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式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212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踏板式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踏板式摩托车(scooter)。
背景技术
已知有供二人乘的踏板式摩托车。供二人乘的踏板式摩托车包括车座、配置在车座下方的收纳箱、从侧方覆盖收纳箱的侧盖、串列搁脚板(tandem foot rest)。车座包括主车座和串列车座,串列车座配置在主车座的后方。串列搁脚板配置在比串列车座靠向下的位置。在以往的踏板式摩托车中,串列搁脚板例如配置在比串列车座靠向前的位置。同乘者的脚放在串列搁脚板上。关于驾驶者的搁脚板,通过形成从车宽方向上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平坦部,扩宽了该搁脚板,提高了搁脚位置的自由度。

发明内容
不仅是驾驶者的乘车性,对于同乘者也有提高其乘车性的需求。即,渴望提高同乘者乘坐在踏板式摩托车上时或同乘者上下车时的舒适性、便利性等。在上述以往的踏板式摩托车中,串列搁脚板被配置在比串列车座靠前的位置。因而,同乘者必须在将腿相对伸出的状态下将脚放在串列搁脚板上。因此,搁脚位置的自由度不够大。为了提高同乘者的乘车性,可考虑将串列搁脚板延伸至比串列车座的前端靠后的位置。可是,在上述以往的踏板式摩托车中,由于需要确保收纳箱的容量,侧盖的前部越往后越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鼓起。换句话说,串列搁脚板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越往后越变窄。 尤其在踏板式摩托车具有摆臂单元的情况下,侧盖更向外鼓起。因此,如果将串列搁脚板延伸至比串列车座的前端靠后的位置,则将脚放在串列搁脚板上时,侧盖会变得碍事。为了防止侧盖碍事,可考虑将串列搁脚板配置在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但此时就会增大踏板式摩托车的宽度。即,在以往的踏板式摩托车中,无法在防止踏板式摩托车大型化的同时提高同乘者的乘车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包括车座, 其包括第一车座和第二车座,所述第二车座配置在所述第一车座的后方;收纳部,其配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发动机,其配置在所述收纳部的下方;后轮,其配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 并且与所述发动机一起上下摆动;第一搁脚板,其配置在比所述车座靠下且靠前的位置,并形成有从车宽方向上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平坦部;第二搁脚板,其配置在比所述第一搁脚板靠后的位置,并且在侧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以及侧盖,在侧视的情况下该侧盖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所述车座和所述第二搁脚板之间,并且在俯视的情况下该侧盖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所述车座和所述第二搁脚板之间;其中,所述侧盖中在俯视的情况下位于所述车座和所述第二搁脚板之间的部分的后部位于比该部分的前部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所述第二搁脚板的后端位于比所述第二车座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心部的前端靠后的位置,所述侧盖包括第一表面,其从所述车座的下方朝着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向下延伸;第二表面,其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表面靠下的位置,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及凹部,所述凹部包括第三表面,其从所述第二表面的上端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延伸;以及第四表面,其连结所述第三表面的内端和所述第一表面的下端,所述凹部被形成在所述侧盖的在侧视的情况下位于所述第二搁脚板的后部的上方的部分。根据本发明,第二搁脚板的后端位于比第二搁脚板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心部的前端靠后的位置,避开同乘者的脚的凹部被形成在侧盖的在侧视的情况下位于第二搁脚板后部的上方的部分。由此能够在防止踏板式摩托车大型化的同时提高同乘者的乘车性。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或其他目的、特征以及效果通过参照附图在下进行的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前视图;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后视图;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左视图;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右视图;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的俯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内部构造的概要俯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内部构造的概要左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内部构造的概要剖面图;图9是将图5的一部分放大了的图;图10是将图5的一部分放大了的图;图11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后部的立体图;图12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后部的立体图;图13是沿图5中的XIII-XIII线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剖面图;图14是沿图5中的XIV-XIV线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剖面图;图15是沿图5中的XV-XV线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剖面图;图16是沿图5中的XVI-XVI线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剖面图;图1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侧盖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 图5分别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1的前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以及俯视图。