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式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866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踏板式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踏板式摩托车。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其包括防抱死制动装置的制动轮,防抱死制动装置使制动轮不会抱死。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一种包含防抱死制动装置的摩托车。例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用于小轮摩托车(scooter)的防抱死装置包括控制前轮侧盘式制动的液压系统和后轮侧盘式制动的液压系统的液压控制装置,从而使它们的液压增大/减小。这种液压控制装置被设置在车体的比车体框架的头管更靠前的部分上,从而经由支架 而被头管支撑。引用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No. 4298810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摩托车中,液压控制装置是重物,其被设置在车体的较高位置上,在远离车体的重心的车体的前部分上,这样就会影响驱动稳定性。另外,当液压控制装置被设置在车体的比头管更靠前的部分上,液压控制装置必须被设置在比旋转区域更靠前的部分上时,从而当由头管支撑的前叉旋转时不会影响前叉。因而,用于支撑液压控制装置的支架很大,从而导致重量和成本增大。鉴于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重量集中在车体重心附近,从而提高含有防抱死制动装置的踏板式摩托车的驱动稳定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踏板式摩托车包括单元摆动型引擎,单元摆动型引擎具有汽缸单元,汽缸单元在座位下方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单元摆动型引擎还包括与单元摆动型引擎为一体的动力传输装置,动力传输装置从曲柄轴箱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向后延伸,从而将动力传输到后轮,并且单元摆动型引擎被支撑从而能够相对车体竖直摆动;和防抱死制动装置,防抱死制动装置具有液压控制装置,液压控制装置控制液压制动装置的液压以防止车轮被抱死;其中,液压控制装置被设置在座位下方的位置上,位置在车体在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上,并且在汽缸单兀一侧的上方。在车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上,进一步包括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装置,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装置设置在车体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上,并且将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到汽缸单元;其中,液压控制装置被设置成在平面图中跨过汽缸单元与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装置相对,并且液压控制装置的高度位置被设置成在车辆侧视图中与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装置的高度位置实质相等。进一步提供一种枢转轴,枢转轴支撑枢转支撑部,枢转支撑部被突出地设置在单元摆动型引擎上;其中,液压控制装置被设置在枢转轴的前方。进一步提供后制动卡甜,后制动卡甜的液压由液压控制装直控制;其中,后制动卡钳被设置在车体在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根据本发明,在含有防抱死制动装置的踏板式摩托车中,能够将重量集中在车体重心附近,从而提高驱动稳定性。


图I是根据本发明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右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右侧视图,其中罩被移走;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左侧 视图,其中罩被移走;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平面图,其中罩被移走;图5是展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液压控制装置的附近的平面图;图6是展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液压控制装置的附近的平面图,其中吊架(suspension bridge)被移走。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根据

