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混合型车辆的防音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型车辆的防音结构,该混合型车辆利用罩覆盖与可给予驱动轮动力的发动机连接的吸气系统的至少一部分、和构成与上述发动机连接的排气系统的一部分的排气消声器、以及可给予驱动轮动力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由通用的罩来覆盖发动机吸气系统的至少一部分和构成排气系统的一部分的排气消声器的装置例如已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另外,可从发动机及电动机分别给予驱动轮以驱动力的混合型车辆例如在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
专利文献1特开昭59-17616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8-175473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中,通过由罩进行覆盖,抑制来自发动机的吸气系统及排气系统的噪音。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混合型车辆中使用这种防音结构时,为抑制来自声响发生源的电动机的噪音的产生,而考虑利用通用的罩覆盖发动机吸气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排气系统的排气消声器以及电动机,但此时,理想的是排气消声器产生的热的影响不波及电动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型车辆的防音结构,当利用通用的罩将电动机和发动机吸气系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构成排气系统一部分的排气消声器一起覆盖时,使排气消声器产生的热的影响不波及电动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混合型车辆的防音结构,其利用罩覆盖与可给予驱动轮动力的发动机连接的吸气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排气系统的一部分的排气消声器以及可给予驱动轮动力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沿车体框架前后方向的所述排气消声器中心位置的沿所述前后方向的前方配置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线。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电动机及所述排气消声器配置于从两侧夹着驱动轮的位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排气消声器具有导入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废气的第一膨胀室,和导入来自第一膨胀室的废气并且配置于第一膨胀室上方的第二膨胀室,在与所述罩的下端开口边缘邻接的位置配置第一膨胀室的下部。
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由于利用通用的罩将电动机与发动机吸气系统的至少一部分和构成排气系统的一部分的排气消声器一起覆盖,故不仅能够尽量使吸气系统及排气系统产生的噪音不漏出外部而得到防音效果,而且,还能够尽量使电动机产生的噪音也不漏出外部而得到防音效果。而且,通过在沿车体框架的前后方向的排气消声器中心位置的前方配置电动机的旋转轴线,可使排气消声器产生的热的影响完全不波及电动机。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由于在排气消声器及电动机之间配置驱动轮,故可更有效地防止排气消声器产生的热的影响波及电动机。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可通过行驶风冷却排气消声器,由此,可将从排气消声器波及到电动机以及热的影响抑止得更小。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二轮机动车的侧面图;图2是图1的2-2线剖面图;图3是图2的3-3线剖面图;图4是从图3的4向视方向看到的排气消声器的背面图;图5是图3的5-5线剖面图;图6是图1的6向视平面图;图7是图1的7-7线剖面图;图8是图6的8向视部放大图。
