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396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乘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用车,尤其是具备独立的乘坐室且乘坐室的前方及前上方具有独立 的乘坐视野空间的乘用车。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仓背乘用车、短 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其乘客与驾驶员共处一室即驾驶室,乘客的言语与动作极易干扰与分 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与集中力,妨碍正常的行驶;驾驶室中、后排的乘客视野狭小,所以有一 定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仓背乘用车、短头乘
用车、越野乘用车乘客与驾驶员共处一室而造成的不便,本发明提供一种乘用车,该种乘用
车不但具有独立的乘坐室使乘客与驾驶员分开而互不干扰,而且乘坐室具有前风窗,所以乘
坐室前方及前上方具有独立的视野空间,非常方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乘用车(指普通型乘用车、活顶
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仓背乘用车、越野乘用车、短头乘用车之一种,以下 同)的乘坐室采用设置在驾驶室(驾驶室的座椅数目为以下两种之一种 一、只有左侧的驾 驶座与驾驶座右侧的座椅,二、左侧的驾驶座、右侧的座椅、后排的座椅。以下同) 一、后 方、二、后上方、三、同时在驾驶室后方及后上方设置之一种结构方式;乘坐室具有左侧门 窗、右侧门窗、前风窗、风窗洗涤器、后窗、座椅,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分别为一个、两个 之一种,座椅为两个、多于两个之一种,乘坐室具备乘用车的一切必备电气设备;乘坐室顶 盖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 一、在驾驶室后方设置的乘坐室为下列之一种(一)只有 一个乘坐室在驾驶室的后方设置,称为前乘坐室,(二)有两个乘坐室在驾驶室后方设置, 离驾驶室最近的乘坐室即前乘坐室在驾驶室的后方设置,离驾驶室较远的乘坐室即后乘坐室 在前乘坐室的后方设置;上述(一)中在驾驶室后方设置的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结构与 连接关系为下列之一种..(1)前乘坐室前下部与驾驶室后下部为同一体,(2)前乘坐室前下 部与驾驶室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连接,(3)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前后 距离较大,中间为载物箱;除上述结构与连接关系之外,前乘坐室、车架、车身、载物箱、 驾驶室相邻两两之间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但不论为哪种结构与连接关系, 前乘坐室的前上方即前风窗与驾驶室的后上方之间为前乘坐室的独立的乘坐视野空间;上述 (二)中在驾驶室后方设置的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结构与连接关系同上述(一)中只有 一个乘坐室即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结构与连接关系相同,上述(二)中在前乘坐室后方设置的后乘坐室与前乘坐室之间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为下列之一种(1)后乘坐室的前下部与 前乘坐室的后下部为同一体,(2)后乘坐室的前下部与前乘坐室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 部分相邻接触连接,(3)后乘坐室与前乘坐室之间为载物箱;除上述结构与连接关系之外, 前乘坐室、后乘坐室、车架、车身、载物箱、驾驶室相邻两两之间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 连接之一种,但不论为哪种结构与连接关系,后乘坐室的前上方即前风窗与前乘坐室的后上 方之间为后乘坐室的独立的乘坐视野空间;二、在驾驶后上方设置的乘坐室为下列之一种-
(一)只有一个乘坐室在驾驶室的后上方设置,称为前乘坐室,(二)离驾驶室最近的乘坐 室即前乘坐室在驾驶室的后上方设置,离驾驶室较远的乘坐室即后乘坐室在前乘坐室的后上 方设置,(三)离驾驶室最近的乘坐室即前乘坐室在驾驶室的后上方设置,离驾驶室较远的 乘坐室即后乘坐室在前乘坐室的后方设置;上述(一)中在驾驶室后上方设置的唯一的乘坐 室即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为下列之一种(1)前乘坐室的前下部与驾驶 室的后上部为同一体,(2)前乘坐室的前下部与驾驶室的后上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 接触连接,除上述结构与连接关系之外,前乘坐室、车架、车身、载物箱、驾驶室相邻两两 之间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前乘坐室下设有上、下前乘坐室的脚踏板,脚踏 板与前乘坐室下设置的载物箱侧盖及车身为焊接,但不论哪一种连接与结构,前乘坐室的前 方及前上方均具备独立的乘坐视野空间;上述(二)中在驾驶室后上方设置的前乘坐室与驾 驶室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与上述(一)中只有一个乘坐室即前乘坐室在驾驶室后上方设置的结 构与连接关系相同,前乘坐室的前方及前上方为前乘坐室独立的乘坐视野空间,上述(二) 中,在前乘坐室后上方设置的后乘坐室与前乘坐室之间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为下列之一种
(1)后乘坐室的前下部与前乘坐室的后上部为同一体,(2)后乘坐室的前下部与前乘坐室
的后上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连接,除上述结构与连接关系之外,前乘坐室、后
乘坐室、车架、车身、载物箱、驾驶室相邻两两之间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
前乘坐室、后乘坐室下设有上、下前乘坐室、后乘坐室的脚踏板,脚踏板与前乘坐室、后乘
坐室下设置的载物箱侧盖及车身为焊接,但不论哪一种连接与结构,后乘坐室的前方及前上
