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划船式运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1493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陆地划船式运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体育健身器具。
二、技术背景 划船运动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增强健康的运动,对于运动员的腰、腹、胸和上肢有着很好的锻炼价值。但是由于受地域和季节的限制,不能广泛普遍地开展。

发明内容
为了使运动员能不受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得到类似划船运动的锻炼,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陆地划船式运动车。这种运动车具有车架、车轮、车座,另有一根代替划船桨板的带防滑头的撑竿,车架为“人”字型。人字型车架的前腿由两根平行的钢管组成,两根钢管之间有一定距离,使撑竿能在其中间宽松自由地划动。车架的前后腿装有车轮。前轮为方向轮,前轮叉的两侧装有脚蹬,车座装在人字型车架的顶端。运动员坐在车座上,脚踏脚蹬控制行进方向,双手握撑竿在车架前腿两平行钢管中间划动,像用桨板拨水那样向后戳地使车前进。
这种运动车不仅可以进行速度和耐力竞赛,由于在快速行进过程中,用撑竿猛力向下戳地,双腿夹住车架前腿,即可腾空而起,所以还可进行障碍赛(类似跨栏),甚至可以跳远,这样不仅像划船运动那样使胸肌和上肢得到充分地锻炼,还锻炼了上肢的爆发力。
这种车由于没有车把,没有链轮和链条,结构极其简单,车架做成折叠椅那样还便于携带。更进一步车的前腿和后腿可做成伸缩式或折叠式;撑竿做成可伸缩的,体积更加紧凑,更便于携带和放置。


图1、陆地划船式运动车总图 图中1、前轮 2、脚蹬 3、前轮叉 4、自行车用车架前管总成 5、车架前腿 6、横梁 7、减震弹簧 8、车座管 9、轴 10、连杆 11、U形框 12、车架后腿 13、后轮 图2、运动车折叠图 图3、车座管减震示意图 图中7、减震弹簧 11、U形框 8、车座管 15、车座管轴 16、下横棍 17、上横棍 图4、减震脚蹬 图5、改做三轮悠闲健身车时后轮和车架后腿示意图 图中12、车架后腿 18、锁母 19、后轮管 20、凸起 21、后轮(2个) 22、后轮轴 图6、带防滑头的撑竿 五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陆地划船式运动车的总图。作为第一个实施例,现对各主要部件的关系加以说明。人字型车架前腿(5)用两根互相平行的椭圆形钢管焊成,两管间的距离应能让撑竿(图6)在其间宽松自由地划动。车的上部是一种折叠椅式的连杆机构,横梁(6)焊在车架前腿(5)的两管之间,其位置应使U形框(11)搭在横梁(6)上时B、C、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连杆机构处在死点位置,不仅不会自动张开,车前遇上障碍物碰撞也不会合拢,保证了运动车的稳固性。
显然这是一种小轮车,可以使用充气轮胎也可以使用免充气轮胎,所以减震就很必要。采用的减震措施如图3所示。图中下横棍(16)焊在U形框(11)的下方,减震弹簧(7)固定在下横棍(16)上,车座管轴(15)焊在车座管(8)上,车座管轴(15)和U形框(11)是轴连接,可做小角度的摆动。正常情况下,焊在车座管(8)上的上横棍(17)压在减震弹簧(7)上起到减震作用。如果车座管(8)向后倾斜过大,上横棍(17)会压在U形框(11)上面受到限制,反之如果车座管(8)向前倾斜过大,则会被下横管(16)挡住,这样就使车座既可减震也不会倾倒。
图4为减震脚蹬,可减轻双脚和下肢的震动。图1中连接车架前腿(5)和车架后腿(12)的轴(9)应精加工、精密配合。采取这些措施之后就组成了一种完整的陆地划船式运动车。
实施例2为了使陆地划船式运动车由运动型改变为悠闲的健身器具,如图5所示。图5中凸起(20)焊在后轮管(19)上,其高度和车架后腿(12)钢管的厚度相同,起到定位作用,使后轮管(19)不能转动。将锁母(18)拧紧就改装成了一个供悠闲时散步用的健身车。
权利要求
1.一种陆地划船式运动车,该车具有车架、车轮和车座及一根代替划船桨板的带防滑头的撑竿,其特征是车架是“人”字型的,人字型车架的前腿由互相平行的两根相隔一定距离(撑竿能在其中间宽松自由地划动)的钢管组成。
全文摘要
为了使运动员能不受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得到类似划船运动的锻炼,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陆地划船式运动车。这是一种运动健身器具。由人字型车架、车轮、车座和一根代替划船桨板的带防滑头的撑竿组合成。人字型车架的前腿由两根互相平行的钢管组成,两管之间的距离能让撑竿在其中间宽松自由地划动。车架的前后腿装有车轮,前轮为方向轮,前轮叉两侧装有脚蹬,车座在车架顶部。运动员坐在车座上,脚踏脚蹬控制行进方向,双手握撑竿在两平行钢管中间划动,像用船浆拨水那样向后戳地使车前进。这种运动车不仅能进行速度和耐力竞赛,由于在快速行进中,用撑竿猛力向下戳地,双腿夹住车架前腿,即可腾空而起,所以还可跨越障碍(类似跨栏),甚至可以跳远。这种车的车架前后腿之间是折叠椅式的连杆结构,张开折叠方便,便于携带。
文档编号B62M29/02GK101372255SQ20071014510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1日
发明者李寿堂 申请人:李寿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