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折叠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尤指一种折叠电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动车越来越受到工薪阶层的青睐,现有的电 动车包括转向机构、前轮、后轮、车架、鞍座机构、电瓶、驱动后车轮转动的电动机及脚蹬 机构,但是现有的电动车体积都比较大,携带时很不方便,尤其当用户住宅面积小且又在高 层住时、遇上电梯间比较小,很不容易把电动车塞进电梯内,而当在地铁或公交车上,由于 其体积太大,往往是不允许被放在车上的,人们出去野营或郊游时携带不方便,因此需要设 计一种体积小,便于携带的电动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电动车,其在不用时可以收折变小且便于用户携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转向机构、 前轮、后轮、车架、鞍座机构、电瓶、驱动后轮转动的电动机及脚蹬机构,其中所述转向 机构包括把手装置、转向管及前叉,所述把手装置固定于转向管上端,所述转向管下端套 接前叉,所述前叉下端的叉形部位轴铰接前轮,所述前叉上部有两个形状对称的叉片,所 述叉片连接车架的一端,所述车架包括前车体、后车体、位于前车体两侧的前车体连杆及 位于后车体两侧的后车体连杆,所述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通过中间转轴铰接在一起,前车
体连杆与前车体通过前车体转轴铰接在一起,后车体连杆与后车体通过后车体转轴铰接在 一起,前车体连杆与后车体连杆通过紧固件轴铰接在一起,前车体连杆的另一端与前叉连 杆的一端通过前叉连杆转轴铰接在一起,所述前叉连杆另一端与叉片通过叉片转轴铰接在 一起,所述叉片的下端与前车体的另一端通过转轴铰接在一起,所述后车体连杆的另一端 分别与各自的鞍座连杆通过鞍座连杆转轴铰接在一起,所述鞍座连杆的另一端与鞍座机构 通过鞍座转轴铰接在一起,所述后车体下端为U举,其与后轮轴铰接在一起,所述后车体 中部与鞍座机构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所述鞍座机构由鞍座及其下面的鞍座支杆组成,所 述鞍座支杆一侧的凸块两侧分别铰接鞍座连杆,所述前车体前部连接有脚蹬机构。
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转向管由大转向管及小转向管组成,所述小转向管插 接于大转向管内的上部并由快拆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把手装置包括左车把、右车把、焊接于所述小转向管
上端的横向圆管及固定于所述小转向管上部的u形紧固件,所述左车把及右车把分别铰接于
圆管的左右两端,所述左车把及右车把上分别连接有左摇臂及右摇臂,所述左摇臂及右摇臂 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左把手连杆及右把手连杆,左把手连杆与右把手连杆之间铰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的圆管上部连接有仪表装置。
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脚蹬机构包括左脚蹬、右脚蹬、左脚蹬连杆、右脚蹬
连杆、左连杆及右连杆,所述左脚蹬及右脚蹬分别连接左脚蹬连杆和右脚蹬连杆的一端,所
述左脚蹬连杆及右脚蹬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左连杆及右连杆铰接在一起,所述左连杆与右连
杆的另一端与前叉叉片的下部轴铰接在一起,所述左脚蹬连杆及右脚蹬连杆的中部分别与固 定于前车体上的轴座轴铰接。
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电瓶设置于前车体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其中所述的鞍座下设有一插入杆,所述插入杆插接在所述鞍座 支杆的上部,且插入杆与鞍座支杆之间通过鞍座快拆件连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的车架设计为前叉连杆、前车体连杆、后车体 连杆及鞍座连杆之间相互铰接,且前车体连杆、后车体连杆分别与前车体、后车体铰接,实 现车架与其连接的转向机构及脚蹬机构之间的收折,且折叠后的体积很小,又由于该电动车 结构简单,所用材料少,其重量很轻,便于用户携带。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的右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的把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的把手装置收折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的把手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局部A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的脚蹬机构示意图; 图IO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的脚蹬机构收折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的前车体与后车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的主视示意图及俯视示意图,其包括转
