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挡雨棚,尤其是一种可根据需要进行充气撑起遮阳挡雨布成形,不需使用时可方便拆下装入车上专用包装袋中的遮阳挡雨棚,它可用于电动自行车上人们的遮阳挡雨。
二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产品已经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以它独有的特点进入了千家万户,受到了广大使用者的喜爱。而电动自行车上没有遮阳挡雨的装置,人们只能依靠披肩、雨披等遮阳挡雨,效果并不明显。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电动自行车无遮阳挡雨功能的问题,提供一种遮阳挡雨棚,它可以充气膨胀成形,安装在电动自行车上,不需使用时放气,可方便拆下装入安装在车上的专用包装袋中,它具有安装方便、结构合理、安全实用等特点。
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它包括充气成形的遮阳挡雨棚和安装在车上的附件。充气成形的遮阳挡雨棚含有遮阳挡雨布、拉链、充气管及遮阳挡雨帽;安装在车上的附件含有前横梁活络固定杆、前支撑软杆、后支撑软杆及包装袋。其特点是充气成形的遮阳挡雨棚有两种一种是单层遮阳挡雨布,由充气管充气撑起而成;一种是双层遮阳挡雨布,在两层布中间充气,使其膨胀而成。其中单层遮阳挡雨布由涤纶布、塑料、棉布三层组合而成;双层遮阳挡雨布是由涤纶布、塑料、塑料、棉布四层组合而成。
遮阳挡雨棚的四角缝有一条尼龙搭扣,与附件支撑软管上的尼龙搭扣粘结即可固定遮阳挡雨棚。遮阳挡雨棚依据拉链位置不同有两种打开方式,一种是拉链装于遮阳挡雨棚左右侧中间的的为前后开启式,一种是装于遮阳挡雨棚顶部中间的为左右开启式。遮阳挡雨棚的顶部还开一圆口,用拉链装一顶遮阳挡雨帽。
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的另一特点是前支撑软杆和后支撑软杆分为两段,下部为硬管,上部为软管,软管可以向四周弯曲,遮阳挡雨棚的四角与电动自行车采用软管连接,适用于各种车型。
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的另一特点是附件中的前横梁活络固定杆、后支撑软杆、包装袋与车身的连接均以一磁铁吸附装置实现。该吸附装置包括车内磁铁、圆形磁铁、方形磁铁、蜗轮、蜗杆。圆形磁铁与方形磁铁的截面积相等,置于方形磁铁内,与方形磁铁的极性相反,方形磁铁对准车内磁铁,此时方形磁铁与车内磁铁的吸引力恰好被圆磁铁抵消。旋转蜗杆,使蜗轮带动圆磁铁旋转180度,此时圆形磁铁与方形磁铁的极性相同,同车内磁铁异性相吸,附件便被吸在电动自行车的车身上。
上述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附件中的前横梁活络固定杆上装有两个折弯关节,当遮阳挡雨棚拆下时,可转动折弯关节把两侧前支撑软杆折进,缩短伸出长度。在前横梁活络固定杆还装有一个万向球,固定磁铁吸附装置,使其可以更紧密得结合在车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装在电动自行车上便可实现遮阳挡雨及挡灰尘沙土;2)遮阳挡雨棚顶部开口,使头伸出遮阳挡雨棚外,不影响视线,更加安全;3)遮阳挡雨棚的四角与电动自行车采用软管连接,使遮阳挡雨棚适用各种车型;4)结构简单,不需使用时可方便拆下装入车上的专用包装袋中。
四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中采用单层遮阳挡雨布的前后开启式主视图和俯视图;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中采用单层遮阳挡雨布的左右开启式主视图和俯视图;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中采用双层遮阳挡雨布的前后开启式主视图和俯视图;图7和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中双层遮阳挡雨布的左右开启式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9和图10是附件中前横梁活络固定杆安装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11和图12是附件中后支撑软杆安装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13是附件中包装袋安装的主视图;图14是图9中前横梁活络固定杆上折弯关节折起后的示意图。
对各幅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遮阳挡雨布,2-拉链,3-充气管,4-尼龙搭扣,5-遮阳挡雨帽,6-车内磁铁,7-圆形磁铁,8-方形磁铁,9-蜗轮,10-蜗杆,11-前横梁活络固定杆,11a-折弯关节,11b-万向球,12-前软支撑杆,13-后软支撑杆,14-尼龙搭扣,15-包装袋。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电动自行车遮阳挡雨棚的结构可从图1、图2、图5、图6、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中看到,它包括充气成形的遮阳挡雨棚和安装在车上的附件,充气成形的遮阳挡雨棚含有遮阳挡雨布1、拉链2、充气管3及遮阳挡雨帽5;安装在车上的附件含有前横梁活络固定杆11、前支撑软杆12、后支撑软杆13及包装袋15。