符号说明20电动机88吸气系统94排气系统
96 排气消声器109第一膨胀室110第二膨胀室125罩C 排气消声器的中心位置E 发动机F 车体框架WR 作为驱动轮的后轮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8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二轮机动车的侧面图,图2是图1的2-2线剖面图,图3是图2的3-3线剖面图,图4是从图3的4向视方向看到的排气消声器的背面图,图5是图3的5-5线剖面图,图6是图1的6向视平面图,图7是图1的7-7线剖面图,图8是图6的8向视部放大图。
首先,图1中,构成为混合型的小型二轮机动车的车体框架F具有头管12,其可转向地支承由下端部轴支承前轮WF的前叉11;前部框架13,其从该头管12向后下方延伸;一对中间部框架14…,其从前部框架13的下端沿左右分路,向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一对后部框架15…,其从这些中间部框架14…的后端向后上方延伸,在前叉11的上部连结杆状的转向手柄16。
在上述两后部框架15…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可摆动地支承动力单元P的前部,在上述两后部框架15…的一侧及动力单元P之间设置后缓冲器17,在动力单元P的后部轴支承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
图2中,动力单元P具有构成为例如水冷式单气缸的4冲程发动机E,其可给予后轮WR驱动力;V带式无级变速机18,其可将该发动机E的输出无级变速;起步离合器19,其介于发动机E与无级变速机18之间安装;电动机20,其可给予上述后轮WR驱动力;动力传递装置21,其设于电动机20与后轮WR之间;单向离合器22,其介于上述无级变速机18与动力传递装置21之间安装。
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25具有曲轴箱27,其旋转自如地支承具有与后轮WR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的曲轴26;汽缸体28,其与曲轴箱27结合;汽缸盖29,其在与曲轴箱27相反的一侧与汽缸体28结合;汽缸盖罩30,其在与汽缸体28相反的一侧与汽缸盖29结合。
汽缸体28如下配置,使设于该汽缸体28上的汽缸内径31的轴线沿二轮机动车的行进方向稍向前上方大致水平地配置。在汽缸内径31内滑动自如地嵌合有活塞32,该活塞32通过连杆33与曲轴26连接。
在汽缸盖29与活塞32之间形成燃料室34,面临燃烧室34的火花塞35以朝向机动二轮车行进方向前方的状态安装在汽缸盖29的左侧侧面。在汽缸盖29及汽缸盖罩30之间收纳含有凸轮轴36的动阀机构37,该凸轮轴36具有与曲轴26的轴线平行的轴线并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汽缸盖29,所述动阀机构37开关驱动用于控制向燃烧室34吸入混合气以及从燃烧室34排出废弃的未图示的吸气阀及排气阀,以朝向二轮机动车的行进方向前方的状态,在凸轮轴36的右端部通过正时传动装置38将来自曲轴26的旋转动力减速为1/2,进行传递。
曲轴26的右端部液体密封且旋转自如地贯通安装于曲轴箱27及汽缸体28右侧面的安装基架39,通过自安装基架39的突出部将外转子41固定在曲轴26上,与该外转子41协动,构成ACG启动电动机40的内部定子42通过上述外转子围绕而固定在安装基架39上。
在ACG启动电动机40的外方,在曲轴26上固定有冷却风扇43,在将该冷却风扇43夹入与ACG启动电动机40之间的位置上配置散热器44,该散热器44通过围绕冷却风扇43的护罩45安装于上述曲轴箱27及汽缸体28上。另外,散热器44通过安装于上述护罩45的散热器罩46覆盖,在散热器罩46上与散热器44对向形成用于通过上述冷却风扇43从外部导入冷却空气的隔栅47…。另外,用于将通过了上述散热器44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48设置在上述冷却风扇43的侧方并位于护罩45上。
V带式无级变速机18从侧方覆盖发动机主体25的一部分,与发动机主体25连接设置,同时,被收纳于延伸至后轮WR左侧的传动箱50内,传动箱50由与曲轴箱27一体连接的内侧箱51、和从外侧覆盖该内侧箱51的外侧箱52、以及在与外侧箱52相反一侧与内侧箱51后部连接的齿轮箱53构成。
无级变速机18具有驱动带轮54,其安装于从曲轴箱27突入传动箱50前部内的曲轴26的端部;从动带轮55,其安装于输出轴57上,该输出轴57具有与曲轴26平行的轴线,被内侧箱51及齿轮箱53旋转自如地支承;环状V型带56,其从驱动带轮54向从动带轮55传递动力。