另外,图6 图8分别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1的内部构造的概要俯视图、左视图、以及剖面图。另外,图9和图10是将图5的一部分放大了的图。下面,适当地参照图1 图10来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1。以下说明中的前后、上下以及左右各方向是以踏板式摩托车1处于与在水平面上直进行驶的状态相当的基准姿态并且驾驶者面向前方时的该驾驶者的视点为基准。因而,左右方向相当于车宽方向。在下面的说明中,车宽方向上的内侧是指在左右方向上朝向踏板式摩托车1的中心Cl (参照图1 图5)的方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是指在左右方向上离开踏板式摩托车1的中心Cl的方向。在各个附图中,用箭头F表示踏板式摩托车1的前方向。同样地,在各个附图中,用箭头B表示踏板式摩托车1的后方向,用箭头U表示踏板式摩托车1的上方向,用箭头D表示踏板式摩托车1的下方向,用箭头L表示踏板式摩托车1的左方向,用箭头R表示踏板式摩托车1的右方向。如图7所示,踏板式摩托车1包括支撑前轮FW的前叉2、支撑转向轴3的车架4、可上下摆动地连结在车架4上的摆动单元5。如图6和图7所示,车架4包括以使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后的位置的方式倾斜延伸的头管6、从头管6朝着斜下方向后延伸的下车架7、从下车架7的下部向后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侧车架8。转向轴3被插在头管6内。转向轴3在头管6内可旋转。前叉2连结在转向轴3的下部。前轮FW由前叉2的下部支撑。如图3所示,摆动单元5包括发动机9、将发动机9的旋转传递到后轮RW的传递单元11、连结在传递单元11上的后轮RW。而且,如图4所示,摆动单元5包括连结在发动机9上的发动机冷却装置10。发动机冷却装置10配置在发动机9的右侧。传递单元11从发动机9向后延伸。后轮RW配置在传递单元11后部的右侧。后轮RW配置在发动机9的后方。如图3和图4所示,发动机9经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枢轴12连结在车架4上。发动机9以枢轴12为中心可上下摆动。后轮RW经由传递单元11连结在发动机9上。而且,后轮RW经由可伸缩的缓冲装置13(sh0ckabs0rber)连结在车架4上。因而,后轮RW能够与发动机9、发动机冷却装置10以及传递单元11 一起上下摆动。发动机9的旋转经由设置在传递单元11上的没有图示的变速器被传递至后轮RW。由此后轮RW被驱动。如图3所示,摆动单元5包括从传递单元11的曲轴箱14向左侧突出的起动脚踏轴15、以及安装在起动脚踏轴15上的起动脚踏板16。起动脚踏轴15沿左右方向延伸。起动脚踏板16包括从起动脚踏轴15向后方延伸的臂部17、安装在臂部17的后端部上的踏板部18。臂部17和踏板部18连结成例如L字形。踏板部18可折叠,并能够以臂部17的后端部为中心前后摆动。在图3、图6以及图10中示出了踏板部18被折叠了的状态。一旦启动脚踏板16被踩下,起动脚踏轴15就旋转,起动脚踏轴15的旋转被传递至发动机9。由此,发动机9起动。如图7所示,踏板式摩托车1包括供驾驶者和同乘者乘坐的车座19、具有收纳空间Sl的收纳部20 (收纳箱20)。如图7所示,后轮RW配置在车座19的下方。另外,如图8所示,收纳部20配置在车座19的下方。如图7所示,车座19沿前后方向延伸。车座19的前端部被安装在收纳部20的前端部上。车座19以车座19的前端部为中心可上下摆动。如图8所示,设置在收纳部20的上端处的开口被车座19覆盖。当提起车座19时,车座19以车座19的前端部为中心向上方旋转。由此收纳部20被打开。另外,如图8所示,发动机9配置在收纳部20的下方。在发动机9和收纳部20之间设置有空间。通过该空间,可防止当发动机9以枢轴12为中心向上方旋转时发动机9冲撞到收纳箱20。如图5所示,车座19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车座19包括供驾驶者乘坐的第一车座21、供搭乘者乘坐的第二车座22。第一车座21和第二车座22例如为一体。第二车座22配置在第二车座21的后方。如图7所示,第二车座22的坐席表面(相当于第二车座22的上表面。以下称为“第二坐席表面对”。)例如被配置在比第一车座21的坐席表面(相当于第一车座21的上表面。以下称为“第一坐席表面23”。)靠向的位置。另外,如图5所示,第二坐席表面M的前边缘2 例如形成为向后方凸起的俯视情况下的圆弧形状。第二坐席表面M不限于配置在比第一坐席表面23靠上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比第一坐席表面23靠下的位置,还可以配置在与第一坐席表面23相同高度处。另外,第二坐席表面M的前边缘2 不限于俯视的情况下的曲线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俯视情况下的直线形状。如图3和图5所示,踏板式摩托车1包括供驾驶者放脚的第一搁脚板25、供同乘者放脚的左右一对的第二搁脚板26。第一搁脚板25配置在比车座19靠下且靠前的位置。在第一搁脚板25的左右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形成有平坦部27。平坦部27配置在比车座19靠下且靠前的位置。平坦部27在左右方向上从踏板式摩托车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平坦部27例如以使平坦部27的前端位于比平坦部27的后端靠下的位置的方式倾斜。平坦部27不限于如此倾斜,既可以以使平坦部27的前端位于比平坦部27的后端靠上的位置的方式倾斜,也可以处于水平。平坦部27的宽度大于车座19的宽度。另外,平坦部27实质上平坦。