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装扭转梁总成的车梁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501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安装扭转梁总成的车梁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用于安装扭转梁总成的车梁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装扭转梁总成的车梁及具有 该车梁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车身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车身壳体是全体车身部件的安装基础,车 身壳体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和承载式三种。为了节约材料及轻量化设 计,目前多数中、轻级、微型轿车和部分客车车身常采用承载式车身。承载式车身即一种无 车架式车身,该种车身不仅承受自身与装载乘客和货物的重力及其车辆行驶中各种阻力, 而且还承受发动机及底盘各部件的重力及其工作时通过支架传给车身的力以及车辆行驶 时由路面通过车轮或悬架传给车身的力。当车辆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时,承载式车身 在载荷作用下会产生扭转变形,使安装在其上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发生变化。当车轮受到冲 击时,承载式车身也会相应受到冲击载荷。因而必须要保证承载式车身与装配在其上的各 部件之间的安装点的可靠性。通常,车身与扭转梁总成的连接方式分为两种。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车身与扭转梁总成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揭示了车 身与扭转梁总成的第一种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扭转梁安装支架13与车身11进行二氧 化碳保护焊,使得扭转梁安装支架13与车身11集成为一体,然后在总装工序上直接将扭转 梁总成12与车身11集成。这种结构的受力特点在于扭转梁总成12将轮胎传来的力传递 给扭转梁安装支架13,使车身11的后纵梁与扭转梁安装支架13 —起承受来自底盘的冲击 力。其优点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但是车身11的焊接质量与匹配精度难以控 制,容易在后纵梁产生应力集中,生产一致性较差。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车身与扭转梁总成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揭示了 车身与扭转梁总成的第二种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扭转梁安装支架23与扭转梁总成22 集成在一起,由车身21提供安装点,然后将集成有扭转梁安装支架23的扭转梁总成22安 装到车身21的安装点位置。这种结构的受力特点在于扭转梁总成22将轮胎传来的力传 递给扭转梁安装支架23,来自底盘的冲击力先通过安装点传递到接触面再传导至车身21 的后纵梁。由于车身21的安装点不是单纯承受Z向(竖直方向)力,而是承受多方向的扭 力,因此对于车身21的安装点的强度将会更加严格。优点为安装方式与生产工艺简单,容 易控制生产质量,但合理的内部结构成为决定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图3是图2中的车身2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为了图示的清楚起见,图3仅显示了 车身21的车梁部分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车身21与扭转梁总成22的第二种连接方式 中,车身21的车梁结构包括车梁外板241、车梁内板242及车梁内加强板243,车梁内板242 固定在车梁外板241的内侧,车梁内加强板243固定在车梁内板242的内侧,车梁内加强板 243具有焊接翻边,其与车梁内板242的侧壁相焊接,在车梁内加强板243提供有焊接螺母 248。这种车身21结构的缺点是车身21只能吸收来自Z向的冲击力。然而,当车辆行驶在复杂路面时,车身21的车梁结构承受的是复合的扭力。由于这种车身21结构无法传递 和分解扭力,该扭力容易使安装点开裂,出现安全隐患。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用于安装扭转梁总成的改进型车梁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 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安装扭转梁总成的车梁及具有该 车梁的车辆,其易于制造、便于安装、并且具有安全可靠性高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 一种用于安装扭转梁总成的车梁,其包括车梁外板、车梁内板以及车 梁内加强板,所述车梁内板固定在所述车梁外板的内侧,所述车梁内加强板固定在所述车 梁内板的内侧,其中,所述车梁还包括前部端板,所述前部端板位于所述车梁内加强板内侧 的前端,并且分别与所述车梁内加强板及所述车梁内板焊接。技术方案2 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梁,其中,所述前部端板还与所述车梁外板焊接。技术方案3 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车梁,其中,所述车梁还包括后部端板,所述后部 端板位于所述车梁内加强板内侧的与所述前部端板相对的后端,并且分别与所述车梁内加 强板及所述车梁内板焊接。技术方案4 如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梁,其中,所述后部端板还与所述车梁外板及 后门槛焊接。技术方案5 如技术方案4所述的车梁,其中,所述车梁内加强板、所述前部端板、 所述后部端板、所述后门槛相互焊接形成半封闭的四边形盒子。技术方案6 如技术方案4所述的车梁,其中,所述车梁内加强板内侧焊接承面为 法兰面的焊接螺母。技术方案7 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梁,其中,车梁属于承载式车身结构的一部分。技术方案8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 梁以及与所述车梁相连接的扭转梁总成,所述扭转梁总成从车梁的外侧安装到所述车梁 上。技术方案9 如技术方案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扭转梁总成上集成有扭转梁安 装支架,在所述车梁上提供有与所述扭转梁安装支架相固定连接的安装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安装扭转梁总成的车梁由于将底盘的冲击载荷有效的传递和 吸收,使之不再集中在安装点周围,减小了由于安装点受力过于集中而引起的开裂风险,从 而达到安全可靠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梁通过优化传统车梁内部结构,实现对来自底盘 的冲击力的传导和分解,以保证车辆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同时兼顾制造简洁。以下通过参考附图详细说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更明显地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其 他方面和特征。