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1544阅读:15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立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立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自行车立管结构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当左右块体(301、401)配合螺杆60调松时,该横管20可上下调整至适当角度,再将螺杆60锁紧使得左右块体(301、401)彼此接近,从而使左右块体(301、401)的相对两斜面(302、402)抵紧锁块10的套孔103内壁,使得横管20固定不动,达到调整立管的目的,但是当调整好立管的角度,该被夹紧于横管20一端束仔201的车手50必须配合调整其角度,因此须将螺栓501松解,再旋转车手角度至所需配合的最佳角度,再锁紧螺栓501。此自行车立管结构的缺陷是需分两步动作来分别调整车手角度和立管角度,并且松解和锁紧螺栓501时还需借助工具,使用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自行车立管结构,该结构通过运用新的设计理念,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增强了自行车立管的使用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立管,主要包括直管、横管、推杆、块体及螺合结构,横管一端设有束仔以锁固车手,另一端与直管顶部相枢接,推杆设置于横管内部,一端抵于车手,另一端与设置于横管内的块体接触,块体一端与推杆接触,另一端可与直管卡合,螺合结构活动穿设于块体。
所述横管一端设有束仔以锁固车手,另一端具有两接片,该两接片之间界定一空间,两接片与直管顶部相枢接,横管内部设有通道,下端设有凹槽,通道和凹槽均与两接片间界定的空间相连通,推杆和块体分别设置于横管通道和凹槽内,推杆一端抵于车手,另一端与块体接触,块体另一端可与直管卡合,螺合结构活动穿设于块体。
所述推杆和块体之间的接触面设为斜面。
所述螺合结构包括轴杆、螺帽、弹簧及握杆,轴杆穿过块体和弹簧,与螺帽螺合,握杆底部设为偏心结构。
所述块体一端设为斜面,另一端设有齿条。
所述直管上设有齿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变了传统自行车立管中需分别调整车手角度和立管角度的结构模式,实现了可同时调整车手角度和立管角度的发明目的,并且在调整角度时无需借助工具。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实施例顶部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调节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锁紧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自行车立管,主要包括直管70、横管80、推杆810、块体91及螺合结构100,直管70在顶部具有一横向穿孔701及多道齿条702,横管80的一端具有一束仔801用以锁固车手802,另一端具有两接片(803、804),该两接片(803、804)之间界定一空间805,其中该两接片(803、804)各具有一圆孔(806、807),当直管70顶部放置于该空间805时,与上述穿孔701对齐,并用一螺杆800穿过其间作枢接,使横管80上下枢转,该横管80底端设有一凹槽830,该凹槽830与空间805相连通,且横管80顶部设有一穿孔831与凹槽830相连通,一通道808设于横管80内部,通道808一端与凹槽830相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束仔801,推杆810设置于通道808内,其一端设有一斜面811,另一端设有一弧形推面812恰可抵住车手802表面,一块体91置于该横管80之凹槽830中,块体91设有一纵向穿孔901与上述穿孔831对齐,其一端设有齿条902,能与直管70的齿条702啮合,另一端形成一斜面904与推杆810之斜面811接触,一螺合结构100,本实施例以快拆结构作说明,该螺合结构100包括轴杆101、螺帽102、弹簧103及握杆104,轴杆101穿过块体91的穿孔901及横管80的穿孔831,再用螺帽102螺住,弹簧103套在轴杆101上,位于穿孔901与穿孔831之间。
如图5和图6所示,当螺合结构100松解,即握杆104向下扳起,块体91的齿条902与直管70的齿条702未啮合,另一端斜面904也与推杆810的斜面811呈松弛状,推杆810一端的弧形推面812并未抵紧车手802,因此可先调整横管80至所需角度,再配合调整车手802的角度,再将螺合结构100的握杆104向上扳动而靠住横管80,由于该握杆104底端设为偏心状,进而促使块体91向上移动,同时弹簧103被压缩,此时,一方面使其齿条902与直管70的齿条702啮合,另一方面斜面904则推顶推杆810的斜面811,使推杆810向前移动,促使其另一端弧形推面812去抵紧车手802,从而达到了松紧螺合结构100便能同时调整横管80的角度及车手802的角度。此外,如要再作角度调整,只要放松螺合结构100,被压缩的弹簧103的回复力,将促使块体91向下移动,即可旋动车手802角度及横管80的角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只需调节螺合结构100上的握杆104,就可达到同时调整车手角度和立管角度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立管,主要包括直管、横管、推杆、块体及螺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横管一端设有束仔以锁固车手,另一端与直管顶部相枢接,推杆设置于横管内部,一端抵于车手,另一端与设置于横管内的块体接触,块体一端与推杆接触,另一端可与直管卡合,螺合结构活动穿设于块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一端设有束仔以锁固车手,另一端具有两接片,该两接片之间界定一空间,两接片与直管顶部相枢接,横管内部设有通道,下端设有凹槽,通道和凹槽均与两接片间界定的空间相连通,推杆和块体分别设置于横管通道和凹槽内,推杆一端抵于车手,另一端与块体接触,块体另一端可与直管卡合,螺合结构活动穿设于块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和块体之间的接触面设为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合结构包括轴杆、螺帽、弹簧及握杆,轴杆穿过块体和弹簧,与螺帽螺合,握杆底部设为偏心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一端设为斜面,另一端设有齿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上设有齿条。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立管,主要包括直管、横管、推杆、块体及螺合结构,横管一端设有束仔以锁固车手,另一端与直管顶部相枢接,推杆设置于横管内部,一端抵住于车手,另一端与设置于横管内的块体接触,块体一端与推杆接触,另一端可与直管卡合,螺合结构可驱使块体移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改变了传统自行车立管中需分别调整车手角度和立管角度的结构模式,实现了同时调整车手角度和立管角度的设计目的。
文档编号B62K21/00GK2758183SQ20052005364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8日
发明者廖学湖 申请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