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二轮车用遮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二轮车用遮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二轮车上,可以 遮蔽住骑乘者的二轮车用遮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的逐渐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逐渐扩大,各国政府皆提 出节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因此现在越来越多人以脚踏车来 代步,骑乘脚踏车不但可以呼应政府所提出的节约能源的观念,还有运动 健身的功效。然而,骑乘脚踏车在遇到下雨气候时,骑乘者需以雨衣或是 雨伞来遮挡雨水,但骑乘者可能没有随身携带雨衣或雨伞,便会淋湿而影 响身体健康,再者,若以一手撑伞时又提高了骑乘脚踏车的危险性。另外, 雨停了之后,在脚踏车上皆没有合适的雨衣或雨伞的收纳空间,使用上也 显得相当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以直接安装于二轮车的车架上的遮 雨装置。
于是,本实用新型二轮车用遮雨装置,包含一支架单元,及一遮蔽单 元,该支架单元包括一设置于二轮车前侧的前固定座,及一设置于二轮车 后侧的后固定座,其中,该前固定座与后固定座的构造相同,皆具有一个 两端开口且呈中空管状的外套筒、二个位于该外套筒中并可分别活动地穿 伸过两侧开口的主延伸管、二分别可活动地收纳于该二主延伸管内的连接 管,及二分别可活动地收纳于该二连接管内的副延伸管,其中,该外套筒 的表面形成有一平行于轴向的开放部,每一主延伸管具有一第一枢接点, 以使该主延伸管拉伸突出于外套筒开口时可相对于该外套筒形成弯折状, 每一副延伸管具有一相反于相对应的连接管且位于末端的结合部,及一第二枢接点,以使副延伸管拉伸突出于该连接管外时可相对于该连接管形成 弯折状。
该遮蔽单元包括一巻收于该前固定座的外套筒与主延伸管之间的前遮 蔽件,及一巻收于该后固定座的外套筒与主延伸管之间的后遮蔽件,该前 遮蔽件与后遮蔽件的构造相同,皆具有一外露于相对应外套筒的开口的拖 曳部,及一设置于该拖曳部上的组接部,且该前遮蔽件与该后遮蔽件的组 接部是可分离地互相接设在一起。
该支架单元于组装时,将该前固定座的二主延伸管分别由该外套筒的 两端开口抽出,并将每一主延伸管在第一枢接点弯折,再由各个主延伸管
中抽出该连接管及该副延伸管,并将该副延伸管在第二枢接点弯折;该后 固定座的二主延伸管也是分别由该外套筒的两端开口抽出,并将每一主延 伸管在第一枢接点弯折,再由各个主延伸管中抽出该连接管及该副延伸管, 并将该副延伸管在第二枢接点弯折,最后将位于该二轮车左右两侧的相同 侧边的副延伸管末端的结合部固定在一起。
该遮蔽单元于组装时,分别拉住前、后遮蔽件的拖曳部,经由相对应 外套筒的开放部将该前、后遮蔽件抽出并由该支架单元所支撑,再将该前、 后遮蔽件的组接部接设在一起,以遮蔽住骑乘该二轮车的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二轮车用遮雨装置于组装使用时,可 以遮蔽该骑乘者免于被雨水淋湿,当该二轮车用遮雨装置于收合时可以完 全收纳于该二固定座之间,且该二固定座是分别设置于二轮车的前后两侧, 因此骑乘者不需要再另外携带其他装置,就可组装该二轮车用遮雨装置, 使用上相当灵活方便。
图l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二轮车用遮雨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
例,该二轮车用遮雨装置于组装完成的态样;
图2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结合于二轮车上的态样; 图3是一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支架单元的前固定座
未展开时的态样;
图4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架单元展开的过程;图5是一部分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架单元的结合态样; 图6是一局部放大剖视图,辅助说明图1所示的遮蔽件的挂设态样; 图7是一局部放大图,说明该第一较实施例的二遮蔽件的组接部接设
态样;
图8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二轮车用遮雨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 例结合于二轮车上的态样;及
图9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该后固定座收合于后轮上
且平行于二轮车行进方向的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被 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
号来表示。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二轮车用遮雨装置1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是用以遮蔽骑乘该二轮车的使用者,该二轮车具有一位于后侧的座椅架
