭头W)变得均匀且在后悬架30的下面流向车身后方。为此,在不设置单独下部盖等的情况下,车身10的空气动力特性能够得到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排气消声器16被倾斜成使得后侧相对于水平面X升高预定角度θ(例如2°),因此风W可以平稳地流向车身后方,并且排气消声器16的排水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较长的右侧前管34的热容量比较短的左侧前管32的热容量大。因此,当温度由于发动机的起动升高一预定值时,长前管34的总热变形量和短前管32的总热变形量变得相等。为此,能够消除两个前管32和34与排气消声器16相连接的部位处的由温度膨胀引起的位移差,并且能够消除由两个前管32和34的变形量的差异产生的左右橡胶支承件28对的扭转以及排气消声器16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图1中箭头K的方向)的转动。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燃油箱18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18C在地板板40的风道部42内延伸,并且满油箱倾斜液位N设定在向上凸出的凸出部18D中。因此,燃油箱18的容量可显著增加而不会影响车辆内部空间。
以上结合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实施例。很明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采用其它实施例。例如,车身结构不限于前述实施例。如图5所示,车身结构可被构造成如车身52中,排气消声器16设置在传动轴12的右侧,而燃油箱50设置在传动轴12的左侧。在这种车身52中,左侧前管32较长,而右侧前管34较短,并且排气消声器16的后终端位置16C与燃油箱50的后终端位置50A不匹配。
此外,在图6所示的车身56中,前管32和34比图5中所示的前管长,但是燃油箱和排气消声器相对于传动轴12的布置与图5中的车身52类似。在图6中所示的车身56中,排气消声器16设置在传动轴12的右侧,而燃油箱54设置在传动轴的左侧。在这种车身56中,左侧前管32较长,而右侧前管34较短,并且排气消声器16的后终端位置16C与燃油箱54的后终端位置54A不匹配。
而且,可使用支承燃油箱18和排气消声器16两者的单一横梁取代图1中的横梁20和22。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它包括设置在车身底侧的燃油箱;在所述车身底侧在所述燃油箱的车辆宽度方向侧与所述燃油箱并排设置的排气消声器;以及支承所述燃油箱和所述排气消声器两者的横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部支承在于所述车身的侧部附近沿纵向延伸的纵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在所述车身底侧沿车身纵向延伸的传动轴,其中,所述燃油箱和所述排气消声器被设置成使得所述传动轴置于所述燃油箱与所述排气消声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箱的后端部和所述排气消声器的后端部沿车身纵向设置在相同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箱的下表面的后侧向上倾斜预定角度,并且所述排气消声器的下表面的后侧向上倾斜预定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所述排气消声器的发动机侧连接的两个不同长度的前管,其中,所述两个前管具有不同的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两个前管,所述两个前管与所述排气消声器的发动机侧连接并且具有不同的刚度以使得在所述发动机起动时所述两个前管的由热量引起的变形量变得基本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油箱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凸出的凸出部,并且所述燃油箱的满油箱倾斜液位设定在所述凸出部内。
9.一种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它包括设置在车身底侧的燃油箱;在所述车身底侧在所述燃油箱的车辆宽度方向侧与所述燃油箱并排设置的排气消声器;以及支承所述燃油箱和所述排气消声器两者的多个横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中的每一个横梁的两端部支承在于所述车身的侧部附近沿纵向延伸的多个纵梁上;并且所述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还包括在所述车身底侧沿车身纵向延伸的传动轴,其中所述燃油箱和所述排气消声器被设置成使得所述传动轴置于所述燃油箱与所述排气消声器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在车身底侧,沿车身纵向并排设置有燃油箱和排气消声器,同时在所述燃油箱与所述排气消声器之间设置有传动轴。所述燃油箱的前部和后部利用油箱卡带连接到两个横梁上。所述排气消声器经由橡胶支承件连接到所述两个横梁上。因为所述排气消声器和所述燃油箱连接到共同的横梁上,因此能够在抑制车身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所述车身的噪音振动特性。
文档编号B62D25/20GK1651278SQ200510005240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日
发明者马渊知树, 峰田孝司, 石川卓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