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行车变速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揭示一种自行车变速控制器,尤其是指一种容易操控的自行车变速控制器。
背景技术:
变速自行车因为能够借助变速控制装置的切换,让骑乘者在低速档或高速档之间选择,利用上坡调整为低速档,下坡调整为高速档,达到上坡省力,下坡加速省时的目的。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自行车变速控制器的进档与退档是分别由两个不同的操控器来控制,骑乘者操作第一控制器达到进档控制,操作第二控制器达到退档控制,这种设有两个操控器的设计让自行车的车手把增加了操控器的数量,且自行车车手把除此之外还必须设有刹车的操控器,让自行车的车手把具有过多的操控器而显得复杂,且多个操控器考验着骑乘者的临场反应,骑乘者必须灵活使用每一手指,并分配好操作操控器的手指,这样的设计让骑乘者无法在瞬间判断变换档数的同时,同步借助手部操作操控器,而会有延迟的现象产生。当自行车使用在竞技场合时,瞬间的延迟都会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遗憾。有鉴于先前技术的自行车变速控制器存在有操控器数量过多且必须在不同的时机控制不同的操控器的缺失,因此,本发明人乃极力寻求一种单一操控器操控变换档数的设计,希望能够满足骑乘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把手提供一种容易操控的自行车变速控制器。本发明首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容易操控的自行车变速把手,骑乘者能够借助操作操控件而完成进档与退档的操控。本发明次要目的为刹车装置的刹车柄与档数控制组的操控件位于同一位置,且刹车柄包覆着操控件,能够有效精简车手把的设计。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变速把手,包含有一个档数控制组, 该档数控制组包括一个固定座、一个转动装置以及一个操控装置;该固定座具有一个座体、 一个第一棘动组以及一个第二棘动组,该座体具有一个第一连接部以及一个第二连接部, 该第一棘动组组设于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二棘动组组设于该第二连接部,该第一棘动组可抵顶该转动装置,该第二棘动组可抵顶该转动装置;该转动装置包括一个变速线固定块,该转动装置套设于该固定座,变速线随着该变速线固定块朝向一个第一旋转方向或一个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而进档或退档;该操控装置包括一个拨转件、一个顶掣件以及一个挡止棘动组,该操控装置套设于该固定座,该拨转件具有一个挡止部,该挡止棘动组组设于该拨转件的挡止部并可抵顶该转动装置,该顶掣件外缘分别向外形成一个第一耳部以及一个第二耳部,该第一耳部对应该第一棘动组,该第二耳部对应该第二棘动组;沿着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该操控装置达到进挡,沿着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该操控装置达到退档,该档数控制组能够一次升数档。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把手,提供一种容易操控的自行车变速把手,骑乘者能够藉由借助操作操控件而完成进档与退档的操控。2.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把手,煞车刹车装置的煞车刹车柄与文件档数控制组的操控件位于同一位置,且煞车刹车柄包覆着操控件,能够有效精简车手把的设计。3.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把手,第一棘动件的第一棘动部仅于退档过程会抵顶第一齿部,因此可减小操作阻力并增加第一棘动件的耐用度。
图1 为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把手的立体外观图。
图2 为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把手的立体分解图。
图3 为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把手的档数控制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4 为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把手的档数控制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5 为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把手的档数控制组的侧视图。
图6 为本发明由图5的6-6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7 为本发明由图5的7-7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8 为本发明由图5的8-8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9 为本发明图6的延续,表自行车变速把手进档动作图。