方均具备独立的乘坐视野空间;上述(三)中在驾驶室后上方设置的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
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与上述(一)中只有一个乘坐室即前乘坐室在驾驶室后上方设置的结构与
连接关系相同,前乘坐室的前方及前上方具备独立的乘坐视野空间;上述(三)中,在前乘
坐室后方设置的后乘坐室与前乘坐室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下列之一种(1)后乘坐室的前下部
与前乘坐室的后下部为同一体,(2)后乘坐室的前下部与前乘坐室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
个部分相邻接触连接,除上述结构与连接关系之外,前乘坐室、后乘坐室、车架、车身、载
物箱、驾驶室相邻两两之间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前乘坐室、后乘坐室下设
有上、下前乘坐室、后乘坐室的脚踏板,脚踏板与乘坐室下设置的载物箱侧盖及车身为焊
接,但不论哪一种连接与结构,后乘坐室的前方及前上方均具备独立的乘坐视野空间;三、
同时在驾驶室后方及后上方设置的乘坐室为下列之一种(一)只有一个乘坐室,在驾驶室的后方及后上方设置,称为前乘坐室,(二)有两个乘坐室,离驾驶室最近的乘坐室在驾驶 室的后方设置,即前乘坐室在驾驶室的后方设置,离驾驶室稍远的乘坐室即后乘坐室在前乘 坐室的后上方设置,(三)有两个乘坐室,离驾驶室最近的乘坐室即前乘坐室在驾驶室的后 上方设置,离驾驶室稍远的乘坐室即后乘坐室在驾驶室的后方设置;上述(一)中同时在驾 驶室的后方及后上方设置的唯一的乘坐室即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为下列 之一种(1)前乘坐室的前下部与驾驶室的后下部为同一体,前乘坐室的前上部与驾驶室的 后上部为同一体,即前乘坐室的前部与驾驶室的后部为同一体,(2)前乘坐室的前部与驾驶 室的后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连接,(3)中间为载物箱;但不论为哪种结构与连 接关系,前乘坐室的前方及前上方,为前乘坐室独立的乘坐视野空间,除上述结构与连接 关系之外,前乘坐室、车架、车身、驾驶室相邻两两之间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 种,上述..(二)中的前乘坐室与驾驶室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为下列之一种(1)前乘坐室的前 下部与驾驶室后下部为同一体;(2)前乘坐室的前下部与驾驶室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 部分相邻接触连接;(3)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载物箱;但不论哪一种连接与结构,前乘 坐室前方及前上方均具备独立的乘坐视野空间,上述(二)中的后乘坐室与前乘坐室的结构 与连接关系为下列之一种(1)后乘坐室的前下部与前乘坐室的后上部为同一体,(2)后乘 坐室的前下部与前乘坐室的后上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领接触连接;但不论为哪种连接 方式,后乘坐室的前方及前上方均具备独立的乘坐视野空间;上述(二)中除上述结构与连 接关系之外,前乘坐室、后乘坐室、车架、车身、载物箱、驾驶室相邻两两之间为焊接、其 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前乘坐室、后乘坐室下设有上、下后乘坐室的脚踏板,脚踏板与 车身为焊接;上述(三)中的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为下列之一种(1) 前乘坐室的前下部与驾驶室的后上部为同一体,(2)前乘坐室前下部与驾驶室的后上部为互 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连接;但不论采用哪一种连接方式,前乘坐室前方及前上方均具 备独立的乘坐视野空间;上述(三)中的后乘坐室与前乘坐室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为下列之一 种(1)后乘坐室的前部与前乘坐室的后下部为同一体,后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载物箱,
(2)后乘坐室的前部与前乘坐室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接连,后乘坐室 与驾驶室之间为载物箱;但不论采用哪种连接方式,后乘坐室的前方及前上方均具备独立的 乘坐视野空间;上述(三)中除上述结构与连接关系之外,前乘坐室、后乘坐室、车架、车 身、载物箱、驾驶室相邻两两之间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前乘坐室、后乘坐 室下设有上、下前乘坐室的脚踏板,脚踏板与载物箱侧盖及车身为焊接。本发明前乘坐室与 驾驶室之间、后乘坐室与前乘坐室之间为非流线形结构、流线形结构之一种;当前乘坐室与 驾驶室之间、后乘坐室与前乘坐室之间为非流线形结构时,为了减少车辆在前进中空气的阻 力,可使用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连接前乘坐室与驾驶室、后乘坐室与前乘坐室,三面流线 形透明材料体为左、右、上三个面为流线形的中空透明的结构,由左侧壁、右侧壁、顶壁组
成,左侧壁、右侧壁、顶壁为一个整体结构,车辆前进中,流线形可减少空气阻力,透明可保持乘坐室的光线与独立的视野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乘坐室与驾驶室分开设置,乘坐室采用设置在驾驶室后方、后 上方、同时设置在后上方及后方的形式之一,结构简单,乘坐室设有前风窗,所以具有良好 的乘坐视野空间和光线,较为合理,乘坐室与驾驶室分开使用,比较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双座椅驾驶室后方设置的双座椅前乘坐室 与双座椅驾驶室、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双座椅驾驶室后方设置的双座椅前乘坐室 与双座椅驾驶室、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双座椅驾驶室后方设置的双座椅前乘坐室 与双座椅驾驶室、载物箱、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双座椅驾驶室后方设置的双座椅前乘坐 室、双座椅后乘坐室与双座椅驾驶室、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双座椅驾驶室后方设置的双座椅前乘坐 