平坦部27实质上平坦包括平坦部27整体为平面的情况、平坦部27的大部分为平面并在平坦部27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凹凸的情况等。通过设置平坦部27,第一搁脚板25变宽,提高了搁脚位置的自由度。由此提高了驾驶者的乘车性。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一对第二搁脚板沈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在俯视的情况下,车座19配置在一对第二搁脚板沈之间。一对第二搁脚板沈左右对称。因而,一侧的第二搁脚板26具有将另一侧的第二搁脚板沈左右翻转后的形状。如图3和图4所示,各第二搁脚板26被配置在比第一搁脚板25靠后的位置,并在侧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车座19的下方。同乘者的右脚和左脚可分别放在右侧的第二搁脚板沈和左侧的第二搁脚板26上。如图8所示,踏板式摩托车1包括左右一对的侧盖观,侧盖28配置在收纳部20的侧方。一对侧盖观左右对称。如图4和图5所示,右侧的侧盖观的一部分在侧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车座19和右侧的第二搁脚板沈之间,并在俯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车座19和右侧的第二搁脚板26之间。同样地,如图3和图5所示,左侧的侧盖观的一部分在侧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车座19和左侧的第二搁脚板沈之间,并在俯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车座19和左侧的第二搁脚板26之间。如图5所示,各个侧盖观中在俯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车座19和第二搁脚板沈之间的部分的后部位于比该部分的前部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各个侧盖观中在俯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车座19和第二搁脚板沈之间的部分越往后越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鼓起。各个侧盖观中在俯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车座19和第二搁脚板26之间的部分也可以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延伸而不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鼓起的部分。各个侧盖观的后部28L位于比各个侧盖观的前部2 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如图5所示,各个第二搁脚板沈延伸至比第二车座22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心部的前端Mx(以下也称为“第二车座22的中心部前端Mx”。)靠后的位置。从而,各个第二搁脚板26的后端26b位于比第二车座22的中心部前端2 靠后的位置。如图3和图4所示,各个第二搁脚板26例如以使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前端26a位于比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后端26b靠下的位置的方式倾斜。各个第二搁脚板沈也可以以使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前端^a比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后端26b靠上的位置的方式倾斜,也可以处于水平。“第二车座22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心部的前端Mx”是第二坐席表面M在车宽方向上的中心部的前端。第二坐席表面M是第二车座2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并且是延水平面的表面。如图9所示,右侧的侧盖观在俯视的情况下与右侧的第二搁脚板沈的一部分(例如,包含后端的部分)重叠。另外,如图10所示,左侧的侧盖观在俯视的情况下与左侧的第二搁脚板26的一部分(例如,包含后端^b的部分)重叠。如图9和图10所示,各个侧盖观中位于车宽方向上最外侧的部分28x位于比各个第二搁脚板沈靠后的位置。各个第二搁脚板26的宽度Wl例如越往后越变小。如图5所示,踏板式摩托车1包括左右一对的阻挡构件四。右侧的阻挡构件四配置在右侧的第二搁脚板26的前方,左侧的阻挡构件四配置在左侧的第二搁脚板沈的前方。一对阻挡构件四左右对称。如图9和图10所示,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经由设置在各阻挡构件四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连接槽30而与第二搁脚板25相连。如上所述,各个第二搁脚板26朝下倾斜,因此掉落到各个第二搁脚板沈上的雨等液体沿各个第二搁脚板沈流向前方,经过各个连接槽30被排出至第一搁脚板25。由此可防止液体等异物滞留在各第二搁脚板26上。如图3和图4所示,各阻挡构件四和第二搁脚板沈形成了高低差。即,右侧的阻挡构件四包括从右侧的第二搁脚板沈向上延伸的后表面、从后表面的上端向前延伸的上表面。同样地,左侧的阻挡构件四包括从左侧的第二搁脚板沈向上方延伸的后表面、从后表面的上端向前方延伸的上表面。放在各个第二搁脚板沈上的同乘者的脚被对应的阻挡构件四限制从而无法从各第二搁脚板26向前方移动。由此能够提高同乘者的乘车性。而且,同乘者可将脚放在各阻挡构件四的上表面。即,各阻挡构件四起到供同乘者用的搁脚板的作用。由此可提高搁脚位置的自由度。如图8所示,踏板式摩托车1包括左右一对的脚接触部31,该一对脚接触部31配置在比各第二搁脚板沈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一对脚接触部31左右对称。如图4所示,右侧的脚接触部31在侧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右侧的第二搁脚板沈和右侧的侧盖观之间。如图3所示,左侧的脚接触部31在侧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左侧的第二搁脚板26和左侧的侧盖28之间。