图10为本发明图8的延续,表自行车变速把手进档动作图。
图11为本发明图7的延续,表自行车变速把手进档动作图。
图12为本发明图10的延续,表挡止棘动组滑进下一个齿根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图6的延续,表自行车变速把手单次进三档的动作图。
图14为本发明图8的延续,表自行车变速把手单次进三档的动作图。
图15为本发明图7的延续,表自行车变速把手单次进三档的动作图。
图16为本发明图13的延续,表挡止棘动组滑过三个齿根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图15的延续,表自行车变速把手进挡完成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图16的延续,表自行车变速把手退挡的动作图。
图19为本发明图17的延续,表该第一棘动件与第一齿部的相对应齿沿着第
件的弧向方向的第一间距。图20 为本发明图19的延续,表该第二棘动组跳过第二齿部一个齿的示意图。图21 为本发明图20的延续,表该第二棘动件与第二齿部的相对应齿沿着第二齿件的弧向方向的第二间距。图22 为本发明图21的延续,表该第一棘动组跳过第一齿部一个齿的示意图。图23 为本发明图18的延续,表挡止棘动组滑进下一个齿根的示意图。图M 为本发明由图1的M-M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图25 为本发明图M的延续,表操控刹车柄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自行车变速把手
1壳体101第一端102第二端
U容纳空间12穿孔13固定件2档数控制组20固定座21座体211固定孔212第一面213第二面214第一轴2141第一固定段2142第一空转段215第一连接部216第二连接部217第二轴2171第二固定段2172第二空转段218通孔2181限位面219挡部21a卡块21b止转部22第一棘动组221第一连接杆222第一棘动件2221第一定位孔2222第一棘动部2223第一压抵部223第一弹性件23第二棘动组231第二连接杆232第二棘动件2321第二定位孔2322第二棘动部2323第二压抵部233第二弹性件M第一限位挡块241固定部242挡部25第二限位挡块251固定部252挡部30转动装置31变速线固定块311驱动孔312限转孔313限位部314凹槽315限位槽32第一齿件321驱动孔322限转孔323挡止齿部33第二齿件331驱动孔332限转孔333第一齿部334第二齿部34限转件35卷簧40操控装置41连接件411套接部4111第一面4112第二面412组设部4121通孔413驱动孔414第一凸块415第二凸块42拨转件421套接部422挡止部4221抵顶面423驱动孔424挡臂43顶掣件431驱动孔432第一耳部4321第一顶掣区4322第二顶掣区433第二耳部4331第一顶掣区4332第二顶掣区434抵顶面435定位部44操控件441限位孔442操作部45组设件46弹性组件47挡止棘动组471挡止连接杆472挡止棘动件4721组装孔4722挡止棘动部4723卡掣部473挡止弹性件48回复簧49复位簧5刹车装置51刹车柄511枢部512挡面513操控部A第一间距B第二间距。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参照图1与图2,为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把手的立体外观图与立体分解图。该自行车变速把手100包含有一个壳体1与一个档数控制组2。该壳体1包括一个第一端101与一个第二端102,该壳体1内部形成一个容纳空间11,该壳体1的顶壁设有至少一个穿孔12, 该穿孔12相通该容纳空间11,该穿孔12设有一个固定件13穿设,且该固定件13结合于该档数控制组2,使该档数控制组2局部位于该容纳空间11,操控该档数控制组2能够达到进、退档的目的。该壳体1的前壁以及后壁分别设有一个限位挡部,该限位挡部使该档数控制组2更加稳定的组设于该容纳空间11。该壳体1第二端102枢接一个刹车装置5,使该刹车装置5局部位于该容纳空间11。同时参照图3至图5,为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控制器的档数控制组2的立体分解图。 该档数控制组2包括一个固定座20、一个转动装置30以及一个操控装置40。该固定座20 固定于该壳体1,该转动装置30以及操控装置40分别枢设于该固定座20。该固定座20具有一个座体21、一个第一棘动组22以及一个第二棘动组23。该第一棘动组22可抵顶该转动装置30,该第二棘动组23可抵顶该转动装置30。该座体21相对于壳体1穿孔12处设有一个固定孔211用以提供固定件13穿设。该座体21具有一个第一面212以及一个平行该第一面212的第二面213。该第一面212具有一个第一轴214、一个第一连接部215以及一个第二连接部 216,该第一轴214远离第二面213延伸,该第一连接部215邻近该第一轴214且该第一连接部215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一轴214的水平位置。该第一轴214形成一个第一固定段2141 以及一个第一空转段2142,该第一固定段2141位于该第一轴214端末且具有非圆形横剖面,该第一空转段2142位于该第一固定段2141以及该第一面212之间。该第二面213具有一个第二轴217,该第二轴217远离第一面212延伸,该第二轴217形成一个第二固定段 2171以及一个第二空转段2172,该第二固定段2171位于该第二轴217端末且具有非圆形横剖面,该第二空转段2172位于该第二固定段2171以及该第二面213之间。