室、双座椅后乘坐室与双座椅驾驶室、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多座椅驾驶室后方设置的双座椅前乘坐室 与多座椅驾驶室、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多座椅驾驶室后方设置的双座椅前乘坐室 与多座椅驾驶室、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双座椅驾驶室后方设置的多座椅前乘坐室 与双座椅驾驶室、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双座椅驾驶室后方设置的多座椅前乘坐室 与双座椅驾驶室、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十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多座椅驾驶室后方设置的多座椅前乘坐室 与多座椅驾驶室、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十一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多座椅驾驶室后方设置的多座椅前乘坐 室与多座椅驾驶室、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十二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双座椅驾驶室后上方设置的双座椅前乘 坐室与双座椅驾驶室、载物箱、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十三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双座椅驾驶室后上方设置的双座椅前乘 坐室、双坐椅后乘坐室与双座椅驾驶室、载物箱、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十四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双座椅驾驶室后上方设置的双座椅前乘 坐室、双坐椅后乘坐室与双座椅驾驶室、载物箱、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十五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双座椅驾驶室后上方设置的多座椅前乘坐室与双座椅驾驶室、载物箱、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十六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多座椅驾驶室后上方设置的双座椅前乘
坐室与多座椅驾驶室的车架、车身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十七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同时在双座椅驾驶室后上方及后方设置的
双座椅前乘坐室、双座椅后乘坐室与双座椅驾驶室、载物箱、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 简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十八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同时在双座椅驾驶室后上方及后方设置的 双座椅后乘坐室、双座椅前乘坐室与双座椅驾驶室、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十九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同时在双座椅驾驶室的后上方及后方设置 的唯一的乘坐室即多座椅前乘坐室与双座椅驾驶室、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在双座椅驾驶室后方设置的双座椅前乘坐室 与双座椅驾驶室、车架、车身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示意图。
图21是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的形状及结构简易示意图。
图中l.双座椅驾驶室,2.驾驶座,3.双座椅前乘坐室的前下部,4.三面流线形透明材 料体,5.双座椅前乘坐室,6.左座椅,7.双座椅前乘坐室的前下部,8.载物箱,9.双座椅后 乘坐室前下部,IO.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ll.双座椅后乘坐室,12.左座椅,13.双座椅后 乘坐室前下部,14.多座椅驾驶室,15.左座椅,16.双座椅前乘坐室前下部,17.双座椅前乘 坐室前下部,18.多座椅前乘坐室前下部,19.多座椅前乘坐室,20.左座椅,21.左座椅, 22.多座椅前乘座室前下部,23.多座椅前乘坐室前下部,24.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25.多 座椅前乘坐室前下部,26.双座椅前乘坐室前下部,27.双座椅前乘坐室的独立视野空间, 28.载物箱,29.前脚踏板,30.后脚踏板,3L双座椅后乘坐室的前下部,32.双座椅后乘坐 室的独立视野空间,33.载物箱,34.载物箱,35.上脚踏板,36.下脚踏板,37.载物箱,38. 多座椅前乘坐室的前下部,39.双座椅前乘坐室的前下部,40.多座椅前乘坐室的前上部, 41.安全扶手架,42.右侧门窗,43.前风窗,44.右座椅,45.后窗,46.右侧门窗,47.前风 窗,48.右座椅,49.后窗,50.风窗洗涤器,51.左侧门窗,52.风窗洗涤器,53.左侧门窗, 54.右侧壁,55.顶壁,56.左侧壁。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l、图20、图21中,第一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的双座
椅前乘坐室(5)下部与车架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双座椅前乘坐室(5)后
部与车身为同一体、其它方式之一种,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前下部(3)与双座椅驾驶室
(1)的后下部为同一体,双座椅前乘坐室(5)之前风窗(42)的前方及前上方为双座椅前
乘坐室(5)的独立的乘坐视野空间,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4)的顶壁(55)的前、后端
