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98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结构,特别是应用于自行车的前叉竖管内,提供各 所述前叉及立管间一具弹性的缓冲功效,同时具有旋转限位设计使降低整体避震 西复力的耗损,并可弥补各所述构件间的加工误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自行车骑乘的舒适度表现最主要是取决于避震系统,使骑乘者能 直接感受到驾驭的乐趣,尤其是于颠跛不平的山路或野外,甚至是坑坑疤疤的城 市街道上,更能突显出避震系统的重要。
避震系统以装设于自行车位置的不同,而有前、后避震结构的区分,以前避 震器而言,大多装设于自行车前叉部位,以其组设部位又可进一步分为前叉管式 避震器、竖管式避震器的分,以使用的结构上则又可分为气压式、油压式、复合 式以及机械式,本实用新型则是针对机械式的竖管避震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良。
现有装设于自行车竖杆的避震前叉结构,如中国台湾专利第092217886号新 型专利所揭露的「自行车竖杆式避震前叉」,其包含有 一叉杆单元,具有一叉 座,及至少一由叉座沿平行一轴线方向延伸的叉杆; 一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竖 杆,具有一外套管、 一可于外套管内作有限压縮行程的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可定 向所述内套管,使内套管不能在外套管内转动,所述内套管是以一下端与所述叉座固接; 一弹性组件,是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一下端与所述叉杆间; 一定位件,是 沿所述轴线方向固定在竖杆内; 一阻尼件,是定位在定位件上,并具有一环绕所 述轴线且与内套管接触的周面,使所述内套管沿所述轴线在所述外套管内伸縮动 作时,与阻尼件周面磨擦产生阻尼效果。
所述结构主要是利用固定于定位件上的所述阻尼件,使其具有与内套管接触 的周面,藉此,当叉杆单元压縮弹性组件而获得避震效果时,相对于所述外套管 伸缩动作的所述内套管,会与所述组尼件周面磨擦而产生阻尼效果,延缓瞬间的 位移量及缓冲时间,提升骑承时的舒适度。
上述结构中,其进一步揭露有一外套管21具有相互固接的一上管段211与一 下管段212、 一固定在上、下管段211、 212间的定位块213,及形成在下管段212 内且沿所述轴线X方向接续巷下延伸的一多边型定向孔214与一圆形孔215;另 -方面所述内套管是以一下端220与所述叉座11固接,具有一多边型管段221 与一圆型管段222可与定向孔214及圆形孔215相配合;藉以各所述构件可使内 套管22无法在外套管21内转动,只能沿所述轴线X有限的压縮行程。
结构中各所述内、外套管22、 21两者是以衬套23设置其间,藉以作为定向 及降低磨擦力的用途;惟,其无法使两构件达到较佳的同轴精准度,于相互作动 时仍会有偏摆,导致构件间擦撞而不顺畅、降低缓冲效益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揭露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是以一内管 上段部外缘呈多边形几何的管状体,套设于一竖管内,并可于其内作上下位移, 其主要包含有至少一嵌槽,是环设于所述竖管内缘壁; 一定位心轴组,其具有 一心轴及一固定座,所述心轴是以其下段部位穿设所述内管内,其上方利用一固 定座稳固接设于所述竖管内缘径; 一第一限位组,是设于所述竖管及内管之间, 其具有一套管,其内缘是呈与所述内管上段部相配合的多边形内径,所述内管于
其内作上下位移,所述套管外缘则以径向朝外凸设有至少一凸肋条,是嵌设于所 述嵌槽内; 一第二限位组,是设于所述内管上方并与所述内管作同步上下位移, 其具有阶状环体的一承座,于中央是供所述心轴穿设,其下方固设于所述内管上 方内径,所述承座上方的外缘侧向部位则与所述竖管内径缘抵接; 一缓冲组,是 设于所述内管内的下方,其具有一弹簧,是提供所述内管于往上位移后,可有效 朝下回复移动的一弹力;通过上述构件,利用所述套管以工程塑料材质及上段部 为多边形设计与所述内管相配合以及各所述第一、第二限位组具有二道辅助控制 同轴作动的功效,使所述内管于承受冲击力时可有效防止径向旋转以增益缓冲效 果,同时具有弥补各所述竖管及内管间的加工误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是于内管及竖管间设有二道限位组, 确保两者维持同轴心的精准度,可提升所述内管于竖管内作动顺畅,亦防止侧向 力的过度挤压。