该第一棘动组22组设于该第一连接部215,该第一棘动组22具有一个第一连接杆 221、一个第一棘动件222以及一个第一弹性件223,该第一连接杆221—端组设于该第一连接部215,该第一连接杆221另一端组设于该第一棘动件222的一个第一定位孔2221,该第一弹性件223套设于该第一连接杆221并位于第一连接部215与第一棘动件222之间。该第二棘动组23组设于第二连接部216,该第二棘动组23具有一个第二连接杆231、一个第二棘动件232以及一个第二弹性件233,该第二连接杆231 —端组设于该第二连接部216, 该第二连接杆231另一端组设于该第二棘动件232的一个第二定位孔2321,该第二弹性件 233套设于该第二连接杆231并位于第二连接部216与第二棘动件232之间。该固定座20具有一个第一限位挡块M以及一个第二限位挡块25,该第一限位挡块M组设于第一轴214的第一固定段2141,该第二限位挡块25组设于第二轴217的第二固定段2171。该第一限位挡块M设有一个固定部对1,该第一限位挡块M的固定部241 套设于第一固定段2141且与第一固定段2141具有相同的横剖面使该第一限位挡块M不会相对第一轴214旋转。该第二限位挡块25设有一个固定部251,该第二限位挡块25的固定部251套设于第二固定段2171且与第二固定段2171具有相同的横剖面使该第二限位挡块25不会相对第二轴217旋转。该转动装置30包括一个变速线固定块31、一个第一齿件32以及一个第二齿件33。该变速线固定块31包括一凹槽314与一限位槽315,且该凹槽314相通该限位槽315, 该限位槽315由该变速线固定块31的局部外周缘向内凹陷呈弧状,变速线能够穿设于该凹槽314并固定,且变速线绕着该变速线固定块31外周缘并局部收纳于该限位槽315而能够防止脱出该变速线固定块31,变速线随着该变速线固定块31朝向一个第一旋转方向或一个旋转第二方向转动而达到进档与退档的目的。该变速线固定块31、第一齿件32以及第二齿件33于中间部位分别设有一个驱动孔311、321以及331,且该变速线固定块31、第一齿件32以及第二齿件33于靠近驱动孔311、321以及331处分别设有一个限转孔312、322 以及332。上述的驱动孔311、321以及331彼此共轴且上述的限转孔312、322以及332彼此共轴,同时,该驱动孔311、321以及331的直径皆不小于第一轴214的直径,该变速线固定块31、第一齿件32以及第二齿件33的驱动孔311、321以及331皆套设于第一轴214的第一空转段2142。根据本实施例,该变速线固定块31靠近该第一限位挡块M,该第一齿件 32靠近该第一面212,该第二齿件33位于该变速线固定块31与第一齿件32之间,该转动装置30可朝该第一转动方向或该第二转动方向枢转。该转动装置30更具有一个限转件34 以及一个卷簧35,该限转件34穿设于该变速线固定块31、第一齿件32以及第二齿件33的限转孔312、322以及332使该变速线固定块31、第一齿件32以及第二齿件33不会相对彼此转动,该卷簧35 —端组设于第一限位挡块M的一个挡部M2,该卷簧35另一端组设于变速线固定块31的一个限位部313,该卷簧35提供一个弹力使该转动装置30倾向朝该第一转动方向枢转,根据本实施例,该第一限位挡块M的挡部M2以及变速线固定块31的限位部313皆为孔的形态,提供卷簧35穿设。该第一齿件32外周缘分布有一个挡止齿部323,该挡止齿部323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形成数个齿,该挡止齿部323的所有齿皆由第一齿件32外周缘径向向外延伸并略朝第一旋转方向偏摆而形成一个单向棘齿样式,其中每两个齿之间皆形成一个齿根。该第二齿件 33外周缘分布有一个第一齿部333以及一个第二齿部334,该第一齿部333对应该第一棘动件222且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形成数个齿,该第二齿部334对应该第二棘动件232且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形成数个齿。上述第一齿部333以及第二齿部334的所有齿皆由第二齿件33 外周缘径向向外延伸并略朝第一旋转方向偏摆而形成一个单向棘齿样式。该第一棘动件222两端分别具有一个第一棘动部2222以及一个第一压抵部2223, 该第一压抵部2223朝向该座体21第二面213延伸,该座体21第一连接部215与第二连接部216之间设有一个通孔218,该第一压抵部2223穿设于该通孔218且凸出该座体21的第二面213。该第一弹性件223 —端抵顶该座体21,该第一弹性件223另一端抵顶该第一压抵部2223使该第一棘动件222的第一棘动部2222倾向远离该第一齿部333。该第二棘动件232远离第二定位孔2321的一端设有一个第二棘动部2322,该第二棘动件232于第二定位孔2321与第二棘动部2322之间设有一个第二压抵部2323,该第二压抵部2323朝向该座体21第二面213延伸并凸出该座体21的第二面213。该第二弹性件233 —端抵顶该座体 21,该第二弹性件233另一端抵顶该第二压抵部2323使第二棘动件232倾向抵顶该第二齿部334。该第一齿部333与第二齿部334的各齿排列方式相同,该第一齿部333与第二齿部 334具有一个相位差,使该第一棘动件222的第一棘动部2222与第二棘动件232的第二棘动部2322不会同时抵顶相对应的齿。该操控装置40包括一个连接件41、一个拨转件42以及一个顶掣件43,该连接件41、拨转件42以及顶掣件43皆套设于该第二轴217的第二空转段2172,该拨转件42靠近该座体21的第二面213,该顶掣件43靠近该第二限位挡块25,该连接件41位于该拨转件 42以及该顶掣件43之间。