根据本发明的含有防抱死装置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实施例。首先,将参考图I说明踏板式摩托车100的整体构造。图I是根据实施例的踏板式摩托车的右侧视图。应该注意,在图中,必要时,车体的向前的方向用箭头Fr表示,车体的向后的方向用箭头Rr表示,车体的右侧用箭头R表示,车体的左侧用箭头L表示。在图I中,踏板式摩托车100具有后述的由钢铁或者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多个体框架,作为其骨架结构。体框架由多个罩覆盖,例如前腿保护罩11、中间腿保护罩12和框架盖13,从而使其外观更精美。在前腿保护罩11和中间腿保持罩12之间,设置有脚踏板(floorboard) 154,坐在座位14上的旅客将腿放在该脚踏板154上。另外,在车体的前部分上,用于驾驶的车把16被设置在左右方向上。一对前叉17被设置在车把16的前下部上,前叉17的方向通过操纵把手16而改变。一对前叉17枢转支撑前轮18。另外,摆动臂19被设置在车体的后部分上,从而能够与单元摆动型引擎33 —起竖直摆动。后轮20被枢转地支撑在摆动臂19的后端和单元摆动型引擎33的动力传输装置40 (见图3)上。另外,消音器21被联接到摆动臂19。其次,将参考图2、图3和图4说明摩托车100的组成构件。图2是车体的右侧视图,其中罩被移走。图3是车体的左侧视图,其中罩被移走。图4是车体的平面图,其中罩被移走。在摩托车100的车体的前部分中,操纵头管22被设置在上述车把16和前叉17之间。连接车把16和前叉17的操作轴32被可旋转地插入操纵头管22中。在操纵头管22中,作为车体框架的上管24从大致中心位置沿着斜后下方的方向延伸。另外,一对下管25从操纵头管22的下端沿着斜后下方的方向且基本平行于上管24延伸。从每个下管25的中心分叉并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左右主管26被联接在一起。在主管26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向后延伸之后,该主管26从靠近后轮20的位置沿着斜后上方延伸,从而到达车体的后部分。另外,每个下管25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从车体的下侧朝向车体的后侧延伸之后,在沿着斜后上方延伸从而被联接到每个主管26。如图4所示,在平面图中,随着一对主管26从前侧向后侧延伸,该对主管26在左右方向上互相分开,之后在后侧弯曲再一次彼此靠近。另外,一对主管26经由座铰链架(seat hinge bridge)27,吊架28等联接。图5是从上看时车体的中心部分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由以一对主管26和一对下管25包围的空间中,设置有燃料箱29。电池30被设置在燃料箱29的右侧的位置上且位于右下管25的上方。如图I的虚线所示,电池30位于脚踏板15的下方。座铰链(seat hinge) 31被联接到座铰链架27的上表面。座铰链31被枢轴转动地支撑,从而能够相对于座位14的前端部分打开和闭合。另外,如图2和3所示,形成容纳空间的行李箱3 2被设置在座位14的下方。应该注意,在图2和3中,被座位14隐藏的一部分行李箱32由虚线表示。行李箱32的尺寸从座位14的前端部分至其后端部分,并且被座位14从上覆盖。在座位14下方,具体地,在行李箱32的下方且在车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上,设置有单元摆动型引擎33。单元摆动型引擎33由支撑未显示的曲柄轴的曲柄轴箱34、未显示的活塞在其中滑动的汽缸单元35、动力传输装置40 (见图3)等构造成。曲柄轴箱34位于后轮20的前面且在吊架28的下方的位置上。另外,汽缸单元35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具体地,从曲柄轴箱34向着前方且稍微偏向上的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上述的摆动臂19被联接到位于曲柄轴箱34的后右侧的上下部分34a、34b。第一减震器41被设置在摆动臂19的后端部分和右主管26的后部分之间。图6是展示车中间部分的立体图,其中上述的吊架28被移走。如图6所示,在曲柄轴箱34的上部分的左右侧上,一对枢转支撑部34c、34d被突出地设置成支撑第一枢转轴36。另外,在第一枢转轴36的斜前上方上,设置在车体的左右侧上的一对枢转支撑支架37支撑第二枢转轴38。第一枢转轴36和第二枢转轴38通过摆动构件39而被连结。因此,当摆动构件39相对于第二枢转轴38的中心在预定范围内摆动时,可以抑制单元摆动型引擎33的振动经由车框架被传输到车体。另外,当单元摆动型引擎33相对于第一枢转轴36的中心而摆动时,可以抑制后轮20的震动被传输到车体。而且,第一枢转轴36和第二枢转轴38位于三角柱形状的吊架中,而能够通过在吊架28中切割的孔28a (见图5)从图2所示的右侧表面看到第一枢转轴36。另外,由于第二枢转轴38还由枢转支撑支架37枢轴转动地支撑,所以能够在图2和图5中看到第二枢转轴38的端部分。另外,在曲柄轴34的左边,将曲柄轴的旋转传输到后轮20的动力传输装置40被如图3设置。动力传输装置40具有沿着前后方向较长的形状,并且被设置成从曲柄箱34至后轮20。动力传输装置40从左侧枢轴转动地支撑后轮20和位于车体的右侧上的上述摆动臂19。另外,动力传输装置40能够相对于第一枢转轴36的中心摆动,作为具有曲柄箱34和汽缸单元35的单元。第二减震器42被设置在动力传输装置40的后端部分和左主管26的后部分之间。上述第一减震器41和第二减震器42减小后轮20和单元摆动型引擎33相对于第一枢转轴36的摆动。另外,如图3所示,空气清洁箱43被设置在动力传输装置40的上部分上。连接管44被连接到空气清洁箱43的前端部分。连接管44从行李箱32和左主管26之间经过,如图5和6所示,被连接到汽缸单元35的上部分的未显示的进气口。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装置45被设置在汽缸单元35和连接管44之间。未显示的燃料喷射器被设置在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装置45上从而供应空气-燃料混合物,在空气-燃料混合物中燃料被混合到汽缸单元35中。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装置45被设置在汽缸单元35的斜左上方。被供应到汽缸单元35的空气-燃料混合物在未显示的燃烧室中燃烧从而滑动活塞并且旋转曲柄轴。另外,在燃烧时产生的废气经过如图2所示的排出管46,从而被从消音器21排出,其中排出管46被连接到汽缸单元35的下部分上的未显示的排出端。