101,该二轮车用遮雨装置1包含一支架单元2,及一遮蔽单元3,该支架 单元2包括一设置于二轮车前侧的前固定座4,及一设置于二轮车后侧的座 椅架101的后固定座4';该遮蔽单元3包括一巻收于前固定座4内的前遮 蔽件31,及一巻收于后固定座4,内的后遮蔽件31,,组装完成后,该二 轮车用遮雨装置1可以遮蔽住骑乘该二轮车的使用者。
参阅图3,为该二轮车用遮雨装置1的收合状态,该前固定座4与后 固定座4,的构造相同(图3是以该前固定座4为例),皆具有一个两端开 口且呈中空管状的外套筒41、 二位于该外套筒41内并可分别活动地穿伸过 两侧开口的主延伸管42、 二分别可活动地收纳于该二主延伸管42内的连接 管43,及二分别可活动地收纳于该二连接管43内的副延伸管44(于图3中 只显示该前固定座4一半的构造,因此主延伸管42、连接管43,及副延伸 管44皆只显示一个),其中,该外套筒41的表面形成有一平行于轴向的开 放部411,该前遮蔽件31与后遮蔽件31,的构造相同(图3是以该前遮蔽 件31为例),皆具有一外露于该外套筒41的开放部411的拖曳部311,及 一设置于该拖曳部311上的组接部312。一并参阅图3、 4,每一主延伸管42具有一第一枢接点421,以使该主 延伸管42拉伸突出于外套筒41的一端开口时,可相对于该外套筒41形成 弯折状,每一副延伸管44具有一相反于连接管43且位于末端的结合部441 , 及一第二枢接点442,以使该副延伸管44拉伸突出于该连接管43外时,可 相对于该连接管43形成弯折状,该结合部441形成有一结合孔444,于本 实施例中,该连接管43与该副延伸管44皆为多节式的态样。
该二轮车用遮雨装置1于展开组装时,由该前固定座4的外套筒41 内将该二主延伸管42由该外套筒41的两端抽出,并将每一主延伸管42在 第一枢接点421弯折,然后先抽出连接管43,再抽出副延伸管44,并将每 一副延伸管44在第二枢接点442弯折;后固定座4'的展开组装方式和前 固定座4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将该前、后固定座4、 4'皆展开后,再 以一锁附件443锁合于该副延伸管44、 44'末端的结合部441、 441'的结 合孔444、 444'(如图5所示,副延伸管44及其细部结构441、 444是代 表邻近车头位置处,副延伸管44,及其细部结构441、 444,则是代表邻近 车尾位置处),以将位于该二轮车左右两侧的对应同侧的副延伸管44、 44' 固定在一起(如图1所示,位于邻近车头位置处其中一侧的副延伸管44的 结合部441,是与同一侧且位于邻近车尾位置处的副延伸管44'的结合部 441'固定在一起)。
为了显示该前遮蔽件31与展开后的前固定座4的结合方式,请参阅图 6 (也就是图1假想线框示位置的放大剖面图),该前固定座4的连接管43 于外管面上形成缺口 45,而该前遮蔽件31的两侧还分别具有一挂设元件 313,每一挂设元件313为松紧带,具有多数个挂设部314,可伸縮且可拆 卸地设置于该连接管43的外管面上所形成的缺口 45内(图6只显示出一 个挂设部314与缺口 45互相配合的挂设态样),至于该前固定座4的主延 伸管42,及副延伸管44也形成有缺口 45,用来供该前遮蔽件31的各个挂 设元件313的挂设部314挂设固定,而该后遮蔽件31'也以相同方式挂设 固定于该后固定座4,上,于图6中只以该前固定座4的连接管43与该前 遮蔽件31的固定方式为代表,其余相同的挂设构造在此便不再赘述。
复参阅图3、 4,该前遮蔽件31组装时,拉住该前遮蔽件31的拖曳部 311 (或是组接部312)由该外套筒41表面平行于轴向的开放部411抽出,使该前遮蔽件31依图6所示的挂设方式来固定于该支架单元2上,该后遮 蔽件31,也依上述同样的方式组装,由于组装方式相同,在此也不再赘述。
参阅图7,于本实施例中,该前、后遮蔽件31、 31'的组接部312、 312'为粘扣带(也就是俗称的魔鬼毡),可快速地易于贴附及撕离,而使 该前遮蔽件31与后遮蔽件31,能迅速地互相接设在一起,如图1所示,用 以遮蔽住骑乘该二轮车的使用者。另外,巻收于该前固定座4内的前遮蔽 件31为透明材质,使骑乘者可以清楚看见前方路况。
参阅图8及图9,为本实用新型二轮车用遮雨装置1的第二较佳实施 例,大致类似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该二轮车还具有 一位于后侧且设置于后轮上方的后轮架102,该支架单元2的后固定座4' 是设置于该后轮架102上,其中,该后固定座4'具有一个后轮架枢接点 46,以使该后固定座4'可转动地沿着该后轮架102予以定位,当要组装该 二轮车用遮雨装置1时,是将该后固定座4'旋转至如图8所示的平行于该 前固定座4的方向;当收合该二轮车用遮雨装置1时,则是将该后固定座4' 旋转而沿着该后轮架102予以定位如图9所示的平行于二轮车行进方向, 如此便不会占据过多横向空间,行车时较不易与周遭环境碰撞,较为安全。
借由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于实际使用时,具有以下所述的优点
(l)装备简单,使用者无需再另外携带其他装置,使用上相当灵活方便:
该二轮车用遮雨装置1的前、后固定座4、 4'是设置于该二轮车的前 后两侧,组装时,将前固定座4的主延伸管42、连接管43,及副延伸管44 拉伸突出后组装,该后固定座4'也依相同方式组装,再接着将该前、后遮 蔽件31、 31,由该前、后固定座4、 4,内抽出并固定于该支架单元2上就 组装完成,所有需要的元件皆已收合于该前、后固定座4、 4'中,使用者 不需要再携带其他任何装置就可组装该二轮车用遮雨装置1,使用上相当灵 活方便。
