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的车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车顶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在顶板的下方配置着多个顶盖弧拱、相对侧上边梁载置并接合着顶板和顶盖弧拱的汽车的车顶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18644号可是,在将车厢内空间的容积在高度方向增大时,在上述车顶结构中,顶板在车宽方向两侧从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上边梁的上面向上方离开并鼓出。另外,在顶板的下面,向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顶盖弧拱被配置在车辆前后的预定位置上,由此,加强了顶板,而且确保了作为车辆的必要的振动特性及强度耐久性。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在顶盖弧拱的两端设有从顶板的车宽方向两侧向下方弯折地延伸的弯折部,该弯折部与侧上边梁接合。即,顶盖弧拱被架设在左右侧上边梁之间,容易大型化。另外,随着顶板从侧上边梁上面向上方离开,顶盖弧拱的弯折部因变长,会使顶盖弧拱更加大型化。照此,顶盖弧拱的大型化,会使成本和重量增大。
此外,顶盖弧拱的弯折部,因在从顶板的车宽方向两侧向下方弯折的壁部的车厢内侧突出,会使车宽方向两侧中的车厢内部空间减少。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顶盖弧拱的成本及重量降低并确保宽敞的车厢内空间的汽车的车顶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汽车车顶结构为,具备具有车顶部和从车顶部的车宽方向两端向下方弯折的左右壁部的顶板、在车宽方向两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纵梁、顶盖弧拱、和突出部,顶板的壁部分别与左右纵梁接合。
顶盖弧拱被配置成在顶板的车顶部下方沿车宽方向延伸、且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预定位置只与车顶部接合。突出部被形成为在顶板的壁部、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预定位置沿车宽方向突出的略凸形状。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顶盖弧拱只与车顶部接合,在顶盖弧拱上没必要设置沿顶板的壁部内面弯折并与纵梁接合的部分(以下简称弯折部)。即,将顶盖弧拱作为没有弯折部的形状可使其小型化。从而,可使顶盖弧拱成本降低,并可轻量化。
而且,顶盖弧拱由于与顶板壁部的高度无关,在顶板的形状上与车辆高度方向的大小无关,可使顶盖弧拱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在顶板的壁部形成略凸形状的突出部,提高了对车宽方向的顶板的壁部强度。即,将顶盖弧拱只与车顶部接合的结构中,强度不足通过略凸形状的突出部得到补充,可确保在纵梁与顶盖弧拱接合时同样的强度。因此,通过顶盖弧拱和突出部,可确保作为车辆必要的刚性、振动特性及强度耐久性。
此外,可将在顶板的壁部形成的突出部朝着车宽方向外侧突出。通过如此将突出部朝着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就可在顶板壁部内面上的区域形成沿车辆前后方向连续的空间。因此,通过将此空间用作车厢内空间,就可确保宽敞的车厢内空间。
另外,由于前述空间沿车辆前后方向为连续的,从而也可作为配置空调装置通道的空间利用。由此,在车厢内的车辆后方的顶棚面备有吹出口的车辆中,也可确保车厢内空间宽敞。
再有,在纵梁上只与顶板的壁部接合。因此,密封部件的填充可相对于在纵梁与顶板的壁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很好地进行,能够可靠地防止雨水等向车厢内侵入。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使顶盖弧拱成本及重量降低,并且,可在确保作为车辆必要的刚性的同时确保宽敞的车厢内空间。
图1为示出本实施例的将侧上边梁与顶板接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II-II视剖面图。
