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驱动的滑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135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拉驱动的滑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动车和用推拉驱动的车类,使用 一具有杠杆作用的推拉杆, 用以驱动滑动车前进移动,通过推拉杆把手不仅改变施力中心点而且还操控 前进转弯的方向,配合使用 一种增速装置及特别的推或拉机构使本发明成为 一个轻巧的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旧式滑动车的款式多样,主要在于为使用者提供一种休闲娱乐的感受, 并非以交通工具为目的。只有少数型号的滑动车使用拉力使滑动车前进。美国专利公告第63119981齿轮式滑板车,该车Y吏用扶手把拉动一连杆,连动一 行星齿轮来增速,并连接一单向机构而使后^^多动。因扶手把拉动行程受限于手拉幅度,而推拉杆底端更是按比例的缩小, 因而最大有效行程仅IO公分左右。另外,滑动车轮仅约IO公分大小,纵使 使用行星齿轮来增速,其拉一下仅能前进几十公分,其速度仍慢于用脚推地 的滑动车。另外它的转向反应并不能像脚踏车那么快,不能应付路上各种状 况,因此仅限于休闲用途,不能作为交通工具。并且其不能用推力来使车前 进。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成为交通工具的推拉驱动的滑动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以双手代替双脚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有一把手在一推拉杆上端, 并由在底板上的轴承内圈支撑其中心点,用推或拉的动作驱动轮子移动,同 时,用把手操控转向方向,其推拉杆底端连动一增速齿轮机构;并且用一惰轮或用两链条方式来改变速度。其次,用一连杆或一齿条及一被动轮,可以 推力或拉力或两者为动力来使车前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 该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其收纳不占空间,能轻易放入车后箱携带,甚至 能用背带随身携带。2. 该推拉驱动的滑动车,转变方向轻松,并且速度可达到如脚踏车速。让 使用者出一次力即可滑行很长的一段距离,其动作优雅,使用轻松,操控方 便。3. 该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可为手拉式或用身体前倾压推拉杆的手推式滑动 车,可根据情况改变扭力或速度,克服各种i 各况。4. 该传动装置的设计,让使用者能轻易起动滑动车,且可达非常高的速度, 而且不致于因为在高齿比下,齿轮因承受施力过大而造成损害。


图l :本发明基本实施形态侧视图;图l-l :本发明可变力矩的转向机构示意图;图1-2 :本发明固定力矩的转向机构示意图;图1-3 :本发明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单轮转向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l-4 :本发明推拉驱动的滑动车两轮转向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l-5 :推拉杆的"行程范围"的简示图;图2:本发明的增速齿轮装置示意图;图3:本发明推拉驱动的滑动车的齿条驱动方式;图3-1 :本发明的另一角度的齿条驱动示意图;图3-2 :本发明推拉驱动的滑动车以齿条驱动方式的前示图;图3-3 :本发明可变力矩且以缆绳拉线方式转向装置的侧^L示意图;图3-4 :缆绳拉线方式转向装置图3-3的部分右视示意图;图3-5 :缆绳拉线方式转向装置单轮转向应用的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图3-6 :本发明固定力矩且以缆绳拉线方式转向装置的侧^L示意图;图3-7 :缆绳拉线方式转向装置图3-6的右一见示意图;图3-8 :缆绳拉线方式转向装置于双轮转向应用的俯视示意图;图4:本发明推拉驱动的滑动车的连杆式驱动方式;图5 :本发明的用齿条推及拉驱动方式侧视示意图;图5-l :本发明的用齿条应用于推及拉驱动方式俯一见示意图;图6 :本发明用两链条传动装置转向及增速的齿轮装置侧视视示意图;图6-l :本发明两后轮实施形态的两链条传动装置示意图;图6-2 :本发明单后轮实施形态的两链条传动装置示意图。图中1推拉杆,2推拉杆枢轴,3前轮,4杆底端,5底板,7单向装置,8后 轮,9回力弹簧,IO链条,11前惰轮,12增速齿轮机构,13主动轴,14扶把,15后 惰轮,16转向支点,17输入齿轮,18大齿轮,19小齿轮,20大齿轮,21小齿轮, 22大齿轮,23固定齿轮,24轴心,25固定齿轮,26输出齿轮,27轴承,28套管 枢轴,29套管,30轴承内圈,31轴承外圏,32转向连杆,33方向齿轮,34惰轮,35 转向齿轮,36转向臂,37上限挡环,38下限挡环,44链条,45弹簧,46单向带动 轮,47高速齿轮,48齿轮,49后轮轴,50链条,51松弛索圈,52低速齿轮,53单 向带动轮,54底部短行程,55底部长行程,56齿轮,57齿轮,58齿轮,59齿轮,60 推拉驱动的滑动车,61前轮总成,62连接机构,63后轮总成;3a旋转板,3b长 梢,3c沟缝,3d旋转板轴承,3e缆绳拉线,3f缆绳拉线固定板,3g延伸翼板,3h 转轴套管3i枢轴4a连杆,4b连接梢,4c被动齿轮,4d被动齿轮枢轴,5a齿条, 5b被动齿轮,5c惰轮,5d惰轮轴心,5e被动齿轮轴心,5f连心板,5g车架板,5h 输出齿轮,5i延伸齿轮,8a单向齿轮,8b齿轮,8c齿轮,8d轴心,8e播叉惰轮, 8f最后齿轮,8g后轴,8h轴心,8i单向机构,8j单向轮,8k惰轮,81变速箱外 壳8m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如图l所示,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包括一底板5、 一具有力臂支点于底板5 上的推拉杆l,和一连接机构62。所述底板5的前端包含有转向机构的一前 轮总成61,其后端包含有增速齿轮机构12及单向装置7的一后轮总成63; 所述推拉杆1上端设置有一扶把14,其力臂支点以枢轴形式由底板5所支撑,并连接到转向机构上用于转向;其中及以後所述的扶把14可与推拉杆i垂直 相连或以直接以推拉杆1的顶端部分代之,所述连接:才几构62连接杆底端4和 增速齿轮机构。当扶把14作向前推及向后拉的动作时,其杆底端4连动后轮 总成63的增速齿轮机构使底板5向前移动。所述后轮总成63包含一增速齿轮机构12及一单向装置7。所述单向装置 7带动后轮8,增速齿轮机构12,如图2所示,由下述构件组成 一大齿轮附 带一小齿轮的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在轴心上可自由转动,并串连许多组齿轮 组,各以大齿轮咬合另一组小齿轮,而该小齿轮组所附的大齿轮又咬合不同 组的小齿轮,并且连续如此的配置,直到最后输出齿轮26带动单向装置7, 使后轮转动。