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所述套管配合所述内管的多边形组接 设计,是具有防止径向转动的功能,同时所述套管亦可进一步有效弥补内管及竖 管间因加工精度问题所产生之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其套管是利用工程塑料材质,因此具 有良好的润滑性以减少摩擦力,且其具较佳的抗扭转强度,因而可增益缓冲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分解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组合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第二限位组立体分解示意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内管10;第二限位组60;上段部ll;承座61;竖管20;凹 槽62;嵌槽21;耐磨圈63;前叉管30;缓冲组70;定位心轴组40;弹簧71; 心轴41;锁固座72;固定座42;定位杆73;抵座43;第一缓冲块74;第一限位 组50;第二缓冲块75;套管51;凸肋条511,垫圈52。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 是以一内管10的上段部11外缘呈六角多边形几何的管状体,套设于一竖管20 内,并可于其内作上下位移,并使所述内管10下方穿设于一前叉杆30中央部位,
所述结构其主要包含有
四嵌槽21,是环设于所述竖管20内缘壁。
一定位心轴组40,其具有一心轴41及一固定座42,所述心轴41是以其下段 部位穿设所述内管10内,利用设于所述心轴上方的所述固定座42稳固接设于所 述竖管20内缘径;所述心轴41下方是具有较大外径的一抵座43。
一第一限位组50,是设于各所述竖管20及内管IO之间,其具有一套管51, 其内缘是呈可与所述内管IO上段部ll相配合的六角多边形内径,使所述内管10
可于其内作上下位移,所述套管51外缘径则以径向朝外环状凸设有四凸肋条511, 是可有效嵌设于所述嵌槽21内,提供所述套管51避免其产生旋转作动的限位功
能; 一垫圈52,环设于所述竖管20下方与所述内管IO之间。
一第二限位组60,是设于所述内管10上方并可与其作同步上下位移,其具 有阶状环体的一承座61,于中央是提供所述心轴41穿设部位,其下方固设于所 述内管10上方内径,所述承座61上方的外缘侧向部位则可与所述竖管20内径缘 作有效抵接;所述承座61其外径侧向具有一凹槽62; —耐磨圈63,是嵌设于所 述凹槽62内且于组设后的侧缘表面平整,藉以提供所述承座61于上下作动时一 耐磨功效。
一缓冲组70,是设于所述内管10内的下方,其具有一弹簧71,是提供所述 内管10于往上位移后,可有效朝下回复移动的一弹力;所述内管10下方设有一 锁固座72,是有效顶抵于所述弹簧71下方; 一定位杆73,其上方是接设于穿设 于所述内管10内的所述心轴41下方底缘,所述定位杆73下方则穿设于所述弹簧 71中,以有效提供所述弹簧一定位效果; 一第一缓冲块74,为挠性材质接设于所 述定位杆73下方的所述弹簧71内,可有效防止所述内管10朝上位移时以致所述 锁固座72冲撞所述定位杆73; —第二缓冲块75,为挠性材质设于所述抵座43 上缘及所述承座61底缘之间,可有效防止所述承座61向下移动回复时冲撞所述 抵座43。
通过上述构件,利用所述套管51以多边形设计与所述内管IO相配合以及各 所述第一、第二限位组50、 60具有二道辅助控制同轴作动的功效,使所述内管 10于承受冲击力时可有效防止径向旋转以增益缓冲效果,同时具有弥补各所述竖 管20及内管IO间的加工误差。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 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
以避震作动说明之,本实用新型于承受来自地面的冲击力时,所述前叉杆30 则受力往上移动并同时带动各所述内管10以及所述第二限位组60朝上位移,此 时各所述心轴41及定位杆73是呈固定状态,而嵌设于所述定位杆73下方的所述 弹簧71则因所述锁固座72亦同步朝上移动而呈压縮状态;当冲击力消失,所述 弹簧71则以其弹力推抵所述锁固座72、以及与所述锁固座72下方的内管10,与 内管10上方的承座61同步朝下移动,即回复至原位。
本实用新型是于各所述内管10及竖管20间于上下分别设有第一、及第二限 位组50、 60,利用此二道限位组件,可确保各所述内管10及竖管20两者维持同轴心的精准度,提升所述内管10于竖管20内作动顺畅,并防止侧向力的过度挤 压;此外,所述套管51配合所述内管10的多边形组接设计,是具有防止径向转 动的功能,同时所述套管51通过外径缘环设各所述凸肋条511,可进一步有效弥 补内管10及竖管20间因加工精度问题所产生之间隙,同时可达到所述套管于所 述竖管间防止旋动的限位效果;另一方面,配合所述套管51利用工程塑料材质的 应用,是具有良好的润滑性以减少摩擦力,以及具较佳的抗扭转强度等特性,因 而可增益缓冲效果。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是提供一种具 有二道同轴限位组件以维持各所述内管及竖管两者呈同轴心精准度,是可提升缓 冲效益,同时所述第一限位组以工程材质配合内径多边型以及外径缘设置凸肋条 的结构应用,是具有弥补内管及竖管间因加工精度问题所产生之间隙的功效,并 防止产生径向旋转的情形,而获致一实用性高的缓冲结构,使整体确具产业实用 性及成本效益。