图3为比较例的顶盖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4为图1的顶板壁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5为示出顶盖弧拱被配置在图1的顶板上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例加以说明。图1为示出本实施例的将侧上边梁与顶板接合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II-II视剖面图,图3为比较例的顶盖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4为图1的顶板壁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5为示出顶盖弧拱被配置在图1的顶板上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另外,图中FR、UP分别表示车辆前方、车辆上方。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1具有在车宽方向两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上边梁2,载置在侧上边梁2上并与其接合的顶板3,和配置在顶板3的下面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顶盖弧拱4。此车辆1通过设有从侧上边梁2的上面向上方离开并鼓出的顶板3,以确保宽敞的车厢内空间。
侧上边梁2具有侧上边梁内板10和侧上边梁外板11。此侧上边梁内板10和侧上边梁外板11通过焊接等将各自的上端部与下端部接合。据此,在侧上边梁内板10和侧上边梁外板11之间形成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封闭断面。
顶板3具有从车宽方向的略中央朝向车宽方向两端高度减少且向上方弯曲的车顶部20、从车顶部20的车宽方向两端弯折并向下方延伸的壁部21、和从壁部21的两端向相反方向弯折并延伸的凸缘部22。凸缘部22配置在侧上边梁外板11的上面并通过焊接等接合。另外,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左右壁部21上,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各3处)略凸形状的突出部23在车辆前后方向的相同位置、朝着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地形成。
顶盖弧拱4,剖面略呈倒置帽子的形状,在整个长度方向具有较细的相同宽度(图示省略)。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顶盖弧拱4相对于车顶部20的下面,通过粘接剂等在车宽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范围与突出部23在车辆前后方向的相同位置接合。
接下来,将顶盖弧拱4只与车顶部20接合的本实施例中的车顶结构(图2所示)、与将顶盖弧拱5载置在侧上边梁2上并接合的车顶结构(下面称其为比较例的车顶结构,如图3所示)进行比较说明。
如图3所示,在比较例的顶盖弧拱5的两端设有从顶板3的车宽方向两端向下方弯折并延伸的弯折部30。此顶盖弧拱5通过粘接剂相对于车顶部20的下面而接合,并且将弯折部30的端部31载置在左右侧上边梁外板11上并通过熔敷等接合。而且,顶板3的凸缘部22,在夹持着顶盖弧拱5的两端31的状态下被载置在侧上边梁2上并通过熔敷等接合。即,顶盖弧拱5因为被架设在侧上边梁2之间,而成为大型形状。
与此相对,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顶盖弧拱4,因只相对于车顶部20的下面接合,因而可成为不具有比较例的顶盖弧拱5那样的弯折部30的形状,而能够小型化。从而,与比较例的顶盖弧拱5相比,能够可靠地降低顶盖弧拱4的成本及重量。而且,顶盖弧拱4,因为不依靠顶板3的壁部21的高度,在顶板3的形状中与车辆高度方向的大小无关,可将顶盖弧拱4小型化。
另外,在比较例的顶盖结构中,作为车辆必要的刚性、振动特性、及强度耐久性,因顶盖弧拱5被架设在侧上边梁2之间而得以确保。即,对车辆1从车辆侧方施加外力时,在车辆侧方配设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骨架部件(例如,中柱)等向车厢内方向的移动由顶盖弧拱5限制,确保了车厢内空间。此外,顶板的张紧刚性通过将顶盖弧拱5相对于车顶部20的下面接合而确保。此车顶部20与顶盖弧拱5的接合,因为顶盖弧拱5具有弯折部30,因而被限定在除去车顶部20的车宽方向两端一部分区域20A的范围内。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的车顶结构中,因顶盖弧拱4为不具有比较例的顶盖弧拱5的弯折部30的形状,可将顶盖弧拱4相对于车顶部20的下面、在车宽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范围接合,从而可提高顶板3的张紧刚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车顶结构中,略凸形状的突出部23突出形成在顶板3的壁部21上。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突出部23的略凸形状被设定为与比较例的顶盖弧拱5的断面二次力矩相当的大小。据此,在将顶盖弧拱4只与车顶部20接合的结构中不足的强度通过突出部23补足,确保了与比较例的顶盖弧拱5同等的强度。即,对车辆1从车辆侧方施加外力时,该力可通过顶板3的壁部21有效地传递给顶盖弧拱4,因而限制了中柱等向车厢内方向的移动,能够确保车厢内空间。因而,通过突出部23和顶盖弧拱4,可确保作为车辆必要的刚性、振动特性及强度耐久性。