该连接件41具有一个套接部411以及一个组设部412,该套接部411套接于第二轴217的第二空转段2172,该组设部412用以连接操控装置40的一个操控件44,该套接部411具有一个第一面4111以及一个第二面4112,该第一面4111靠近该座体21的第二面213,该第二面4112远离该座体21的第二面213,该套接部411更具有一个驱动孔413由套接部411的第一面4111延伸至套接部411的第二面4112,该驱动孔413 套设于该第二轴217的第二空转段2172使该连接件41能相对座体21的第二轴217转动。 该套接部411第一面4111靠近该组设部412处设有一个第一凸块414,该第一凸块414朝座体21的第二面213延伸,该套接部411第二面4112靠近该组设部412处设有一个第二凸块415,该第二凸块415远离座体21的第二面213延伸。该操控件44借助一个组设件 45组设于该组设部412,根据本实施例,该组设件45为一个销,该组设件45穿设于组设部 412的一个通孔4121以及操控件44 一端的一个限位孔441使该操控件44不会相对连接件 41移动,该操控件44远离该限位孔441的一端具有一个操作部442,使用者可借助拨动该操控件44的操作部442以带动该操控装置40进行转动。该操控装置40更包括一个弹性组件46,该弹性组件46组设于该操控件44与该组设件45之间。该拨转件42具有一个套接部421以及一个挡止部422,该套接部421形成一个驱动孔423,该拨转件42的驱动孔423套接于座体21的第二轴217使该拨转件42能相对该座体21的第二轴217转动。该拨转件42套接部421外缘向外延伸出一个挡臂424。该操控装置40更具有一个挡止棘动组47,该挡止棘动组47组设于该拨转件42的挡止部422并可抵顶该转动装置30,该挡止棘动组47具有一个挡止连接杆471、一个挡止棘动件472以及一个挡止弹性件473,该挡止连接杆471 —端组设于该拨转件42的挡止部422,该挡止连接杆471另一端组设于该挡止棘动件472的一个组装孔4721,该挡止弹性件473套设于该挡止连接杆471并位于拨转件42的挡止部422与挡止棘动件472之间。该挡止棘动件472 远离该组装孔4721的一端形成一个挡止棘动部4722以及一个卡掣部4723,该挡止棘动部 4722对应该第一齿件32的挡止齿部323,该卡掣部4723对应该座体21的一个卡块21a。 该挡止弹性件473 —端组设于该拨转件42,该挡止弹性件473另一端组设于该挡止棘动件 472的组装孔4721与挡止棘动部4722之间,该挡止弹性件473提供一个弹力使该挡止棘动部4722倾向抵顶于该第一齿件32的挡止齿部323。该挡止部422具有一个抵顶面4221, 该抵顶面4221对应该连接件41的第一凸块414。该操控装置40包含一个回复簧48,该回复簧48 —端组设于座体21的一个挡部 219,该回复簧48另一端组设于拨转件42的挡臂424,该回复簧48提供一个弹力使该拨转件42倾向朝该第一转动方向枢转,借助该回复簧48的弹力,使该拨转件42的抵顶面4221 抵顶于连接件41的第一凸块414,根据本实施例,该座体21的挡部219为孔的形态,提供回复簧48穿设。该顶掣件43具有一个驱动孔431,该驱动孔431套设于该第二轴217的第二空转段2172使该顶掣件43能相对座体21的第二轴217转动。该顶掣件43外缘分别向外形成一个第一耳部432以及一个第二耳部433,该第一耳部432对应该第一棘动组22的第一压抵部2223,该第二耳部433对应该第二棘动组23的第二压抵部2323,该第一耳部432具有一个第一顶掣区4321以及一个第二顶掣区4322,该第一耳部432的第一顶掣区4321远离该第二耳部433,该第一耳部432的第二顶掣区4322靠近该第二耳部433,该第一耳部432 第一顶掣区4321与该顶掣件43驱动孔431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该第一耳部432第二顶掣区4322与该顶掣件43驱动孔431中心轴线的距离。该第二耳部433具有一个第一顶掣区 4331以及一个第二顶掣区4332,该第二耳部433的第一顶掣区4331靠近该第一耳部432, 该第二耳部433的第二顶掣区4332远离该第一耳部432,该第二耳部433第一顶掣区4331 与该顶掣件43驱动孔431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该第二耳部433第二顶掣区4332与该顶掣件43驱动孔431中心轴线的距离。该顶掣件43具有一个抵顶面434,该抵顶面434对应该连接件41的第二凸块415。该操控装置40包含一个复位簧49,该复位簧49 一端组设于第二限位挡块25的一个挡部252,该复位簧49另一端组设于顶掣件43的一个定位部435,该复位簧49提供一个弹力使该顶掣件43倾向朝该第二转动方向枢转,借助该复位簧49的弹力,使该顶掣件43 的抵顶面434抵顶于连接件41的第二凸块415,根据本实施例,该第二限位挡块25的挡部 252以及顶掣件43的定位部435皆为孔的形态,提供复位簧49穿设。同时参照图6至图8,当使用者未拨动该操控件44时,该第一棘动件222的第一压抵部2223位于该顶掣件43第一耳部432的第一顶掣区4321,该第一棘动件222的第一棘动部2222脱离该第二齿件33的第一齿部333,该第二棘动件232的第二压抵部2323位于该顶掣件43第二耳部433的第一顶掣区4331,该第二棘动件232的第二棘动部2322抵顶该第二齿件33第二齿部334的相对应的齿。由于第二棘动件232抵顶于该第二齿件33的第二齿部334,该转动装置30不会相对该座体21第一轴214第一旋转方向转动,且借助该卷簧35的弹力作用,该转动装置30不会相对该座体21第一轴214第二方向转动,该变速线固定块31因而保持于一个固定位置使变速线不会进行进档或退档的动作而保持在一个基准档位,此时该连接件41位于一个初始状态。