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实用新 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精神 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是以一内管上段部外缘呈多边形几何的管状体,套设于一竖管内,并可于其内作上下位移,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至少一嵌槽,是环设于所述竖管内缘壁;一定位心轴组,其具有一心轴及一固定座,所述心轴是以其下段部位穿设所述内管内,其上方利用一固定座稳固接设于所述竖管内缘径;一第一限位组,是设于所述竖管及内管之间,其具有一套管,其内缘是呈与所述内管上段部相配合的多边形内径,所述内管于其内作上下位移,所述套管外缘则以径向朝外凸设有至少一凸肋条,是嵌设于所述嵌槽内;一第二限位组,是设于所述内管上方并与所述内管作同步上下位移,其具有阶状环体的一承座,于中央是供所述心轴穿设,其下方固设于所述内管上方内径,所述承座上方的外缘侧向部位则与所述竖管内径缘抵接;一缓冲组,是设于所述内管内的下方,其具有一提供所述内管于往上位移后,可有效朝下回复移动弹力的弹簧。
2、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座其 外径侧向具有一凹槽; 一耐磨圈,是嵌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于组设后的侧缘表面平 整。
3、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外 缘径环设有四凸肋条。
4、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 位组进一步包含有一垫圈,环设于所述竖管下方与所述内管之间。
5、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 进一步包含有一定位杆,其上方是接设于穿设于所述内管内的所述心轴下方底缘, 所述定位杆下方则穿设于所述弹簧中。
6、 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下 方设有一锁固座,顶抵于所述弹簧下方;所述缓冲组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挠性材质的缓冲块,接设于所述定位杆下方的所述弹簧内。
7、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轴下 方是具有较大外径的一抵座;所述缓冲组则进一步包含有一挠性材质的第二缓冲 块,设于所述抵座上缘及所述承座底缘之间。
8、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乍前叉的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外缘径是呈六角形;所述套管内缘径是呈与所述内管相配合的六角形。
9、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条 其外凸部位是呈多边形断面。
10、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 条其外凸部位是呈弧形断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是以一内管上段部外缘呈多边形几何的管状体,套设于一竖管内,并可于其内作上下位移,其包含有设于各所述竖管及内管间的第一限位组,其具有内缘是呈可与所述内管上段部相配合的多边形内径的一套管,其外缘则以径向朝外凸设有至少一凸肋条;第二限位组,是设于所述内管上方并可与所述内管作同步上下位移,以下方固设于所述内管上方内径的一承座,并使其上方的外缘侧向部位则可与所述竖管内径缘作有效抵接;缓冲组,为设于所述内管下方内的弹簧,提供所述内管于往上位移后,可回复的弹力;藉此使所述内管于承受冲击力时可有效防止径向旋转以增益缓冲效果,同时具有弥补各所述竖管及内管间的加工误差。
文档编号B62K21/20GK201074010SQ200720143899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6日
发明者林春山 申请人:野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