分别与双座椅驾驶室(1)后上方、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前上方为拧装固定、其它方式的
固定连接之一种,使双座椅驾驶室(1)与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上部之间为流线形,且其
连接方式便于三面流线型透明材料体拆卸,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4)的左侧壁(56)、右侧壁(54)使双座椅驾驶室(1)与双座椅前乘坐室(5)之间的上部空间的左侧与右侧为流 线形封闭连接,双座椅前乘坐室(5)设置有左侧门窗(53)、右侧门窗(46)、前风窗
(47) 、风窗洗涤器(52)、后窗(49),室内设置左座椅(6)与右座椅(48);双座椅驾驶 室(1)设置有右侧门窗(42)、左侧门窗(51)、前风窗(43)、风窗洗涤器(50)、后窗
(45),室内设置有驾驶座(2)、右座椅(44),双座椅驾驶室(1)与车架为焊接、其它方 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双座椅前乘坐室(5)具备高级乘用车乘坐室一切必备电气设备,双 座椅前乘坐室(5)顶盖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
图2中,第二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的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前下部(7)与双座 椅驾驶室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为接触连接;本实施例其它具体实施方式
同第 一个实施例。
图3中,第三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的双座椅前乘坐室(5)位置处于车架较后方, 与双座椅驾驶室(1)之间为载物箱(8),载物箱(8)后壁与前壁分别与双座椅前乘坐室 (5)的前下部及双座椅驾驶室(1)后下部为相邻接触连接、焊接之一种,载物箱(8)与 车架为焊接、其它方式固定连接之一种;本实施例其它具体实施方式
同第一个实施例。
图4、图20、图21中,第四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双座椅后乘坐室(11)的前下部 (9)与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后下部为同一体,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前下部(3)与双 座椅驾驶室(1)的后下部为同一体,双座椅前乘坐室(5)设置有左侧门窗(53)、右侧门 窗(46)、前风窗(47)、风窗洗涤器(52)、后窗(49),室内设置左座椅(6)与右座椅
(48) ,且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前上及前上方与双座椅驾驶室(1)之间为双座椅前乘坐 室(5)的独立乘坐视野空间,双座椅后乘坐室(11)设置有前风窗、风窗洗涤器、左侧门 窗、右侧门窗、后窗、左座椅(12)及右侧座椅,双座椅后乘坐室(11)的前风窗与双座椅 前乘坐室(5)的后上方之间为双座椅后乘坐室的独立视野空间;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
(4) 的顶壁(55)的前、后端分别与双座椅驾驶室(1)后上方、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 前上方为拧装固定、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使双座椅驾驶室(1)与双座椅前乘坐室
(5) 的上部之间为流线形,且其连接方式便于三面流线型透明材料体拆卸,三面流线形透 明材料体(4)的左侧壁(56)、右侧壁(54)使双座椅驾驶室(1)与双座椅前乘坐室(5) 之间的上部空间的左侧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连接;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11)的顶壁的 前、后端分别与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后上方、双座椅后乘坐室(11)的前上方为拧装固 定、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使双座椅前乘坐室(5)与双座椅后乘坐室(11)的上部 之间为流线形,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11)的左侧壁、右侧壁使双座椅后乘坐室(11)与 上座椅前乘坐室(5)之间的上部空间的左侧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连接,双座椅后乘坐室
(11)的下部、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下部与车架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
双座椅后乘坐室(11)后部与车身为同一体、其它方式之一种,双座椅后乘坐室(11)、双
座椅前乘坐室(5)具备高级乘用车乘坐室一切必备的电气设备,双座椅前乘坐室(5)顶盖
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双座椅后乘坐室(11)顶盖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图5中,第五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前下部(7)与双座椅 驾驶室(1)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连接,双座椅后乘坐室(11)的前下 部(13)与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连接;本实施例 其它具体实施方式
同第四个实施例。
