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型卡车驾驶室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35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型卡车驾驶室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货汽车的驾驶室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卡车驾驶室的翻转都需要借助机械式翻转机构。该机构由左扭杆和右扭杆构成双扭杆结构,扭杆的两端是花键,扭杆以其各自的一端与所在一侧的支架连接,另一端和相对一侧的力臂连接,其与支架连接的一端为固定设置,驾驶室的重量作用在力臂上就可以使扭杆发生扭转,并转化成扭杆的扭矩。驾驶室是安装在驾驶室安装架上,可以绕翻转中心转动。驾驶室的翻转过程是操作人员的操作力矩、扭杆的扭矩,以及驾驶室的重力矩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内目前普遍存在驾驶员在翻转过程中操纵力大的状态,不能使驾驶员轻松进行发动机等底盘件维修和保养。
比如某公司车型扭杆直径d=26mm,翻转力很大,最大达到400N左右;后期调整扭杆直径d=31mm效果有改善,但增加了制造成本和热处理难度使得成本增加150元。每年按照5万台计算,增加成本750万。


发明内容
从驾驶室的翻转操作轻便性角度出发,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操作轻便、制造成本低的中型卡车驾驶室翻转机构。
具体的结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型卡车驾驶室翻转机构包括连接车架的支架,支架中部平行设有左扭杆和右扭杆,左扭杆和右扭杆的一端分别伸至支架外侧,其外伸端分别连接着力臂,支架上部两侧通过翻转中心轴分别连接着驾驶室安装架; 所述左扭杆和右扭杆为尺寸参数相同的中部细两端粗的圆柱杆,圆柱杆两端直径分别为D1和D2;中部直径为d,一端直径D1与中部直径d之间为过渡圆角r1过渡,另一端直径D2与中部直径d之间为过渡圆角r2过渡; 左扭杆和右扭杆的有效工作长度均为L,一端直径D1的杆长度为Lc1,过渡圆角r1处的杆长度为Lb1,另一端直径D2的杆长度为Lc2,过渡圆角r2处的杆长度为Lb2;中部直径d杆两端为基准分别距过渡圆角r1和过渡圆角r2轴向中部的长度分别为Le1和Le2,两侧过渡圆角r1和过渡圆角r2轴向中部为基准之间的长度为Le; d=23.5-26mm, D1=1.2d=31.2mm, D2=D1+5=36.2mm, r1=r2=100mm, Lc1=Lc2=30mm, Lb1=17-19mm, Lb2=31-34mm, Le1=13-15mm, Le2=21-26mm, Le=822-830mm。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如下 建立驾驶室翻转过程的数学模型

T=T1-T2-T3(4) B、C驾驶室中心的X、Z坐标轴长度(m)L扭杆的有效工作长度(m) G扭杆的剪切模量(Pa) W驾驶室重量(N) T1驾驶室的重力矩,N·m T操作力矩,N·m T2左扭杆作用于翻转中心的力矩 T3右扭杆作用于翻转中心的力矩 θ驾驶室翻转角度,(°) α预扭角(°) β1为驾驶室上翻极限位置,左扭杆转动角度 β2为驾驶室上翻极限位置,右扭杆转动角度

——扭杆工作角度(最小二乘法拟合的θ函数) y1(θ)、y2(θ)——扭杆扭矩和扭杆作用于翻转中心力矩的比值(最小二乘法拟合的θ函数) 由上述得
扭杆直径由K=(πd^4*G/32L)*π/180推算出来的; 扭杆直径是指上述D1为一端直径、D2为另一端直径,d为扭杆中部直径,公式K=(πd^4*G/32L)*π/180中K为扭杆刚度,G为扭杆材料的剪切模量,L为扭杆的有效工作长度。
驾驶室的各参数是不改变的,所以驾驶室的重力矩不变的,Ta的改变会使T2+T3曲线上下移动;扭杆直径的改变会使T2+T3曲线的斜率发生变化。所以要想得到最佳的Ts、Tx,先找到最佳的扭杆直径,使得Ts+Tx最小(设为Y),再找到最佳预扭角使得则这样的翻转机构的翻转过程轻便性最佳,见图4和图5。
计算扭杆直径的方法为通过取不同的直径值(预扭角取任意一定值),分别计算出Ts+Tx,最小的Ts+Tx对应的扭杆直径为所要求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驾驶室翻转机构的翻转力矩最小,驾驶室翻转操作最轻便。
2、本发明方法适用于任何机械式翻转机构驾驶室的翻转过程,不同的驾驶室,只要给定相应的测量量,即可获得最佳的扭杆直径,方法简单可靠。
3、本发明是在满足用户使用的条件下,将扭杆直径设计为最小,节约了材料。
4、本发明可以提高卡车驾驶室翻转扭杆的可靠性及使用方便性。