(2)提升骑乘者的安全
现有技术中,若骑乘者在遭遇下雨气候时,穿雨衣可能会发生雨衣下 摆被脚踏车车轮巻入的危险;若是以一手撑伞一手骑车,在雨下的太大或 是骑到泥泞路段就可以遮蔽骑乘者,而无需让使用者穿着雨衣或撑伞,再者,该前遮蔽件 31为透明材质的设计(或是另外再开设一透明窗口),使骑乘者可以清楚 看见前方路况,并专心骑车而不需因为遮雨而分心,提升骑乘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二轮车用遮雨装置1于组装使用时,可以遮蔽 该骑乘者免于被雨水淋湿,使骑乘者可以专心骑车而提升骑乘者的安全; 当二轮车用遮雨装置1于收合时,可以完全收纳于该前、后固定座4、 4' 内,且该前、后固定座4、 4'是分别设置于二轮车的前后两侧,因此骑乘 者不需要再另外携带其他装置,就可组装该二轮车用遮雨装置l,有效提高 使用上的方便性,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二轮车用遮雨装置,是用以遮蔽住骑乘该二轮车的使用者,其特征在于该二轮车用遮雨装置包含一支架单元,及一可铺设固定于该支架单元上的遮蔽单元,其中该支架单元包括一设置于二轮车前侧的前固定座,及一设置于二轮车后侧的后固定座,其中,该前固定座与后固定座的构造相同,皆具有一个两端开口且呈中空管状的外套筒、二个位于该外套筒中并可分别活动地穿伸过两侧开口的主延伸管、二分别可活动地收纳于该二主延伸管内的连接管,及二分别可活动地收纳于该二连接管内的副延伸管,其中,该外套筒的表面形成有一平行于轴向的开放部,每一主延伸管具有一第一枢接点,以使该主延伸管拉伸突出于外套筒开口时可相对于该外套筒形成弯折状,每一副延伸管具有一反向于相对应的连接管且位于末端的结合部,及一第二枢接点,以使副延伸管拉伸突出于该连接管外时可相对于该连接管形成弯折状;及该遮蔽单元包括一卷收于该前固定座的外套筒与主延伸管之间的前遮蔽件,及一卷收于该后固定座的外套筒与主延伸管之间的后遮蔽件,该前遮蔽件与后遮蔽件的构造相同,皆具有一外露于相对应外套筒的开口的拖曳部,及一设置于该拖曳部上的组接部,且该前遮蔽件与该后遮蔽件的组接部是可分离地互相接设在一起。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二轮车用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单元的前 固定座与后固定座的主延伸管、连接管,及副延伸管皆形成一位于外管 面上的缺口,而该前、后遮蔽件的两侧还分别具有一挂设元件,使该前 、后遮蔽件可以固定挂设于该支架单元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车用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轮车具有一 位于后侧的座椅架,该支架单元的后固定座是设置于该座椅架上。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车用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轮车具有一 位于后侧且设置于后轮上方的后轮架,该支架单元的后固定座是设置于 该后轮架上,其中,该后固定座具有一个后轮架枢接点,以使该后固定 座可转动地沿着该后轮架予以定位。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二轮车用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后固定座的副延伸管的结合部皆形成一结合孔供一锁附件穿过,使该二结合部 结合在一起。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轮车用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后遮蔽件的组接部为粘扣带。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轮车用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后遮蔽件 的挂设元件为松紧带,具有多数个挂设部,可伸縮且可拆卸地分别设置 于该前、后固定座的主延伸管、连接管,及副延伸管的外管面上所形成 的缺口内,使该前、后遮蔽件可以固定挂设于该支架单元上。
专利摘要一种二轮车用遮雨装置,是用以遮蔽住骑乘该二轮车的使用者,该二轮车用遮雨装置包含一支架单元及一遮蔽单元;该支架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二轮车前后的一前固定座与一后固定座,该前固定座与后固定座的构造相同,皆具有一外套筒、二位于该外套筒中的主延伸管、二收纳于该二主延伸管内的连接管,及二收纳于该二连接管内的副延伸管,该遮蔽单元包括分别卷收于该前、后固定座内的一前遮蔽件与一后遮蔽件;组装时将该支架单元固定后,再将该遮蔽单元固定于该支架单元上,就可遮蔽骑乘者于下雨气候时不被雨淋湿。
文档编号B62J17/00GK201309537SQ20082011563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6日
发明者王安清 申请人:旭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