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0952阅读:1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的好坏对摩托车的驾驶操作舒适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标准螺母的右旋影响,为了保证前轮轴螺母1在车轮前转过程中不能松动,目前摩托车的前轮的安装通常是由前轮轴7穿过左前减震底筒5下部的通孔、前轮左衬套(或计速器)4、前轮6、前轮右衬套3、右前减震底筒2下部的通孔,然后用螺母1锁定前轮轴7。其中前减震底筒的通孔与前轮轴7成紧密配合,衬套(或计速器)3、4也与前轮轴7紧密配合。现有的减震结构存在以下主要缺陷首先,装配困难。在装配过程中,通常是先将方向柱装配在车架上,然后将车架固定在流水线上,将前减震上叉管9固定在摩托车的方向柱上,然后才装配前轮6。当前减震上叉管9固定在方向柱上以后,相对前减震的内开档距已经确定,此时安装前轮右衬套3较困难,通常安装时需要将右前减震底筒2下部往外开张。其次,对前减震底筒2、5,衬套3、4和前轮6的加工精度要求高。由于前减震底筒2、5,衬套3、4和前轮6在加工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公差,如果累计公差过大,就会造成螺母1锁定前轮轴7后,前减震底筒2、5与前减震上叉管9不能保持同轴度,使得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前减震上叉管9相对减震底筒2、5往复上下运动,造成前减震油封易偏磨损,易损害漏油。另外,如图2、图3所示,为现有国外的一些车型的前减震结构。从图2、图3中可知,为了减少减震油封8的损害,使前减震底筒2、5处于自然的状态,避免因锁紧螺母1锁紧而造成前减震底筒2、5受轴向力后与前减震上叉管9不同轴的现象,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将前减震底筒2、5下方侧面开通槽11,在通槽的正面加工螺孔10,将前轮轴7穿上后,未受轴向力作用的自由状态下,先用螺栓通过螺孔10将前轮轴固定住,然后再用螺母1锁定前轮轴7。但这样还是解决不了装配困难的问题以及对前减震底筒2、5,衬套3、4(或计速器)的轴向尺寸加工的高精度要求。
传统的前轮系安装方式受加工精度及装配条件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装配困难的缺陷;在摩托车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加工精度的影响出现前减震油封偏磨现象而使减震漏油,缩短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迫切要求设计一种新的结构,改善传统的前轮系安装方式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通过改变前减震的底筒安装孔尺寸和右衬套尺寸,解决装配困难的问题和油封磨损的问题;本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提高了摩托车的生产率,延长了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容易形成量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包括前轮轴,该前轮轴依次穿过左前减震底筒下部的通孔、前轮左衬套、前轮、前轮右衬套和右前减震底筒下部的通孔,其端部螺设有锁紧螺母将前轮轴锁定,所述的右前减震底筒下部的通孔的内径与前轮右衬套的外径尺寸相对应使两者紧密配合,所述的前轮右衬套一端嵌设在前轮外侧,另一端穿过右前减震底筒与锁紧螺母的内侧相互抵顶。为了防止右前减震在前轮轴线方向晃动,所述的右前减震底筒的前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其中螺设有螺钉。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通过改变前减震的底筒安装孔尺寸和右衬套尺寸,解决装配困难的问题和油封磨损的问题;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提高了摩托车的生产率,延长了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容易形成量产;该减震结构的安装方法能很好的解决传统前轮系所存在的诸多缺陷,使装配更加容易,提高了摩托车的生产效率;减小了因前减震油封偏磨现象而发生漏油,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图1为现有国内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国外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国外摩托车右前减震底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右前减震底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示意图和右前减震底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包括前轮轴7,该前轮轴7依次穿过左前减震底筒5下部的通孔51、前轮左衬套4、前轮6、前轮右衬套3和右前减震底筒2下部的通孔21,其端部螺设有锁紧螺母1将前轮轴7锁定。右前减震底筒2下部的通孔21的内径与前轮右衬套3的外径尺寸相对应使两者紧密配合,前轮右衬套3一端嵌设在前轮6外侧,另一端穿过右前减震底筒2抵顶在锁紧螺母1的内侧。为了防止右前减震在前轮轴线方向晃动,如图4所示,右前减震底筒2的前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22,其中螺设有螺钉10。
结合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在现有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的基础上,将右前减震底筒2的下部的通孔21内径扩大,使之与前轮右衬套3外径紧密配合;将前轮右衬套3加长,其轴向长度应大于或等于原衬套的轴向长度加上右前减震底筒2的下部通孔的轴向长度之和;在右前减震上加设一螺纹孔22,并带上螺钉10起到限制右前减震在前轮轴线方向晃动的作用。
上述的这种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将前轮轴7依次穿过左前减震底筒5的下部通孔51、前轮左衬套4、前轮6和右前减震底筒2的下部通孔21;将前轮右衬套3装配在前轮轴7上,由右往左装进,与前轮6紧密配合,用锁紧螺母1将前轮轴7锁定;之后还需要将右前减震上的螺钉10紧固在螺纹孔22内,以防止右前减震在前轮轴线方向晃动。这样,一方面方便了装配前轮右衬套3,不需要张开前减震底筒。另一方面由于螺母1将前轮轴7锁紧时,并没有将轴向的力作用在右前减震的底筒2上,而是作用在前轮右衬套3上,更好的保证了右前减震底筒2、5处于自然状态,从而更好的保证了前减震底筒2、5与前减震上叉管8的同轴度。同时由于对前轮右衬套3的尺寸要求有一定的范围波动,对整体尺寸链的精度要求也相对减低,可以避免由于加工精度对右前减震底筒2、5的开档影响。由于通常后轮的偏差都是由前轮定位,设计前挡泥板的中心线与前轮相对中心线相对重合,以上的很小的改变对前后轮偏差及前泥板设计影响不大。
为了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分别采用了“左”、“右”的方式分别对两个前减震底筒和两个前轮衬套的相对位置进行了描述。由于摩托车前轮两侧的减震结构是完全对称的,因此如果将安装位置进行左右调换,其结构、装配次序和步骤也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包括前轮轴,该前轮轴依次穿过左前减震底筒下部的通孔、前轮左衬套、前轮、前轮右衬套和右前减震底筒下部的通孔,其端部螺设有锁紧螺母将前轮轴锁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前减震底筒下部的通孔的内径与前轮右衬套的外径尺寸相对应使两者紧密配合,所述的前轮右衬套一端嵌设在前轮外侧,另一端穿过右前减震底筒与锁紧螺母的内侧相互抵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前减震底筒的前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其中螺设有用于防止右前减震在前轮轴线方向晃动螺钉。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前轮系减震结构,前轮轴依次穿过左前减震底筒下部的通孔、前轮左衬套、前轮、前轮右衬套和右前减震底筒下部的通孔,其端部螺设有锁紧螺母将前轮轴锁定,右前减震底筒下部的通孔的内径与前轮右衬套的外径尺寸相对应使两者紧密配合,前轮右衬套一端嵌设在前轮外侧另一端穿过右前减震底筒与锁紧螺母的内侧相互抵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容易形成量产;装配更加容易,生产效率高,实用性强。
文档编号B62K25/08GK2818316SQ20052001882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4日
发明者游付成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