向机构l、前轮2、后轮3、车架4、鞍座机构5、电瓶6、电动机8及脚蹬机构7;
转向机构1包括把手装置11、转向管12及前叉13,转向管12由大转向管121及小转 向管122组成,小转向管122插接于大转向管121内的上部并由快拆件123固定连接在一起。 参见图5及图6所示,把手装置ll包括左车把lll、右车把112、焊接于小转向管122上端 的横向圆管113及U形紧固件114 , U形紧固件114固定于小转向管122上部(参看图7所 示),圆管113上部连接有仪表装置1131 (参看图2所示),左车把111及右车把112分别 铰接于圆管113的左右两端,左车把111及右车把112下表面分别连接左摇臂115及右摇臂 116,左摇臂115及右摇臂1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左把手连杆117及右把手连杆118,左把手 连杆117与右把手连杆118之间铰接在一起。收折把手装置11时,将左车把111沿其铰接轴 逆时针旋转90度,此时连接在左车把111下表面的左摇臂115也旋转90度,由于左摇臂115 与左把手连杆117铰接,而右车把112沿其铰接轴顺时针旋转90度,同理右车把112下表面 的右摇臂116在右车把顺时针旋转90度时也被带动旋转90度,而右摇臂116与右把手连杆 118铰接,使得左把手连杆117顺时针旋转90度,而右把手连杆118逆时针旋转90度,左 把手连杆117和右把手连杆118被推入U形紧固件114内。继续参看图1及图2所示,前叉 13上部与大转向管121下端套接固定在一起,前叉13下端的叉形部位与前轮2轴铰接,前 叉13上部向外延伸出两个形状对称的叉片131 (见图3),前叉13连接车架4的一端。
如图1所示,车架4包括前车体41、后车体42、位于前车体41两侧的前车体连杆411 及位于后车体42两侧的后车体连杆421,电瓶6安装于前车体41上表面,电动机8安装于 后车体42上表面,其通过皮带传动带动后轮3转动。如图11所示,前车体41与后车体42 之间通过中间转轴44铰接在一起。两侧的前车体连杆411与前车体41通过前车体转轴413 铰接在一起,两侧的后车体连杆421与后车体42通过后车体转轴423铰接在一起,两侧的 前车体连杆411一端与两侧的后车体连杆421的一端之间通过一个紧固件43轴铰接在一起, 两侧的前车体连杆411的另一端分别与前叉连杆412通过前叉连杆转轴4121铰接在一起, 而两侧的前叉连杆412的另一端分别与叉片131中上部通过叉片转轴1311铰接在一起,叉 片131的下端部与前车体41的另一端通过转轴414铰接在一起。两侧的后车体连杆421的 另一端分别与一鞍座连杆422通过鞍座连杆转轴4221铰接在一起,而两侧的鞍座连杆422 的另一端分别与鞍座机构5的鞍座支杆52通过鞍座转轴54铰接在一起。后车体42下端为 U形,其与后轮3轴铰接在一起,后车体42中部与鞍座机构5下端通过销轴55固定连接在 一起,鞍座机构5由鞍座51及其下面的鞍座支杆52组成,鞍座51下设有一插入杆511, 该插入杆511插接在鞍座支杆52的上部,且插入杆511与鞍座支杆52之间通过快拆53连接
在一起,鞍座支杆52 —侧的凸块521两侧分别铰接鞍座连杆422。参见图1及图8所示, 前车体41前部连接有脚蹬机构7。
参见图9及图10所示,脚蹬机构7包括左脚蹬71、右脚蹬72、左脚蹬连杆73、右脚蹬 连杆74、左连杆75及右连杆76,左脚蹬71及右脚蹬72分别连接左脚蹬连杆73和右脚蹬连 杆74的一端,左脚蹬连杆73及右脚蹬连杆74的另一端分别与左连杆75及右连杆76铰接在 一起,左连杆75与右连杆76的另一端与前叉叉片131的下部轴铰接在一起,左脚蹬连杆73 及右脚蹬连杆74的中部分别与固定于前车体41上的轴座415轴铰接。
参见图8所示,当转向机构1相对前轮2顺时针转动时,如图9所示,叉片131带动与 左连杆75、右连杆76移动,而左连杆75及右连杆76可分别带动左脚蹬连杆73和右脚蹬连 杆74转动,将左脚蹬71及右脚蹬2折叠。
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在折叠时先收折车把装置11,然后将转向机构1绕着叉片131与 前车体41之间的转轴414转动,使脚蹬机构7收折,最后收折车架4,首先松开紧固件43, 将前车体连杆411与后车体连杆421沿紧固件43向下对折,同时将鞍座机构5绕着鞍座支杆 52与后车体42之间的销轴55向后车体42转动,由于前车体连杆411、后车体连杆421分 别与前车体41、后车体42铰接,因此带动前车体41与后车体42沿其之间的中间转轴44向 下对折,当前车体41与后车体42之间平行,转向机构1及鞍座机构5也相对向内收合,此 时转向机构1及鞍座支杆52与前车体41及后车体42均平行,前叉连杆412、前车体连杆411 、 后车体连杆421及鞍座连杆422之间形成一W形,该电动车收折完毕,然后将紧固件43固定 好,当需要展开电动车时,先松开紧固件43,将转向机构1和鞍座机构5相对向外展开,脚 蹬机构7随之展开,将车架4展开成使用状态,即此时前叉连杆412、前车体连杆411、后车 体连杆421及鞍座连杆422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将紧固件43固定好,此时转向机构1、车架 4及鞍座机构5被展开和固定,接着展开左右手把。