图6、图20、图21中,第六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前下部 (16)同多座椅驾驶室(14)的后下部为同一体,双座椅前乘坐室(5)设置有左侧门窗 (53)、右侧门窗(46)、前风窗(47)、风窗洗涤器(52)、后窗(49)、左座椅(48)、右座 椅(6),前风窗(47)前方与前上方为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独立视野空间,三面流线形 透明材料体(4)的顶壁(55)的前、后端分别与多座椅驾驶室(14)后上方、双座椅前乘 坐室(5)的前上方为拧装固定、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使多座椅驾驶室(14)与双 座椅前乘坐室(5)的上部之间为流线形,且其连接方式便于三面流线型透明材料体拆卸, 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4)的左侧壁(56)、右侧壁(54)使多座椅驾驶室(14)与双座椅 前乘坐室(5)之间的上部空间的左侧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连接,双座椅前乘座室(5)下部 与车架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种,并且具备高级乘用车乘坐室一切必备电器设备, 后部与车身为同一体、其它方式之一种,双座椅前乘坐室(5)顶盖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 一种。
图7中,第七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双座椅前坐室(5)的前下部(17)与多座椅驾 驶室(14)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连接;本实施例其它具体实施方式
同第 六个实施例。
图8、图20、图21中,第八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的多座椅前乘坐室(19)的前下 部(18)与双座椅驾驶室(1)的后下部为同一体,多座椅前乘坐室(19)设置有前风窗、 风窗洗涤器,两个左侧门窗、两个右侧门窗,后窗、及多个座椅例如左座椅(20)、左座椅
(21),多座椅前乘坐室(19)的前风窗前方及前上方与双座椅驾驶室(1)的后上方之间为 多座椅前乘坐室(19)的独立视野空间,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4)的顶壁(55)的前、 后端分别与双座椅驾驶室(1)后上方、多座椅前乘坐室(19)的前上方为拧装固定、其它 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使双座椅驾驶室(1)与多座椅前乘坐室(19)的上部之间为流线 形,且其连接方式便于三面流线型透明材料体拆卸,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4)的左侧壁
(56)、右侧壁(54)使双座椅驾驶室(1)与多座椅前乘坐室(19)之间的上部空间的左侧 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连接,多座椅前乘坐室(19)下部与车架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 之一种,后部与车身为同一体、其它方式之一种,多座椅前乘坐室(19)具备高级乘用车乘 坐室一切必备电气设备,多座椅前乘坐室(19)顶盖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
图9中,第九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多座椅前乘坐室(19)的前下部(22)与双座 椅驾驶室(1)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接连;本实施例其它具体实施方式
同第八个实施例。
图10、图20、图21中,第十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多座椅前乘坐室(19)的前下部(23)与多座椅驾驶室(14)的后下部为同一体,多座椅前乘坐室(19)设置有前风窗、 风窗洗涤器、两个左侧门窗、两个右侧门窗、后窗及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两排以上(包 括两排)的座椅,例如左座椅(20)、左座椅(21),多座椅前乘坐室(19)下部与车架为焊 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后部与车身为同一体、其它方式之一种,前风窗前方及前 上方为多座椅前乘坐室(19)的独立视野空间;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24)的顶壁的前、 后端分别与双座椅驾驶室(1)后上方、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前上方为拧装固定、其它方 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使双座椅驾驶室(1)与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上部之间为流线形, 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24)的左侧壁、右侧壁使多座椅驾驶室(14)与多座椅前乘坐室 (19)的之间的上部空间的左侧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连接,且可以自由拆卸;多坐椅前乘坐 室(19)具备高级车乘坐室一切必备的电器设备,多座椅前乘坐室(19)顶盖具备活顶、固 定顶盖之一种。 .
图11中,第十一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多座椅前乘坐室(19)的前下部(25)与多 座椅驾驶室(14)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连接;本实施例其它具体实施方 式与第十个实施例相同。
图12、图20中,第十二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双座椅前乘坐室(5)位于双座椅驾 驶室(1)的后上方,其前下部(26)与双座椅驾驶室(1)的后上部为同一体,后部与后下 部与车身为同一体、其它方式之一种,其下方为载物箱(28)及上、下前乘坐室(5)的前 脚踏板(29)及后脚踏板(30),前脚踏板(29)、后脚踏板(30)与载物箱(28)侧盖为焊 接,载物箱(28)前、后、上、下分别与双座椅驾驶室(1)的后部、车身、双座椅前乘坐 室(5)下部、车架为焊接、其它形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前风窗 (47)的前方及前上方为乘坐室的独立视野空间(27),由于双座椅前乘坐室设置在驾驶室 之后上方,其与驾驶室基本处于流线形结构,所以不需使用三面流线型透明材料体来封闭独 立视野空间(27),但如果双座椅前乘坐室(5)位置较后而与双座椅驾驶室(1)之间不是 流线型结构时,要使用安装三面流线型透明材料体,以使车辆保持流线型结构,减少运动中 空气阻力,双座椅前乘坐室(5)设置有左侧门窗(53)、右侧门窗(46)、前风窗(47)、风 窗洗涤器(52)、后窗(49)、左座椅(6)及右座椅(48)及高级乘用车乘坐室一切必备电 器设备,双座椅前乘坐室(5)顶盖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