另外,如图9所示,右侧的脚接触部31配置在比右侧的侧盖28中位于车宽方向上最外侧的部分28x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如图10所示,左侧的脚接触部31配置在比左侧的侧盖观中位于车宽方向上最外侧的部分28x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因而,各个脚接触部31被对应的侧盖观从上方覆盖。如图9和图10所示,各个脚接触部31沿对应的第二搁脚板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且,如图3和图4所示,各个脚接触部31沿对应的侧盖观的下边缘^hl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各个脚接触部31的长度(脚接触部31的沿长度方向的长度)比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长度(第二搁脚板26的沿长度方向的长度)长。同乘者能够在将左右脚放在一对第二搁脚板26上的状态下将左右脚接触到一对脚接触部31上,从而在左右方向上夹住踏板式摩托车1。由此,同乘者能够稳定自己的姿态。如图3和图4所示,踏板式摩托车1包括左右一对的底盖32,该一对底盖32分别配置在一对第二搁脚板沈的下方。一对底盖32左右对称。各个底盖32沿对应的第二搁脚板26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如图3所示,各个底盖32的后端32b位于比各个第二搁脚板26的后端26b和起动脚踏轴15靠后的位置。起动脚踏轴15和起动脚踏板16被配置在比各个底盖32的后边缘32j靠下的位置。而且,如图10所示,起动脚踏轴15被配置在比左侧的第二搁脚板26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如图3和图4所示,各个底盖32的后边缘32j以使后边缘32j的上端位于比后边缘32j的下端靠后的位置的方式倾斜。各个底盖32的后边缘32j的倾斜角θ 1 (参照图7)大于各个侧盖观的后部^L的下边缘的倾斜角Θ2(参照图7)。由于各个底盖32的后边缘32j的倾斜角θ 1大于各个侧盖28的后部^L的下边缘的倾斜角θ 2,因此如图3所示,在左侧的底盖32的后边缘32j和起动脚踏板16之间形成了具有足以将脚伸入的大小的空间。由此,可防止在利用起动脚踏板16来起动发动机9时脚碰到左侧的底盖32。图11和图12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1的后部的立体图。下面,适当地参照图3、图4、图11以及图12来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1。如图3和图4所示,各个第二搁脚板沈具有后部^L,该后部26L是比第二搁脚板26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靠后的部分。在各个侧盖观中的在侧视情况下位于第二搁脚板沈的后部^L的上方的部分形成有凹部33。即,各个侧盖观包括凹部33。一对凹部33左右对称。各个凹部33沿对应的侧盖观的侧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如图3和图4所示,各个凹部33在前后方向上从比第二搁脚板沈的后端26b靠前的位置延伸至车座19的后端19b。各个凹部33例如以使各个凹部33的前端33a位于比各个凹部33的后端3 靠下的位置的方式倾斜。各个凹部33不限于如此倾斜,也可以以使各个凹部33的前端33a位于比各个凹部33的后端3 靠上的位置的方式倾斜,也可以处于水平。如图3和图4所示,各个凹部33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上边缘33g和下边缘33h、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侧视的情况下位于上边缘33g和下边缘3 之间的中间槽34。各个凹部33的上边缘33g和下边缘33h在侧视的情况下从第二搁脚板26的上方延伸至比车座19靠后的位置。另外,各个凹部33的中间槽34在侧视的情况下从第二搁脚板沈的上方延伸至尾灯35。各个凹部33的中间槽34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凹陷。另外,各个凹部33的上边缘33g与下边缘3 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越往后越变宽。因而,各个凹部33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l (参照图13 图16)越往后越变长。图13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踏板式摩托车1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图13 图16分别是沿图5中的XIII-XIII线、XIV-XIV线、XV-XV线、XVI-XVI线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剖面。如图13 图16所示,各个侧盖观包括两个凸部(上凸部36和下凸部37),该两个凸部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突出。在各个侧盖观中,上凸部36被配置在下凸部37的上方。各个上凸部36和下凸部37在上下方向上被配置在车座19的下端1 和各第二搁脚板沈之间。在各个侧盖观中,中间槽34配置在上凸部36和下凸部37之间。各个侧盖观的上凸部36和下凸部37通过中间槽34而连结。左侧的凹部33的上边缘33g是连接设置在左侧的侧盖28上的上凸部36的顶部38的线,左侧的凹部33的下边缘3 是连接设置在左侧的侧盖28上的下凸部36的顶部39的线。同样地,右侧的凹部33的上边缘33g是连接设置在右侧的侧盖28上的上凸部36的顶部38的线,右侧的凹部33的下边缘3 是连接设置在右侧的侧盖28上的下凸部36的顶部39的线。从而,各个凹部33在上下方向上被设置在各个上凸部36的顶部38和各个下凸部37的顶部39之间。如图13 图16所示,在踏板式摩托车1的任何剖面中,各个凹部33的一部分均位于比车座19的下端19h与各个第二搁脚板沈之间的中间高度Hl靠下的位置。另外,各个下凸部37的顶部39位于对应的第二搁脚板沈的上方。各个中间槽34位于比各个下凸部37的顶部39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另外,各个凹部33配置在比各个侧车架8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而且,各个凹部33配置在比各个侧车架8靠上的位置。