其次,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100包括防抱死制动装置,该防抱死制动装置具有液压控制装置50,该液压控制装置50控制前轮18和后轮20的液压制动,从而防止在制动期间前轮18和后轮20抱死。除了液压控制装置50之外,防抱死制动装置包括稍后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主缸、制动管(brake hose)、制动卡 钳(brake caliper)等。以下,将说明本实施的防抱死装置的构造。如图2和4所示,前制动杆51和前制动主缸(front master cylinder)53被设置在手把16的右侧。另外,如图3和4所示,后制动杆52和后制动主缸54被设置在手把16的左侧。前制动软管上部(front brake hose upper) 55被连接到前制动主缸53,后制动管上部56被连接到后制动主缸54。前制动管上部55和后制动管上部56大致沿着操纵杆23向下延伸,从而分别被连接到入口侧前制动管(entrance-side front brake pipe)57和入口侧后制动管58。入口侧前制动管57和入口侧后制动管58分别被设置成从操纵头管22大致沿着下管25和主管26,从而与设置在车体的右侧的主管26上的液压控制装置50连接。如图5和6所示,出口侧前制动管59和出口侧后制动管60被连接到液压控制装置50。出口侧前制动管59经过与输入侧前制动管57相同的路径,从液压控制装置50延伸到操纵头管22的前部分并且被连接到前制动管下部61。如图2所示,前制动管下部61沿着操纵头管22朝前轮18向下延伸,然后被连接到作为前轮18的液压制动装置的前制动卡钳62。前制动卡钳62被联接到右前叉17,并且从两侧夹持和按压与前轮18同步旋转的前制动盘63,从而制动前轮18。另外,出口侧后制动管60沿着右王管26向后延伸,从而被连接到后制动管64。后制动管64沿着摆动臂19向着后轮20延伸,并被连接到作为后轮20的制动装置的后制动卡钳65。后卡钳65被联接到摆动臂19并且从两侧夹持和按压与后轮20同步旋转的后制动盘66,从而制动后轮20。如图5和6所示,液压控制装置50包括发动机50a和由发动机50a驱动的液压泵50b。液压泵50b包括未显不的电磁阀,该电磁阀用于使前制动卡钳63和后制动卡钳65增大/减小液压。另外,液压控制装置50具有未显示的嵌入电子控制装置。当通过未显示的前轮速度传感器或者未显示的后轮速度传感器检测前轮18和后轮20的预定减速度等时,电子控制装置将控制信号传输到液压控制装置50。根据控制信号,液压控制装置50引起前制动卡钳62和后制动卡钳65减小或者增大液压,从而减速度不会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减速度。应该注意,能量被从电池30供应到液压控制装置50和电子控制装置。如上所述,在摩托车100中,防抱死制动装置能够制动前轮18和后轮20,从而防止它们抱死。其次,由于液压控制装置50是包含有发动机50a等的重物,所以根据其安装位置,可能影响到摩托车100的驱动性。以这种方式,液压控制装置50被设置在可以提高摩托车100的驱动稳定性的位置上。以下,将具体说明液压控制装置50的安装。首先,如图2所示,液压控制装置50被设置在座位14的下方,更具体地,在侧视图中在行李箱32的下方。另外,液压控制装置50位于座铰链架27和吊架28之间并且在第一枢转轴36的前方。另外,如图5和6所示,液压控制装置50位于靠近汽缸单元35的位置上,更具体地,在汽缸单元35的斜右上方(侧上方)的位置上。由于液压控制装置50被设置在车体的重心附近,从而能够集中重量,提高摩托车100的驱动稳定性。另外,如图5所示,液压控制装置50被设置在右主管26上。更具体地,液压控制装置50通过多个固定螺栓70并经由安装板50c被联接 到安装支架26a上和安装支架28b上,其中安装支架26a被安装在主管26上,且安装支架28b被形成在吊架28上。通过将液压控制装置50设置在主管26上,能够减小安装支架26a的尺寸,从而能够减小重量并且降低制作成本。另外,用于吸收震动的弹性构件71被放置在安装板50c和固定螺栓70之间。即,液压控制装置50被弹性构件71可浮动地紧固。弹性构件71防止液压控制装置50的发动机50a的震动传输到车体,并且相反地,可以防止车体的震动传输到液压控制装置50。另外,由于液压控制装置50被设置在车体的右侧,所在位置与设置在车体的左侧的动力传输装置40相反,所以可以保持车体的横向平衡性并且提高摩托车100的驱动稳定性。另外,如图5和6所示,由于液压控制装置50和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装置45分布在汽缸单元35的左右侧上,所以设置液压控制装置50的高度位置与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装置45的高度位置相同。即,由于液压控制装置50能够被设置得较低,所以车体的重心降低,从而可以提高驱动稳定性。另外,通过将液压控制装置50设置地较低,行李箱32内部能够被形成得较大并且减小座位14的高度。另外,如图4所示,液压控制装置50被设置成相对于车体的前后方向稍微倾斜。更具体地,液压控制装置50稍微倾斜,从而连接液压控制装置50的轮廓的转角的切线(见图5中显示的点划线)基本平行于邻近的右主管26。因此,液压控制装置50能够被设置成在不会抵靠在邻近26的右中心腿保护罩12和作为框架盖13的罩的范围内尽可能向右倾斜。其次,将说明防抱死制动装置的制动软管、制动管等的布局。在这个实施例中,由于液压控制装置50被设置在车体的前后方向的中心上,所以没有必要使得连接到后制动卡钳65的后制动管64和出口侧后制动管60特别长,这样就便于设置这些管。另外,由于后制动卡钳65位于左右方向的右侧的位置上,即与液压控制装置50相同的一侧上,所以能够使得从液压控制装置50至后制动卡钳65之间的管更短。另外,由于将能量供应到液压控制装置50的电池30同样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右侧上,即与液压控制装置50相同的一侧上,从电池30至液压控制装置50之间的未显示的线束(wiring cord)能够被制作得很短,这样就能够减小摩托车100的重量并且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缩短线束可以通过电线电阻而减小电压降,从而可以提高能量性能。