驱动带轮54具有通过起步离合器19安装于曲轴26上的固定带轮半体58、和相对于固定带轮半体58可接近、分开的可动带轮半体59,为使用于卷绕V型带56而形成于固定带轮半体58与可动带轮半体59之间的带轮槽的宽度变化,将沿轴向驱动上述可动带轮半体59的动力通过齿轮减速机构61从固定地收纳于传动箱50内的控制用电动机60传递到上述可动带轮半体59上。
起步离合器19是在曲轴26的转速大于和等于规定值、例如大于和等于3000rpm时,将来自曲轴26的动力传递到上述固定带轮半体58上的离心离合器。
另外,驱动带轮55具有内筒64,其可相对旋转,同轴围绕输出轴57;外筒65,其可绕轴线相对转动,以及可沿轴向相对移动,可滑动地与内筒64嵌合;固定带轮半体66,其固定于内筒64上;可动带轮半体67,其与该固定带轮半体66对向,固定于外筒65上;扭矩凸轮机构68,其设于内筒64及外筒65之间,根据该可动带轮半体67与固定带轮半体66间的相对旋转相位差在两带轮半体66、67之间作用轴向的分力;弹簧69,其发挥使可动带轮半体67邻接固定带轮半体65的一侧的弹力,缩设于内筒64及可动带轮半体67之间。
而且,从动带轮55的固定带轮半体66及可动带轮半体67之间的间隔通过上述扭矩凸轮机构68产生的轴向力和弹簧69产生的轴向弹力,以及来自V型带56的、作用于使固定带轮半体66及可动带轮半体67之间分开间隔的方向上的力的平衡来决定,在驱动带轮54上,当通过使可动带轮半体59邻接固定带轮半体58而增大向V型带56的驱动带轮54的卷挂半径时,V型带56向从动带轮55的卷挂半径减小。
可给予后轮WR动力的电动机20由堵塞设于传动箱50的外侧箱52后部的开口部70而在固定于该外侧箱52上的电动机箱71上固定的外部定子72,和不能相对于上述输出轴57旋转地安装的内转子73构成,在该电动机20动作时,可将该旋转动力传递到输出轴57上。
另外,单向离合器22介于上述从动带轮55的内筒64与电动机20的内转子73之间设置,在通过无级变速机18将发动机E的输出传递到输出轴57的状态下,为使电动机作为发动机起作用,可将动力从内筒64传递到内转子73上。
在上述内侧箱51及齿轮箱53中可旋转自如地支承车轴74,在从传动箱50突出的车轴74的端部固定后轮WR的轮毂75。
上述动力传递装置21为设于输出轴57及车轴74之间的减速齿轮组,其包括第一齿轮77,其设于输出轴57上;第二齿轮78,其与输出轴57及车轴74平行,设置于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内侧箱51及齿轮箱53上的中间轴76上,与第一齿轮77啮合;第三齿轮79,其设于中间轴76上;第四齿轮80,其与第三齿轮79啮合,设于车轴74上。
在与传动箱50的外侧箱52中与上述驱动带轮54对向的部分的侧壁设有用于向传动箱50内取入冷却空气的外气取入口81,在上述驱动带轮54的外侧,在曲轴26的端部安装用于将从外气取入口81取入的冷却空气分散于传动箱50内的冷却风扇82。
将过滤箱83安装在外侧箱52的外侧,使其从外侧覆盖上述外气取入口81,从设于该过滤箱83的吸入口84导入过滤箱83内的外气,通过设于过滤箱83内的滤芯部件85而被净化,从上述外气取入口81吸入到传动箱50内。
结合图3,上述发动机E的吸气系统88具有空气滤清器89,其净化外部的空气;吸气软管90,其导向来自空气滤清器89的净化的空气;化油器91,其连接于吸气软管90的下游端;吸气管92,其将发动机E的汽缸盖29的上部侧面及化油器91之间连接,空气滤清器89在朝向二轮机动车行进方向的状态下,在后轮WR的左侧从动力单元P的上方朝向后方配置。
另外,发动机E的排气系统94具有排气管95,其上游端与汽缸盖29的下部侧面连接,同时,以朝向二轮机动车行进方向前方的状态朝向后轮WR右侧向后方延伸设置;排气消声器96,其在与动力装置P之间夹着后轮WR,配置于后轮WR的右侧,与上述排气管95的下游端连接。
参照图4及图5,排气消声器96的壳体97具有第一箱98,其构成圆筒状,通过半球状的端盖101、102关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体100的前端及后端而构成;第二箱99,其在沿二轮机动车前后方向的结合面结合一对箱半体103、104而构成,同时,接合于第一箱98的上部。第二箱99形成侧面看从第一箱98向上方突出的形状。
在第一箱98的筒体100内同轴地插入固定穿设有多个小孔105…的内管106,在筒体100与内管106之间填充吸音材料107。另外,在内管106靠后方的内面固定有圆板状隔壁板108的外周,通过该隔壁板108将第一箱98内划分成前方的第一膨胀室109和后方的第三膨胀室111。