图13、图20中,第十三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的双座椅前乘坐室(5)设置在双座
椅驾驶室(1)的后上方处,双座椅后乘坐室(11)设置在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后上方
处,双座椅后乘坐室(11)的前下部(31)与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后上部为同一体,后
部与后下部与车身为同一体、其它方式之一种,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前下部(26)与双
座椅驾驶室(1)的后上部为同一体;双座椅后乘坐室(11)设置有前风窗、风窗洗涤器、
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后窗、左座椅(12)及右侧座椅,且具备高级乘用车乘坐室一切必备
电器设备,其前风窗的前方及前上方为乘坐室的独立视野空间(32),其下方为载物箱
(34)、载物箱(37)及上、下双座椅后乘坐室(11)使用的上脚踏板(35)、下脚踏板(36),上脚踏板(35)与载物箱侧盖为焊接,下脚踏板(365与车身为焊接,双座椅后乘 坐室(11)与双座椅前乘坐室(5)基本为流线形,双座椅后乘坐室(11)下部与载物箱
(34)、载物箱(37)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载物箱(34)及载物箱(37) 下部与车身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种;载物箱(34)前部与双坐椅前乘坐室
(5)后下部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载物箱(37)后部与车身为同一体、其 它方式之一种,双座椅前乘坐室(5)、双座椅驾驶室(1)、双座椅后乘坐室(11)三者基本 为流线形结构;.双座椅前乘坐室(5)设置有左侧门窗(53)、右侧门窗(46)、前风窗
(47)、风窗洗涤器(52)、后窗(49)、左座椅(6)、右座椅(48)及高级乘用车乘坐室一 切必备电器设备,其下方为载物箱(28)、载物箱(33)及上、下双座椅前乘坐室(5)使用 的前脚踏板(29)、后脚踏板(30),前、后脚踏板与载物箱侧盖为焊接,载物箱(28)、载 物箱(33)下部与车架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载物箱(28)前方与双座椅驾 驶室(1)后部为焊接、其它形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载物箱(33)后部与车身为焊接、其 它形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双座椅前乘坐室(5)下部与后下部与载物箱(28)、载物箱
(33)、载物箱(34)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双座椅前乘坐室(5)顶盖具备 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双座椅后乘坐室(11)顶盖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
图14、图20中,第十四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双座椅前乘坐室('5)设置在双座椅 驾驶室(1)的后上方,双座椅后乘坐室(11)设置在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后方,双座椅 后乘坐室(11)的前下部(9)与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后下部为同一体,双座椅前乘坐室
(5)的前下部(26)与双座椅驾驶室(1)的后上部为同一体,双座椅前乘坐室(5)设置 有设置有左侧门窗(53)、右侧门窗(46)、前风窗(47)、风窗洗涤器(52)、后窗(49), 室内设置左座椅(6)与右座椅(48);双座椅后乘坐室(11)设置有前风窗、风窗洗涤器、 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后窗、左座椅(12)及右座椅,双座椅后乘坐室(11)的前风窗与双 座椅前乘坐室(5)的后上方之间为双座椅后乘坐室(11)的独立视野空间,三面流线形透 明材料体(10)的顶壁的前、后端分别与双座椅前乘坐室(5)后上方、双座椅后乘坐室
Cll)的前上方为拧装固定、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使双座椅前乘坐室(5)与双座 椅后乘坐室(11.)的上部之间为^L线形,且其连接方式便于三面流线型透明材料体拆卸,三 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10)的左侧壁、右侧壁使双座椅前乘坐室(5)与双座椅后乘坐室
(11)的之间的上部空间的左侧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连接,双座椅前乘坐室(5)下方设置 有载物箱(28)及上、下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前脚踏板(29)、后脚踏板(30),载物箱
(28)前、后、上、下分别与双座椅驾驶室(1)后部、车身、双座椅前乘座室(5)下部、 双座椅后乘坐室(11)前下部、车架为焊接、其它方式固定连接之一种,双座椅后乘坐室
(11)后部与车身为同一体、其它方式之一种,前脚踏板(29)、后脚踏板(30)与载物箱
(28)侧盖为焊接,脚踏板(36)与车身为焊接,双座椅后乘坐室(11)、双座椅前乘坐室
(5)具备高级乘用车乘坐室一切必备的电气设备,双座椅前乘坐室(5)顶盖具备活顶、固
定顶盖之一种,双座椅后乘坐室.(ll)顶盖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图15中,第十五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的多座椅前乘坐室(19)的前下部(38)与 双座椅驾驶室(1)的后上部为同一体,多座椅前乘坐室(19)设置有前风窗、风窗洗涤 器,两个左侧门窗、两个右侧门窗、后窗、及多个座椅例如左座椅(20)、左座椅(21),前