同时参照图9至图11,当使用者扳转该操控件44的操作部442使该操控件44由初始状态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该连接件41受到操控件44的带动而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此时该连接件41的第一凸块414抵推该拨转件42的抵顶面4221使该拨转件42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该挡止棘动组47的挡止棘动件472受到该拨转件42的带动使得该挡止棘动部4722抵推该第一齿件32挡止齿部323的相对应的齿根进而带动该转动装置30 朝向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该转动装置30朝向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该变速线固定块31的限位槽315卷收变速线使变速线进行升档的动作。抵顶于连接件41第二凸块415的顶掣件 43随着连接件41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该第一棘动件222的第一压抵部2223脱离该抵掣件43的第一耳部432并抵顶于该通孔218的一个限位面2181,该通孔218限位面2181 与该顶掣件43驱动孔431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该第一耳部432第一顶掣区4321与该顶掣件43驱动孔431中心轴线的距离,因此该第一棘动部2222更加远离该第二齿件33的第一齿部333,防止该第二齿件33于转动过程中与该第一棘动部2222发生干涉。根据本实施例,当变速线升一档至一个第一档位时,该第二棘动件232于第二齿件33朝第二旋转方向跳一齿并抵顶于该齿,此时该转动装置30受到该第二棘动件232的抵顶而无法相对该座体 21第一轴214的第一旋转方向转动,同时该转动装置30受到卷簧35的弹力作用而不会相对该座体21第一轴214的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该变速线固定块31因而保持于一个固定位置使变速线不会进行进档或退档的动作而保持在该第一档位。参照图12,当使用者放开该操控件44,该回复簧48的弹力顶推该挡臂4M使该拨转件42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该拨转件42的抵顶面4221顶推该连接件41的第一凸块 414使该连接件41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该挡止棘动组47受到该拨转件42的带动使得该挡止棘动部4722沿着该第一齿件32的挡止齿部323的第一旋转方向滑进下一个齿根。 该连接件41的第二凸块415抵推该顶掣件43的抵顶面434使该顶掣件43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直至该连接件41回复至该初始状态,此时该第一耳部432的第一顶掣区4321抵顶该第一棘动件222的第一压抵部2223,该第二耳部433的第一顶掣区4331抵顶该第二棘动件232的第二压抵部2323。同时参照图13至图15,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把手的档数控制组2可借助控制操控件44的扳转角度而达到一次升数挡的功效,根据本实施例,该自行车变速把手100可以一次升三挡。该座体21于靠近卡块21a处设有一个止转部21b,当使用者扳转该操控件44的操作部442使该操控件44由初始状态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直至该挡止棘动件472的挡止棘动部4722抵顶于该座体21的止转部21b时,该止转部21b限制该挡止棘动件472的挡止棘动部4722使该操控件44无法继续朝向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此时该操控件44达到一个最大扳转角度,于扳转过程中,该连接件41受到操控件44的带动而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此时该连接件41的第一凸块414抵推该拨转件42的抵顶面4221使该拨转件42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该挡止棘动组47的挡止棘动件472受到该拨转件42的带动使得该挡止棘动部4722抵推该第一齿件32挡止齿部323的相对应的齿根进而带动该转动装置30 朝向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该转动装置30朝向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该变速线固定块31的限位槽315卷收变速线使变速线进行升档的动作。根据本实施例,当操控件44达到该最大扳转角度时,变速线升三档至一个第二档位,该第二棘动件232于第二齿件33朝第二旋转方向跳三齿并抵顶于最后一齿,此时该转动装置30受到该第二棘动件232的抵顶而无法相对该座体21第一轴214的第一旋转方向转动,同时该转动装置30受到卷簧35的弹力作用而不会相对该座体21第一轴214的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该变速线固定块31因而保持于一个固定位置使变速线不会进行进档或退档的动作而保持在该第三档位。