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作为推车使用的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5955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作为推车使用的叉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叉车。
背景技术
目前手动起重叉车由于整体体积较大,使用不方便;运输货物较少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作为推车使用的叉车,以解决目前手动起重叉车 由于整体体积较大,使用不方便;运输货物较少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的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叉车包括主杆架、两个 节杆架、两个第一轮子、两个第二轮子、两个车把、两组第一连接构件和两组第二连接构件, 主杆架的顶部通过两组第二连接构件分别与两个节杆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每个节杆架的 另一端与车把连接,主杆架的底部的后侧壁分别与两个第一轮子可拆卸连接,每个第二轮 子与主杆架顶部的后侧壁通过第一连接构件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两个节杆架可从主杆架的底部拆卸下来,减小本 实用新型的高度及整体体积变小使工作时更加方便;当本实用新型作为推车使用时,将两 个第二轮子与主框架连接,可装载更多的货物且运输货物时省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作 为推车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叉车包括 主杆架1、两个节杆架3、两个第一轮子4、两个第二轮子5、两个车把6、两组第一连接构件7 和两组第二连接构件8,主杆架1的顶部通过两组第二连接构件8分别与两个节杆架3的一 端可拆卸连接,每个节杆架3的另一端与车把6连接,主杆架1的底部的后侧壁分别与两个 第一轮子4可拆卸连接,每个第二轮子5与主杆架1顶部的后侧壁通过第一连接构件7可 拆卸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二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每组第一 连接构件7由套管7-1、第一销轴7-2和连接架7-3构成,套管7-1的侧壁与主杆架1的后 侧壁固接,连接架7-3与第二轮子10固接,套管7-1通过第一销轴7-2与第二轮子10可拆 卸连接,此种结构拆卸方便。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每组第二连接构 件8由两个第一对接管8-1、两个第二对接管8-2和两个第二销轴8-3构成,每个第一对接管8-1的侧壁与主杆架1固接,每个第二对接管8-2的侧壁与节杆架7固接,两个第一对接 管8-1与第二对接管8-2 —一对应且同轴设置,第一对接管8-1与第二对接管8-2通过第 二销轴8-3可拆卸连接,此种结构拆卸方便。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权利要求一种可作为推车使用的叉车,所述叉车包括主杆架(1)、两个节杆架(3)、两个第一轮子(4)、两个第二轮子(5)、两个车把(6)、两组第一连接构件(7)和两组第二连接构件(8),其特征在于主杆架(1)的顶部通过两组第二连接构件(8)分别与两个节杆架(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每个节杆架(3)的另一端与车把(6)连接,主杆架(1)的底部的后侧壁分别与两个第一轮子(4)可拆卸连接,每个第二轮子(5)与主杆架(1)顶部的后侧壁通过第一连接构件(7)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作为推车使用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每组第一连接构件 (7)由套管(7-1)、第一销轴(7-2)和连接架(7-3)构成,套管(7-1)的侧壁与主杆架(1) 的后侧壁固接,连接架(7-3)与第二轮子(10)固接,套管(7-1)通过第一销轴(7-2)与第 二轮子(10)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可作为推车使用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每组第二连接构 件(8)由两个第一对接管(8-1)、两个第二对接管(8-2)和两个第二销轴(8-3)构成,每个 第一对接管(8-1)的侧壁与主杆架(1)固接,每个第二对接管(8-2)的侧壁与节杆架(7) 固接,两个第一对接管(8-1)与第二对接管(8-2) —一对应且同轴设置,第一对接管(8-1) 与第二对接管(8-2)通过第二销轴(8-3)可拆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可作为推车使用的叉车,它涉及一种叉车。针对目前手动起重叉车由于整体体积较大,使用不方便;运输货物较少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的要求的问题。所述叉车包括主杆架、两个节杆架、两个第一轮子、两个第二轮子、两个车把、两组第一连接构件和两组第二连接构件,主杆架的顶部通过两组第二连接构件分别与两个节杆架可拆卸连接,每个节杆架的端部与车把连接,主杆架的底部的后侧壁分别与两个第一轮子可拆卸连接,每个第二轮子与主杆架的顶部的后侧壁通过第一连接构件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对成件托盘货物的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
文档编号B62B3/02GK201729636SQ20102050799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7日
发明者王浚沣 申请人:王浚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