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重型机车后座用的扶手把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7020阅读:1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重型机车后座用的扶手把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机车手把结构,尤其是供重型机车后座用的扶手把构造。
技术背景有关随重型机车的逐渐开放使用条件下,为喜好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条件,同 时也想让同好分享骑乘的乐趣,因此会有一前一后共同搭乘情形,尤其是以男性骑 士搭载女性朋友的情形更是让男性骑士为之炫耀不已;然而经长期观察发现 一般而言,位在后座的被载乘坐者当在被载时通常是要由双手环绕紧抱在前骑乘者的身 体,以腰部为最常用形式,甚至是后座的被载乘坐者整个前半身(如胸、腹、腿部)也贴在前座骑乘者的背、腿上;而这样的形态却导致前骑乘者身体有种被束缚的压 迫感,甚至被后座者形成架住而不便驾乘情形,这样一来,却造成整部重型机车面 临着发生驾驶不当的潜在危机,原因即是其骑乘者本身的心思己不能专心于驾驶, 且又在受到束缚情形下,无法即时、灵活地来应付突发状况变化,以致可能因闪避 不及而发生触撞、倾倒等意外伤害。究其原因即在目前重型机车的车体中并没有设计出一种来供后座被载乘坐者 使用的结构,以致让前骑乘者只好接受目前这种潜在危机的存在而无法避免;有鉴 于此,业者无不想尽办法来克服这样的问题,申请人更是全力地潜心开发出本实用 新型的创作内容,并提出专利申请。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重型机车后座用的扶手把构造,以克服上 述传统结构的缺陷,使后座的被载乘坐者双手得以扶握在持握手把上,藉以不再如 传统般的紧抱于前骑乘者身体形态因素而造成其前骑乘者感到不便操控情形,进而 达到前者不受束缚、后者则轻松持握的实用效果。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一种供重型机车后座用的扶手把构造,由一呈弯弧状的 固定座、两连结套筒、两持握手把所构成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呈弯弧状,其两边各有一呈长矩形且透空的用以通过车体油箱盖周 边螺栓贯穿固定的调整槽,而两边的最外端则设有用以供螺栓贯穿并螺置在连结套 筒底部固定的穿孔;
两连结套筒,具有不同径尺寸的两阶段;两持握手把,在一端设有套孔,并在套孔周边设有一剖开的间槽及螺孔,套孔 与连结套筒上端相套置,螺栓螺入其螺孔中,套孔贴触固定在连结套筒上。其中,在固定座与连结套筒间加设有用以升高持为手把的高度的垫片。其中,该持握手把呈弯弧状。并可配合使用者需要而予做水平面角度的转动调 整,以达到多元变化的实用效果。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座组装在车体油箱盖的周 边螺栓位置中,而所结合的连结套筒呈直立突起,与持握手把做限位组合下,后座 的被载乘坐者双手得以扶握在持握手把上,而不再如传统般紧抱于前骑乘者身体形 态因素而造成其前骑乘者感到不便操控情形,进而达到前者不受束缚、后者则轻松 持握的实用效果。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在组合后的立体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所组装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图4-A:是本实用新型在加垫升高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在加垫升高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呈另一形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呈另一形态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敬请配合参阅图1及图2-A、 -B的详细说明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供重型 机车后座用的扶手把构造,是由一呈弯弧状的固定座l、两连结套筒2、两持握手把 3所构成的,该固定座l呈弯弧状,并两边各有一呈长矩形且为透空状的调整槽ll, 以在贯穿后的配合原来就组装在车体油箱盖4周边的螺栓4A做固定位用,而两边的 最外端则设有穿孔12,以供螺栓1A在贯穿后的螺置在连结套筒2的底部固定结合; 而在连结套筒2制成不同径尺寸的两阶段;而与固定座1两边所分别结合的连结套筒 2的持握手把3上,其一端设有套孔31,并在其套孔31周边设有一剖开状的间槽32 及螺孔结构。如此,连结套筒2先与固定座1穿孔12经螺栓1A结合固定,再使固定座l结合定 位在车体油箱盖4周边的螺栓4A位置中,之后再将持握手把3经套孔31与连结套筒2 上端套置后,由螺栓3A予以螺入其螺孔中,并由位在套孔31周边的一剖开状的间
槽32来加强贴触作用,如此使连结套筒2及持握手把3两者因而形成紧贴密合为一体 的限位固定(如图2-B)。据此,本实用新型便可在不影响前骑乘者A驾驶的情形下,使被载乘坐者B的 双手得以扶握着该持握手把3 (如图3),这样一来,便可消除传统紧抱于前骑乘者 A身体而造成前骑乘者A有被压迫、束缚感等不方便操控情形,亦即达到前者不受 束缚、后者则轻松自在地持握的效果。而若需要时,并可在固定座1与连结套筒2之间加设垫片2A (如图4-A、 -B), 以升高持握手把3的高度,以供不同身高的后座被载乘坐者B来持握使用;同时, 该持握手把3呈弯弧状,即可配合使用者需要而予做水平面角度的转动调整,以达 到多元变化的实用效果;另,该固定座1并可做不同式样的造型变化(如图5-A、-B), 并藉由所设的不同穿孔13位置,以供各种车不同型式的车体做搭配组装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供重型机车后座用的扶手把构造,由一呈弯弧状的固定座、两连结套筒、两持握手把所构成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呈弯弧状,其两边各有一呈长矩形且透空的用以通过车体油箱盖周边螺栓贯穿固定的调整槽,而两边的最外端则设有用以供螺栓贯穿并螺置在连结套筒底部固定的穿孔;两连结套筒,具有不同径尺寸的两阶段;两持握手把,在一端设有套孔,并在套孔周边设有一剖开的间槽及螺孔,套孔与连结套筒上端相套置,螺栓螺入其螺孔中,套孔贴触固定在连结套筒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供重型机车后座用的扶手把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座 与连结套筒间加设有用以升高持为手把的高度的垫片。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供重型机车后座用的扶手把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持握手 把呈弯弧状。
专利摘要一种供重型机车后座用的扶手把构造,包括一组装在机车油箱盖周边螺栓位置的固定座,其两边所分别结合一呈直立突起的连结套筒及持握手把,该固定座两边各有一呈长矩形且为透空状的调整槽,以供螺栓在贯穿后结合在车体油箱盖的周边处,而两边最外端则设有穿孔,以供螺栓贯穿后的螺置连结套筒的底部,而连结套筒上端则与持握手把一端的套孔接触,藉由其套孔周边一间槽及螺孔,以在螺栓螺合锁入而使连结套筒及持握手把结为一体。如此,使被载乘坐者的双手得以扶握着,消除了传统紧抱于前骑乘者身体形态因素而造成其前骑乘者感到不便操控的情形,进而达到前者不受束缚,后者则轻松持握的实用效果。
文档编号B62J1/00GK201042988SQ200720147768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8日
发明者颜育全 申请人:镒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