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前置式三桥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780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前置式三桥客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客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前置式三桥客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市场对汽车运输效率、环保以及各种功能的要 求越来越高,公交客车的大型化、专用化发展成为必然规律。根据我国大中型 城市日益改善的道路条件,大型公交客车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 高载客量和车速是提高客车运输效率的主要途径,但根据城市公交客车平均运
距短、乘客上下频繁的使用特点,在满足国家城市公交客车功率要求的标准前 提下,提高载客量是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方案。
由于车身的宽度要受到道路宽窄的限制,因此提高公交客车的载客量必然 要增加车身的长度,车架总成的长度也要相应增加。若车架总成还是采用原有
的双桥结构, 一方面不符合国家关于公交客车后悬部分不能超过轴距65%的标 准,另一方面,后悬部分过长,则整车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后部,前桥的负荷降 低,会导致方向不稳定。
有的发动机前置式大型客车采用增加副桥、加大轴距来适应车架总成的增 长,以提高客车载客量。但是加大轴距会降低汽车的转向灵活性,如借鉴多轴 货车形式采用的双桥驱动、平衡悬架结构,后桥轴管上安装减速器、气室等部 件,相邻桥以钢板板簧连接,可绕中间心轴转动,另设置上下导杆,其机构复 杂、维护困难、成本高;并且后桥轮胎不能升降,存在后桥轮胎磨损严重等不 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载客量的发动 机前置式三桥客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前置式三桥客车,包括车身、车 架总成、前桥和驱动桥,其中车身位于车架总成的上方,该车架总成为框架结 构,由纵梁和横梁组成,车架总成的前部由前桥支撑,其关键在于所述车架 总成的中后部由驱动桥支撑,在驱动桥的后侧安装随动桥,车架总成的后部由 该随动桥支撑。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车身及车架总成加长,在驱动桥的后侧设置随动桥, 车架总成前部由前桥支撑、中后部由驱动桥支撑、后部由随动桥支撑,这样在 最大限度降低公交客车后悬部分长度、使之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同时,有效提 高了公交客车的载客量。
上述随动桥包括后桥轴管、后桥轮毂、纵向导向臂、横向稳定杆和螺旋弹 簧组件,其中后桥轴管位于车架总成的下方并与纵梁相垂直,在后桥轴管的两 头安装后桥轮毂,固定在两纵梁外侧面的上支座通过螺旋弹簧组件与后桥轴管 联接;在纵梁的内侧设有纵向导向臂,该纵向导向臂的前端与固定在纵梁内侧 面的前支耳铰接,后端与后桥轴管上的支座铰接;在后桥轴管的上方具有与之 同向布置的横向稳定杆,该横向稳定杆一头铰接在对应侧纵梁的内侧面上,另 一头与对应侧纵梁旁边的支座铰接。
上述纵向导向臂和横向稳定杆分别平行于纵梁和横梁的内侧面,它们的轴 心线相互垂直。
纵向导向臂可传递纵向的牵引力和制动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力矩。当车轮因 载荷变化而使随动桥与车架总成距离改变时,两纵向导向臂可绕其与前支耳的 铰接轴上下摆动,以控制随动桥的运动规律。横向稳定杆用来传递随动桥悬架 的横向力,当随动桥与车架总成距离变化时,横向稳定杆可绕其铰接轴上下摆 动,以减小随动桥横向位移,在空间允许、保证强度前提下,橫向稳定杆长度 尽可能取大,与后桥轴管夹角尽可能取小。
上述螺旋弹簧组件由螺旋弹簧、下支座和导向轴构成,其中下支座固定在 后桥轴管的顶面,螺旋弹簧位于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三者通过导向轴联接。 螺旋弹簧主要承受垂直载荷,左右螺旋弹簧受载不均时,导向轴可对倾斜跳动进行导向,减小纵向导向臂和横向稳定杆的扭转;随动桥悬空时,导向轴还可 分担部分纵向导向臂和横向稳定杆的载荷。
在上述下支座正下方后桥轴管的底面固定有托板,该托板与倾斜布置的减 震器的下端联接,减震器的上端与纵梁外侧面上的安装柱联接。减震器起减小 振动的作用,以降低车轮随地面起伏对车身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随动桥前上方的内横梁上安装气路感载阀,该气路感载阀串 联在刹车气路上,可根据随动桥负荷调整制动力大小,空载或轻载时可减少轮胎磨损、降低能耗,提高机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前桥、驱动桥加随动桥的三桥结构,能加大车身及车架总成的长度, 有效提高了公交客车的载客量。
2、 随动桥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经济性好,多数零件可与其它两桥通用。
3、 随动桥悬挂垂直弹性特性与前后桥优化配置,确保了整车纵向和横向的 稳定性,最大限度降低了车体后部悬空的可能性。
4、 关键部件螺旋弹簧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设计,进行模拟疲劳实验,可靠性高。