另外,在构成第二箱99的箱半体103、104内面熔接穿设有多个小孔的内壁部件112、113的多个位置以及外周边,在箱半体103、104及内壁部件112、113之间填充吸音材料114、115。而且,在第二箱99内形成由上述内壁部件112、113及第一箱98的上部外面限定的第二膨胀室110,使其位于第一及第三膨胀室109、111上方。
由排气管95导向的废气通过第一导管116导入第一膨胀室109内,该第一导管116一体地具有与第一箱98的筒体110的轴线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及第二直管部116a、116c,和将大致弯曲成U形连接第一及第二直管部116a、116c之间的曲管部116b,贯通第一箱98前端的端盖101及隔壁板108的下部,在第一膨胀室109内与第一箱98的轴线平行延伸的第一直管部116a的上游端与排气管95的下游端连接,第二直管部116c贯通隔壁板108的上部,将第一膨胀室109内向前方延伸,同时,将下游端打开,曲管部116b连接第一直管部116a的下游端及第二直管部116c的上游端之间,配置于第三膨胀室111内。
由第一导管116导入第一膨胀室109的废气通过第二导管117导入第二膨胀室110内,该第二导管117贯通第一箱98后端的端盖102及隔壁板108,弯曲形成大致C形,第二导管117的上游端向第一膨胀室109开放,第二导管117的下游端向第二膨胀室110开放。
通过第二导管117导入第二膨胀室110的废气通过第三导管118导入第三膨胀室111内,该第三导管118将配置于第三膨胀室111内的上游端朝向前方开放,形成大致J形,下游端向第三膨胀室111开放,贯通第一箱98后端的端盖102。另外,第三膨胀室111的废气经由贯通第一箱98后端的端盖102的排出管119排出到外部。
但是,在排气消声器96的壳体97上从该壳体97向前方突出而设置有支承托架120,该托架120连接在发动机主体25上。而且,排气消声器96在与构成动力单元P的一部分的电动机20之间夹着后轮WR而配置,同时,沿车体框架F的前后方向的排气消声器96的中心位置C如图2所示配置在上述电动机20的旋转轴线即输出轴57的轴线沿上述前后方向的后方距离L处。
结合图6,通过通用的罩125覆盖作为上述吸气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空气滤清器89、构成上述排气系统94的一部分的排气消声器96、配置上述动力单元P中的电动机20的传动箱50以及后轮WR,该罩125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有后档泥板部125a,其覆盖后轮WR;左罩部125b,其覆盖动力单元P的传动箱50及吸气系统88的空气滤清器89,连接设置于后档泥板部125a的左侧;右罩部125c,其覆盖排气系统94的上述排气消声器96,连接设置于后档泥板部125a的右侧。
而且,排气消声器96具有的第一膨胀室109的下部配置于与上述罩125的右罩部125下端开口边缘邻近的上方。
另外,动力单元P的电动机20在车体框架F的宽度方向一侧,在该实施例中在左侧使电动机箱71的至少一部分从传动箱50的侧面露出到外部配置,在面临车体框架F的宽度方向一侧的上述罩125的侧面即罩125的左罩部125b上设置用于通过行驶风冷却上述电动机箱71中的从上述传动箱50露出的部分的吸气侧及排气侧通气孔126、127。
在上述电动机20的二轮机动车的行进方向前方侧,在上述罩125的左罩部125b上设置吸气侧通气孔126,在上述电动机20的二轮机动车的行进方向后方侧,在上述左罩部125b上设置排气侧通气孔127。
但是,如图2所示,在罩125的左罩部125b上设置对应电动机20的圆形的开口部128,同时,一体地设置从外侧覆盖该开口部128这样配置的圆形覆盖部129,吸气侧通气孔126形成于左罩部125b与覆盖部129的前端之间,排气侧通气孔127形成于左罩部125b与覆盖部129的后端之间。
另外,在电动机20的二轮机动车的行进方向前方侧,在罩125的左罩部125b上设置吸气侧通气孔126,使越朝向后方侧即上述覆盖部129侧凹进量越大这样向内凹进的导向凹部130随着朝向后方而宽度增加,并与该导向凹部130的后端连接。
着眼于图1及图6,头管12的前方利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前罩131覆盖,转向手柄16除其两端的把手132、133之外,利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手柄罩134覆盖。另外,头管12的后方利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中心罩135覆盖,在中心罩135的两侧分别配置与前罩131及中心罩135连接的合成树脂制的腿部挡风板136…。