各个侧车架8配置在比收纳部20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从而,各个凹部33和收纳部20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由于如此在各个侧盖观与收纳部20之间设有空间,因此不用牺牲收纳部20的容量就能够在各个侧盖28上形成凹部33。图1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侧盖28的剖面图。如图17所示,各个侧盖观包括四个表面(第一表面41、第二表面42、第三表面43、以及第四表面44)。第一表面41从车座19的下方朝着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向下延伸。第二表面42被配置在比第一表面41靠下的位置,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二表面42朝着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向上延伸。另外,第三表面43被配置在比第二表面靠上的位置,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三表面43从第二表面42的上端4 朝着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向上延伸。第三表面43具有与第三表面43的上端相当的内端43a。第三表面43的内端43a例如是中间槽34中凹入最深的部分(位于车宽方向上最内侧的部分)。第四表面44从第三表面43的内端43a延伸至第一表面41的下端41b。S卩,第四表面44连结第三表面43的内端43a和第一表面41的下端41b。第一表面41既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平面。另外,第一表面41也可以包括曲面部分和平面部分。第二表面42、第三表面43、以及第四表面44也一样。上凸部36的顶部38是第一表面41和第四表面44的交点。另外,下凸部37的顶部39是第二表面42和第三表面43的交点。中间槽34沿第三表面43和第四表面44的交点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将连接第一表面41的下端41b和第二表面42的上端42a的线定义为虚拟线。虚拟线既可以是连接第一表面41的下端41b和第二表面42的上端42a的直线L10,也可以是连接第一表面41的下端41b和第二表面42的上端4 的曲线Lll,还可以是包括第一表面41的延长线Llh和第二表面42的延长线LUb的线L12。凹部33比虚拟线更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凹陷。凹部33包括第三表面43和第四表面44。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第二搁脚板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二搁脚板26的后端26b位于比第二搁脚板22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心部的前端2 靠后的位置。因而,同乘者能够在相比于将脚放置在各个第二搁脚板26的前部的时候更弯曲了腿的状态下将脚放在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后部26L上。由此能够提高搁脚位置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侧盖观中在俯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车座19和第二搁脚板26之间的部分的后部位于比该部分的前部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但是,在各个侧盖观中在侧视的情况下位于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后部的上方的部分形成有避开同乘者的脚的凹部33。因而,当同乘者在将脚放在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后部26L上时,不易受各侧盖观的阻碍。因此,也可以不必为了防止同乘者的脚碰到各侧盖观而将各第二搁脚板26配置到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由此能够在防止踏板式摩托车1大型化的同时提高同乘者的乘车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侧盖观在俯视的情况下与对应的第二搁脚板沈重叠。从而能够抑制踏板式摩托车1的宽度(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增大。由此能够抑制踏板式摩托车1的大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凹部33的一部分位于比车座19与各个第二搁脚板沈之间的中间高度Hl靠下的位置。即,各个凹部33的一部分配置在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附近。从而能够防止同乘者的脚中位于各个第二搁脚板沈附近的部分(例如,小腿、腿肚子等)碰到各个侧盖观。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同乘者的乘车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凹部33在前后方向上从比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后端26b靠前的位置延伸至比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后端26b靠后的位置。S卩,凹部33被形成在同乘者将脚放在各个第二搁脚板26的后部26L上时位于同乘者的脚(小腿、腿肚子等)的内侧的部分上。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同乘者的脚碰到各侧盖观。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同乘者的乘车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凹部33在前后方向上从比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后端26b靠前的位置延伸至车座19的后端19b。从而,与上述相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同乘者的脚碰到各侧盖观。