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172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省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属于自行车的综合改进,特别适合于广大百姓及旅游者使用和作为环保节能交通工具骑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自行车作为一般交通工具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的紧张状况和燃油压力,方便了广大百姓的出行。尽管如此,自行车多年来却未有多大革新进步,仅局限于小改革而无根本的改变,使得自行车技术显得较为落后,传统式自行车例如三角架自行车沿用了140多年,因其后车轮采用“重力趋后的反向装置”,该装置对物体做了负功,要相应消耗一定的动能,正由于这样的结构致使其驱动费力且速度缓慢;有的虽然增加了变速机构,也因其成本高且不会省力而难于推广应用,故而大多数人仍然习惯使用传统式自行车,它每当长途和在顶风或坡路行驶时,骑车者都会感觉到非常吃力,同时行走缓慢。因此,此类技术问题急需解决。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综合改进型的自行车,特别是省力自行车,以克服传统式自行车速度缓慢、骑车者在长途和在顶风或坡路行驶时感觉行驶困难、吃力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省力自行车主要由车架和前、后车轮双叉及前、后车轮构成,采用“双同向、双趋前装置”,并将前、后车轮设计成直径比例为1∶1.5∽3.5,最好为1∶2,使前车轮直径小且重心低、后车轮直径大且重心高向前微倾,利用重力为趋前滑力,从而自然增强车辆的行驶动力和惯性滑力,提高机械效率,使之达到轻便、快速和省力的效能。据测算,它可省力25.4%。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在行驶时,轻便自如,且因其生产成本低而易于推广应用。它与传统式自行车相比,其行驶速度及驱动省力率都大大提高,可广泛适合于广大城乡男女老少用作工作上下班、读书上校回家及游览购物和健身代步的环保节能交通工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式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描述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车架3和前、后车轮双叉2、4及前车轮1、后车轮6构成。
根据力学原理若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是因为这个力阻碍物体的运动,成为物体运动的阻力;若运动的物体克服阻力而做了有用功,则其动能就会减少,减少的动能等于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然而,在这之前的传统式自行车却采用“重力趋后的反向装置”,其前、后车轮1a、6a的直径大小一样(如图2所示),整车重心集中于后车轮6a,因其后车轮双叉4a的重力臂与水平方向互成r=123度向后,导致重力对物体做了负功,所以骑车者将其驱动时非常费力,而且车辆行驶速度缓慢。
因此,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式自行车“重力趋后的反向装置”的缺点,特采用“双同向、双趋前装置”,将前、后车轮1、6设计成直径比例为1∶1.5∽3.5,使前车轮1直径小且重心低、后车轮6直径大且重心高向前微倾。而且,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前车轮轮轴7的前车轮双叉2与水平方向互成α=55∽62度,作为重力臂斜压于前车轮轮轴7,从而形成趋前活式装置;通过连接杆5连接后车轮轮轴8的后车轮双叉4具有“V”形结构,其以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点为中心点,引出两支作为重力臂的支撑杆,该中心点位于后车轮轮轴8的下前方,而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点活动安装于后车轮轮轴8,所述连接杆5与水平方向互成β=35∽242度,而后车轮双叉4上两支支撑杆作为重力臂通过所述连接杆5分别前坠、斜拉于后车轮轮轴8,从而形成悬挂活式装置;前、后车轮双叉2、4由车架3连接,因而,它们优化组成了“双同向、双趋前装置”。当本实用新型匀速运行后,可利用后车轮6重力变为前坠、斜拉之趋前滑力;此外,之所以将前、后车轮1、6的直径设计成前者小、后者大,是在结构上要形成一个小斜坡,让重力向前稍微倾斜,使之有滑推力,它们消除了负功阻力,从而自然增强车辆的行驶动力和惯性滑力,提高机械效率,使之能达到轻便、快速和省力的效能。
根据上述原理和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是其中将前车轮(1)与后车轮(6)的直径比例设计为1∶2,且连接后车轮轮轴(8)的后车轮双叉(4)之连接杆(5)与水平方向互成β=238度,采用前坠、斜拉的悬挂活式装置,与前车轮双叉(2)作为重力臂与水平方向互成α=58度,组成“双同向、双趋前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有别于传统式自行车的显著特点是后车轮6与后车轮双叉4的安装关系即为悬挂式,而构成悬挂活式装置。因而,后车轮6通过连接杆5连接于后车轮双叉4时,不会自动松脱,因它外有螺栓锁紧,可依靠后车轮6的自重卡在后车轮双叉4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前车轮1直径小且重心低、后车轮6直径大且重心高的优化组合方式,因而能缩短20%车身的长度,使之整车重量降低,便于携带上楼和包装运输,以及节省停放车辆处的占地面积。
权利要求1.一种省力自行车,主要由车架(3)和前、后车轮双叉(2、4)及前车轮(1)、后车轮(6)构成,其特征在于前车轮(1)与后车轮(6)的直径比例为1∶1.5∽3.5,连接前车轮轮轴(7)的前车轮双叉(2)与水平方向互成α=55∽62度,作为重力臂斜压于前车轮轮轴(7),从而形成趋前活式装置;通过连接杆(5)连接后车轮轮轴(8)的后车轮双叉(4)具有“V”形结构,其以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点为中心点,引出两支作为重力臂的支撑杆,该中心点位于后车轮轮轴(8)的下前方,而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点活动安装于后车轮轮轴(8),所述连接杆(5)与水平方向互成β=235∽242度,而后车轮双叉(4)上两支支撑杆作为重力臂通过所述连接杆(5)分别前坠、斜拉于后车轮轮轴(8),从而形成悬挂活式装置;前、后车轮双叉(2、4)由车架(3)连接,它们组成“双同向、双趋前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车轮(1)与后车轮(6)的直径比例为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连接后车轮轮轴(8)的后车轮双叉(4)之连接杆(5)与水平方向互成β=238度,采用前坠、斜拉的悬挂活式装置,与前车轮双叉(2)作为重力臂与水平方向互成α=58度,组成“双同向、双趋前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对传统式自行车作综合改进的省力自行车,主要由车架和前、后车轮双叉及前、后车轮构成,采用“双同向、双趋前装置”,并将前、后车轮设计成直径比例为1∶1.5~3.5,最好为1∶2,使前车轮直径小且重心低、后车轮直径大且重心高向前微倾,利用重力为趋前滑力,从而自然增强车辆的行驶动力和惯性滑力,提高机械效率,使之具有轻便、快速和省力的特点,且因其生产成本低而易于推广应用。它与传统式自行车相比,其行驶速度及驱动省力率都大大提高,可广泛适合于广大城乡男女老少用作工作上下班、读书上校回家及游览购物和健身代步的环保节能交通工具。
文档编号B62K3/00GK2848686SQ20052006749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1日
发明者朱景贤 申请人:朱景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