所有轴心皆可自由转动,这可以使一齿轮连动另一齿轮,而以 键将两齿轮固定在轴心上。如图2所示,此例为用多个相同大小齿轮组、这 些齿轮组设置在两个轴上、并且输入及输出都在中心点附近(本实例仅用于 举例,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 一驱动力来到增速齿轮机构12中央处,输入 到主动轴13的输入齿轮17上,其与大齿轮18为一齿轮组。大齿轮18带动 轴心24上的另一组小齿轮19,其上附著一大齿轮20;同样的,大齿轮20带 动另一组小齿轮21,其上又附著一大齿轮22。如此连续直到轴心24上的固 定齿轮23。固定齿轮23用键固定于轴心24上,由轴心24连动用键固定的固 定齿轮25。固定齿轮25再带动小齿轮并又附一大齿轮,如此连续增速直到最 后输出齿轮26位于中央附近;其输出到后轮轴单向装置使后轮转动,所以输 出齿轮26以非常高的速度来带动后轮。其中,单向装置7如脚踏车的后轴单 向装置,而所述及以后所述的齿轮,也包含以链条形态或摩擦接触等带动方 式。另外,本发明的增速齿轮机构12,亦可以其高转速输出带动一发电机来 储存能量于电瓶,并以马达来驱动后轮使滑车前进。前轮总成61包含前轮3及转向机构,目前转向才几构通常可分为使用身体 重量使扶把倾斜或用手旋转扶把两大类。本发明其推拉杆1更进一步可用缆 绳拉线带动转向机构如图3-3所示;或如图1-1所示其推拉杆1下端具有长键 或长齿穿过一套管29内同形状的沟槽,且套管29以一对套管枢轴28固定在 轴承内圈30上。如图1-3该套管29的两侧边各设有枢轴梢,与一轴承27的8轴承内圏30以枢轴方式固定。同样,两枢轴梢也可固定于轴承27的轴承内 圈30上并与套管29上的一对枢轴孔衔接,而轴承27的轴承外圈31则固定 在底板5上或与底板5成为一件体。推拉杆1凭借套管枢轴28作推伸向前与 手拉向后的动作,同时因长键或长齿在套管29内连动的缘故,推拉杆l左右 转动时会连动轴承27作左转或右转改变前进方向,又^f昔由推拉杆1于套管29 内上下移动来改变杠杆中心。另外设有上限挡环37及下限挡环38以限制推 拉杆1上下移动的范围。如图1-2,推拉杆1与套管29合为一件体,推拉杆1用推拉杆枢轴2固 定在轴承内圈30上,如用一枢轴梢穿过推拉杆枢轴孔,并安置于轴承27的 轴承内圈30上。枢轴梢两端横跨并固定在轴承内圈30上,且有一衬套在推 拉杆部份与枢轴梢部々分之间。而轴承27的轴承外圏31则固定在底板5上。轴承27的轴承内圏30支撑推拉杆枢轴并且连接到转向机构上。有许多 方式可连接轴承内圈30到转向机构上,如图1-3所示单前轮应用或如图1-4 所示双前轮应用。轴承内圈30上具有方向齿轮33,其与一惰轮34咬合,而 惰轮34又与转向齿轮35咬合,而使转向齿轮35以转向支点16为轴心转动。 图i_4所示双前轮应用;轴承内圈30具有一转向连杆32连在前半部平行四边 形转向机构的转向臂36上,如汽车转向机构来使前轮转向。底板5具有一平台,让使用者所站立并操作推拉杆。其前端具有转向机 构的前轮总成61,并有一轴承27来支撑推拉杆支点,其后端具有一后轮总成 63。连接机构62连接在杆底端4及增速齿轮机构12的输入齿轮17之间。其 增速齿轮机构12的输入齿轮17,此后简称为输入齿轮17。连接机构62可以 为多种连结驱动方式链条、连杆或齿条;其更进一步包含多种换挡装置,如穿梭于轴心上的一惰轮齿轮或以两链条方式如下所述。如图1所示,杆底端4有球形接头连接一环绕输入齿轮17的链条10并 以一回力弹簧9系于底板5上。当推拉杆1向后拉时会使输入齿轮17转动, 这使单向装置7的齿轮转动且底板5向前移动并滑行。当扶把14前推,则回 力弹簧9回拉,循环回复而单向装置7使底板继续滑行。所述链条10及以后所述链条可以为各种形态拉物如钢丝、尼龙绳或定时皮带等。