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的容器置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712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用的容器置放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附件,尤其是自行车用的容器置放架。

背景技术
一般有关在自行车中所安装的供如水壶放置用的置物架,大多是量身制作而成的,也就是说仅适合单一规格使用,若改用不同水壶造型的容器时则必须换掉原来的置物架,如此一来这样的设计实在不方便。
因此,申请人遂针对以上问题而予开发出本实用新型案,并提出专利的申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的容器置放架,可适合任意自行车结构的安装,并具有使用稳固可靠的效果。
根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用的容器置放架,其架设在车把手中,其特征在于,该容器置放架由一置放架、束夹、两束圈环、弹压条所构成,该束夹呈U字状,并在两端延伸而形成翼片,并在翼片上有用以组装在置放架面板背后的穿孔,并在该面板的底端结合有一用以撑托容器的托板;而两束圈环则分别组装在该束夹与托板之间的面板中;其中,在下方的束圈环并组合有一呈八字状的弹压条,且在弹压条的两外端呈弯折状而形成一镂空环,一铆钉穿置在镂空环上并铆合在该束圈环的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是以该整个置放架在组合后的藉由其束夹而予包夹在车把手中,遂可将容器在套入上、下束圈环的置放架受圈束时,并利用弹压条呈八字形斜角度而贴触在容器表面的两端,且在容器另一边也已受到束圈环内壁的贴触,以致该容器受到数个位置的顶触而呈顶贴接触固定,如此以达到防止在置放架内的容器因路面不平而产生跳动、掉出车外的现象发生。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于组合后的图示(一)。
图2-B是本实用新型于组合后的图示(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于组合后组装位置的图示。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一)。
图4-B是图4-A的俯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二)。
图5-B是图5-A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敬请配合参阅图1及图2-A、-B的详细说明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用的容器置放架,架设在车把手1中,该整个置放架由一置放架2、束夹3、两束圈环4、弹压条5所构成,该束夹3呈U字状,并在两端延身而形成翼片31,并在翼片上31有穿孔,用以组装在置放架2的面板21背后,并在该面板21的底端再结合一托板22,以撑托容器;而两束圈环4则分别组装在该束夹3与托板22之间的面板21中,其中在下方的束圈环4并再组合一呈八字状的弹压条5,且在弹压条5的两外端呈弯折状而形成一镂空环51,以供穿置一铆钉的铆合在该束圈环4的端面41上。
该置放架组合后(即图2-A、-B),藉由其束夹3而予包夹在车把手1中(如图3),如此一来,遂可将如水壶等装有液体的容器6A(如图4-A、-B)套入置放架的上、下束圈环4中受圈束,并且利用在下方束圈环4的弹压条5两边所呈八字形的斜角度而将容器6A表面两端贴触着,加上在容器6A另一边已受束圈环4内壁的贴触缘固,以致该容器6A遂形成数个位置的顶贴接触固定,如此具有防止在置放架内的容器6A因路面不平而产生跳动、甚至掉出车外的现象。
同时,也因为有了下方束圈环4的弹压条5两边所呈八字形的斜角度设计,即使是较小圆径的容器6B亦可将之给贴触在表面两端,再加上在容器6B另一边已受束圈环4内壁的贴触缘固(如图5-A、-B),同样具有顶贴接触固定作用,进而具有防止该容器6B因路面不平而产生跳动,甚至掉出车外的现象。
当然,若是杯身较短的容器6C(如图6),则是利用容器6C本身所容盛有液体的重量因素,直接跨放在上方束圈环4中即可受圈束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用的容器置放架,其架设在车把手中,其特征在于,该容器置放架由一置放架、束夹、两束圈环、弹压条所构成,该束夹呈U字状,并在两端延伸而形成翼片,并在翼片上有用以组装在置放架面板背后的穿孔,并在该面板的底端结合有一用以撑托容器的托板;而两束圈环则分别组装在该束夹与托板之间的面板中;其中,在下方的束圈环并组合有一呈八字状的弹压条,且在弹压条的两外端呈弯折状而形成一镂空环,一铆钉穿置在镂空环上并铆合在该束圈环的端面上。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用的容器置放架,主要是架设在车把手中,该置放架藉由一束夹固定在置放架中所呈垂直状的面板上背后,并在面板的底端再结合一托板,再由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组合一束圈环,其中在下方的束圈环并再组合一呈八字状的弹压条,其弹压条的两外端再呈弯折状而形成一镂空环,以穿置一铆钉铆合在该束圈环的端面上;装有液体的容器在套入上、下束圈环的置放架时,并利用弹压条所呈八字形的斜角度而贴触着容器表面的两端,且在容器另一边又已受到束圈环内壁的贴触缘固,使该容器受到数个位置的顶贴接触固定作用,防止了在置放架内的容器因路面不平而产生跳动、掉出车外的现象发生。
文档编号B62J11/00GK201086773SQ200720155199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1日
发明者杨东荣 申请人:杨东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