同时参照图16以及图17,当使用者放开该操控件44,该回复簧48的弹力顶推该挡臂4M使该拨转件42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该拨转件42的抵顶面4221顶推该连接件 41的第一凸块414使该连接件41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该挡止棘动组47受到该拨转件 42的带动使得该挡止棘动部4722沿着该第一齿件32的挡止齿部323的第一旋转方向滑过三个齿根。当该连接件41的第二凸块415抵顶于该顶掣件43的抵顶面434,该连接件41 回复至该初始状态。同时参照图18至图20,当使用者扳转该操控件44的操作部442使该操控件44由初始状态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该连接件41受到操控件44的带动而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该拨转件42受到该回复簧48的弹力作用而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此时该挡止棘动件472的卡掣部4723受到座体21卡块21a的抵顶,该挡止棘动件472的挡止棘动部4722 脱离该第一齿件32的挡止齿部323。同时,该连接件41的第二凸块415抵推该顶掣件43 的抵顶面434使该顶掣件43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该顶掣件43第一耳部432相对该第一棘动件222的第一压抵部2223滑动直至该第一耳部432的第二顶掣区4322抵推该第一压抵部2223,该顶掣件43第二耳部433相对该第二棘动件232的第二压抵部2323滑动直至该第二耳部433的第二顶掣区4332抵推该第二压抵部2323,由于该第二压抵部2323受到第二耳部433的第二顶掣区4332的抵推,该第二棘动部2322脱离该第二齿件33的第二齿部334,该第一压抵部2223受到第一耳部432的第二顶掣区4322的抵推,该第一棘动件 222产生枢转使该第一棘动部2222进入该第二齿件33的第一齿部333,由于该第二齿件33 的第一齿部333与第二齿部334具有相位差,该第二棘动部2322脱离该第二齿件33的第二齿部334时,该第一棘动件222与第一齿部333的相对应齿沿着第二齿件33的弧向方向具有一个第一间距A (如图19所示)。同时参照图20,该第二棘动部2322脱离该第二齿件 33的第二齿部334后,该第二齿件33受到卷簧35的弹力作用而朝向第一旋转方向转动直至该第一棘动件222的第一棘动部2222抵顶于该第二齿件33第一齿部333的相对应齿进而带动该转动装置30朝向第一旋转方向转动,该转动装置30朝向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该变速线固定块31的限位槽315释放变速线使变速线进行降档的动作。根据本实施例,该第一间距A使得该第二齿件33转动半个齿的弧长,该第二棘动件232的第二棘动部2322对应该第二齿件33第二齿部334的下一个齿。同时参照图21至图23,当使用者放开该操控件44,该回复簧48的弹力顶推该顶掣件43的定位部435使该顶掣件43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当该连接件41的第一凸块 414抵顶于该拨转件42的抵顶面4221,该连接件41回复至该初始状态。回复过程中,该顶掣件43的抵顶面434顶推该连接件41的第二凸块415使该连接件41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该顶掣件43第一耳部432相对该第一棘动件222的第一压抵部2223滑动直至该第一耳部432的第一顶掣区4321抵推该第一压抵部2223,该顶掣件43第二耳部433相对该第二棘动件232的第二压抵部2323滑动直至该第二耳部433的第一顶掣区4331抵推该第二压抵部2323,由于该第一压抵部2223受到该第一耳部432的第一顶掣区4321的抵推,该第一棘动件222产生枢转使该第一棘动部2222脱离该第二齿件33的第一齿部333,该第二压抵部2323受到第二耳部433的第一顶掣区4321的抵推,该第二棘动部2322进入该第二齿件33的第二齿部334,由于该第二齿件33的第一齿部333与第二齿部334具有相位差, 该第一棘动部2222脱离该第二齿件33的第一齿部333时,该第二棘动件232与第二齿部 334的相对应齿沿着第二齿件33的弧向方向具有一个第二间距B (如图21所示)。该第一棘动部2222脱离该第二齿件33的第一齿部333后,该第二齿件33受到卷簧35的弹力作用而朝向第一旋转方向转动直至该第二棘动件232的第二棘动部2322抵顶于该第二齿件 33第二齿部334的相对应齿,根据本实施例,该第二间距B使得该第二齿件33转动半个齿的弧长。由于该第一齿件32与第二齿件33为连动,该第一齿件32连同该第二齿件33朝第一旋转方向总共转动一个齿的弧长。该拨转件42的抵顶面4221受到该连接件41的第一凸块414的抵推朝向第二旋转方向转动回复至初始位置,该挡止棘动件472的卡掣部4723 未受该座体21的卡块21a的抵顶,该挡止棘动件472的挡止棘动部4722进入该第二齿件 33的第一齿部333。参照图M以及图25,该弹性组件46为扭转弹簧,该弹性组件46套置该组设件45, 该弹性组件46 —端固定于连接件41的组设部412,该弹性组件46的另一端抵设于该操控件44使该操控件44的操作部442倾向远离该连接件41。