图7中,在车体框架F具有的左右一对中间部框架14…上固定合成树脂制的底板137,将其配置于中心罩135的后方,在该底板137的两侧分别结合合成树脂制的侧下部罩138、138。
另外,车体框架F的后部及发动机E的一部分利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被后部框架15…支承的后罩139覆盖,在该后罩139上可开闭地设置乘车用座位140。
但是,上述底板137和与该底板137的两侧结合的左右一对侧下部罩138、138的一部分,通过从上方弹性地安装,覆盖具有向下方打开的大致U形横剖面形状的橡胶垫141。
利用该橡胶垫141,可隐藏向底板137的中间部框架14…固定的固定部以及两侧下部罩138、138向底板137结合的结合部,同时,可防止为将底板137固定在中间部框架14…上而产生的凹部或孔中蓄积泥和水,可提高外观性及维护性。另外,通过由橡胶垫141的两侧部覆盖侧下部罩138、138的上部,也可以在橡胶垫141上具有不对侧下部罩138、138造成损伤而防护的保护功能。
而且,乘坐于乘车用座位140上的驾驶者将脚置于橡胶垫141上,从而与将脚直接置于合成树脂制底板137上相比,可提高操控性。
另外,如图6所示,通过在橡胶垫141的上面两侧形成沿前后流动橡胶垫141上的水的槽142、142,来自橡胶垫141上的水可良好地排出。
图8中,在手柄罩134的中央部设有显示装置145,该显示装置145在通用的显示面146上配置显示二轮机动车行驶速度的速度显示部147、个别显示混合型二轮机动车的多个行驶模式的多个行驶模式显示部148、149、150、显示二轮机动车运行状态的车辆状态显示部151、152、153。
上述显示面146形成圆形,多个行驶模式显示部148~150及车辆状态显示部151~153分别形成大致圆弧状,通过点亮表示状态,在速度显示部147的周围环状地连接配置。而且,多个行驶模式显示部148~150及上述车辆状态显示部151~153的显示色被相互不同地设定。
但是,多个上述行驶模式显示部148~150是分别显示如下模式的显示部,即仅通过电动机20行驶的电动行驶模式(EV模式);利用发动机E驱动的ACG启动电动机40的发电电力驱动电动机20而行驶的串联复合模式(SHEV模式);通过使无级变速机18的变速特性与通常时不同而得到加速感这样的运动模式(SP模式),车辆的运行状态显示部151~153各自分别表示电池充电状态、待机状态及警告状态。
下面说明该实施例的作用,通用的罩125覆盖与可给予后轮WR动力的发动机连接的吸气系统88的至少一部分即空气滤清器89、与上述发动机E连接的构成排气系统94的一部分的排气消声器96和后轮WR,在该罩125上将可给予上述后轮WR动力的电动机20与收纳有该电动机20的传动箱50一起覆盖,因此,不仅使吸气系统88及排气系统94产生的噪音尽量不漏出外部而得到防音效果,而且,还可使电动机20产生的噪音也尽量不漏出外部而得到防音效果,另外,可利用罩125保护传动箱50,同时,可提高外观设计性。
而且,由于在沿车体框架F的前后方向的排气消声器96的中心位置C的沿上述前后方向的前方,配置电动机20的旋转轴线,故可尽量使排气消声器96产生的热的影响不波及电动机20。
另外,电动机20及排气消声器96配置于从两侧夹着后轮WR的位置,可更有效地防止排气消声器96产生的热的影响波及电动机20。
排气消声器96具有导入来自发动机E的废气的第一膨胀室109,和导入来自第一膨胀室109的废气并且配置于第一膨胀室109上方的第二膨胀室110,在与罩125的右罩部125c下端开口边缘邻接的上方配置第一膨胀室109的下部,因此,可通过行驶风来冷却排气消声器,由此,可将由排气消声器96波及电动机20的热的影响抑制得更小。
在动力单元P的传动箱50中收纳有电动机20,其为使该电动机20具有的电动机箱71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外部的状态,在覆盖传动箱50的罩125的左罩部125b上设置用于由行驶风冷却电动机箱71中的从传动箱50露出的部分的吸气侧及排气侧通气孔126、127,因此,可将行驶风导向罩125的内侧,有效地冷却电动机20。
另外,吸气侧通气孔126在电动机20的车辆行进方向前方侧设置在罩125的左罩部125b上,排气侧通气孔127在电动机20的车辆行进方向后方侧设置在罩125的左罩部125b上,因此,行驶风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在电动机20的前方侧从吸气侧通气孔126导入罩125内,在流通过电动机箱71的侧面后,从电动机20后方的排气侧通气孔127排出外侧,因此,可更有效地冷却电动机20。