图1为本发明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扭杆尺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驾驶室翻转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驾驶室重力矩和扭杆扭矩与翻转角度关系曲线, 图5为不同直径的翻转角度—操作力矩曲线。
上述图3中的Ts、Tx分别是上翻、下翻时最大操作力矩,Ta为扭杆预扭时产生的扭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3,一种中型卡车驾驶室翻转机构包括连接车架的支架6,支架6中部平行设有左扭杆5和右扭杆3,左扭杆5和右扭杆3的一端分别伸至支架外侧,其外伸端分别连接着力臂4,支架6上部两侧通过翻转中心轴1分别连接着驾驶室安装架2。
左扭杆5和右扭杆3为尺寸参数相同的中部细两端粗的圆柱杆,圆柱杆两端直径分别为D1和D2;中部直径为d,一端直径D1与中部直径d之间为过渡圆角r1过渡,另一端直径D2与中部直径d之间为过渡圆角r2过渡; 左扭杆和右扭杆的有效工作长度为L,一端直径D1的杆长度为Lc1,过渡圆角r1处的杆长度为Lb1,另一端直径D2的杆长度为Lc2,过渡圆角r2处的杆长度为Lb2;中部直径d杆两端为基准分别距过渡圆角r1和过渡圆角r2轴向中部的长度分别为Le1和Le2,两侧过渡圆角r1和过渡圆角r2轴向中部为基准之间的长度为Le; 针对采用双扭杆结构的某中型卡车,取以下数据 W=6954.46N,B=0.66m,C=0.67m,L=0.822m G=8×1010Pa,β1=37°,β2=40°
由于驾驶室翻转中心O和左右扭杆的转动中心O1、O2的位置差异,所以


n1/h1、n2/h2是随θ变化而变化的,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成θ的函数

y1(θ)=6.1274×10-10θ6-7.3549×10-8θ5+2.8459×10-6θ4 (8) -2.7462×10-5θ3-5.0396×10-4θ2+5.1668×10-3θ+0.9671 y2(θ)=4.0474×10-10θ6-4.8456×10-8θ5+1.8672×10-6θ4(9) -1.8941×10-5θ3-2.6903×10-4θ2+2.0940×10-4θ+1.728 带入5式中 令预扭角a=7.85°,取不同的