通过将液压控制装置50设置在上述位置上,能够将重量集中到摩托车100的重心附近,从而能够提高驱动稳定性。在实施例中,说明了液压控制装置50被设置在车体的右侧且动力传输装置40被设置在车体的左侧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在车体的左右方向上,如果液压控制装置50只需要被设置在动力传输装置40被设置的一侧的相对侧上,则车体的侧向平衡性能够被很好地保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利用安装在主管26上的安装支架26a和形成在吊架28上的安装支架28b来安装液压控制装置50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安装支架可以被安装在任何构件上。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液压控制装置50被设置在行李箱32的下方的情况,但是不发明并不限于此。即,可以采用行李箱32很小且行李箱32不被放置在液压控制装置50的上方的情况。 工业应用本发明被应用于含有防抱死制动装置的踏板式摩托车。
权利要求
1.一种踏板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元摆动型引擎,所述单元摆动型引擎具有汽缸单元,所述汽缸单元在座位下方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单元摆动型引擎还包括与所述单元摆动型引擎为一体的动力传输装置,所述动力传输装置从曲柄轴箱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向后延伸,从而将动力传输到后轮,并且所述单元摆动型引擎被支撑从而能够相对车体竖直摆动;和 防抱死制动装置,所述防抱死制动装置具有液压控制装置,所述液压控制装置控制液压制动装置的液压以防止所述车轮被抱死; 其中,所述液压控制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座位下方的位置上,所述位置在所述车体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上,并且在所述汽缸单元一侧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装置,所述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装置设置在所述车体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上,并且将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到所述汽缸单元; 其中,所述液压控制装置被设置成在平面图中跨过所述汽缸单元与所述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装置相对,并且所述液压控制装置的高度位置被设置成在车辆侧视图中与所述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装置的高度位置实质相等。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枢转轴,所述枢转轴支撑枢转支撑部,所述枢转支撑部被突出地设置在所述单元摆动型引擎上; 其中,所述液压控制装置被设置在所述枢转轴的前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枢转轴,所述枢转轴支撑枢转支撑部,所述枢转支撑部被突出地设置在所述单元摆动型引擎上; 其中,所述液压控制装置被设置在所述枢转轴的前方。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后制动卡钳,所述后制动卡钳的液压由所述液压控制装置控制; 其中,所述后制动卡钳被设置在所述车体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后制动卡钳,所述后制动卡钳的液压由所述液压控制装置控制; 其中,所述后制动卡钳被设置在所述车体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后制动卡钳,所述后制动卡钳的液压由所述液压控制装置控制; 其中,所述后制动卡钳被设置在所述车体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踏板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后制动卡钳,所述后制动卡钳的液压由所述液压控制装置控制; 其中,所述后制动卡钳被设置在所述车体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
全文摘要
一种踏板式摩托车(100)包括具有在座位(14)的下方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汽缸单元(35)的单元摆动型引擎(33),单元摆动型引擎(33)还包括与单元摆动型引擎(33)为一体的动力传输装置(40),该动力传输装置(40)从曲柄轴箱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向后延伸,从而将动力传输到后轮,并且单元摆动型引擎(33)被支撑从而能够相对车身竖直摆动;具有液压控制装置(50)的防抱死制动装置,该液压控制装置(50)控制液压制动装置的液压从而防止车轮抱死。液压控制装置(50)被设置在座位(14)下方的位置上,该位置在车体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上,且在汽缸单元(35)一侧的上方。因此,能够将重量集中在车体的重心附近,从而能够提高驱动稳定性。
文档编号B62L3/02GK102753426SQ20108006346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9日
发明者大浦耕成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