在电动机20的车辆行进方向前方侧,在罩125的左罩部125b上设置越朝向后方侧凹进量越大这样向内凹进的导向凹部130,通过配置与该导向凹部130的后端连接的吸气侧通气孔126,行驶风通过罩125的导向凹部130被导向吸气侧通气孔126,可不在罩125的外表面产生突出部,而有效地将行驶风导入罩125内,因此,可将罩作为主体小型化,同时,有效地将行驶风导向电动机20侧而有效地冷却电动机20。
另外,电动机20在车体框架F的宽度方向左侧使电动机箱71的至少一部分从传动箱50的侧面向外部露出而设置,吸气侧及排气侧通气孔126、127设于面临车体框架F的宽度方向左侧的罩125的侧面,因此,可在车体框架F的宽度方向左侧将通过罩125的侧面的空气作为行驶风有效地导向罩125内,通过该行驶风进一步有效地冷却电动机20。
但是,在除去两端的把手132、133的部分,在覆盖转向把手16的把手罩134的中央部配设显示装置145,该显示装置145在通用的显示面146上配置显示二轮机动车行驶速度的速度显示部147、个别表示摩托车的多个行驶模式的多个行驶模式显示部148~150、显示二轮机动车运行状态的车辆状态显示部151~153,多个行驶模式显示部148~150及车辆状态显示部151~153在速度显示部147的周围环状地连接配置。
根据这种显示装置145,可减小视线移动量,可容易地确认行驶速度、多个行驶模式及车辆运行状态,而且,可在显示面146上有效地布置各显示部147、148~150、151~153。
另外,由于多个行驶模式显示部148~150及车辆状态显示部151~153分别形成大致圆弧状,故可较大地确保多个行驶模式显示部148~150及车辆状态显示部151~153的显示面积,车辆驾驶者可更有效地识别车辆运行状态及行驶模式。
而且,由于将多个行驶模式显示部148~150及车辆状态显示部151~153的显示色相互不同地设定,故车辆驾驶者可明确地识别车辆运行状态及行驶模式。
另外,该实施例的二轮机动车是在电动机20的基础上具有发动机E的混合型二轮机动车,多个行驶模式显示部148~150对应仅通过电动机20行驶的电动行驶模式、变速控制与通常不同的特别行驶模式、通过发动机E驱动的ACG启动电动机40产生的电力驱动电动机20的串联复合式行驶模式。即,在由于是复合型而具有更多的行驶模式的小型摩托车中,可有效地配置该显示装置145中的各显示部147、148~150、151~153。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不脱离权利要求范围中记载的本发明,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合型车辆的防音结构,其利用罩(125)覆盖与可给予驱动轮(WR)动力的发动机(E)连接的吸气系统(88)的至少一部分、和构成与所述发动机(E)连接的排气系统(94)的一部分的排气消声器(96)以及可给予驱动轮(WR)动力的电动机(20),其特征在于,在沿车体框架(F)前后方向的所述排气消声器(96)中心位置(C)的沿所述前后方向的前方,配置所述电动机(20)的旋转轴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车辆的防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20)及所述排气消声器(96)配置于从两侧夹着驱动轮(WR)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型车辆的防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消声器(96)具有导入来自所述发动机(E)的废气的第一膨胀室(109),和导入来自第一膨胀室(109)的废气,配置于第一膨胀室(109)上方的第二膨胀室(110),在与所述罩(125)的下端开口边缘邻接的位置配置第一膨胀室(109)的下部。
全文摘要
一种混合型车辆的防音结构,其利用罩覆盖与可给予驱动轮动力的发动机连接的吸气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排气系统的一部分的排气消声器以及可给予驱动轮动力的电动机,当利用通用的罩将电动机和发动机的吸气系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构成排气系统一部分的排气消声器一起覆盖时,排气消声器产生的热的影响不波及电动机。在沿车体框架的前后方向的排气消声器的中心位置C的沿前后方向的前方配置电动机(20)的旋转轴线。
文档编号B62K11/00GK1736787SQ20051008943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7日
发明者大关孝, 北山京介, 塚田善昭, 杉田治臣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