得到的不同Ts+Tx,根据Ts+Tx随

变化的规律,得出最佳值 计算的结果如下表所示(数据太多,选取其中的几组) 由以上数据比较可得,当d=23.5mm时,Ts+Tx的值最小,则扭杆直径为d=23.5mm。在左、右力臂装配角度既为左扭杆、右扭杆最大工作角度(左37°、右40°)与预扭角度之和,分别为41.75°、44.75°, 试验测量的数据如下 将设计的翻转机构装配实车,进行翻转性能试验,用电子测力仪测量上翻和下翻中的操作力见表3 表3试验数据 Tab.3 The results of test 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翻转机构性能优良,驾驶室翻转操作轻便。另对装配实车的翻转机构进行了跟踪调查,经过长时间运行及数千次翻转后,翻转机构性能和初始状态相比几乎没有变化。设计的翻转机构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结论 在驾驶室重量和重心在满足下表的数据 参见图2,当d=23.5mm时,左扭杆和右扭杆的其它参数如下,见图2 左扭杆和右扭杆的有效工作长度L=Le+Lc1+Lc2+Lb1+Lb2-Le1-Le2=896, d=23.5mm, D1=1.2d=28.2mm, D2=D1+5=33.2mm, r1=r2=100mm, Lc1=Lc2=30mm, Lb1=17mm, Lb2=31mm, Le1=13mm, Le2=21mm, Le=822mm。
实施例2 一种中型卡车驾驶室翻转机构包括连接车架的支架6,支架6中部平行设有左扭杆5和右扭杆3,左扭杆5和右扭杆3的一端分别伸至支架外侧,其外伸端分别连接着力臂4,支架上部两侧通过翻转中心轴1连接着驾驶室安装架2,见图1; 左扭杆5和右扭杆3为尺寸参数相同的中部细两端粗的圆柱杆,圆柱杆两端直径分别为D1和D2;中部直径为d,一端直径D1与中部直径d之间为过渡圆角r1过渡,另一端直径D2与中部直径d之间为过渡圆角r2过渡; 左扭杆和右扭杆的有效工作长度为L,一端直径D1的杆长度为Lc1,过渡圆角r1处的杆长度为Lb1,另一端直径D2的杆长度为Lc2,过渡圆角r2处的杆长度为Lb2;中部直径d杆两端为基准分别距过渡圆角r1和过渡圆角r2轴向中部的长度分别为Le1和Le2,两侧过渡圆角r1和过渡圆角r2轴向中部为基准之间的长度为Le; 左扭杆和右扭杆的有效工作长度L=Le+Lc1+Lc2+Lb1+Lb2-Le1-Le2=902, d=26mm, D1=1.2d=31.2mm, D2=D1+5=36.2mm, r1=r2=100mm, Lc1=Lc2=30mm, Lb1=19mm, Lb2=34mm, Le1=15mm, Le2=26mm, Le=830mm。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型卡车驾驶室翻转机构,包括连接车架的支架,支架中部平行设有左扭杆和右扭杆,左扭杆和右扭杆的一端分别伸至支架外侧,其外伸端分别连接着力臂,支架上部两侧通过翻转中心轴分别连接着驾驶室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扭杆和右扭杆为尺寸参数相同的中部细两端粗的圆柱杆,圆柱杆两端直径分别为D1和D2;中部直径为d,一端直径D1与中部直径d之间为过渡圆角r1过渡,另一端直径D2与中部直径d之间为过渡圆角r2过渡;
左扭杆和右扭杆的有效工作长度均为L,一端直径D1的杆长度为Lc1,过渡圆角r1处的杆长度为Lb1,另一端直径D2的杆长度为Lc2,过渡圆角r2处的杆长度为Lb2;中部直径d杆两端为基准分别距过渡圆角r1和过渡圆角r2轴向中部的长度分别为Le1和Le2,两侧过渡圆角r1和过渡圆角r2轴向中部为基准之间的长度为Le;
d=23.5-26mm,
D1=1.2d=31.2mm,
D2=D1+5=36.2mm,
r1=r2=100mm,
Lc1=Lc2=30mm,
Lb1=17-19mm,
Lb2=31-34mm,
Le1=13-15mm,
Le2=21-26mm,
Le=822-830mm;
驾驶室翻转过程的数学模型
T=T1-T2-T3(4)
B、C驾驶室中心的X、Z坐标轴长度(m) L扭杆的有效工作长度(m)
G扭杆的剪切模量(Pa)W驾驶室重量(N)
T1驾驶室的重力矩,N·m T操作力矩,N·m
T2左扭杆作用于翻转中心的力矩 T3右扭杆作用于翻转中心的力矩
θ驾驶室翻转角度,(°) α预扭角(°)
β1为驾驶室上翻极限位置,左扭杆转动角度
β2为驾驶室上翻极限位置,右扭杆转动角度
——扭杆工作角度(最小二乘法拟合的θ函数)
y1(θ)、y2(θ)——扭杆扭矩和扭杆作用于翻转中心力矩的比值(最小二乘法拟合的θ函数)
由上述得
扭杆直径由K=(πd^4*G/32L)*π/180推算出来的;
扭杆直径是指上述D1为一端直径、D2为另一端直径,d为扭杆中部直径,公式K=(πd^4*G/32L)*π/180中K为扭杆刚度,G为扭杆材料的剪切模量,L为扭杆的有效工作长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型卡车驾驶室翻转机构,该机构包括连接车架的支架,支架中部平行设有左扭杆和右扭杆,左扭杆和右扭杆的一端分别伸至支架外侧,其外伸端分别连接着力臂,支架上部两侧通过翻转轴分别设有斜楔状驾驶室安装架;所述左、右扭杆均为圆柱杆,圆柱杆两端直径分别为D1和D2;中部直径为d,d=26mm,D1=1.2d=31.2mm,D2=D1+5=36.2mm。本发明驾驶室翻转机构的翻转力矩最小,驾驶室翻转操作最轻便。本发明方法适用于任何机械式翻转机构驾驶室的翻转过程,不同的驾驶室,只要给定相应的测量量,即可获得最佳的扭杆直径,方法简单可靠。
文档编号B62D33/067GK101249846SQ20081002000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1日
发明者任国清, 刘江波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