而且,能够防止当同乘者将其一只脚通过各个侧盖观中在侧视下位于第二车座22下方的部分的侧方而跨过第二车座22时同乘者的脚碰到该部分。由此能够防止同乘者上车时各侧盖观变得碍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宽度Wl越往后越变小。因而,能够抑制踏板式摩托车1后部的宽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各第二搁脚板26的宽度Wl越往后越变小,因此用于放置同乘者的脚的面积也越往后越变小。但是,各个凹部33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l越往后越变长。因而,即使在同乘者将脚放在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后端26b附近的情况下,同乘者也能够避开各侧盖观将脚放在各个第二搁脚板26上。由此能够提高同乘者的乘车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第二搁脚板沈以使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后端26b位于比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前端26a靠上的位置的方式倾斜,各个凹部33以使各个凹部33的后端3 位于比各个凹部33的前端33a靠上的位置的方式倾斜。因而,即使在同乘者将脚放在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任何位置的情况下,各个凹部33也都位于同乘者的脚(小腿,腿肚子)的内侧。因此,即使在同乘者将脚放在各个第二搁脚板26的任何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同乘者的脚碰到各侧盖观。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同乘者的乘车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一对的脚接触部31被配置在比各个第二搁脚板沈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各个脚接触部31在侧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各个第二搁脚板沈和各个侧盖观之间。同乘者通过在将左右脚放在一对第二搁脚板沈上的状态下将左右脚接触到一对脚接触部31上,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夹踏板式摩托车1。由此,同乘者能够稳定自己的姿态。而且,各个脚接触部31被配置在比各个侧盖观中位于车宽方向上最外侧的部分28x靠内的位置。从而能够抑制踏板式摩托车1的宽度增大。由此能够抑制踏板式摩托车1的大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侧盖28中位于车宽方向上最外侧的部分28x位于比各个第二搁脚板26靠后的位置。因而,可防止同乘者的脚碰到各个侧盖观中位于车宽方向上最外侧的部分^x。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同乘者的乘车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也能够以其他方式实施。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各个凹部33包括位于上边缘33g和下边缘3 之间的中间槽34的情况。但各个凹部33也可以不包括中间槽34。即,只要各个凹部33被配置在各个凹部33的上边缘33g(各个上凸部36的顶部38)和各个凹部33的下边缘33h (各个下凸部37的顶部39)之间,并且包括被配置在比各个凹部33的上边缘33g和下边缘3 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上的部分即可。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车座21和第二车座22为一体的情况。但第一车座21和第二车座22也可以彼此独立。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各个凹部33的一部分位于比车座19与各个第二搁脚板26之间的中间高度Hl靠下的位置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各个凹部33的整体位于比中间高度Hl靠下的位置。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宽度Wl越往后越变小的情况。但是,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宽度Wl也可以恒定,也可以越往后越变大。另外,各个第二搁脚板沈也可以包括越往后其宽度越变大或变小的部分、以及其宽度恒定的部分。而且,各个第二搁脚板26也可以包括越往后其宽度越变大的部分、越往后其宽度越变小的部分、以及其宽度恒定的部分。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各个凹部33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l越往后越变长的情况。但是,各个凹部33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l也可以恒定,还可以越往后越变短。另外,各个凹部33也可以包括越往后其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越变长或越变短的部分、以及其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恒定的部分。而且,各个凹部33也可以包括越往后其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越变长的部分、越往后其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越变短的部分、以及其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恒定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阻挡构件四被配置在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前方的情况。但是,也可以省去各阻挡构件四并向前方延长各个第二搁脚板26。S卩,也可以向前方延长各个第二搁脚板26以使各个第二搁脚板沈的前端26a位于阻挡构件四所在的范围内。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这些只不过是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更加清楚而使用的具体例,不应限定于这些具体例子来解释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仅通过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