回力弹簧9也 可为一发条弹簧附于轴架上。为了能以推力来施力,如图4所示,杆底端4用球形接头活接一连杆4a, 连杆4a另 一端用 一连接梢4b连接在一被动齿轮4c的外缘上,由于推力或拉 力的作用而使被动齿轮4c向前或向后转动,而被动齿轮枢轴4d则固定于底 板5。被动齿轮4c的输出连到前述的输入齿轮17。另外,如图3所示(图3-2 为前示图)杆底端4可直接用球形接头活接一齿条5a,齿条5a另一端下方咬 合一被动齿轮5b,其背面设有一惰轮5c,用于压住防止咬合齿脱离,且惰轮 轴心5d由一对连心板5f所支撑固定,且连心板5f以枢轴方式固定在被动齿 轮轴心5e上,而被动齿轮轴心5e则支撑固定于底斧反5的车架板5g上,因而 齿条5a前后移动时,被动齿轮5b也会随之前后旋转。如图3-l所示,若齿条 5a随推拉杆1上下移动时,其连心板5f以被动齿轮轴心5e为轴心调整角度 而稍微旋转,因而不致影响与被动齿轮5b连在一起的输出齿轮5h的输出; 其输出齿轮5h输出连到上述的输入齿轮17;推拉杆l在回位时,因后轮有单 向装置之故不会受影响;因此只要多加一惰轮改变方向即可为推或拉任一形 态为动力的滑动车。另外,推拉杆1为配合上述齿条5a、连杆4a不允许左右移动的特性,可 用一对缆绳拉线来带动前轮转向机构。缆绳拉线如脚踏车变挡拉线,为一个 能弯曲且又同时能传递推拉的动作。而一对缆绳拉线同时的一推一拉,会产 生一对力臂,可以精准的使被动动件随主动件产生同样的移动,如汽车变速 杆缆绳拉线即为此类的应用。如图3-3所示,以两条缆绳拉线吸收推拉杆摇的 摆幅度,且底板5前端有一长沟以容纳推拉杆摆幅所须要的空间;推拉杆1 下方为圆柱状,穿过一转轴套管3h,且能在转轴套管3h内能上下滑动改变力 矩支点,且能左右旋转以操控转向;并设有上限挡环37及下限挡环38以限 制推拉杆1上下移动的范围;而该转轴套管3h两侧有由底板5所支撑固定的 一对枢轴3i,使推拉杆1能以枢轴3i做前後摇摆;且转轴套管3h外部与一旋 转板3a以轴承方式相连,且旋转板3a上具有一沟缝3c以容许位于推拉杆上 一长梢3b的上下活动,且随推拉杆1左右旋转时由所述的长梢3b带动旋转板沟缝3c,使旋转板3a以旋转板轴承3d作左右旋转;且转轴套管3h外部有 一缆绳拉线固定板3f,固定住一对缆绳拉线3e的外管,而该对缆绳拉线3e 的内线连接所述旋转板3a两端,而由这对缆绳拉线3e另 一端产生一对力臂, 连动所述的转向机构如图3-5于单转轮应用及图3-8于双转轮应用,使前轮转 向机构随推拉杆1左右转动而操控使前轮转向;图3-4为图3-3的右视示意图, 图3-5为图3-3的俯视示意图。同样用于固定力臂点的应用上,如图3-6所示, 所述推拉杆1下方穿过一由底板5所支撑固定一对枢轴3i的转轴套管3h,且 推拉杆1仅能在转轴套管3h内左右旋转,且该转轴套管3h外部有一缆绳拉 线固定板3f,固定住一对缆绳拉线3e的外管,而该对缆绳拉线3e的内线连 接推拉杆1上的一对延伸翼板3g两端,而由这对缆绳拉线3e另一端产生一 对力臂,连动所述的转向机构,使前轮转向机构随推拉杆1左右转动而操控 使前轮转向。图3-7为图3-6的右视示意图,图3-8为图3-3的部份俯视示意 图。理论而言,若要一 10公分直径的轮子,由每秒4立10公分的推拉距离, 因而产生20公里的时速时,其变速必须有55倍,同理产生40公里的时速时, 其变速必须有百倍以上。虽然推拉杆1可调支点使力矩比高达百倍以上,产 生足够须要的力矩,但静止而起动时会产生过大的瞬间内应力施加齿轮组及 轴上,导致滑动车由静止而起动时会发生跳齿或崩齿等现象,因此须有一较 低加速比的低速挡,来克服由静止而起动的情况。同样条件若以2公里的时 速时,其变速比只需5.5倍即可,其瞬间内应力则大大的减少。