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目的而设计,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 限定,因为范围的限定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仅力 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不必要依比例绘制。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车身与扭转梁总成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车身与扭转梁总成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车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身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用来指引相 同的元素。为解释的目的,在下面的说明中提供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对本实用新型提供深 入了解。然而,这可能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这些具体细节,该实用新型仍可以实施。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包括车辆车身结构以及与车辆车身结构相连接 的扭转梁总成(未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车身结构为一种承载式车身结构,车身结 构包括用于与扭转梁总成连接的车梁,车梁属于承载式车身结构的一部分,扭转梁总成从 车梁的外侧安装到车梁上。扭转梁总成上集成有扭转梁安装支架(未图示),在车辆车身结 构的车梁上提供有与扭转梁安装支架相固定连接的安装点。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身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为了图示的清楚 起见,在图4中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点结构所在,而对于其他相关的现有的结构则 进行了省略。如图4所示,车身结构的车梁包括车梁外板41、固定在车梁外板41内侧的车梁 内板42、固定在车梁内板42内侧的车梁内加强板43,位于车梁内加强板43内侧的前端的 前部端板44、以及位于车梁内加强板43内侧的与前部端板44相对的后端的后部端板45。 前部端板44分别与车梁内加强板43、车梁内板42以及车梁外板41焊接。后部端板45分 别与车梁内加强板43、车梁内板42、车梁外板41以及后门槛(未标号)焊接。在车梁内加 强板43内侧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增加的前部端板44和后部端板45的功能在于传递和 吸收车梁内加强板43所受的Z向冲击力,使整个车梁和地板可以分担来自底盘的载荷。此外,车梁内加强板43、前部端板44、后部端板45、后门槛相互焊接形成半封闭的 四边形盒子,从而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分解和吸收车辆在复杂路面上形成的扭力,并将 部分扭力继续传递至车身,使车身整体受力。在车梁内加强板43上提供有与扭转梁安装支架相固定连接的安装点,并且车梁 内加强板43焊接承面为法兰面的焊接螺母48,由于法兰面的受力面积大,相对于没有法兰 面的螺母减小了压强,有利于减小应力集中。本实用新型的车梁内加强板43取消了传统车 梁结构中的车梁内加强板的焊接翻边,使之不与车梁内板的侧壁焊接,从而简化了车梁内 加强板43的功能,使其只承受来自Z向的冲击力。本实用新型的车梁的功效在于通过优化传统车梁内部结构,实现对来自底盘的 冲击力的传导和分解,以保证车辆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同时兼顾制造简洁、安装 便捷以及可靠性高。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梁将底盘的冲击载荷有效的传递和吸收,使之不再集中在车 梁的安装点周围,减小了由于安装点受力过于集中而引起的开裂风险,从而达到安全可靠 的目的。[0033]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在此显示和描述,其中设想是最实际和优选的实施方案,可 以认识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做出改变,并非只限于此处所述的细节,而是要符合 所附权利要求的全部范围,以包含任何和所有等同装置和设备。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安装扭转梁总成的车梁,其包括车梁外板、车梁内板以及车梁内加强板,所述车梁内板固定在所述车梁外板的内侧,所述车梁内加强板固定在所述车梁内板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梁还包括前部端板,所述前部端板位于所述车梁内加强板内侧的前端,并且分别与所述车梁内加强板及所述车梁内板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梁,其中,所述前部端板还与所述车梁外板焊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梁,其中,所述车梁还包括后部端板,所述后部端板位于所述 车梁内加强板内侧的与所述前部端板相对的后端,并且分别与所述车梁内加强板及所述车 梁内板焊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梁,其中,所述后部端板还与所述车梁外板及后门槛焊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梁,其中,所述车梁内加强板、所述前部端板、所述后部端板、 所述后门槛相互焊接形成半封闭的四边形盒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梁,其中,所述车梁内加强板内侧焊接承面为法兰面的焊接 螺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梁,其中,车梁属于承载式车身结构的一部分。
8.—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梁以及与所述 车梁相连接的扭转梁总成,所述扭转梁总成从车梁的外侧安装到所述车梁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扭转梁总成上集成有扭转梁安装支架,在所述 车梁上提供有与所述扭转梁安装支架相固定连接的安装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用于安装扭转梁总成的车梁及具有该车梁的车辆。车梁包括车梁外板、固定在所述车梁外板内侧的车梁内板、固定在所述车梁内板内侧的车梁内加强板、位于所述车梁内加强板内侧的前端的前部端板、以及位于车梁内加强板内侧的与前部端板相对的后端的后部端板。所述前部端板分别与所述车梁内加强板、所述车梁内板、所述车梁外板焊接。所述后部端板分别与所述车梁内加强板、所述车梁内板、所述车梁外板、后门槛焊接。本实用新型的车梁通过优化传统车梁内部结构,实现对来自底盘的冲击力的传导和分解,以保证车辆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同时兼顾制造简洁、安装便捷以及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B62D24/00GK201769899SQ201020252088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8日
发明者刘勇, 张娟, 张鹏, 汪侃磊, 王广杰, 王懿, 王玉琴, 邓留名, 闫辉, 鲁蓁云, 鲍涛, 龙仕彰 申请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