该刹车装置5包括一个刹车柄 51,该刹车柄51包括一个枢部511、一个挡面512以及一个操控部513。该枢部511枢设于该壳体1,该挡面512朝向该操控件44,该操控部513位于该刹车柄51远离枢部511的一端。当刹车装置5在一般状态时,该刹车柄51的挡面512与该操控件44保持一个间隙。当使用者按压该刹车装置5时,该刹车柄51的操控部513受到按压进而带动该挡面512抵压该操控件44使该操控件44的操作部442朝向该连接件41枢转。当使用者释放开刹车装置5时,该刹车柄51受到刹车线的带动使刹车装置5回复至一般状态,该操控件44受到弹性组件46的抵顶回复至初始状态。该操控件44不会影响刹车装置5的运作。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把手,提供一种容易操控的自行车变速把手,骑乘者能够借助操作操控件而完成进档与退档的操控。2.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把手,刹车装置的刹车柄与档数控制组的操控件位于同一位置,且刹车柄包覆着操控件,能够有效精简车手把的设计。3.本发明自行车变速把手,第一棘动件的第一棘动部仅于退档过程会抵顶第一齿部,因此可减小操作阻力并增加第一棘动件的耐用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是包含有一个档数控制组,该档数控制组包括一个固定座、一个转动装置以及一个操控装置;该固定座具有一个座体、一个第一棘动组以及一个第二棘动组,该座体具有一个第一连接部以及一个第二连接部,该第一棘动组组设于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二棘动组组设于该第二连接部,该第一棘动组可抵顶该转动装置,该第二棘动组可抵顶该转动装置;该转动装置包括一个变速线固定块,该转动装置套设于该固定座,变速线随着该变速线固定块朝向一个第一旋转方向或一个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而进档或退档;该操控装置包括一个拨转件、一个顶掣件以及一个挡止棘动组,该操控装置套设于该固定座,该拨转件具有一个挡止部,该挡止棘动组组设于该拨转件的挡止部并可抵顶该转动装置,该顶掣件外缘分别向外形成一个第一耳部以及一个第二耳部,该第一耳部对应该第一棘动组,该第二耳部对应该第二棘动组;沿着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该操控装置达到进挡,沿着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该操控装置达到退档,该档数控制组能够一次升数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转动装置具有一个第一齿部以及一个第二齿部,该第一棘动组具有一个第一棘动部以及一个第一压抵部,该第二棘动组具有一个第二棘动部以及一个第二压抵部,该第一耳部推抵该第一压抵部,该第二耳部推抵该第二压抵部,当未拨动该操控装置时,该第一棘动部远离该第一齿部,该第二棘动部进入该第二齿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耳部具有一个第一顶掣区以及一个第二顶掣区,该第一耳部第一顶掣区距离该顶掣件驱动孔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该第一耳部第二顶掣区距离该顶掣件驱动孔中心位置的距离,当该第一棘动组的第一压抵部位于该第一耳部的第一顶掣区时,该第一棘动部远离该第一齿部,当第一棘动组的第一压抵部位于该第一耳部的第二顶掣区时,该第一棘动部进入该第一齿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耳部具有一个第一顶掣区以及一个第二顶掣区,该第二耳部第一顶掣区距离该顶掣件驱动孔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该第二耳部第二顶掣区距离该顶掣件驱动孔中心位置的距离,当该第二棘动组的第二压抵部位于该第二耳部的第一顶掣区时,该第二棘动部进入该第二齿部,当第二棘动组的第二压抵部位于该第二耳部的第二顶掣区时,该第二棘动部远离该第二齿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齿部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形成数个齿且所有齿皆由该转动装置外周缘径向向外延伸并朝该第一旋转方向偏摆而形成一个单向棘齿样式,该第二齿部沿着第一旋转方向形成数个齿且所有齿皆由该转动装置外周缘径向向外延伸并朝该第一旋转方向偏摆而形成一个单向棘齿样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转动装置具有一个挡止齿部, 该挡止棘动组具有一个挡止棘动部,当该操控装置朝向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该挡止棘动部带动该转动装置朝向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该变速线固定块卷收变速线使变速线进行升档的动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挡止齿部沿着该第一旋转方向形成数个齿,该挡止齿部的所有齿皆由该转向装置外周缘径向向外延伸并朝该第一旋转方向偏摆而行成一个单向棘齿样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挡止棘动组具有一个卡掣部, 