因此连接机构 62也包含一变速装置,如图5-l所示, 一播叉惰轮8e由一播叉(未示)活夹其 凹槽并由两拉线(未示)拉住播叉两端,而使播叉惰轮8e在轴心8d上作轴向移 动。其两拉线连到一变速选择杆,像脚踏车速度选择器一样,将拉线定在不 同档上,各档各定一定长度来使播叉定位,并使播叉惰轮定位在位于增速齿 轮机构12内的希望的输入齿轮。其轴向移动也可用离心力根据车速而移动。 播叉惰轮的动力则来自连接件如链条10、齿条5a或连杆4a。如图5及图5-1所示,输出齿轮5h带动一单向4仑8a,同时输出齿轮5h 具有一延伸轴连动另一端同尺寸延伸齿轮5i,且延伸齿轮5i需经一惰轮8k改变方向后再到达单向齿轮8j(或可用一链条直接连接延伸齿轮5i与单向齿轮 8j),由这两个同向的单向齿轮同时单向带动其轴心8nH更可成为推及拉皆有动 力的推拉车。在推时,推方向的单向轮8a单向带动轴心8m,由轴心8m连动 固定在轴心8m上的齿轮8b,同时,拉方向的单向齿轮8j反向作空转回位; 其固定在轴心8m的齿轮8b,再传至固定在轴心8d的齿轮8c,且带动具有长 键或长齿的轴心8d;再带动具有相配套齿槽及一播叉惰轮8e,如脚踏车变速 装置。当使用者选择变速挡时,以两拉线控制播叉(未示)移动,作轴向滑动且 定位,使轴心8d的动力经播叉惰轮8e传入增速齿轮箱。增速齿轮箱内,除 了最后带动后轮的最后齿轮8f由单向机构8i来带动后轴8g及分离后轮滑行 动力使容易入档,其他所有齿轮皆在其轴上可自由转动。因播叉惰轮8e移动 定位,会增加或减少有增速作用的齿轮数量,因而改变后轮速度;反之拉时, 拉方向的单向齿轮8j作用,同时推方向的单向轮8a作反向旋转回位,因而循 环不止。如图6-1为两后轮实施形态的两链条传动装置示意图;齿轮48具有单向 装置,驱动后轮轴49带动后轮8,其余在同一轴上的各齿轮皆能自由转动, 杆底端4连接两条链条44和50,分别到单向带动轮46和53,并各自具有回 复弹簧9,单向带动轮46带动连于增速齿轮机构起始齿轮的高速齿轮47;单 向带动轮53带动低速齿轮52连于增速齿轮机构12中间的一个齿轮。在单向 带动轮46和53内各有一单向装置分别带动高速齿轮47和低速齿轮52,这可 以分离单向带动轮46和53、高速齿轮47和低速齿轮52使它们可分别跑各自 的速度,只要高速齿轮47和低速齿轮52速度快于单向带动轮46和53速度 即可,单向带动轮46和53在停止的情况下高速齿轮47和低速齿轮52仍可 在转动。链条44设有一松弛索圏51并由弹簧45收紧。松弛索圈51可设为 推拉杆的一半行程,而弹簧45力量可设定在一定的力道仅足以驱动高速的力 量。这可以防止起动时产生无限的内应力,损坏齿轮的情况。故若有重负超 载时,此弹簧会先被拉长,而链条50没有松弛索圈,同样拉力到单向带动轮 53经其单向装置带动低速齿轮52,立即以高扭力到齿轮48,带动后轮轴49 及后轮,后轮立即慢速前进。因力量从增速齿轮机构12中间齿轮开始,比较于力量从起始齿轮开始,这样产生的内应力会较小。滑动车在前半拉力行程
上将以低速齿轮加上松弛索圈弹簧弹力而移动。其次如图1-5所示,扶把向上 或向下改变力矩及底部短行程54和底部长行程55,其可让^f吏用者有更多选择 掌控滑动车。车速到高些速度时,低速档将会失去功能。当松弛索圈51伸直 后,其后半部拉力行程可使个别的使用者达到自己最高的速度。图6-2所示单 后轮应用。齿轮59和58以键同连在一个轴心上;齿轮56和57以键同连在 另一个轴心上;工作如同前述,动力从高速齿轮47到齿轮56,经轴心到齿轮 57,与低速齿轮52并连,继续到齿轮59,经轴心到齿轮58,然后齿轮48输 出到后轮8。