1权利要求
1.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包括车座,其包括第一车座和第二车座,所述第二车座配置在所述第一车座的后方; 收纳部,其配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 发动机,其配置在所述收纳部的下方;后轮,其配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发动机一起上下摆动; 第一搁脚板,其配置在比所述车座靠下且靠前的位置,并形成有从车宽方向上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平坦部;第二搁脚板,其配置在比所述第一搁脚板靠后的位置,并且在侧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以及侧盖,在侧视的情况下该侧盖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所述车座和所述第二搁脚板之间,并且在俯视的情况下该侧盖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所述车座和所述第二搁脚板之间;其中,所述侧盖中在俯视的情况下位于所述车座和所述第二搁脚板之间的部分的后部位于比该部分的前部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所述第二搁脚板的后端位于比所述第二车座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心部的前端靠后的位置,所述侧盖包括第一表面,其从所述车座的下方朝着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向下延伸;第二表面,其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表面靠下的位置,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及凹部;所述凹部包括第三表面,其从所述第二表面的上端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延伸;以及第四表面,其连结所述第三表面的内端和所述第一表面的下端;所述凹部被形成在所述侧盖的在侧视的情况下位于所述第二搁脚板的后部的上方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中,所述侧盖在俯视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搁脚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中,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车座与所述第二搁脚板之间的中间高度靠下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中,所述凹部在前后方向上从比所述第二搁脚板的后端靠前的位置延伸至比所述第二搁脚板的后端靠后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中,所述凹部在前后方向上从比所述第二搁脚板的后端靠前的位置延伸至所述车座的后端。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中, 所述第二搁脚板的宽度越往后越变小,所述凹部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越往后越变大。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中,所述第二搁脚板以使所述第二搁脚板的后端位于比所述第二搁脚板的前端靠上的位置的方式倾斜,所述凹部以使所述凹部的后端位于比所述凹部的前端靠上的位置的方式倾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中,所述踏板式摩托车还包括脚接触部,所述脚接触部被配置在比所述侧盖中位于车宽方向上最外侧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二搁脚板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并且在侧视的情况下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搁脚板和所述侧盖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中,所述侧盖中位于车宽方向上最外侧的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搁脚板靠后的位置。
全文摘要
踏板式摩托车包括第一车座和第二车座的车座、收纳部、发动机、后轮、第一搁脚板、第二搁脚板、以及侧盖。侧盖的在俯视情况下位于车座和第二搁脚板之间的部分的后部位于比该部分的前部更靠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第二搁脚板的后端位于比第二车座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心部的前端靠后的位置。侧盖包括从车座的下方朝着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向下延伸的第一表面;配置在比第一表面靠下的位置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表面;以及凹部。凹部包括从第二表面的上端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延伸的第三表面;连结第三表面的内端和第一表面的下端的第四表面。该凹部形成在侧盖的在侧视情况下位于第二搁脚板后部的上方的部分。
文档编号B62J25/00GK102372055SQ20101026124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0日
发明者冈田健史, 吴景亮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