另外,在比较例的车顶结构中,因为顶盖弧拱5的弯折部30在顶板3的壁部21的车厢内侧突出,因而车厢内空间变狭。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的顶盖结构中,因为突出部23形成为朝着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在顶板3的壁部21的内面上的区域形成沿车辆前后方向连续的空间。即,可通过此空间作为车厢内空间利用,与比较例的车顶结构相比,能够可靠地确保宽敞的车厢内空间。
另外,前述空间,因为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连续,因而也可作为配置空调装置通道40的空间而利用。由此,即使在车厢内的车辆后方、在顶棚面备有吹出口的车辆中,也可确保宽敞的车厢内空间。
再有,在比较例的车顶结构中,顶板3的凸缘部22以及顶盖弧拱5的端部31被载置并接合在侧上边梁2上,因此在侧上边梁外板11的上面与顶盖弧拱5的端部31之间以及在顶盖弧拱5的端部31与顶板3的凸缘部22之间形成间隙。而且,在此间隙的上面安装有为防止雨水等侵入车厢内的密封部件41。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因为需要跨着顶板3、顶盖弧拱5、及侧上边梁2这三层而安装密封部件41,因而有密封部件41对间隙的填充不充分的可能,容易发生雨水等侵入车厢内的情况。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的车顶结构中,顶板3的凸缘部22只载置并接合在侧上边梁外板11的上面。从而,密封部件41的填充可对在侧上边梁外板11的上面和顶板3的凸缘部22之间形成的间隙很好地进行,因而与比较例的车顶结构相比,能够可靠地防止雨水等侵入车厢内。
另外,顶板3,在从平板形状的板冲裁成整体形状后,通过冲压成型而折弯形成的壁部21及凸缘部22。因此,在比较例的车顶结构中,在弯折的部分中产生返回些许成型前的平板形状的回弹现象。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的车顶结构中,因为朝着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形成略凸形状的突出部23,因此,可通过此突出部23有效的阻止返回成型前平板形状的力。从而,在本实施例的车顶结构中,可防止回弹现象,能够提高顶板3的部件精度。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是将顶盖弧拱4配置在与突出部23在车辆前后方向的相同位置上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将顶盖弧拱4配置在与突出部23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不同位置上。
如此,根据本实施例,将突出部23形成在顶板3的壁部21的预定位置,并且通过将顶盖弧拱4配置在预定位置的简单结构,就可使顶盖弧拱4的成本及重量降低,并在可确保作为车辆必要的刚性的同时,确保宽敞的车厢内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的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将具有车顶部和从该车顶部的车宽方向两端向下方弯折的左右壁部的顶板的所述壁部,与在车宽方向两侧沿汽车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纵梁分别接合,将在所述顶板的车顶部下方向车宽方向延伸的顶盖弧拱配置在汽车前后方向的预定位置,并且将该顶盖弧拱只与所述车顶部接合;在所述顶板的壁部,形成在所述汽车前后方向的预定位置向车宽方向突出的略凸形状的突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划分成所述车顶部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和所述壁部的区域,配置空调装置通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使顶盖弧拱的成本及重量降低并可确保宽敞的车厢内空间的汽车车顶结构。顶盖弧拱(4)只与顶板(3)的车顶部(20)接合。即,因为无需设置沿顶板(3)的壁部(21)的内面弯折并与侧上边梁(2)接合的部分,因而可使顶盖弧拱(4)小型化。另外,通过在顶板(3)的壁部(21)上形成略凸形状的突出部(23),而可使顶盖弧拱(4)只与顶板(3)的车顶部(20)接合的结构中不足的强度得到补充,可确保与顶盖弧拱接合在侧上边梁(2)时同等的强度。而且,通过使在顶板(3)的壁部(21)上形成的突出部(23)朝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就可在顶板(3)的壁部(21)的内面上的区域形成沿汽车前后方向连续的空间。
文档编号B62D65/02GK1754742SQ20051010645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8日
发明者石神健夫 申请人: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