风窗前方与前上方为多座椅前乘坐室(19)的独立视野空间,多座椅后乘坐室(19)与双座 椅驾驶室(1)为流线形,多座椅前乘坐室(19)下部设置有载物箱(28)及上、,下多座椅 前乘坐室(19)的前脚踏板(29)、后脚踏板(30)、脚踏板(36),前脚踏板(29)、后脚踏 板(30)与载物箱(28)侧盖为焊接,脚踏板(36)与车身为焊接,载物箱(28)前、后、 上、下分别与双座椅驾驶室(1)的后部、车身、多座椅前乘坐室(19)下部、车架为焊 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多坐椅前乘坐室(19)后下部与后部车身为焊接、其它方 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多坐椅前乘坐室(19)具备高级乘用车乘坐室一切必备电气设备,多 座椅前乘坐室顶(19)盖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
图16、图20中,第十六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双座椅前乘坐室(5)设置在多座椅 驾驶室(14)的后上方,其前下部(39)同多座椅驾驶室(14)的后上部为同一体,双座椅 前乘坐室(5)设置有左侧门窗(53)、右侧门窗(46)、前风窗(47)、风窗洗涤器(52)、 后窗(49)、右座椅(48)、左座椅(6),多座椅驾驶室(14)、双座椅前乘坐室(5)基本为 流线形,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下方设置有上、下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脚踏板(36), 脚踏板(36)与车身为焊接,双座椅前乘坐室(5)下部与后部与车身为焊接、其它方式的 固定连接之一种,双座椅前乘坐室(5)具备高级乘用车一切必备电器设备,双座椅前乘坐 室(5)顶盖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
图17中,第十七个实施例中,双座椅前乘坐室(5)设置在双座椅驾驶室(1)的后上 方,其前下部(26)与驾驶室的后上部为同一体,其前上方为其独立视野空间(27),双座 椅前乘坐室(5)与双座椅驾驶室(1)为流线形,双座椅后乘坐室(11)设置在双座椅驾驶 室(1)的后方,其与驾驶室之间为载物箱(28),其前下部与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后下 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连接,其前上方为其独立的视野空间,其后部与车身为同 一体、其它方式之一种,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10)的顶壁的前、后端分别与双座椅前乘 坐室(5)后上方、双座椅后乘坐室(11)的前上方为拧装固定、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 种,使双座椅前乘坐室(5)与双座椅后乘坐室(11)的上部之间为流线形,且其连接方式 便于三面流线型透明材料体拆卸,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10)的左侧壁、右侧壁使双座椅 前乘坐室(5)与双座椅后乘坐室(11)的之间的上部空间的左侧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连 接,载物箱(28)的前、后、上、下分别与双座椅驾驶室(1)的后部、双座椅后乘坐室
(11)的前部、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下部、车架为焊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 双座椅前乘坐室(5)、双座椅后乘坐室(11)分别设置有前风窗、风窗洗涤器、左侧门窗、 '右侧门窗、后窗、座椅,且具备高级乘用车乘坐室一切必备电器设备,双座椅前乘坐室
(5)顶盖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双座椅后乘坐室(11)顶盖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 一种。图18中,第十八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双座椅前乘坐室(5)设置在双座椅驾驶室
(I) 的后方,其前下部(3)与双座椅驾驶室(1)的后下部为同一体,双座椅后乘坐室
(II) 设置在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后上方,其前下部(31)与双座椅前乘坐室(5)的后 上部为同一体,其前上方为其独立的视野空间(32),双座椅前乘坐室(5)下部与车架为焊 接、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双座椅后乘坐室(11)的下部与后部与车身为焊接、其它 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双座椅后乘坐室(11)的下部设置有上、下双座椅后乘坐室(11) 的脚踏板(36),脚踏板(36)与车身为焊接,双座椅前乘坐室(5)、双座椅后乘坐室
(11)分别设置有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前风窗、风窗洗涤器、后窗、座椅及高级乘用车乘 坐室一切必备电器设备,双座椅后乘坐室(11)与双座椅前乘坐室(5)基本为流线形,双 座椅前乘坐室(5)顶盖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双座椅后乘坐室(11)顶盖具备活 顶、固定顶盖之一种。
图19中,第十九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多座椅前乘坐室(19)设置在双座椅驾驶室 (1)的后方及后上方,其前下部(18)与前上部(40)分别与双座椅驾驶室(1)的后下部 与后上部为同一体,多座椅前乘坐室(19)下部与车架、后下部与车身为焊接、其它方式的 固定连接之一种,多座椅前乘坐室(19)的前排左座椅(20)及同排的座椅位置较低,后排 左座椅(21)及同排的座椅位置较高,在后排座椅前设置为安全扶手架(41),多座椅前乘 坐室(19)设置有前风窗、风窗洗涤器、两个左侧门窗、两个右侧门窗、后窗及上、下多座 椅前乘坐室(19)的脚踏板(36),脚踏板(36)与车身为焊接,多座椅前乘坐室(19)具 备高级乘用车乘坐室一切必备电器设备,多座椅前乘坐室(19)顶盖具备活顶、固定顶盖之 一种。
权利要求