5、 装配气路感载阀,可根据随动桥负荷调整制动力大小,空载或轻载时可 减少轮胎磨损、降低耗气量,提高机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随动桥及随动桥与车架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l、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车身1、车架总成2、前桥3、驱 动桥4和发动机等几大部分构成,其中车身1安装在车架总成2的上方,车架 总成2为框架结构,由两根相互平行的纵梁2a和若干根相互平行的横梁2b组 成,且纵梁2a和横梁2b相互垂直。前桥3位于车架总成2的前部,并通过一 对前桥板簧19和一对减震器20与车架总成2联接,车架总成2的前部由该前 桥3支撑。发动机安装在车架总成2上,并位于前桥3的前侧(图中未画出)。 驱动桥4位于车架总成2的中后部,通过一对驱动桥板簧21和一对减震器13 与车架总成2联接,车架总成2的中后部由该驱动桥4支撑。所述前桥3、驱动 桥4与车架总成2的联接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在驱动桥4的
后侧安装随动桥5,车架总成2的后部由该随动桥5支撑。
从图3中可知,随动桥5由后桥轴管6、后桥轮毂7、纵向导向臂8、横向 稳定杆9、上支座IO、螺旋弹簧14、下支座15、导向轴16、托板17和减震器 18等部件构成,其中后桥轴管6位于车架总成2的下方并与纵梁2a相垂直,在 后桥轴管6的两头安装后桥轮毂7。两纵梁2a的外侧面各焊接有一个上支座10, 位于后桥轮毂7与对应侧纵梁2a之间的后桥轴管6的顶面焊接下支座15,螺旋 弹簧14设置在上支座10和下支座15之间,三者通过导向轴16联接。在下支 座15正下方后桥轴管6的底面焊接托板17,该托板17与倾斜布置的减震器18 的下端联接,减震器18的上端与纵梁2a外侧面上的安装柱联接,且减震器18 平行于纵梁2a的外侧面。
从图3中进一步可知,在两根纵梁2a的内侧各设有一根纵向导向臂8,该 纵向导向臂8与纵梁2a的内侧面平行,纵向导向臂8的前端与固定在纵梁2a 内侧面的前支耳12铰接,后端与后桥轴管6上的支座11铰接。在后桥轴管6 中段的上方具有与之同向布置的横向稳定杆9,该横向稳定杆9平行于横梁2b 的内侧面,且横向稳定杆9的轴心线与纵向导向臂8的轴心线相互垂直。横向 稳定杆9的一头铰接在与之同侧的纵梁2a的内侧面上,另一头与对应侧纵梁2a 旁边的支座11铰接。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前置式三桥客车,包括车身(1)、车架总成(2)、前桥(3)和驱动桥(4),其中车身(1)位于车架总成(2)的上方,该车架总成(2)为框架结构,由纵梁(2a)和横梁(2b)组成,车架总成(2)的前部由前桥(3)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总成(2)的中后部由驱动桥(4)支撑,在驱动桥(4)的后侧安装随动桥(5),车架总成(2)的后部由该随动桥(5)支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前置式三桥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 桥(5)包括后桥轴管(6)、后桥轮毂(7)、纵向导向臂(8)、横向稳定杆(9) 和螺旋弹簧组件,其中后桥轴管(6)位于车架总成(2)的下方并与纵梁(2a) 相垂直,在后桥轴管(6)的两头安装后桥轮毂(7),固定在两纵梁(2a)外侧 面的上支座(10)通过螺旋弹簧组件与后桥轴管(6)联接;在纵梁(2a)的内 侧设有纵向导向臂(8),该纵向导向臂(8)的前端与固定在纵梁(2a)内侧面 的前支耳(12)铰接,后端与后桥轴管(6)上的支座(11)铰接;在后桥轴管(6)的上方具有与之同向布置的横向稳定杆(9),该横向稳定杆(9) 一头铰 接在对应侧纵梁(2a)的内侧面上,另一头与对应侧纵梁(2a)旁边的支座(11) 铰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前置式三桥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 导向臂(8)和横向稳定杆(9)分别平行于纵梁(2a)和横梁(2b)的内侧面, 它们的轴心线相互垂直。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前置式三桥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 弹簧组件由螺旋弹簧(14)、下支座(15)和导向轴(16)构成,其中下支座(15)固定在后桥轴管(6)的顶面,螺旋弹簧(14)位于上支座(10)与下支座(15) 之间,三者通过导向轴(16)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前置式三桥客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 支座(15)正下方后桥轴管(6)的底面固定有托板(17),该托板(17)与倾 斜布置的减震器(18)的下端联接,减震器(18)的上端与纵梁(2a)外侧面 上的安装柱联接。
专利摘要一种发动机前置式三桥客车,包括车身、车架总成、前桥和驱动桥,其中车身位于车架总成的上方,该车架总成为框架结构,由纵梁和横梁组成,车架总成的前部由前桥支撑,所述车架总成的中后部由驱动桥支撑,在驱动桥的后侧安装随动桥,车架总成的后部由该随动桥支撑。本实用新型采用前桥、驱动桥加随动桥的三桥结构,能加大车身及车架总成的长度,有效提高了公交客车的载客量;随动桥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经济性好,多数零件可与其它两桥通用;随动桥悬挂垂直弹性特性与前后桥优化配置,确保了整车纵向和横向的稳定性,最大限度降低了车体后部悬空的可能性。
文档编号B62D61/00GK201071075SQ20072012519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1日
发明者昶 万, 卓红彬, 达永东, 平 邓 申请人: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