使用时,先将附件安装在电动自行车车身上。两根前支撑软杆12由前横梁活络固定杆11相连,其上的万向球11b与磁铁吸附装置固定后将其安装在车身前端两侧;两根后支撑软杆13由两个磁铁吸附装置固定在车身后端两侧;包装袋15由两个磁铁吸附装置固定在车身左侧或右侧。磁铁吸附装置包括车内磁铁6、圆形磁铁7、方形磁铁8、蜗轮9、蜗杆10。车内磁铁6安装在车身内部,圆形磁铁7、方形磁铁8、蜗轮9、蜗杆10安装在附件上。如图9、10、11、12、13所示,圆形磁铁7与方形磁铁8的截面积相等,置于方形磁铁8内,蜗轮9与圆形磁铁7固接,旋转蜗杆10,使蜗轮9带动圆形磁铁7旋转,使其与方形磁铁8的极性相反,将方形磁铁8对准车内磁铁6,此时方形磁铁与车内磁铁的吸引力恰好被圆形磁铁与车内磁铁的排斥力抵消。旋转蜗杆10,使蜗轮9带动圆形磁铁7旋转180度,此时圆形磁铁7与方形磁铁8的极性相同,一起同车内磁铁6异性相吸,附件便被牢牢吸在电动自行车的车身上。当需拆下遮阳挡雨棚的附件时,旋转蜗杆10,使蜗轮带动圆磁铁再次旋转180度,使圆形磁铁7的磁极对换,由于圆形磁铁7与方形磁铁8的截面积相等,故此时圆形磁铁7恰好完全抵消方形磁铁8与车内磁铁6的磁力,附件便可从电动自行车上方便拆下。
利用充气工具对遮阳挡雨布内的充气管3进行充气,将遮阳挡雨布撑起形成遮阳挡雨棚。把遮阳挡雨棚四角上的尼龙搭扣4,与附件前支撑软杆与后支撑软杆上的尼龙搭扣14粘结即可固定遮阳挡雨棚。
本实施例的遮阳挡雨布上的拉链2装于遮阳挡雨棚左右侧中间,为前后开启式遮阳挡雨棚。把拉链2从遮阳挡雨棚顶部开口处往左或往右拉开,遮阳挡雨棚便分为前后两部分,人便可进入遮阳挡雨棚坐上电动自行车,再把拉链2拉上,带上遮阳挡雨帽5即可开车。
当不需使用电动自行车遮阳挡雨棚时,可把尼龙搭扣解开,将其拆下放入安装在车上的包装袋15中,可折起折弯关节11a把两侧前支撑软杆折进,缩短伸出长度,如图14所示。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电动自行车遮阳挡雨棚的结构可从图3、图4、图7和图8中看到,它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遮阳挡雨布上的拉链2装于遮阳挡雨棚顶部前后侧,为左右开启式遮阳挡雨棚。把拉链2从遮阳挡雨棚顶部开口处往前或往后拉开,遮阳挡雨棚便分为左右两部分,人便可进入遮阳挡雨棚坐上电动自行车,再把拉链2拉上带上遮阳挡雨帽5即可开车。
权利要求1.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它包括充气成形的遮阳挡雨棚和安装在车上的附件,充气成形的遮阳挡雨棚含有遮阳挡雨布(1)、拉链(2)、充气管(3)及遮阳挡雨帽(5);安装在车上的附件含有前横梁活络固定杆(11)、前支撑软杆(12)、后支撑软杆(13)及包装袋(15),其特征是充气成形的遮阳挡雨棚中的遮阳挡雨布(1)有两种,一种是单层遮阳挡雨布,由折起的充气管充气撑起而成,并由涤纶布、塑料、棉布三层组合而成;一种是双层遮阳挡雨布,在两层布中间充气,使其膨胀而成,并由涤纶布、塑料、塑料、棉布四层组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其特征是所述遮阳挡雨布(1)上装有一对拉链(2),依据拉链位置不同有两种打开方式,一种是拉链装于遮阳挡雨棚左右侧中间的为前后开启式,一种是装于遮阳挡雨棚顶部前后侧的为左右开启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其特征是所述遮阳挡雨棚的四角上有尼龙搭扣(4);前支撑软杆(12)与后支撑软杆(13)分为两段,下部为硬管,上部为软管,软管上有尼龙搭扣(14);尼龙搭扣(4)和尼龙搭扣(14)粘结后即可固定遮阳挡雨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其特征是前横梁活络固定杆(11)上有两个折弯关节(11a)和两个万向球(11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其特征是所述前支撑软杆(12)有两根,由前横梁活络固定杆(11)相连,其上的万向球(11b)与磁铁吸附装置固定后将其安装在车身前端两侧;后支撑软杆(13)有两根,由两个磁铁吸附装置安装在车身后端两侧;包装袋(15)由两个磁铁吸附装置安装在车身左侧或右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其特征是所述磁铁吸附装置包括车内磁铁(6)、圆形磁铁(7)、方形磁铁(8)、蜗轮(9)和蜗杆(10),其中车内磁铁(6)安装固定在车身内部,圆形磁铁(7)与方形磁铁(8)的截面积相等,置于方形磁铁(8)内,蜗轮(9)与圆形磁铁(7)固接。
专利摘要电动自行车充气式遮阳挡雨棚。它是一种遮阳挡雨棚,尤其是一种可根据需要进行充气撑起遮阳挡雨布成形,不需使用时可拆下装入车上专用包装袋中的遮阳挡雨棚,它用于电动自行车上人们的遮阳挡雨。它包括充气成形的遮阳挡雨棚和安装在车上的附件。充气成形的遮阳挡雨棚含有遮阳挡雨布、拉链、充气管、遮阳挡雨帽;安装在车上的附件含有前横梁活络固定杆、前支撑软杆、后支撑软杆、包装袋。其特点是遮阳挡雨棚四角与电动自行车采用软管连接,适用于各种车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电动自行车无遮阳挡雨功能的问题,提供一种充气式遮阳挡雨棚,具有安装方便、结构合理、安全实用等特点。
文档编号B62J17/00GK2880639SQ20052001403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5日
发明者王宝根 申请人:王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