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 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转向机构(1)、前轮(2)、后轮(3)、车架(4)、鞍座机构(5)、电瓶(6)、驱动后轮(3)转动的电动机(8)及脚蹬机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1)包括把手装置(11)、转向管(12)及前叉(13),所述把手装置(11)固定于转向管(12)上端,所述转向管(12)下端套接前叉(13),所述前叉(13)下端的叉形部位轴铰接前轮(2),所述前叉(13)上部有两个形状对称的叉片(131),所述叉片(131)连接车架(4)的一端,所述车架(4)包括前车体(41)、后车体(42)、位于前车体(41)两侧的前车体连杆(411)及位于后车体(42)两侧的后车体连杆(421),所述前车体(41)与后车体(42)之间通过中间转轴(44)铰接在一起,前车体连杆(411)与前车体(41)通过前车体转轴(413)铰接在一起,后车体连杆(421)与后车体(42)通过后车体转轴(423)铰接在一起,前车体连杆(411)与后车体连杆(421)通过紧固件(43)轴铰接在一起,前车体连杆(411)的另一端与前叉连杆(412)的一端通过前叉连杆转轴(4121)铰接在一起,所述前叉连杆(412)另一端与叉片(131)通过叉片转轴(1311)铰接在一起,所述叉片(131)的下端与前车体(41)的另一端通过转轴(414)铰接在一起,所述后车体连杆(421)的另一端分别与各自的鞍座连杆(422)通过鞍座连杆转轴(4221)铰接在一起,所述鞍座连杆(422)的另一端与鞍座机构(5)通过鞍座转轴(54)铰接在一起,所述后车体(42)下端为U形,其与后轮(3)轴铰接在一起,所述后车体(42)中部与鞍座机构(5)通过销轴(55)铰接在一起,所述鞍座机构(5)由鞍座(51)及其下面的鞍座支杆(52)组成,所述鞍座支杆(52)一侧的凸块(521)两侧分别铰接鞍座连杆(422),所述前车体(41)前部连接有脚蹬机构(7)。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12)由大转向管(121) 及小转向管(122)组成,所述小转向管(122)插接于大转向管(121)内的上部并由快拆件(123)固定连接在一起。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装置(11)包括左车把(111)、 右车把(112)、焊接于所述小转向管(122)上端的横向圆管(113)及固定于所述小转向管(122)上部的U形紧固件(114),所述左车把(111)及右车把(112)分别铰接于圆管(113) 的左右两端,所述左车把(111)及右车把(112)上分别连接有左摇臂(115)及右摇臂(116), 所述左摇臂(115)及右摇臂(1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左把手连杆(117)及右把手连杆(118), 左把手连杆(117)与右把手连杆(118)之间铰接在一起。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管(113)上部连接有仪表 装置(1131)。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机构(7)包括左脚蹬(71)、 右脚蹬(72)、左脚蹬连杆(73)、右脚蹬连杆(74)、左连杆(75)及右连杆(76),所 述左脚蹬(71)及右脚蹬(72)分别连接左脚蹬连杆(73)和右脚蹬连杆(74)的一端,所 述左脚蹬连杆(73)及右脚蹬连杆(74)的另一端分别与左连杆(75)及右连杆(76)铰接 在一起,所述左连杆(75)与右连杆(76)的另一端与前叉叉片(131)的下部轴铰接在一起, 所述左脚蹬连杆(73)及右脚蹬连杆(74)的中部分别与固定于前车体(41)上的轴座(415) 轴铰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瓶(6)设置于前车体(41) 上表面。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鞍座(51)下设有一插入杆(511), 所述插入杆(511)插接在所述鞍座支杆(52)的上部,且插入杆(511)与鞍座支杆(52) 之间通过鞍座快拆件(53)连接在一起。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电动车,适用于电动车,包括转向机构、前后轮、车架、鞍座机构、电驱动装置及脚蹬机构,转向机构由上向下包括把手装置、转向管及前叉,前叉下端轴铰接前轮,前叉上有两个叉片,叉片连接车架一端,车架包括前后车体、前车体两侧的前车体连杆及后车体两侧的后车体连杆,前后车体之间轴铰接,前车体连杆与前车体轴铰接,后车体连杆与后车体轴铰接,前车体连杆与后车体连杆轴铰接,前车体连杆轴铰接前叉连杆,前叉连杆与叉片轴铰接,后车体连杆与鞍座连杆轴铰接,鞍座连杆与鞍座机构铰接在一起,后车体下端与后轮轴铰接,后车体中部与鞍座机构轴铰接在一起,前车体前部连接有脚蹬机构。本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可以收折变小且便于携带。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1205953SQ20082007976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日
发明者黄盛科 申请人:黄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