该卡掣部对应该座体的一个卡块,当该操控装置沿着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该挡止棘动组的卡掣部受到该座体卡块的抵顶,该挡止棘动组的挡止棘动部脱离该第一齿件的挡止齿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设有一个止转部,该止转部限制该挡止棘动件的挡止棘动部使该操控装置无法继续朝向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而达到一个最大扳转角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操控装置包括一个连接件, 该连接件具有一个第一凸块,该拨转件具有一个抵顶面,该拨转件抵顶面对应该连接件的第一凸块,当该连接件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该连接件的第一凸块抵推该拨转件的抵顶面使该拨转件沿着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操控装置包括一个连接件, 该连接件具有一个凸块,该顶掣件具有一个抵顶面,该顶掣件抵顶面对应该连接件的凸块, 当该连接件沿着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该连接件的凸块抵推该顶掣件的抵顶面使该顶掣件沿着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转动装置具有一个第一齿部,该第一棘动组具有一个第一棘动件以及一个第一弹性件,该第一棘动件两端分别具有一个第一棘动部以及一个第一压抵部,该第一弹性件一端抵顶该座体,该第一弹性件另一端抵顶该第一压抵部使该第一棘动件的第一棘动部倾向远离该第一齿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转动装置具有一个第二齿部,该第二棘动组具有一个第二棘动件以及一个第二弹性件,该第二棘动件两端分别具有一个第二棘动部以及一个第二压抵部,该第二弹性件一端抵顶该座体,该第二弹性件另一端抵顶该第二压抵部使该第二棘动件的第二棘动部倾向抵顶该第二齿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具有一个第一限位挡块,该第一限位挡块组设于该座体,该转动装置具有一个卷簧,该卷簧一端组设于该第一限位挡块,该卷簧另一端组设于该转动装置使该转动装置倾向朝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操控装置具有一个回复簧, 该回复簧一端组设于该座体,该回复簧另一端组设于该拨转件使该拨转件倾向朝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具有一个第二限位挡块,该操控装置具有一个复位簧,该复位簧一端组设于该第二限位挡块,该复位簧另一端组设于该顶掣件使该顶掣件倾向朝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操控装置具有一个操控件以及一个弹性组件,该操控件枢设于该座体,该弹性组件组设于该操控件。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的各齿排列方式相同,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具有一个相位差,使该第一棘动部与该第二棘动部不会同时抵顶相对应的齿。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具有一个限位面,该限位面与该顶掣件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该第一耳部与该顶掣件中心轴线的距离,该操控装置包括一个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一个凸块,该顶掣件具有一个抵顶面,该顶掣件抵顶面对应该连接件的凸块,当该连接件沿着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抵顶于该连接件凸块的该顶掣件随着该连接件沿着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该第一棘动组的第一压抵部脱离该第一耳部并抵顶于该座体的限位面。
全文摘要
一种自行车变速把手,其包含有一个档数控制组,该档数控制组包括一个固定座、一个转动装置以及一个操控装置,该固定座具有一个第一棘动组以及一个第二棘动组,该第一棘动组可抵顶该转动装置,该第二棘动组可抵顶该转动装置;该转动装置包括一个变速线固定块,该转动装置套设于该固定座,变速线随着该变速线固定块朝向一个第一旋转方向或一个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而达到进档与退档的目的;使用者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该操控装置达到进挡,使用者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该操控装置达到退档,该档数控制组可达到一次升数档的功效。
文档编号B62M25/04GK102530186SQ20101059842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
发明者廖嘉伟 申请人: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