此外推拉杆1可设有数个可缩式固定梢与套管29、转轴套管3h内壁数个 同间隔的固定孔互锁,如手拉行李箱拉杆作用一样,按一按钮,使所有的可 缩式固定梢缩入来调整中心点,改变力矩,有如变档效果。同样也可用伸缩 杆功能来增长力臂。另外为简易收藏,推拉杆设为二分离构件,以螺牙回复 接回或以类似气管快速接头方式接回;或以连杆方式折弯收藏且伸直后用一 套管套住转轴部位而固定。相比于脚踏车的轮子,滑板车的轮子是非常小的, 本发明于轮子的设置上,不限定其必须装置在底板5的底部,亦可使用弧形 支架配合加大的轮子,更可加入轮子的悬吊系统,煞车系统等等。本发明一 种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可为任一种由推拉杆前后摇摆产生动力的车类,如 滑板车、四轮休闲车、雪地驱动车、发电带动的电动车、铁轨维修板车等。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 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其特征在于,由一底板(5);一前轮总成(61)于底板前方,具有操控前轮方向的转向机构;一后轮总成(63)于底板后方,具有一增速齿轮机构(12)及其带动的单向装置(7)来带动后轮(8);一具有力臂支点于底板(5)上的推拉杆(1),并连接到所述的转向机构,操控前轮转向;和,一连接机构(62)连接推拉杆底端(4)到所述的增速齿轮机构(12);且,其中所述的增速齿轮机构(12)由许多组一大齿轮结合一小齿轮的齿轮组,其在轴心上可自由转动,并连续多组以大齿轮带动另一组的小齿轮,再由该小齿轮所结合的大齿轮带动不同组的小齿轮,如此配置连续串接多个,直到最后一齿轮来带动所述的单向装置(7)所构成。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机构包含一播叉惰轮(8e),在其轴心滑动定位来连接杆底端(4)动力到增速齿轮 机构(12)其中的一输入齿轮,因而改变或多、或少的齿比。
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 构包含长短稍微不一的两拉物,各拉物环绕带动一单向装置后再各串接一回 力弹簧(9)后连于底板(5)上;且各单向装置又与增速齿轮机构(12)中一齿轮相 连,其中长拉物上具有松弛索圏(51)且由一弹簧(45)收紧,其单向装置带动增 速齿轮机构(12)内起始位置的齿轮;而短拉物带动的单向装置带动所述的增速 齿轮机构(12)上中间位置的一齿轮。
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 杆(1)下方具有长定位^:或长齿,并穿过一内具有同形状沟槽的一套管(29),且 该套管外部两侧有一对由一轴承(27)的轴承内圈(30)所支撑固定的枢轴,且该' 轴承内圏(30)同时连动所述的转向机构,操控使前轮转向;而该轴承外圏(31) 则固定在底板(5)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杆 (1)及套管(29)合为一体件,使推拉杆(l)固定在一由轴承内圈(30)支撑的推拉杆 枢轴(2)上,做前后摇摆。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杆 (1)下方穿过一转轴套管(3h),且在转轴套管(3h)内能上下滑动且左右旋转,而该转轴套管(3h)两侧有由底板(5)所支撑固定的一对枢轴,且该转轴套管(3h)外 部与一旋转板(3a)以轴承方式相连,且旋转板(3a)上具有一容许位于推拉杆上 的一长梢(3b)上下活动的沟缝(3c),且随推拉杆(l)左右旋转时由所述的长梢(3b) 带动旋转板沟缝(3c),使旋转板(3a)以旋转板轴承(3d)作左右旋转;且转轴套管 (3h)外部有一缆绳拉线固定板(3f),固定住一对缆绳拉线(3e)的外管,而该对缆 绳拉线(3e)的内线连接所述旋转板(3a)两端,而由这对缆绳拉线(3e)另 