1. 一种乘用车,包括发动机、底盘、电器设备、车身,本发明仅为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仓背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之一种,其特征是乘坐室与驾驶室分开使用,乘坐室前方及前上方为乘坐室的独立的视野空间;乘坐室采用在驾驶室的后方、后上方、同时在后方及后上方之一方位设置,乘坐室为一个、多个之一种;乘坐室设置有前风窗、风窗洗涤器、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后窗、座椅及乘用车乘坐室一切必备电器设备;乘坐室的座椅为两个、多个之一种;乘坐室的顶盖为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只具备一个乘坐室的乘用车的乘坐室即前乘坐 室'与驾驶室之间为流线形结构、非流线形结构之一种。
3. 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具备多个乘坐室的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流 线形结构、非流线形结构之一种;后乘坐室与前乘坐室之间为流线形结构、非流线形结构之 一种。
4. 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当只具备一个乘坐室即前乘坐室且前乘坐室位 于驾驶室后方时,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下列之一种(一)前乘坐室的前下 部与驾驶室的后.下部为同一体,(二)前乘坐室的前下部与驾驶室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 个部分相邻接触连接;(三)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载物箱。
5. 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当乘坐室位于驾驶室后方且具备多个乘坐室 时,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下列之一种(一)前乘坐室的前下部与驾驶室的 后下部为同一体,(二)前乘坐室的前下部与驾驶室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 触连接;(三)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载物箱;后乘坐室与前乘坐室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下 列之一种(一)后乘坐室前下部与前乘坐室的后下部为同一体,(二)后乘坐室的前下部与 前乘坐室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结构;(三)后乘坐室与前乘坐室之间为 载物箱。
6. 根据权力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非流线形结构吋,前 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结构与连接方式为下列之一种:-(一)使用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连'接驾驶室与前乘坐室,使驾驶室与前乘坐室之间为流线形结构,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分别 与驾驶室、前乘坐室为拧装固定、其它形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且三面流线型透明材料体容易 拆卸的方式,(二)不采用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连接驾驶室与前乘坐室,驾驶室与前乘坐 室之间为非流线汆结构。
7. 根据权力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非流线型结构时,其 结构与连接方式为下列方式之一种(一)使用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连接驾驶室与前乘坐 室,使驾驶室与前乘坐室之间为流线形结构,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分别与驾驶室、前乘坐 室为拧装固定、其它形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且三面流线型透明材料体容易拆卸的方式,(二)不采用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连接驾驶室与前乘坐室,驾驶室与前乘坐室之间为非流线形结构;后乘坐室与前乘坐室之间为非流线型结构时,后乘坐室与前乘坐室之间的连接 方式为下列方式之一种(一)使用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连接前乘坐室与后乘坐室使前、 后乘坐室之间为流线形结构,三面流线型透明材料体分别与前乘坐室、后乘坐室为拧装固 定、其它方式的固定连接之一种,且容易使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拆卸的方式,(二)不采 用三面流线型透明材料体连接前、后乘坐室,前、后乘坐室之间为非流线形结构。
8.根据权力要求6、权力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为 左、右、上三个面为流线形的中空透明的结构,由左侧壁、右侧壁、顶壁组成,左侧壁、右 侧壁、顶壁为一个整体结构、其它方式连接之一种。
全文摘要
一种乘用车,乘坐室与驾驶室分开使用,乘坐室前上方具备独立的视野空间,采用在驾驶室后方、后上方、同时在后上方及后方的之一方位设置,为一个、多个之一种,有左、右侧门窗、前风窗、风窗洗涤器、后窗、座椅,座椅为两个、多个之一种,具备乘用车乘坐室一切必备电器设备;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与后乘坐室之间为流线形结构、非流线形结构之一种,且当前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与后乘坐室之间为非流线形结构时,其间的独立视野空间采用下列之一种(一)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封闭连接使之为流线形结构,(二)不采用三面流线型透明材料体封闭连接;乘坐室采用活顶、固定顶盖之一种。
文档编号B62D23/00GK101428646SQ200610128738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日
发明者刘旗周 申请人:刘旗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