一端产生 一对力臂,连动所述的转向机构,使前轮转向机构随推拉杆(l)左右转动而操 控使前轮转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机构(62)包含一齿条(5a)连接于杆底端(4),且齿条(5a)另一端与一被动齿轮(5b) 咬合,由被动齿轮(5b)连动所述的增速齿轮机构(12)中的输入齿轮(17);其中, 齿条(5a)位于被动齿轮(5b)背面,且由一惰轮(5c)压住,且惰轮轴心(5d)由一对 连心板(5f)所支撑固定,而连心板(5f)以枢轴方式固定在被动齿轮轴心(5e)上, 其被动齿轮轴心(5e)则支撑固定于连在底板(5)上的一对车架板(5g)上。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齿 轮(5b)连动两个同向的单向齿轮,其中 一个以直接咬合来带动而另 一个则先改 变转向后再带动,由这两单向齿轮一起带动所述的增速齿轮机构(12)的输入齿 轮(17)。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杆 (1)下方穿过一转轴套管(3h),且仅能在转轴套管(3h)内左右旋转,而该转轴套 管(3h)两侧有由底板(5)所支撑固定的一对枢轴,且该转轴套管(3h)外部有一缆 绳拉线固定板(3f),固定住一对缆绳拉线(3e)的外管,而该对缆绳拉线(3e)的内 线连接推拉杆(l)上的一对延伸翼板(3g)两端,而由这对缆绳拉线(3e)另 一端产 生一对力臂,连动所述的转向机构,使前轮转向机构随推拉杆(l)左右转动而 操控使前轮转向。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机构(62)包含一连杆(4a)连接于杆底端(4),且连杆另 一端活接一被动齿轮(4c) 纵向的外缘,由被动齿轮(4c)带动所述的增速齿轮机构(12)的输入齿轮(17)。11、 一种推拉驱动的滑动车,其特征在于,由一底板(5); —前轮总成(61) 于底板前方,具有操控前轮方向的转向机构; 一后轮总成(63)于底板后方,具 有一增速机构及其带动的单向装置(7)来带动后轮(8); —具有力臂支点于 底板(5)上的推拉杆(1),并连接到所述的转向机构,操控前轮转向;和, 一连 接机构(62)连接推拉杆底端(4)到所述的增速机构;且,所述推拉杆(l)下方穿 过一转轴套管(3h),而该转轴套管(3h)两侧有由底板(5)所支撑固定的一对枢 轴,且转轴套管(3h)外部有一缆绳拉线固定板(3f),固定住一对缆绳拉线(3e) 的外管,而该对缆绳拉线(3e)的内线,连接于所述推拉杆(l)上的一旋转力矩两 端,而由这对缆绳拉线(3e)另一端产生的一对力臂,连动所述的转向机构,使 前轮转向机构随推拉杆(1 )左右转动而操控使前轮转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推拉驱动的滑动车,目的在于提供以双手代替双脚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由一把手在一推拉杆上端,并具有在底板支撑的中心点,用推或拉的动作驱动轮子转动,同时,以把手操控转向方向,其推拉杆底端连动一增速齿轮机构;并且可用一惰轮或用两链条方式来改变速度。其次,用连杆或齿条方式,以推力或拉力或两者为动力来使车前进。
文档编号B62M11/02GK101244742SQ200710126719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3日
发明者李建荣 申请人:倪莉琳;李建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